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較得出人與類人猿的本質區別;2.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能力目標1.在學習中培養觀察、對比分析的能力,比較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2.描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在形態、使用和制造工具,腦發育程度等方面的的變化;3.能夠區分科學事實、觀點和假說;情感目標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教學重點】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說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教學難點】1.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2.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教師:上學期我們主要圍繞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進行了解,那么這學期我么們將圍繞生物圈中的人進行講解,我們會了解到人體的各種結構及功能,人類與生物圈的關系等等。那么同學們,你們知道人類究竟從何而來嗎?相信同學們肯定聽過一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有同學能說說看嗎?學生:女媧造人。教師:不錯,這是咱們東方的關于人類起源的假說,那西方呢?他們又有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故事呢?學生:他們認為人類是上帝創造的,是上帝仿造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亞當和夏娃。教師:不錯,看來大家對于人類起源一說聽過不少故事哦,當然除此之外,關于人類起源說還有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例如古希臘神話中是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等等。這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認為人類是由神創造的,這種觀點通過同學們覺得真實可靠嗎?學生:不可靠,沒有依據教師:不錯,這些是人們的觀點猜想,并不是事實,沒有證據證明,顯然是不可靠的,所以只是神話故事。那么人類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請同學們先觀看一個視頻,看看我們人類是怎樣變化來的呢?學生:觀看視頻二、新知探究(一)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教師:通過視頻,同學們可以發現人類最初是由海生的無脊椎動物經由小蝦小魚大魚陸生動物等等,由低等到高等動物,最終進化成人類的過程。這與我們書本上的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不謀而合的,達爾文同學們可要記住了,他是對我們生物學有著重大貢獻的一位生物學家。他的進化論提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說到這里,同學們肯定有疑問呢,什么又是現代類人猿呢?相信同學們應該都逛過動物園吧,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見過這幾種動物呢?展示圖片。學生:觀察。教師:圖片上的這些就是一些常見的現代類人猿,也就是同學們課本觀察與思考中的幾種,這些現代類人猿可是我們人類的近親哦,而其中的黑猩猩則是與我們親緣關系最近的一種現代類人猿。他們和我們的共同祖先是誰,同學們還記得嗎?學生:森林古猿教師:很好,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圖片,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ppt上也就是書本上的幾個問題。學生:觀察、結合課本討論,回答問題。教師:ppt展示講解1.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東部的赤道地區;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熱帶雨林中;長臂猿生活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以及我國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亞洲的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熱帶森林中。它們依靠從森林中獲取的果實、嫩芽、昆蟲等食物生存。它們沒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環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類那樣進行語言和文字的交流。2.運動方式不同:類人猿主要是臂行,人是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類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會制造工具;人類可制造并使用各種簡單和復雜的工具。腦發育的程度不同:類人猿腦的容量約為400mL,無語言能力;人腦的容量約為1200mL,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3.人類具有發明和創造各種技術和工具的本領,使得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條件以及利用醫藥衛生加強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斷加強,這些都使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相反,現代類人猿不具備這些能力。人類不斷開發現代類人猿賴以生存的森林,人類對現代類人猿的亂捕亂殺和環境的嚴重污染等,都使現代類人猿的數量減少。教師:由此可見,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動物進化到最高階段的產物,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在非、亞、歐地區,他們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過著樹棲生活,以樹上的果實等為食物。在歷史長河的蛻變中,他們一支進化為現代類人猿,一支進化為人類。(二)從猿到人的進化教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漸進化成為人類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看看你們能否找到答案呢?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問題。東非大裂谷兩側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部分熱帶雨林變成了稀樹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教師:同學們說的很好,是由于環境的變化致使由猿到人的進化,在東非大裂谷地帶,古人類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類化石,這些化石就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最好的證據。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幾幅古生物學家挖掘出的不同時期化石的圖片。看看你們能回答這些問題嗎?學生1:觀察、思考回答問題。從“露西”少女的骨骼來看,她的上肢比較細短,下肢比較粗長,骨盆較寬闊,說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學生2“東非人”所用的石器明顯經過加工,分別呈斧狀和鑿狀,可當作工具來砍砸和削刮物體,由此推測"東非人"在逐漸適應直立行走的過程中,手的解放使他們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教師:很好,看來通過化石我們可以推斷出生活在裂谷東部高地茂密森林的森林古猿,后來由于環境的劇烈變化,森林面積的大量減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環境的改變和自身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下肢用來支撐體重和行走,逐漸變得粗壯有力;而前肢則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御敵害,臂和手也逐漸變得靈巧。后來他們能夠使用工具,相當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獵和御敵能力都大大增強了。又經過若干萬年,古人類制造的工具越來越復雜并且能夠使用火,大腦越來越發達,復雜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進了腦的發展,使他們能夠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困難;在勞動中產生了語言,而且大腦的語言中樞日益完善;豐富的語言,使他們相互之間能更好地交流與合作。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請一位同學選擇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話并告訴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動作把這句話的意思傳給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樣的方式傳給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語言表達出原意來。學生:分組進行小游戲。教師:通過這樣的過程,原話的意思改變了沒有?由此可見,語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語言使我們大家能進行很好的交流。沒有語言而僅用肢體去表達,會產生很多的誤會。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應充分而恰當地運用語言。用語言進行交流也是動物與人的本質區別之一。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觀察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請指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漸變化的?學生1:討論交流,回答問題。運動方式使人的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學生2:使用工具:不會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簡單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電腦在內的各種復雜工具。學生3:著裝:從赤身裸體→穿著舒適美麗的服飾。教師:同學們再跟著老師一起來回顧一下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吧。森林消失→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御敵害,臂和手逐漸靈巧→使用工具,并能制造簡單的工具→能夠用火,大腦發達,產生語言……教師:在同大自然嚴酷的斗爭中,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人類現在被稱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變環境的能力遠遠超過其他的生物。人類是否應與自然界和諧發展?學生: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適應環境的生存下來,不適應環境的被淘汰掉。人類雖然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但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規律,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發展。教師:很好,就如近期所爆發的新型肺炎,這類新型冠狀病毒就來源于自然環境中的野生動物,如果我們與他們和諧相處,不非法買賣吃食,也就不會有這一疫情,所以同學們,我們必須要尊重生態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駕駛:這節課老師還有一個小小的問題,現代類人猿還能進化成人嗎?同學們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嗎?學生:不能。現代類人猿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環境,不能再進化成人類了。教師:很好,雖然他們不能再進化為人類了,但是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現代類人猿是我們人類的近親,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員,同樣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權利,我們要學會保護他們。剩下的時間我們一起做個小檢測吧。【板書設計】第一章人的由來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一、人類的起源1.人類的起源2.達爾文的進化論3.人類與現代類人猿的比較人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人類的進化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2.進化的主要證據—化石3.人類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化的幾個方面三、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