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MXSCI第4節科學測量知識點三:溫度的測量1.什么是溫度:溫度是物體的冷熱程度。2.溫度的單位(1)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不能分開讀。如“20攝氏度”(20℃)不能讀作“攝氏20度”;(2)零攝氏度以下,應讀作負或零下多少攝氏度。如“-50℃”,可讀作“負50攝氏度”或者“零下50攝氏度”。3.溫度計(1)原理:利用水銀、酒精等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2)構造:粗細均勻的玻璃管下端有一個玻璃泡,在其中裝有適量的水銀或酒精,外殼上刻有刻度,內徑越細,溫度變化越明顯。(3)溫度計的刻度①在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②將0-100之間等分為100份,每一份就是1℃。(4)常用液體溫度計的種類①酒精溫度計;②水銀溫度計;③煤油溫度計;④體溫計。例1、以下溫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體溫B.讓人感覺溫暖而舒適的房間的溫度C.冰水混合物的溫度D.杭州市冬季最低氣溫例2、關于溫度,下列估計不正確的是A.一般洗澡水的溫度約為42℃B.酒精燈的火焰溫度約為800℃C.人感到舒適的房間溫度約為23℃D.杭州市區夏季最高氣溫約為20℃4.溫度計的使用(1)溫度計的測量范圍①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為-39~357℃;②酒精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為-114~78℃;③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42℃;④家庭氣溫計的測量范圍為-20~50℃。(2)溫度計的最小刻度①一般的溫度計的最小刻度為1℃,1℃以下估讀;②體溫計最小刻度為0.1℃,精確度較高。(3)使用溫度計的正確方法①選對a.首先要依據測溫范圍和最小刻度選擇合適的溫度計;b.若無法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則應先用測溫范圍較大的溫度計,然后再挑選合適的溫度計。②放對:測量時,手握住溫度計的上端,使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③讀對:等液面不再變化后才能讀數,讀數時人的視線要跟液面相平(仰小俯大),且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④記對:記錄時,數值和單位要寫完整,0℃以下,記錄時不要漏寫負號。例3、如圖所示,甲、乙兩個溫度計的讀數分別為:=;=。4.體溫計(1)體溫計的構造①較大的玻璃泡,使溫度的微小變化就能導致水銀柱長度顯著變化;②玻璃泡與玻璃管之間有一段彎曲的玻璃管,當溫度下降,水銀會快速收縮并在此斷開,導致玻璃管內的水銀退不回來;③測量前要用手捏緊體溫計的上部,用力甩幾下,使體溫計的水銀柱落回到最低處。(2)量體溫的方法(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①口測法:(正常值為36.3~37.2℃)a.將消毒后的體溫計置于舌下,緊閉口唇,用鼻呼吸。5分鐘后讀數;b.此法測體溫較可靠,但對嬰幼兒及神志不清者不能使用。②腋測法:(正常值為35~37℃)a.將腋窩汗液擦干,把體溫計放在腋窩深處,用上臂將體溫計夾緊,放置3~5分鐘后讀數;b.腋測法較安全方便,不易發生交叉感染,一般采用較多。③肛測法:(正常值為36.5~37.7℃)a.取側臥位,將肛門溫度計頭涂以潤滑劑,徐徐插入肛門,深達體溫計長度的一半為止,5分鐘后讀數;b.此法多用于小兒及神志不清病人,最好由醫護人員執行。(3)其他測體溫的儀器例4、要給體溫計消毒,該用下面的哪種方法A.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B.用自來水沖洗C.在沸水中煮D.在酒精燈火焰上燒例5、請你讀出圖中測量工具的示數:體溫計的讀數是℃。2MXSCI第4節科學測量知識點二:體積測量1.體積的單位(1)常用單位是米3(m3);(2)其他單位還有:分米3(dm3)、厘米3(cm3)、毫米3(mm3)、升(L)、毫升(mL);(3)換算關系:1m3=1000dm3;1dm3=1000cm3;1cm3=1000mm3;1m3=1000L;1dm3=1L;1cm3=1mL;2.測量物體體積的方法(1)形狀規則的固體,如長方體,用刻度尺測出長、寬、高,即可計算出體積;(2)對于液體,可以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測量;3.量簡和量杯(1)量杯呈倒圓臺形,刻度不均勻,上密下疏;量筒呈圓柱形,體積與高度成正比,刻度均勻;(2)量筒上的刻度是指溫度在20℃時的體積數,溫度升高,量筒發生熱膨脹,容積會增大;(3)量筒是不能加熱的,也不能用于量取過熱的液體,更不能在量筒中進行化學反應或配制溶液;(4)量筒和量杯都沒有零刻度線。4.正確使用量筒(1)使用前要“三看”①看這個量筒是以什么單位標度的?是毫升(mL)還是厘米3(cm3)?②看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規格有10毫升、25毫升、50毫升、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等)③看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2)使用過程中要做到“五對”①選對:實驗中應根據所量取液體的體積,盡量選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規格的量筒;②放對:使用量筒測量時,量筒要平穩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③注對a.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傾斜,右手拿試劑瓶,使瓶口緊挨著量筒口,試劑瓶標簽向著手心;b.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時,把量筒放平,改用膠頭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④看對:讀數時,視線與量筒中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或凸液面最高處保持水平;a.讀數時,仰視偏小,俯視偏大(讀數時仰小俯大);b.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時,仰視偏多,俯視偏少(量取時仰多俯少)。⑤記對:記錄數據,并注明所用的單位。例1、甲、乙、丙三位同學在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讀數情況如圖所示,其中同學讀數正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答案:乙;60ml】例2、如圖所示的量筒是以為單位標度的,最小分度值是;測量時如果如圖那樣讀數,則讀出的液體體積與真實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答案:ml;2ml;偏大】5.其他不規則固體體積的測量(1)利用“排水法”可以測量難溶于水的不規則固體;①對于在水中下沉的固體(如小石塊),可直接根據量筒的兩次體積讀數之差,得出固體體積;②對于在水中上浮的固體(如泡沫塊),可采用“針壓法”或“沉錘法”,使其浸入液體中;③對于會吸水的固體(如小木塊),可以采用“排油法”,或者用薄保鮮膜包裹后再測量;④對于會溶于水的固體(如方糖),可以利用“排沙法”,然后根據兩次體積之差得出固體體積;⑤對于不溶于水的微小固體(如大頭針),可以采用“累積法”,即先測量一定數量大頭針的體積,再除以數量;(2)在利用“排水法”時,需事先在量筒內注適量的液體。對于“適量”的要求:①不能太少,要使固體完全浸沒;②不能太多,導致放入固體后液體超過最大刻度線。(3)對于不溶于水的大體積固體(如大石塊),可以采用“等效法”:①在燒杯內放適量的水,作出標記1,把大石塊投入燒杯中,作出標記2;②把大石塊取出,用量筒往燒杯內加水,當燒杯內水達到標記1時,觀察量筒內水的體積;③繼續向燒杯中加水,當燒杯內水達到標記2時,觀察量筒內水的體積,量筒內兩次體積之差即為待測物體的體積。例3、如圖是小華測量木塞體積的實驗,由圖可知木塞的體積是cm3,其中四個步驟中不需要的是(填序號)。【答案:6;①③】例4、用量筒測量不沉于水的石蠟的體積,可采用沉錘法。如圖所示,在石蠟甲的下方拴一重物乙(如鐵塊),則石蠟的體積V=。【答案:V3-V2】6.使用方格法不規則面積的測量(1)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并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2)數出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面積=每一方格的面積×總的方格數。例5、如圖所示,下列圖像中每一方格的面積為1cm2,請你通過方格法測量出圖中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大約為cm2。【答案:99】1MXSCI第4節科學測量知識點一:長度測量1.長度的單位(1)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2)其他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光年(光在一年內通過的距離)等;科學計數法:1千米=103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納米;1光年=3x108米/秒x365x24x3600秒=9.46x1015米。例1、一位粗心的同學在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時忘記了寫單位,請你給他記錄的數據填寫上適當的單位。(1)教室門的高度是23.5。(2)某同學的身高是165。(3)一張卡片的厚度是0.24。(4)一支普通新鉛筆的長度是0.18。2.常用的測量工具3.刻度尺的正確使用(1)認識刻度尺①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②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測量范圍是多少?③它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分度值是指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準確程度。(2)刻度尺的使用步驟①“選對”是按照所需準確程度和量程來選擇合適的刻度尺;a.在安裝門窗玻璃時進行的測量,準確度要求較高,長度一般只有幾十厘米,因此要選用分度值是毫米的米尺;b.測量教室的長和寬時,準確度要求不高,長度較大,選用分度值是厘米且量程較大的卷尺較合適。②“放對”是指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a.刻度尺較厚時,應把刻度線緊靠被測物體;b.零刻度線磨損的,應以某一刻度線為“零點”,讀數時要注意減去“零點”前的數字。③“看對”是指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尺,與尺面垂直,不要斜視;④“讀對”:讀數=準確值+估計值。如25.38厘米,其中25.8厘米是準確值,0.08厘米是估計值;⑤“記對”:在數字后面要注上單位。數據書寫格式:準確值+估計值+單位。例1、如左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cm。例2、如右圖所示,被測物體的長度是cm。若用最小刻度為厘米的刻度尺測量該物體,則測量值應為。4.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1)累積法①測量一張紙的厚度a.刻度尺測出100張紙的總厚度;b.將測量結果除以100,就能得到一張紙的厚度。②要知道粗細均勻的銅絲的直徑a.將細銅緊密排繞在鉛筆上,用刻度尺測出線圈的長度L;b.數出線圈的圈數n,則細銅絲的直徑是。(2)替代法①要測量地圖上北京至鄭州的鐵路線長度a.用一根彈性不大的柔軟棉線與地圖上北京至鄭州的鐵路線重合;b.棉線上標出北京和鄭州的位置;c.將棉線拉直,用刻度尺量出兩個標記點間的距離即可。②測量圓柱體橫截面周長a.用窄紙條緊包在圓柱體的側面上,在紙條重疊處扎孔;b.將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量兩孔之間的距離即可。(3)配合法:測量圓錐體的高、硬幣的直徑時,可以借助三角板、直尺來測量;(4)滾動法(汽車的計程器就是依據這種原理制成的)①測出某圓的周長,然后讓此圓在被測曲線路徑上滾動,同時記錄滾動的圈數;②用圓周長乘以圈數即可得到曲線路徑的長度。例3、利用三角板測量金屬圓柱體直徑的幾種測法中(如圖),正確的是例4、要測量如圖中所示的一根曲線的長度,你認為可采取的方法是A.用平直的薄刻度尺在曲線上從起點到終點慢慢移動,直接讀出數值B.用一條無彈性的細絲線與曲線完全重合,在絲線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把絲線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這兩點間的距離,即是曲線的長度C.用橡皮筋代替細絲線,測量過程同BD.以上方法均可5.關于長度測量的討論(1)物體的真實長度叫真實值,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就叫誤差;(2)誤差是由于測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測量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加上測量者自身主觀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3)錯誤與誤差不同,例如尺子斜放時,測出的數值比真實值大,這是方法不正確而造成的,應該叫錯誤,錯誤可以避免;(4)可以通過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來減小誤差,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我們做實驗時為減小誤差采用的主要辦法。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上第1章《科學入門》第4節科學測量(1長度).docx 7上第1章《科學入門》第4節科學測量(2體積).docx 7上第1章《科學入門》第4節科學測量(3溫度).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