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口字底》教學目標:1掌握口字底的書寫方法理解口字底三個筆畫的基本形態及相互關系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認識口字底的形態特征,清楚三個例字中口字底的形態位置以及在整個字中的作用,并通過臨摹加深認識和記憶3了解口字在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中的形態變化與特征教學重難點:1.重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了解口字底的字法特征,掌握口字底書寫的筆法。2.難點:掌握三個例字中口字底的形態位置,以及整個字的書寫。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課件展示“后、唐、善”三個字讓學生尋找它們的相同點(三個字都是口字底)口字在漢字中運用很廣泛,那么口字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呢?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書寫這個口字的呢?(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帶著這樣的思考一起看一段視頻,在視頻中尋找答案。2.播放視頻,了解口字的演變過程視頻展示的是漢字口的演變,從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化字。3.課件展示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中口字的不同形態教師小結。篆書保留了甲骨文中象形的特點,字形像人嘴巴的樣子。隸書改變了篆書中圓轉的筆畫變為方折。楷書出現了豎、橫折、橫的筆畫。行書和草書書寫更加流暢、瀟灑。二.講授新課,學習技法1.以“后”字中的口字底為例,觀察分析字的特征(字法、筆法)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筆畫的粗細變化。(提醒學生類比幾何圖形觀察字形,筆畫之間的粗細變化以及單個筆畫的粗細變化。)2.觀看書寫的視頻,學生書空練習。(提醒學生注意聽,注意觀察)3.師生共同總結:“后”字中的口字底字法:扁方形上寬下窄筆法:起筆(尖峰)轉折(提按)收筆(方圓)粗細(橫細豎粗)4.學生完成“后”字中口字底的小練習(口寫兩遍)簡單點評書寫要求:(1)坐姿:頭正、肩平、身直、臂開、足安(2)正確執筆書寫(3)書寫工整,保持紙張干凈整潔(4)注意字的筆法(起筆、轉折、收筆、粗細變化)、字法(5)注意用墨(墨色均勻)5.分小組討論“善”和“唐”字中的口字底的特點(字法、筆法)“善”字中口字底更加方正,“唐”字中口字底更輕盈恣意。6.觀看“善”字和“唐”字中口字底書寫的示范視頻,并跟隨視頻進行書空練習。7.配樂完成“善”和“唐”字中口字底的小練習(各寫兩遍)。3.示范書寫,運用技法1.觀察“后”字,半包圍結構,撇畫有力支撐,形如袋鼠。(展示“后”字和袋鼠圖片,直觀感知。)2示范書寫“后”字,強調所需注意之處(重心、空間以及口字底的位置),學生仔細觀摩教師示范。3.學生完成“后”字的書寫練習(兩遍)相互點評并提出修改建議。(評價要點:“后”字的重心、空間以及口字底的位置、結構)4.示范書寫“善”字和“唐”字,強調所需注意之處(重心、空間、寬窄比例以及口字底的位置),學生仔細觀摩教師示范。5.學生完成“善”字和“唐”字的書寫練習(各兩遍)相互點評。4.對比觀察,鞏固積累1.對比觀察口字底和口字旁的字(1)位置:口字底在字下方,口字旁在字的左上方。(2)形態:口字底字形方正,口字旁字形方正或傾斜。五.書家故事,拓展延伸學生自行閱讀虞世南戈法小故事,教師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學好書法。將虞世南戈法的小故事分享給家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