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6、本年級共2個班每班都有40人左右。??二、?教材分析?1、單元劃分:本學期所用教材是青島出版社三年級下冊,包括學生用書、教學資源、教學視頻等。教材共同分為7個單元,第一單元《土壤與巖石》、第二單元《生活中的材料》、第三單元《冷與熱》、第四單元《植物的生長》、第五單元《生物的特征》、第六單元《天氣與氣候》、第七單元《設計與發明》,總共26課,包含研究與實踐,要求學生獨立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了解植樹的過程;對當地巖石的種類進行考察。。?2、課標分析:本教材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適于開展探究活動的內容,在能力培養上,注意了層次的變化,較三年級上冊的要求有所提高,針對兒童科學學習的進一步深入,側重于引導學生設計對比試驗,進行定量觀察注重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訓練。?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已驗證自己的假設。?三、學期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四、教學基本措施:?1、運用新課程理念,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2、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3、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在實驗教學中,我打算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4、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秘密。五、課時安排:嚴格按照教研室進度表備課、上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