資源簡介 2.2《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蛋白質》說課稿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的薛向輝,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2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蛋白質》。這一節內容我計劃用兩個課時完,第一個課時主要完成氨基酸的結構、種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第二個課時完成蛋白質的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相關計算的延伸和歸納,同時通過練習加強鞏固。本次說課內容主要是針對第一課時來進行的。對于本節課,我計劃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五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剖析。(1分鐘)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新課程標準的指導理念,必修一模塊的研究任務就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因此,對蛋白質分子結構和功能的深入學習對學生全面了解和理解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至關重要,學習蛋白質是必修一模塊、甚至是整個高中生物課程其他模塊的基礎。就必修一模塊而言,第一節我們已經學到蛋白質是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后面我們還要繼續深學習載體、酶、學習細胞增值、癌變等等;到必修二模塊,我們還要深入研究基因的表達等等,這些內容都與蛋白質有著密切的聯系,都是課標要求的熱點,也是高考的熱點。因此,本節課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切實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1分鐘)2、教學目標:我從下面三個方面來闡述1、知識目標:在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中,與本節相對應的條目是“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屬于理解水平,首先要理解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在熟練把握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我把本節知識目標細化為以下兩點:掌握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說出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2、能力目標:(1)學習小組通過展示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歸納氨基酸結構通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2)學習小組通過模擬演示氨基酸脫水縮合過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了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結合新課標的具體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教學難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學情分析:1、本節課涉及到一些有機化學的知識,但學生化學學習一共才一年多的時間,沒有接觸過復雜的化學結構式和化學鍵,不能很好的理解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和脫水縮合過程,給教學帶來難度。2、學生有一定的蛋白質知識的生活常識,比如:三鹿奶粉事件、日常飲食不應該挑食、哪些食物高蛋白低脂肪、純毛衣物如何挑選等等,并對此比較感興趣,這些都與本課有關系,加以利用和引導對教學會很有幫助。教學方法:按程序,分為教法和學法兩個方面,老模式是教法占主導地位,現在不是,我認為教是為學服務的,學生不應當是你教會的,而應當是你通過創設情景,由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合作討論,表達展示,深入分析、最終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學生自己把知識學會的。老師不是教書匠而是主持人,是導演。教學中,我們借鑒了山東昌樂二中聞名全國的一種教學模式:用好導學案、開展小組建設、小組探究、小組展示、小組評價。課堂上沒有個人,只有小組。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課堂、就是適時的給予評價和鼓勵。如果這算作教法的話,我覺得我的教法就是引導和評價。下面說學法:1、認真完成導學案2、討論、展示3、質疑、解答4、總結歸納通過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由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最終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1.課前預習與準備我們是用導學案的,導學案周五發,一發2節,上課前一天中午每班每小組抽查一人,認真批閱,掌握問題。被抽查人在課前完成本小組成員學案檢查,基礎題要查對錯,探究題要查完成與否,要簽字、評語。我們導學案就4部分,第一部分基礎知識(引導閱讀),第二部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第三部分課后檢測。第四部分,要點總結(總結重難點)編制習題。導演兩個學生活動幾個問題有:2、教學過程:白板展示探究問題(問題后標注哪組展示,哪組評價質疑,別人質疑,本組要解釋,質疑組完成質疑,其他小組也可以質疑,展示組答疑,打不下來別的小組答疑)這都是有詳細打分規則的,很好操作,時間不允許了,有時間我專門給大家講一講如何評價,如何打分)1、以材料的形式詳細介紹三鹿奶粉事件,分析奶粉不合格的原因。寫100字讀后感。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什么?結構有什么特點?給出10種氨基酸的結構式,用筆圈出不同部分參考2-4圖,簡單描述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2、準備:選取5位同學,高矮胖瘦相當,統一穿校服,準備5個硬紙板,大小以能遮住頭部為宜。硬紙板一面空白,一面用碳素筆寫上R12345。二、由問題探討引入課題通過展示三鹿奶粉事件材料,分小組展開討論,明確幾個問題:1、奶粉為什么不合格?檢查自己家奶粉合格與否可以用什么方法?2、生活中富含蛋白質的食品有哪些?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3、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什么?預習卷上寫了10種氨基酸的結構式,用筆圈出相同部分。4、氨基酸一共有多少種?分為幾類?分類標準是什么?總結這些基本單位有什么共同的結構特點?5、閱讀p24頁,科學史話,寫200~300字讀后感6、參考2-4圖,簡單描述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這個過程有什么疑問清指出。7、參考圖2-5,描述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有什么疑問請指出。這七個問題中,前三個問題,我基本上不做重點參與,當好主持人,只負責組織程序運行,引導學生不要跑題,重點放在精彩部分給予語言肯定,同時引導鼓掌鼓勵。并給每個小組一個分數(回答7+評價3+額外)。小組討論結果,指定本小組一個成員表達。下一個小組對上一個小組進行評價。教師適時點撥,給予引導肯定。后四個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我要參與組織和點撥第四題:有學生先從文字上闡述了氨基酸結構特點后,我宣布,下面有請某個同學上臺用肢體語言模擬表演一下氨基酸的結構特點這個同學上臺,邊表演邊講解。身體軀干相當于什么(用不干膠貼上一個大大的C),兩條腿相當于氫,右手貼著紅色的笑臉相當于羧基,左手貼著藍色的笑臉相當于氨基,面部相當于R基。我引導,認識一個人是誰最關鍵的是什么?面部特征,面部特征換了這個人也就變了。咱們班有54個不同的面部特征,所以有54個人,氨基酸有20種不同的R基,所以有20種不同的氨基酸??窗装?。一個大大的氨基酸結構通式,然后R基開始變成具體結構式,結構通式這四個字也開始變成相應的氨基酸。時間很快,大概40秒。第五小組的科學史話,自己推薦一篇寫得好的,到講臺讀感想,我重點評價科學探索的特點科學家的精神,最后為我國偉大的科學家鼓掌,激勵學生秉承前輩遺志,立志努力第六小組,展示的時候,注意引導,肽鏈的形成不是簡單的化合反應,(為脫水縮合做鋪墊),同一條肽鏈可以有不同的空間結構(舉例鐵絲可以折成不同的形狀)為蛋白質的多樣性做鋪墊。第七小組,模式同第四小組,先是展示,然后有請第七小組5位同學上臺。另一位同學邊解說,學生邊表演。胸前5個不干膠的碳,右手紅色不干膠笑臉代表羧基,左手藍色不干膠代表氨基,這就是5個氨基酸,(我可以加一句,為什么是5個氨基酸呀?學生答,五個同學五個面部特征相當于5個氨基酸),現實兩個同學手拉手,問兩端各有一雙手代表什么?能不能兩端都是氨基或羧基(不能,強調結合有方向性),手拉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反應,學生答化學反應,有什么特點,學生打,羧基。。。氨基。。。脫去一個水,形成肽鍵。這兩個同學就叫二肽,自愿報名2個同學上講臺,寫2個氨基酸脫水縮合的化學反應式,鼓掌加分。然后是五個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然后手拉手站成一排,問縮合方式是否一樣?一共幾個同學,幾雙手拉在一起,沒有拉在一起的那雙手那哪里?引導學生推出氨基酸數、與肽鍵數的關系。給出問題,下課思考,如果是5個同學站成兩排,氨基酸數和肽鍵數是什么關系,為什么?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給出知識結構圖,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2、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導學案習題強化教學反思:今年暑假我到到昌樂二中取經,回來后按昌樂模式進行了小組建設,和導學案教學,現在高一年級一直按這個模式進行。效果覺得還可以,但是成績不是很顯著。這節課是嚴格按照昌樂模式來設計并開展的,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用導學案并課前檢查能大大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小組建設、小組展示、小組評價能大大提高學生課上積極參與,主動思考的熱情。不足之處,教師的課前工作量大大增加,設計學案,設計活動、導學案檢查有時候忙不過來。2、學生活動有時不能按預想進行收到預想效果,所以對老師要求的能力就大大提高了,主要是一個主持人的角色要做好,要放的出,要收的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