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導學案 熱愛集體 融入社會_______ 班_______組 姓名____________[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生活變化,懂得社會生活的發展性,復雜性,正確認識從眾心理,能養成親社會行為。2、知識:知道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理解團結才有力量,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并知道怎樣為集體添光彩。3、能力: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學重點]: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和養成親社會行為是本節重難點。[溫故知新] :1、根據目標自主記憶。2、知識點掃描:(一)怎樣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答:(1)在我國,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 ),但有些情況下也會產生矛盾和沖突。我們要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 )起來,既要以( ),又要( )。(2)以集體利益為重,并不排斥個人的( )。集體應當尊重每個成員個性,盡量滿足個人的( )要求。(3)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 ),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當個人的愿望和要求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服從( ),必要時應( )。我們必須反對那些為追求個人利益或小團體的利益而損害( )的思想和行為。(二)、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答:<一>學會與人( );(1)學會( ),(2)學會( ),(3)學會( )。<二>要為社會( ):(1)積極參與( )。(2)關心社會( )、關注( )。(3)服務( )、( )社會.(舍己為人是奉獻,大公無私是奉獻,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也是奉獻。一個人能力有大小,只要自己的行為有利于社會,就是奉獻。)[學習探究]:1、200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微塵”,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起初,它是青島市一位數次捐款而不留姓名、無私捐款、援助社會公益事業的群體,打造出城市的愛心品牌。“微塵”之所以令我們感動,是因為他們( )①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奉獻社會②表現出較強的合作意識和誠信品質。③表現出強烈的關愛他人的高尚品德④具有較強的個人榮譽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2、孟浩是一家公司的現金出納,經他管理的現金上千萬元。突然有一天,他爸爸的腦梗塞病復發,急需一筆數額較大的現金做治療費,此時家中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錢,孟浩特別著急。如果沒有錢給爸爸治病,爸爸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如果那公司的錢去看病,又違反了公司的制度。你認為孟浩應該怎么辦?3、(價值判斷)高居“2010年中國慈善排行榜”榜首的陳光標熱心慈善事業,累計向社會捐款12.3億元,約50萬人從中受益。判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堂檢測:一、單項選擇題:1、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應該( )①時刻保持清醒和精明,決不能吃虧上當 ②弘揚社會正氣③積極抵制社會生活中追求享樂、自私自利等思想和行為④愛怎么活就怎么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2、古人說:“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古語告訴我們( )A、要學會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 B、要學會在社會生活中親身實踐C、要認識社會生活的復雜性 D、要刻苦學習,多學書本知識3、青少年參與社會生活,就應該( )①積極參與各類有益的實踐活動 ②認清社會的復雜性 ③正確認識社會,辯證地分析問題 ④克服盲目從眾心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選項中,對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認識不正確的是( )A.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B.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C.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而集體利益是集體中每個成員努力的結果D.照顧集體利益,必然損害個人利益;追求個人利益,必須侵占集體利益5、世界冠軍劉翔接拍廣告有個原則:如果是外國企業與國內企業兩家競爭,優先考慮后者。這說明在劉翔的心中( )A.個人利益是集體利益的基礎 B.國家利益高于一切C.團結就是力量 D.個人利益等同于國家利益6、小文在班里有一幫鐵哥們兒,經常一起上網、打游戲。他們訂立了一個協議:不論誰違反了紀律,都要相互“幫助”,不準出賣朋友。—次小文的一個朋友在校外和人打架,當學校進行調查,小文幫助他隱瞞真相,逃避責任。老師知道了真實情況后,嚴厲批評了小文的做法,小文卻說他是在維護集體的利益。你認為小文的做法是( )A.錯誤的,他維護的是小團體的不正當利益 B.對的,他非常重視同學友情C.對的,他堅持朋友原則 D.對的,他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7、突如其來的水包圍了一塊小土地,那一小塊土地上生活著許多螞蟻,是螞蟻的家園,螞蟻們爬出了洞穴,一陣慌亂之后,螞蟻們恢復了秩序,它們聚攏.聚攏……形成了一個大大的螞蟻團,這時,水漫了上來,沒有一只螞蟻散開逃走,螞蟻團在水面上慢慢向前漂動,一些螞蟻贏得了生存的機會,終于,它們抵達了陸地,螞蟻團分散開來,它們又一次開始重建家園。 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8、【時間】2008年3月19日【地點】北京西單北大街【事件】一位年輕人為失明的老乞丐洗腳【過程】這名衣著整潔的男青年隨身帶了暖瓶、塑料盆和裝了涼水的可樂瓶,蹲在老人面前,先細心地調好水溫,再將老人雙腳放入盆中搓洗。最后還仔細的給老人穿好鞋襪。老人感激的問他姓名,男青年說:“我是北京人,我就想做做好事。”臨走前,他還將塑料盆和一個剪指刀送給老人。(1)這位青年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2)我們應如何培養自己的親社會行為和習慣?附:八年級政治下冊知識梳理胡家中學 2011.4第十課 我與集體共發展1、集體的特征:(4頁)答:同一集體中的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在行動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榮辱與共,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2、個人與集體的關系:(4頁)答:個人與集體是密不可分的(1)集體是個人生存的依靠,是個人成長的園地,個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離不開集體。(2)個人是組成集體的細胞,集體的發展離不開每個成員的努力。3、你對“團結力量大”是怎樣認識的?(6頁~~~~8頁)答:(1)任何一個集體,只有在思想上高度統一、在行動上目標一致、在情感上共鳴,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形成強大的合力,達到預期的目標。(2)集體的團結能給每個成員以鼓舞和信心,使個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集體的團結可以把每個成員的長處集中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依靠這種力量,能夠完成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戰勝個人無法克服的困難。(3)集體不論大小,團結才有力量。展望未來,沒有國家的統一,沒有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也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該珍惜集體的團結,自覺維護集體的團結。4、怎樣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9頁)答:(1)在我國,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況下也會產生矛盾和沖突。我們要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既要以集體利益為重,又要尊重和維護個人利益。(2)以集體利益為重,并不排斥個人的正當利益。集體應當尊重每個成員個性,盡量滿足個人的合理的要求。(3)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基礎和保障,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當個人的愿望和要求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服從集體利益,必要時應不惜犧牲個人利益。我們必須反對那些為追求個人利益或小團體的利益而損害集體利益的思想和行為。5怎樣為集體添光彩?(11頁~~~12頁)答:(1)為集體添光彩主要表現為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要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絕不做損害集體榮譽和利益的事。(2)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更應該體現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積極發揮個人特長,做好本職工作,勤奮學習。(3)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還體現在當集體榮譽和利益受到損害時,敢于積極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這不僅是責任,也是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4)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是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的最高表現。國家的榮譽是國家和民族尊嚴的體現。國家利益是全國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表現,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第十一課 關心社會 親近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現實意義?(為什么要參與社會生活?16頁)答:社會的發展對個人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新的社會生活,我們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做人。我們只有在社會這個大課堂里親身實踐,才能學到現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7、參與社會生活的活動方式?(16頁)答: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比如參加社會公益宣傳、開展力所能及的社會調查活動、參觀訪問等。可以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如何理性的對待社會生活?(17頁~~~~19頁)答:(1)參與社會生活就要正確的認識社會,辯證的分析問題。認清社會的復雜性。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對于社會和個人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一方面從眾心理可以使人自覺接受社會環境的積極影響,有利于個人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從眾、隨波逐流卻是危險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會環境的消極影響;助長社會盛會中的歪風邪氣。】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從眾,抵制社會生活中的消極影響。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人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逆境。要客觀的分析這些原因,學會獨立思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勇敢地面對困難和逆境,從而獲得成功,實現生命的價值。】總之,一方面要緊隨社會生活的主旋律,與時俱進;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壓力和誘惑,堅持自己正確立場,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學習做一個理智社會成員。9、什么是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的意義是什么?答: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都稱為親社會行為。(意義)有利于社會的和諧,也有利于我們更好的融入社會。10、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20頁~~~~25頁)答:<一>學會與人和諧交往;(1)學會謙讓:【原因】:①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是形成和諧的社會秩序、文明的社會風氣不可缺少的道德規范。【表現】:①首先要做到為人謙遜、禮貌待人,不唯我獨尊、盛氣凌人。②表現為在榮譽、利益面前不爭名奪利。③能妥善處理與他人的矛盾和沖突。(2)學會分享:【含義】:把自己有價值的東西提供給別人,與他人共同擁有和享受,把“我的”當成“我們的”。【意義】:①分享并不意味著失去,相反會使你的人生更豐富多彩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只有通過分享和交流才能獲得進步和成功的條件。(3)學會助人:【要真誠,還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個人力量有限,助人過程可借助他人和社會的力量;若有危險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維護受幫助人的自尊,不要把幫助當成施舍,否則會變成一種傷害。<二>要為社會做貢獻:(1)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社會,增進關心社會的情感)(2)關心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大事。(①通過了解國內外大事,感受蓬勃發展的社會生活,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②要關心祖國的建設事業,關心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3)服務社會、奉獻社會(舍己為人是奉獻,大公無私是奉獻,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也是奉獻。一個人能力有大小,只要自己的行為有利于社會,就是奉獻。)第十二課 感受大自然11、從三方面感受大自然之美:神秘的宇宙是大自然魅力無窮;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紛呈;大自然風光秀麗。 美的自然對象可分為:一、經過人們直接加工改造、利用的對象二、未經直接改造的自然。12、怎樣鑒賞自然風景?(35頁~~~~36頁)答:要注意觀賞的距離、角度、時間,還要發揮想象力。(1)觀賞全景距離遠些,才能見其全貌和整體美。想看局部美,距離近些。(2)觀賞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3)時間不同效果不同。(4)領悟人類改造自然的力量,加深對自然美的理解,還要發揮我們的想象力。13、人與大自然不和諧之音體現在哪些方面?(38頁~~~~~40頁)答:<一>自然物種在減少:(【減少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歷史及自然災害因素外,還有人為因素,特別是人類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利用。人類的肆意行為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必然會危及人類自身。)<二>自然景觀遭到人為破壞:(以犧牲生態破壞資源為代價發展旅游經濟,就是飲鴆止渴。)<三>環境狀況不容樂觀:【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環境問題的危害】:(1)威脅生態平衡(2)危害人類健康(3)制約_______(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