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版選修三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知識點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政治人教版選修三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知識點總結

資源簡介

高三政治
選修三
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
考點一、各具特色的國家和國際組織
(一)國家的性質
1.國家的含義:第一,從產生上看,國家是一種歷史現象,不是從來就有的;第二,從本質上看,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本質屬性;第三,從構成要素上看,作為國家的構成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是一個國家存在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第四,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關。國家的根本職能是政治統治職能,也具有社會管理職能。
2.國家的性質又稱國體,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它表明國家政權掌握在什么階級手中,什么階級是統治階級,什么階級是被統治階級。
3.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性質。
4.根據國家性質不同,可分為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
(二)民主與專政
1、民主與專政的關系:我國的民主與專政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互區別、相互對立。專政是統治階級憑借國家權力,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統治階級的意志,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等,是任何國家必不可少的專政工具。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其實質是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按照多數人的意志,實現國家職能。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服務于統治階級的。民主只適用于人民內部,專政則適用于敵對勢力。另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互依存,共同體現國家的性質;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2、比較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
絕大多數人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表明社會主義國家不同于一切剝削階級國家;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會主義民主優于資本主義民主。
資本主義國家已經走過了幾百年的歷程,在實行民主政體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較完備和成熟,但其國家性質決定了它終究不可能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政體,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但是,社會主義國家只有百年歷史,還需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經歷不斷探索、改革、自我完善的過程,以發展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地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
(三)國體與政體的關系
1.國體與政體的關系
(1)區別:國體,即國家性質,反映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政體,即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也就是國家管理形式。
(2)聯系:一方面,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于一定的國體。適當的政體能夠鞏固國體,不適當的政體會危害國體。國體與政體,即是國家制度中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另一方面,政體具有相對獨立性,由于地理環境、歷史淵源、文化傳統、人口因素、發展程度的不同,相同國體的國家也會采用不同政體,同一類型的政體也可以為不同國體的國家所采用。
(四)代議制
1.含義: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關來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
2.實行代議制的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廣泛參與,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政體;另一方面,不可能全體公民都經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國家事務。所以,代議制充當公民與國家之間的政治紐帶,成為現代民主政體的共同特征。
(五)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和總統制
1.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劃分標準:從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范圍看,現代國家大致有兩種基本形式,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
2.民主共和制
(1)含義:民主共和制是同君主專制相對立的政體,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則建立起來的民主政體。
(2)主要表現:在民主共和制國家中,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都是經過選舉產生的。
(3)同為民主共和制,形式不盡相同的原因:
①決定因素:國家性質。
②影響因素:具體國情。雖然民主共和制為現代大多數國家所采用,但由于各國的國家性質和具體國情不同,不僅其具體形式和運行方式不盡相同,而且實際作用也存在重大差異。
3.君主立憲制
(1)含義:在君主立憲制國家中,國家元首由世襲的君主擔任,但在憲法框架內,君主的權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的一種國家管理形式。
(2)產生的歷史原因:一般來說,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或對君主制進行改良的產物。
(3)類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4)代表國家:英國、西班牙、日本、泰國、比利時、瑞典、挪威等。
4.議會制、總統制、半總統制、委員會制的劃分標準:從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分為議會制國家、總統制國家、半總統制國家。
5.議會制:又稱內閣制、議會內閣制、責任內閣制。
(1)特點:
①議會制,在議會制國家,政府總攬國家的行政權力,向議會負責。
②政府以議會為基礎產生,政府首腦一般由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
③政府接受議會的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當議會對政府表示不信任時,政府必須集體辭職,或由政府首腦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進行議會選舉,根據新的議會選舉結果成立新的政府。
(2)代表國家:意大利、德國、芬蘭、奧地利、印度、新加坡等。
6.總統制
(1)特點:
①在實行總統制的國家,總統擔任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②總統不僅是國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國家最高行政權力。
③總統獨立于議會之外,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依憲法規定,一般有任期限制。
④總統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
(2)代表國家: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亞等。
(六)單一制和聯邦制的區別
1.單一制特點:單一制國家的組成單位,是按地域劃分的普通行政區域或自治區域。在單一制國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權力;地方政權被置于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下,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范圍內行使職權。單一制國家的特征是:全國只有一個中央政權、一部憲法、一種法律體系。
2.聯邦制特點:聯邦制國家的組成單位,是享有相對主權的完整政治實體。在聯邦制國家中,國家整體與其組成部分的權限范圍由聯邦憲法規定,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間不得任意干涉。各組成部分的權力并非整體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為政治實體所固有的。
3.影響國家結構形式的因素:一個國家采用何種國家結構形式,是階級、民族、歷史和文化等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國家結構形式,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始終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選擇國家結構形式是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
(七)必須維護國家統一
1.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在當代中國,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旨在制造“臺灣獨立”的圖謀,終究是不能得逞的。
2.維護國家統一必需做到的兩個方面:
(1)一方面要維護民族的團結;維護民族團結,就要不斷增強包括各民族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一方面要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就要堅決反對任何外來勢力的入侵或占領,堅決反對分裂國家的行為。
(八)國際組織
1.國際組織是國際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其形成和發展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類交往日益頻繁和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國際組織的出現,適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組織的迅猛增加,適應了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適應了當代世界多極化趨勢,體現了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的關注。
2.國際組織的主要特征:
(1)國際性:國際組織是國家、地區之間的組織,兩個以上國家、地區的政府、團體或公民才能建立國際組織。
(2)目的性:國際組織有特定的宗旨。國際組織的宗旨是其開展活動的指導原則,也是其在國際社會存在的意義所在。
(3)組織性:國際組織設有多層次的機構來開展活動,實現其宗旨。其常設性機構處理日常事務。
(4)自主性:國際組織代表各成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個特定成員的單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國際組織自主開展活動,獨立運作,其決議也有某種強制力。
3.國際組織的類型:
(1)按照成員的性質分:
對國際組織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成員的性質,可以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是主權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主要是團體或公民等。
(2)按照地理范圍分:
按照地理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世界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世界性國際組織向全世界開放,任何國家都可以申請加入;區域性國際組織的成員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圍,或基于某一共同的軍事、經濟利益,或基于某種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
(3)按照職能范圍分:
按照職能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一般性國際組織的職能范圍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專門性國際組織一般只具有專業技術職能,主要進行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性活動。
4.國際組織的作用:積極作用:國際組織可以促進國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消極作用:國家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制約,有其局限性。有些大國倚仗實力,力圖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強權和霸權的工具。
5.中國與國家組織的關系:①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廣泛參加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支持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發揮積極作用。②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③中國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家組織的關系。
考點二、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
(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結構和特點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結構:
英國君主立憲制國家的主要機構有國王、議會和內閣。
①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監督者的角色。
②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從議會產生,由占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組成,并對議會負責。
③國王:地位:國王只是一個“虛位元首”。國王名義上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但在實際政治生活中,國王受到許多法律和慣例的嚴格限制,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
權力: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級官員,有權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有權批準法律。真正的國家權力掌握在議會和內閣手中。
國王主要起一下作用: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象征;承擔國家元首的禮儀性職責;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見和建議,發揮咨詢作用;成為聯系英聯邦各成員國的紐帶。
2.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①國王、議會、內閣之間雖有基本分工,但分權界限不是很清晰,權力交叉情況突出;
②英國法律賦予議會至高無上的地位。但20世紀中期以來,權力重心逐步向內閣和首相傾斜,首相成為英國最有權勢的人。
(二)英國的議會和政府
1.英國議會的地位及緣由: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議會制的國家。1688年“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達成妥協,議會逐步成為最高立法機關。美國、法國以及隨后興起的一系列資本主義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或改良后,都效法英國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議會。因此,英國議會被稱為“議會之母”。
2.英國現代議會形成的影響因素:深受歷史、文化、政治傳統、階級力量對比等因素的影響。
3.英國議會:地位:最高立法機關;構成及權力:主要由上議院(簡稱“上院”)和下議院(簡稱“下院”)組成。下院素有“至尊議會”之稱,擁有極大的權力,包括立法權、財政權和監督權,是行政權力的最高來源。上院在議會體系中只起輔助作用,表現在監督下院工作、協助下院立法、通過行使“延擱權”修改和否決議案等方面。
4.議會權力萎縮的原因:①由下院多數黨組織的內閣,要求其議會黨團服從黨紀,議員很難自己作出決定;②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業性立法越來越多,議員受到專業限制,多數情況是根據內閣的提案作出選擇。
5.內閣的形成及權力:產生:按照慣例,議會大選后,由國王召見多數黨領袖,任命其為首相并授權組閣。該黨領袖從本黨議員中提出內閣人員名單,請國王任命。首相和內閣要向議會負責。閣員人數由首相確定。權力:制定內外政策;向議會提交議案以及需要議會審議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協調和確定政府各部門職權;在國家處于緊急狀態時,采取緊急行動;必要時宣布提前大選。
6.首相的權力:掌握政府人事大權;領導內閣,對重大問題作出最終裁決;控制國家財政大權,掌握預算決策權;有權建議國王解散議會,宣布重新大選;首相是武裝部隊的實際最高領導人,可宣布全國處于“緊急狀態”。
首相權力受到制約:首相是議會多數黨領袖,如果內閣和議會黨團中的多數人認為首相已經不能勝任,他就必須下臺;議會有權監督內閣和首相;國王對首相有磋商權和警告權;輿論和反對黨隨時關注著首相的一舉一動,制約其“過分”的行為。
7.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實質是資產階級政權的一種組織形式。
(1)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結構看,王室、議會和內閣都是由資產階級和貴族代表組成的,其人員構成和實施的政策說明,這一政體本質上是資產階級政權的一種組織形式。
(2)從王室方面看,英國國王和王室世代承襲,近代以來,逐步演化為貴族和資產階級的代表
(3)從議會方面看,議會同樣是“有錢人議事的場所”。從執政理念和政策來看,議會的上院和下院沒有本質區別,都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效力。
(4)從內閣方面看,保守黨和工黨輪流組閣。雖然兩黨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和階層,但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方面,兩黨沒有根本區別。兩黨的關系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政治競爭關系。
(三)法國的國家機構
法國是典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國家。法國國家機構由總統、政府和議會組成。
①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任期5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偨y位于國家權力的中心。
②總理是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
③法國的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國民議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主要行使:立法權、財政權、監督權。參議院由選舉團選舉產生。在行使立法權方面,參議院和國民議會有同等的權力,但在實際立法過程中,國民議會的地位要優于參議院。
(四)法國政體的運行及特點
1.法國政體的運行:法國總統根據憲法賦予的權力,在法國政治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是國家權力中心??偫眍I導政府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政府要對議會負責。
議會對政府的監督和制約表現在多方面:政府施政綱領及各項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和提案,必須經過兩院議會通過才能生效;年度財政預算須經議會通過;議會可以按照“政府對議會負責”的規定制約政府行動,可以通過質詢、投不信任票甚至彈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責任。
2.法國政體的特點
(1)半總統半議會制
原因:①總統由普選產生,總統掌管最高行政權力,總統任免總理和組織政府,總統不對議會負責;②政府對議會而不對總統負責,議會可以通過表決對政府的不信任案來決定政府的去留。由于它兼有兩個政體的特點,有人稱它為半總統制。
(2)行政雙頭制
總統和總理有基本分工: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體行政;總統占主導地位,總理聽命于總統;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總理的施政重點在內政經濟。
“左右共治”原因:是總統和總理的權力來源不同??偨y由選民直接選出,議會無法制約選民。總理雖由總統直接任命,但總理要對議會負責。因此總統任命總理時,必須接受議會多數黨推薦的總理候選人,否則總理領導的政府就無法正常運行。議會多數黨不一定與總統是同一黨派,因而會出現總統和總理不是一個黨派的“左右共治”局面。
(3)多黨制
(五)英法兩國政體的異同
英國是典型的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法國是典型的民主共和制中的半總統制政體。
類型
英國
法國
不同點
議會
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
議會只是立法機關,其地位與作用都不能與英國相提并論
國家元首
國王一般只承擔“禮儀性職責”,是“虛位君主”
總統則是國家行政權力的中心
政黨
兩黨制,由議會多數黨組成
多黨制,往往是幾個黨派聯合形成議會多數派并組成多黨聯合政府
政府首腦
首相由議會中多數黨領袖擔任,權力很大
總理由總統擔任,權力較之英國首相要小得多
相同點
從政體與國體的關系看
英法兩國的政體都屬于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形式。兩國的政權都是資產階級政權,執政的根本目的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
從執政黨的性質和作用看
英法兩國執政黨的階級性質相同,都體現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性質,都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
從國家權力的運行方式看
英法兩國的權力機關的變化趨勢相近,都出現了議會權力萎縮、行政權力加強的趨勢。
從現狀上看
就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而言,英法兩國的政體都漸趨成熟,但它們同樣都面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是資本主義固有矛盾導致的,這是無法通過調節政體從根本上解以解決的。
(六)英法兩國政體不同的原因
英法兩國政體不同的原因:資產階級革命不同的歷史背景、階級力量對比、和政治傳統有密切關系。
(1)階級力量對比: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結成聯盟,形成比封建勢力更強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貴族在革命后走妥協的道路,因而英國最終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憲制政體。
法國封建勢力特別強大,王權高度集中。封建勢力對資產階級和農民采用高壓政策,只能采取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權。法國資產階級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制度,形成了與英國不同的政體。
(2)歷史背景與政治傳統:英國政治文化傳統比較保守,善于妥協,政體變革往往采用漸進方式。法國激進的革命政治文化,對法國政治體制的確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考點三、聯邦制、兩黨制、三權分立制
(一)美國聯邦制的特點和利弊
1.美國聯邦制的特點
美國是典型的聯邦制國家。
(1)聯邦與州分享政治權力
①聯邦政府行使憲法明確列舉的權力,以及根據最高法院解釋可以從“列舉的權力”中引申出來的權力。
②州政府擁有“保留的權力”。
(2)聯邦與州在各自的權力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
①聯邦政府與州之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而是在各自規定的權限范圍內都享有最高權力,均享有對人民的直接管轄權,相互間不得進行任何干涉;
②兩種憲法、兩種法律體系;
③人員任命、施政行為互不干涉。
(3)聯邦地位高于州
①聯邦憲法、法律以及以聯邦名義締結的條約,在全國范圍內適用,各州必須遵守;
②州的憲法或法律,凡與聯邦憲法、法律或條約相抵觸者一律無效。
2.?美國聯邦制的利弊
(1)聯邦制的優點:
①最大的優點在于,保持聯邦是一個強大和統一國家的同時,確保州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聯邦制的弊端:
①美國聯邦制的最大問題是效率不高,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相互扯皮、推諉,各州政府之間各自為政;
②利益集團分享權力,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資產階級則利用國家結構形式的特點相互推卸責任。
(二)美國的兩黨制
1.美國兩黨制的主要表現為兩大政黨通過競選爭奪執政地位
(1)在總統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分別提名本黨的總統候選人,最終獲勝的黨成為執政黨,敗北的黨則淪為在野黨。執政黨通過由本黨中堅人士組成的行政部門掌握政治權力。
(2)在國會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也分別推出本黨候選人,競爭議員席位。多數黨議員擔任國會領袖及國會各小組委員會主席,并借此主導國會事務,但少數黨議員仍能發揮重要的制衡作用。
2.美國政黨的特征(1)職能和作用:美國政黨的主要職能,就是組織選舉,包括組織初選、提名候選人、籌集競選資金等。兩黨竭力為本黨爭取盡可能多的職位,以維持其對政治權力的控制。
(2)組織分層級,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組織均為四個層級的金字塔結構。工作有聯系:各委員會之間沒有上下級的垂直領導關系,只有工作上的聯系。
(3)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沒有固定的黨綱,也沒有約束黨員的黨紀:普通黨員不是固定的,而是來去自由,既不繳納黨費,也不必與組織聯系??偨y、州長、縣長、市長以及國會議員等以黨員身份競選,當選后以黨員身份就職,但他們只對選民負責,沒有義務服從黨組織的指示。
(4)組織職能已經逐漸衰弱:多數重要職位的候選人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國會議員職位的競爭者都成立自己的競選班子,自行籌集競選資金,對政黨組織上的依賴大大降低。
(三)美國兩黨制的實質
美國的兩黨制,實質上是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政黨制度,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濟基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項政治制度。
1.從階級基礎、意識形態方面看:沒有本質區別
(1)都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2)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意志;
(3)都贊同美國現行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
(4)都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觀。
2.從具體議題上的政策和主張方面看:
美國兩黨在一些具體議題上的政策和主張有明顯差別,但這些差別,不過是充當著使兩黨制得以運行的基礎,其結果是互相牽掣,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極端,背離美國的基本價值觀。
3.從民眾參政治生活與和執政黨的施政過程看:
在選舉中,兩黨為爭奪選票,競相提出符合選民利益的政策主張,客觀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眾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實質上,兩黨制是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相互監督和制衡的機制保障。
4.從競選費用看:
從兩黨制的運行來看,美國的競選,是有錢人的權力游戲、有權人的金錢游戲。
(四)美國的三權分立與權力制衡
1.三權分立
(1)確立三權分立原則的原因
影響因素:歷史條件和具體國情;決定因素:國家的階級本質
(2)三權分立原則的地位及其核心內容
地位是美國聯邦政府組建和運行的基本原則
核心內容是權力分立、制約和平衡。
(3)“三權”所屬機關及其運作
中央政權機構由彼此平等而又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機關組成,立法權屬于國會,行政權屬于總統,司法權屬于聯邦各級法院。國會負責立法,總統負責實施法律,法院負責審查法律。
彼此關系——平等而又獨立。
立法權——屬于國會
①美國憲法將立法權授予國會。國會負責制定法律;②國會、行政機關和法院都要依據法律行事;
③國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受行政機關的干預和影響,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但有權否決國會立法。
行政權——屬于總統
①行政權屬于總統;②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直接對選民負責,不對國會負責,國會不能罷免總統(除非定罪);③政府的重要行政官員由總統任命,對總統負責。
司法權——屬于美國聯邦法院系統
①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法院受理的案件都是終審判決;②最高法院擁有司法審查權;③法官均由總統征得參議院同意后任命,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
2.三種權力的相互制衡
(1)三權分立的表現:
立法權
所屬機關
受制約表現
總統的制約
法院的制約
國會
總統有權否決國會立法;可以發布擁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還有立法倡議權,即建議國會立什么樣的法。
法院有權宣布國會制定的法律違反聯邦憲法。
行政權
所屬機關
受制約表現
總統
國會的制約
法院的制約
行政機構的設置和所需經費須由國會批準,國會還有權監督行政執行情況、經費開支和官員行為;
美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總統發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機關頒布的規章條例違憲;還能通過案件的判決對憲法作出新解釋,擴大或限制總統的權力。
司法權
所屬機關
受制約表現
法院
總統的制約
國會的制約
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后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人數和聯邦其他法院的設立,均由國會決定,總統亦可施加影響
國會可以通過批準對法官的任命或彈劾法官的辦法,來改變法院的組成。國會和各州一起,可以用憲法修正案推翻最高法院的裁決。
(2)三權分立制的含義:
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別由議會、政府、法院獨立行使,同時又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均衡,按照這種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來組織國家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被稱為“三權分立制”。
(五)美國三權分立制的利弊與實質
1.利: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可以防止少數人專權,使民主制度不致轉變為專制制度。這對于反對封建專制,調節資產階級內部各集團的利益,維持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有其積極作用。
2.弊:
(1)人民無權參與,事實上成為協調資產階級內部權力分配的一種機制——協調范圍的局限性;
(2)三權分立、權力制衡導致三大權力機關之間互相扯皮,導致效率低下——效率低下;
(3)三權分立原則難以真正貫徹——貫徹難
3.實質:美國的三權分立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有效地維護了美國資產階級的統治。
(六)美國利益集團的活動方式及其政治作用
1.利益集團的活動方式
(1)任何利益集團要發揮其影響,都離不開金錢、人員和知識。
(2)利益集團影響政府的手段主要有直接游說、間接游說、游行示威、影響選舉和承擔法庭訴訟等。
2.利益集團的政治作用
(1)積極作用:
①充當公民與政府間橋梁的作用;
②分享國家權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維護美國資本主義制度。
(2)消極作用:
①從利益集團對國家決策的影響看:只有少數利益集團對國家決策產生決定性作用;
②從利益集團與公民的關系看:利益集團作為公眾參與政治的“中間人”,壟斷了公眾接近政府權力的途徑;
③從利益集團對政府的負面影響看:利益集團為政府腐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美國政壇中的利益集團機制,是資產階級控制國家機器的一種特殊形式,具有相當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利益集團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權力。
考點四、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
(一)聯合國的主要機構、聯合國的作用
1.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2.聯合國的主要機構
(1)聯合國大會
①性質:是聯合國主要審議機構。
②組成和職權:擁有廣泛的職權,由全體會員國的代表組成,每一會員國都有一個投票權。
(2)安全理事會
①性質:聯合國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和平的機構。
②責任:負有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
③組成: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④處理問題的原則:
對于程序問題的決定以15個理事國中至少9個理事國的同意票通過。對于實質性問題的決定也需9票通過,并且不得有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棄權不算反對);后者體現的是“大國一致”規則,也就是在通過這類決定時,只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決定即不能通過。
(3)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4)托管理事會。
(5)國際法院。
(6)秘書處:從事各種日常工作,為其他主要機構服務,并執行這些機構制定的方案與政策。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長,由大會根據安理會的推薦任命,任期5年,可以連任。
3.聯合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
(1)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共同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2)聯合國作為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國際合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經社系統制定指導原則、政策框架以及行動綱領,規范國際社會各成員的行動方向,推動發展問題逐步解決,為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4)聯合國是實踐多邊主義的最佳場所,是集體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的有效平臺,應該繼續成為維護和平的使者、推動發展的先驅。
(5)聯合國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通過改革加強聯合國的作用,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改革應發揚民主,廣泛協商,積極穩妥,循序漸進。
(二)中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國在聯合國中的重要地位
(1)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代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享有否決權,是聯合國中擁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
2.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作用
(1)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維護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2)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從和平角度)
(3)中國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從發展角度)
(4)中國是聯合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從聯合國改革角度)
(三)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主要機構
1.世界貿易組織的性質、地位
性質: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英文縮寫為WTO),是多邊貿易體制的法律和組織基礎,是眾多貿易協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員貿易立法的監督者,是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和解決爭端的場所。
地位:它是當代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其成員間的貿易額占世界貿易額的絕大多數,被稱為“經濟聯合國”。
2.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
人民方面
促進經濟和貿易發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障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增長;
途徑方面
擴大貨物、服務的生產和貿易;
資源利用方面
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考慮對世界資源的最佳利用,保護環境;
國家方面
保證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的份額;
目的
通過實質性削減關稅等措施,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邊貿易體制。???
3.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及地位
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透明度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公平競爭原則
基本原則的地位:貫穿于各貿易協定和協議之中,是各成員處理貿易關系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構成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礎。
4.世貿組織的主要職能
組織實施所管轄的各項貿易協定、協議,為成員提供處理各協定、協議有關事務的談判場所,解決各成員間的貿易爭端,定期審評各成員的貿易政策法規,協調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經濟組織的關系,向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提供技術援助及培訓。
5.世貿組織的作用
加強了國際多邊貿易體制,深化了國際分工和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合理配置,促進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市場經濟的普及。但是,世貿組織自身存在的各種矛盾也制約其作用的發揮。
2.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機構
世貿組織的主要機構包括部長級會議、總理事會及其下設的理事會、各專門委員會。
(四)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
(1)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它標志著中國的對外開放進人了新的階段,對我國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2)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我國積極地參與、加強和發展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維護國家利益。
(3)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
(4)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5)加人世貿組織,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宗旨和作用
1.亞太經合組織的性質、地位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英文縮寫APEC)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是促進亞太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推動共同發展的重要機構
2.亞太經合組織的宗旨是:
通過推動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改善商業環境,以建立一個充滿活力、和諧共贏的亞太大家庭。
3.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方式
就是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型;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則;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
2.亞太經合組織的作用:
推動了本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經濟技術合作
范圍
本地區
領域
貿易、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
作用
貿易和投資自由化
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經濟技術合作
表現
就是消除貿易和投資障礙,使商品、服務、資金在成員之間自由流動;
便利化集中在減少商業交易成本、改進貿易信息利用、調整政策和商業策略等方面;
主要是在人力資源、科學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培訓、研討等多種形式的合作。
(六)中國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在亞太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APEC的重要成員,中國積極參加APEC活動,對APEC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七)歐盟的宗旨和作用
1.歐盟的宗旨:
以共同體的方式,實現各成員國共同目標: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緝r值標準,確?;緝r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
2.歐盟在世界多極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經濟
歐盟的實力,首先表現在經濟實力上。截至2018年,歐盟國內生產總值與美國不相上下,對外貿易位居世界第一,官方發展援助居世界第一
政治
與其他國家的關系
歐盟25個成員國的集團優勢地位,使其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歐盟與世界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并力爭在重大國際問題和地區熱點問題上有所作為。
與國際組織的關系
歐盟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作用
歐盟在國際事務中有重要影響,發揮著重大作用。???
(八)中國與歐盟的關系
1975年5月6日,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多年來,中歐關系發展迅速。雙方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歐盟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在國際事務、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中國重視歐盟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影響。中歐之間有許多共同點。中歐都主張國際關系民主化,倡導多邊主義,主張加強聯合國的作用,反對國際恐怖主義,主張消除貧困、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中歐各具經濟優勢,互補性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旬邑县| 阿拉善左旗| 舟曲县| 南雄市| 天全县| 安乡县| 杭州市| 浪卡子县| 临高县| 房产| 婺源县| 册亨县| 宁海县| 龙山县| 织金县| 沙田区| 彭水| 宁晋县| 仙居县| 古丈县| 丹寨县| 南阳市| 西华县| 云霄县| 永和县| 涿州市| 措勤县| 巨野县| 西藏| 醴陵市| 武邑县| 成武县| 稻城县| 松江区| 闽侯县| 肇源县| 突泉县| 舟曲县| 柳州市|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