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走進三江源——生物的天堂(一)》學案【學習目標】能夠描述植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能夠舉例說出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運用“結構與功能觀”和“進化與適應觀”解釋植物多樣性的形成并概述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認同生物進化的觀點。【課前預習任務】復習生態因素生態因素的定義:生態因素可分為和,其中非生物因素包含等。二、復習植物多樣性植物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可分為、、、和。【課上學習任務】任務一:分析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資料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由東南向西北,植被類型依次為山地森林、高寒灌叢、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資料2:問題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整體上海拔如何?保護區內的氣候有怎樣的規律?問題2:分析資料1中影響三江源地區植物的生存和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任務二:根據植物各類型結構特點,完成以下表格。植物類型不同點相同點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任務三:總結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植物的進化遵循由到;由到;由到的一般規律。任務四:將本節復習內容,整理形成知識框架圖。【課后作業】1.清澈的河流里漂浮著成團的水綿,岸邊生長著矮小的苔蘚。下列對二者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都是多細胞生物B.都沒有輸導組織C.都可進行光合作用D.都有莖和葉的分化2.銀杉是古老的樹種之一,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對研究植物及生物進化有重要的價值。下列有關銀杉的敘述,合理的是A.是綠色開花植物B.種子有果皮包被C.屬于裸子植物門D.不適應陸地生活3.金毛狗蕨起源于侏羅紀,為我國瀕危保護植物,因其地上的根狀莖酷似金毛狗的頭而得名。下列有關金毛狗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受精過程離不開水B.利用孢子進行繁殖C.根莖葉中有機械組織D.保護該物種沒有意義4.早期的藻類是植物的祖先而不是動物的祖先,其原因是()A.具有其固定作用的假根B.具有葉綠素C.具有真正的細胞核D.具有遺傳物質5.胡楊是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唯一的喬木樹種,沿沙漠河流分布。當地下水距地表小于4米時胡楊可以正常生長,但大于9米時會死亡。這表明影響胡楊生長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水分????B.?光照????C.溫度????D.土壤6.昌平西峰山小棗因栽種歷史悠久,且品質優良而富有盛名。西峰山小棗品質優良與該地區陽光充足,溫度適宜,土壤含砂量適中等因素有關,這些體現了__________因素對棗樹的影響。《齊民要術》中記載:“反斧斑駁椎之,名曰嫁棗”。“嫁棗”是通過用斧背捶打樹干,破壞棗樹的韌皮部,從而阻止__________向下運輸,以促進開花和果實生長。某研究小組調查了棗園內棗樹、害蟲和天敵的營養關系,及害蟲和天敵的數量變化趨勢,結果如圖所示:①圖1中,生產者是__________,狼蛛屬于棗園__________(害蟲/害蟲天敵)。②圖2顯示,害蟲數量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__。③根據題目信息,請提出一條既能控制棗園害蟲,又不污染環境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課后作業參考答案】1.D2.C3.D4.B5.A6.(1)非生物(2)有機物(3)①棗樹害蟲天敵②5月③人工施放適量害蟲天敵(共63張PPT)復習課三江之源——生物的天堂(一)初二年級生物學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灌叢高寒森林西北東南資料1資料2問題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整體上海拔如何?保護區內的氣候有怎樣的規律?資料2資料2資料23689.540484572.5684.9503.3291.1-4.55-0.551.6資料2結論: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由西北向東南,海拔逐漸降低,年降水量逐漸增加,溫度逐漸升高。問題2:分析資料1中決定三江源保護區陸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有哪些?資料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由西北向東南,生態系統類型依次為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灌叢、山地森林。資料2:氣候特點為由西北向東南海拔逐漸降低,年降水量逐漸增加,溫度逐漸升高。資料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由西北向東南,生態系統類型依次為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灌叢、山地森林。溫度和水分是決定三江源保護區陸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資料2:氣候特點為由西北向東南海拔逐漸降低,年降水量逐漸增加,溫度逐漸升高。生態學調查法資料3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境內的瑪可河林區有植物67科、220屬、466種。其中,有裸子植物2科、5屬、16種,被子植物58科、207屬、441種,蕨類植物7科、8屬、9種。——《三江源瑪可河林區植物多樣性研究》藻類植物無根、莖、葉分化,細胞內有葉綠體莖稈粗挺,呈黃綠色或淡黃色,具金黃色光澤。莖橫向生長,有的可長達10厘米。葉細胞呈橢圓形或長菱形,平滑且透明。雌雄異株。蒴柄細長,達3-4厘米。孢蒴為圓柱形,略呈弓形彎曲狀。常常生活于高山針葉林下的陰濕林地。孢子囊(孢蒴)錦絲蘚——苔蘚植物門植株高40-55厘米。根狀莖細長,進行橫向生長,直徑3-4毫米,呈黑褐色;葉柄長22-26厘米,呈禾稈色,孢子囊群呈圓形,生長于小葉脈中下部或葉脈的分叉處。孢子囊三角葉假冷蕨——蕨類植物門孢子囊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具有根、莖、葉;繁殖器官為球果;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種子球果擬耬斗菜被子植物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根、莖、葉;繁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種子外有果皮包被。資料4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有高山絲瓣芹、雜多點地梅、雜多雪靈芝、通天錦雞兒、雜多紫堇、美葉翠雀花、華福花等100余種本區特有的植物種類。——《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珍貴植物資源》金崑問題4:這些植物形成了哪些特征來適應當地的氣候特點?水母雪蓮墊狀點地梅紅景天海拔高高寒缺氧多風紫外線強水母雪蓮全株密被白色或灰白色長棉毛吸收熱量、保溫植株似地墊,貼地而生。墊狀物由密密的小枝葉緊緊地湊成。融化的雪滲入墊狀物,直至地下。墊狀緊密的形態特點,導致寒氣無法進入。墊狀點地梅植株似地墊,貼地而生。墊狀物由密密的小枝葉緊緊地湊成。融化的雪滲入墊狀物,直至地下。墊狀緊密的形態特點,導致寒氣無法進入。墊狀點地梅利于吸熱和光合作用抗旱、抗寒、防風紅景天莖葉表面有蠟質層;莖中具有發達通氣組織細胞具有豐富抗凍蛋白抗旱、抗低氧、抗寒植株矮小、墊狀海拔高高寒缺氧多風紫外線強分子抗凍蛋白質組織發達通氣組織個體結構被毛、蠟質層等個體形態植株矮小、墊狀海拔高高寒缺氧多風紫外線強分子抗凍蛋白質組織發達通氣組織個體結構被毛、蠟質層等個體形態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植株矮小、墊狀海拔高高寒缺氧多風紫外線強分子抗凍蛋白質組織發達通氣組織個體結構被毛、蠟質層等個體形態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在進化過程中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葉的結構變化苔蘚植物葉橫切葉的結構變化苔蘚植物葉橫切蕨類植物葉橫切葉的結構變化苔蘚植物葉橫切蕨類植物葉橫切被子植物葉橫切莖的結構變化苔蘚植物莖橫切莖的結構變化苔蘚植物莖橫切蕨類植物莖橫切莖的結構變化苔蘚植物莖橫切蕨類植物莖橫切被子植物莖橫切根的結構變化苔蘚植物的假根根的結構變化苔蘚植物的假根蕨類植物根橫切根的結構變化苔蘚植物的假根被子植物根橫切蕨類植物根橫切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藻類植物形態結構逐漸復雜完善具有莖葉、只有假根;沒有維管束具有根莖葉;有維管束具有根莖葉、根系發達;生殖器官:球果和種子具有根莖葉、根系發達;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被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生殖逐漸擺脫對水依賴藻類植物苔蘚植物的生殖孢蒴生殖逐漸擺脫對水依賴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的繁殖風媒蟲媒生殖逐漸擺脫對水依賴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植物的共同特征1、真核生物2、藻類和其它植物葉肉細胞具有葉綠體3、營養方式為光能自養型練習1(2019昌平期末)興趣小組來到京郊某森林公園采集了若干種生物,帶回實驗室觀察。(1)在溪水及陰濕地方,他們采集到以下幾種生物:①圖1是從溪水里采集到的水綿,顯微鏡下可見其由圓柱狀細胞連接而成,(有/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練習1(2019昌平期末)興趣小組來到京郊某森林公園采集了若干種生物,帶回實驗室觀察。(1)在溪水及陰濕地方,他們采集到以下幾種生物:①圖1是從溪水里采集到的水綿,顯微鏡下可見其由圓柱狀細胞連接而成,(有/沒有)根、莖、葉等器官。沒有練習1②在溪邊巖石上,同學們發現了葫蘆蘚(圖2)。葫蘆蘚依靠假根固定在巖石上,其莖和葉中沒有組織,故吸收和運輸能力(弱/強)。練習1②在溪邊巖石上,同學們發現了葫蘆蘚(圖2)。葫蘆蘚依靠假根固定在巖石上,其莖和葉中沒有組織,故吸收和運輸能力(弱/強)。輸導弱練習1③同學們還采集了鐵線蕨(圖3),用放大鏡觀察葉背面有,該結構與繁殖有關。因鐵線蕨具有了根、莖、葉的分化,吸收、運輸和支撐能力得到加強,所以比葫蘆蘚更適于(陸生/水生)生活。練習1③同學們還采集了鐵線蕨(圖3),用放大鏡觀察葉背面有,該結構與繁殖有關。因鐵線蕨具有了根、莖、葉的分化,吸收、運輸和支撐能力得到加強,所以比葫蘆蘚更適于(陸生/水生)生活。孢子囊陸生練習1(2)在觀賞林區,一位同學在桃樹上摘了一顆果實,內部結構如圖4,其中(填字母)是該類植物所特有的結構,它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另一位同學在地上拾到一個“小果”(圖5),它是裸子植物門特有的器官。兩種植物的共同點是均用進行繁殖。練習1(2)在觀賞林區,一位同學在桃樹上摘了一顆果實,內部結構如圖4,其中(填字母)是該類植物所特有的結構,它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另一位同學在地上拾到一個“小果”(圖5),它是裸子植物門特有的器官。兩種植物的共同點是均用進行繁殖。A生殖種子練習1(3)以上幾種生物的部分細胞內均具有,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均為。練習1(3)以上幾種生物的部分細胞內均具有,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均為。葉綠體自養(植物多樣性)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生物環境影響適應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溫度水分光照輻射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生態因素)教案教學基本信息課題走進三江源——生物的天堂(一)學科生物學段:初中年級八年級教材生物學八年級下冊;北京出版社;2015年1月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夠描述植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能夠舉例說出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能夠概述植物進化的歷程。能力目標運用“結構與功能觀”和“進化與適應觀”解釋植物多樣性的形成。嘗試在新情境下解釋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認同生物進化的觀點。【教學重點】1、能夠描述植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2、能夠舉例說出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教學難點】通過資料分析,說出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通過描述植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概述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環節主要教學活動設置意圖導入【導入】三江源簡介三江源地區位于我國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約占青海省總面積的21%,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播放視頻】《三江之源節選》簡單介紹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引出本單元復習內容。正課環節一——非生物因素影響生態系統類型【資料分析】影響三江源生態系統類型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資料1:從西北向東南,植被類型依次為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叢、山地森林。資料2:問題1:從上面兩幅圖片,分析三江源地區整體海拔情況,我們可以總結出這里的氣候有什么規律?問題2:結合資料2,談談決定三江源陸地生態系統類型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講述:隨著溫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多,三江源地區植物的分布由矮小的草本植物,轉變為高大的喬木和灌木。由此可以看出溫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決定三江源地區陸地生態系統類型。通過分析圖表、數據,引導學生認識到非生物因素對植物分布的影響正課環節二——植物多樣性講述:三江源地區具有多樣的生態系統,除了陸地的荒漠、草原、森林等生態系統外,保護區東部由于海拔較低,冰川融水在此匯集成為河流、形成了眾多湖泊。問題3:在眾多類型的生態系統中,具有哪些植物類型呢?這些植物又具有怎樣的特點呢?【資料分析】資料3:瑪可河林區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境內……林區內有植物67科、220屬、466種。其中,有裸子植物2科、5屬、16種,被子植物58科、207屬、441種,蕨類植物7科、8屬、9種。講述:通過閱讀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涵蓋了藻類、苔蘚、蕨類、裸子、被子等多種植物類型。1、藻類特點:無根莖葉分化2、比較分析錦絲蘚與三角葉假冷蕨的結構異同:苔蘚植物具有莖、葉分化,孢子繁殖,植株矮小。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孢子繁殖,有輸導組織。3、裸子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球果,種子裸露,沒有果皮的包被。4、觀察幾種被子植物圖片,比較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區別觀察桃兒七花、果實、種子圖片,總結被子植物結構特點: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種子外有果皮包被通過資料分析,描述植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及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正課環節三——植物對環境的適應【資料分析】資料4: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有高山絲瓣芹、雜多點地梅、雜多雪靈芝、通天錦雞兒、雜多紫堇、美葉翠雀花、華福花等100余種本區特有的植物種類。問題4:這些植物形成了哪些特征來適應當地的氣候特點?講述:我們在三江源的不同地區找到了三種植物:水母雪蓮、墊狀點地梅、紅景天。問題:通過分析資料,談談這三種植物的結構特點與其生活環境之間的關系。三江源地區氣候特點:高寒、缺氧、多風、紫外線強提問:水母雪蓮全株被覆白棉毛,具有什么意義?講述:吸收熱量,可以起到保溫抗寒的作用。提問:墊狀點地梅形似生活中的哪種物品?講述:點地梅的墊狀物由密密的小枝葉緊緊湊成。融化的雪滲入墊狀物,直至地下,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墊狀緊密的形態特點,導致寒氣無法進入。墊狀點地梅墊狀的結構特點,還擴大了吸收熱量和光合作用的面積,利于植物抵抗干旱、寒冷的環境。低矮的植物形態,起到了很好的防風效果。講述:紅景天的莖葉表面有蠟質層起到防止水分蒸發的作用,莖中具有發達通氣組織,幫助植物抵抗缺氧的環境,細胞具有豐富抗凍蛋白來抵御嚴寒。總結植物從在分子水平、在組織水平、個體結構、個體形態等方面都表現出對三江源地區高寒、缺氧、多風、強輻射等環境條件的適應。所以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這些適應性特征的形成同樣是在進化過程中,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通過對生活環境與結構特點的分析,引導學生梳理“結構與功能觀”和“進化與適應觀”。正課環節四——植物的進化歷程對比分析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被子植物在根莖葉三種器官上的結構差異對比分析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在生殖環境方面的變化對比分析五類植物在器官層面上的變化講述: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由藻類植物到被子植物,細胞分化逐步加強,組織種類逐漸增加,組織功能逐漸完善,器官分工不斷明確,生殖逐漸擺脫水境,適應能力不斷增強,一步步逐漸完成了植物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通過對比分析,概述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正課環節五——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設問:不同的植物類群具有各自的結構特點,那么植物有沒有共同特征呢?講述:所有的植物細胞都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因此植物屬于真核生物。藻類和其他植物的葉肉細胞中含有葉綠體,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供植物生長生活所用,所以植物的營養方式為光能自養型。綜合總結植物體的共有特征小結總結植物各類群的結構特點及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小結本節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北京版八年級下冊生物三江之源——生物的天堂(一)學案.docx 北京版八年級下冊生物三江之源——生物的天堂(一)教案.docx 北京版八年級下冊生物三江之源——生物的天堂(一)課件(63張ppt).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