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章 空氣與生命 筆記(知識點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章 空氣與生命 筆記(知識點總結)

資源簡介

第1節
空氣與氧氣(1)
一、空氣的成分
1、空氣的成分
空氣是成分
比例
性質
用途
氮氣(N2)
78%
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
延長燈泡壽命、防腐、保鮮、制造化肥(氮肥)、炸藥、冷凍劑
氧氣(O2)
21%
供給呼吸、幫助燃燒
其他
氣體
二氧化碳
0.04%
稀有氣體
0.93%
化學性質不活潑
保護氣、電光源、激光技術、制造低溫環境、醫療麻醉(氙氣)
水蒸氣等
0.03
2、測定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實驗(探究題)
測定的原理:體積的變化
物質的選擇:能使反應前后發生明顯的體積比
選擇:磷。
反應物:固體,
生成物:固體,氣體體積明顯減小。
可行
選擇:硫、木炭。
反應物:固體,
生成物:氣體,氣體體積沒有明顯變化。不可行
注意點:紅磷量的多少,裝置的密封性
第1節
空氣與氧氣(2)
二、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液態:淡藍色的液體,固態:雪花狀藍色固體。
2、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化學性質
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表達式
與硫反應
產生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空氣中燃燒)
硫+氧氣二氧化硫
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氧氣中燃燒)
與鐵反應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與木炭反應
發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碳+氧氣二氧化碳
與磷反應
產生濃厚的白煙、發出耀眼的強光,生成白色固體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3、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4、注意兩個實驗:
(1)聞氣味的方法: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注意探究)
預留水或細沙:防止高溫的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第1節
空氣與氧氣(3)
三、氧氣的制取
1、空氣冷凍分離法:利用液態空氣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
2、實驗室制法:
①分解過氧化氫:過氧化氫
水+氧氣
②分解氯酸鉀: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③分解高錳酸鉀: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催化劑:(一變二不變)
作用:改變反應速率
特點:本身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3、
制取裝置
收集裝置:
固固加熱型
固液常溫型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
反應物都是固體,需要加熱
反應物是固體和液態的混合物,不需加熱
不易溶于水或難溶于水
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
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4、實驗中注意事項:
檢查裝置氣密性:手捂法、水壓法
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破裂
實驗結束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使試管破裂
四、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硫+氧氣二氧化硫
2、分解反應:由的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的反應
過氧化氫
水+氧氣
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第2節
氧化和燃燒
一、氧化反應
1、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
2、分類:
①緩慢氧化:變化緩慢、短期內不易察覺、只放出少量熱、不發光(生銹、老化)
②劇烈氧化:變化劇烈、容易察覺,既發熱、又發光(燃燒、爆炸)
二、燃燒的條件
1、燃燒:可燃物質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
2、著火點:物質燃燒所需達到的最低溫度。(物質的特性)
3、燃燒的條件:(注意探究實驗)
①有可燃物
②要有助燃劑
(同時具備)
③溫度達到該可燃物的著火點
4、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5、爆炸:燃燒以極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間里發生,瞬間累積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地膨脹,就會引起爆炸。
三、滅火與火災自救
滅火的原理:消除燃燒發生的任何一個條件
1、滅火的措施:
①隔離法:移走(隔離)可燃物
②窒息法:隔絕氧氣(空氣)
③冷卻法:將外界的溫度降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2、自救措施;
四、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1、放熱反應:化學反應過程中能放出熱量(各種燃燒、金屬與酸反應)
2、吸熱反應:化學反應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氫氧化鋇與氯化銨反應)
3、化學能和電能的轉化
蓄電池充電:電能→化學能
蓄電池放電:化學能→電能
第3節
化學方程式(1)
一、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能解釋一些現象,推斷物質的組成)
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微觀上:反應物中原子的種類=生成物中原子的種類
反應物中某原子個數=生成物中某原子個數
分子個數不一定相等
2、化學反應的實質:反應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
第3節
化學方程式(2)
二、化學方程式
1、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2、書寫的原則:①以客觀事實為依據;②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3、書寫步驟:
①寫出反應物(左邊)和生成物(右邊)的正確的化學式,中間用連一條短線(多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用“+”號連接)
②配平化學方程式,把短線改成等號(A觀察法B最小公倍數法C奇數配偶法)
③說明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
反應條件:標注在等號的上方;多個可以上下寫,加熱(Δ)通常寫下面
氣體符號:“↑”。原則:反應物中沒有氣體,而生成物中有氣體產生
沉淀符號:“↓”。原則:溶液中發生的反應,反應物中無固體,而生成物中有固體
注意:氣體、沉淀符號標注在生成物化學式的右側。
(1)鐵在氧氣中燃燒:



(2)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3)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



4、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245
149
96
①表示什么物質參加了反應,結果生成了什么物質
(反應物:氯酸鉀,生成物:氯化鉀和氧氣)
②表示反應物在什么條件下進行反應(在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并加熱的條件下進行)
③表示各物質間原子與分子的個數比(:KCl:=2:2:3)
④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KCl:=245:149:96)
第3節
化學方程式(3)
三、依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1、計算的原理:④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KCl:=245:149:96)
2、計算的步驟:
①設未知量
②寫出化學方程式
③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對問題做出簡明回答
例題:實驗室常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如果2.45克氯酸鉀完全分解,能生成氧氣質量是多少?
解:設生成氧氣的質量為x。


245
96

245
96
2.45g
x
2.45g
x


x=0.96g
答:(2.45g氯酸鉀完全分解,)能生成氧氣0.96g。

化學方程式計算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不同于物理公式的計算。多加練習形成固定的格式。
生成氯化鉀質量是多少?
解:設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為y。


245
149

2.45g
y


y=1.49g
答:(2.45g氯酸鉀完全分解,)能生成氯化鉀1.49g。

第4節
二氧化碳(1)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氣體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
2、每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二、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液態:無色液體,固態:雪狀(干冰),可溶于水。
注意現象與相關性質
2、化學性質:
①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②能與水反應: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碳酸受熱分解:(紅色石蕊又變成了紫色)
③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檢驗二氧化碳
④不能供給呼吸
第4節
二氧化碳(2)
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1、實驗室制取原理:大理石或石灰水(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
(大理石或石灰石)
(鹽酸)
固體
液體
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①長頸漏斗下端應插入液面下,借助液封防止氣體從漏斗中逸出
②導管應插到集氣瓶底部,將集氣瓶中的空氣排出
③分液漏斗下端不需插入液面下
實驗中不能用濃鹽酸: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使收集到的氣體中含有HCl氣體
實驗中不能用稀硫酸: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于水,附著在石灰石表面使反應停止
2、工業制取:
高溫煅燒石灰石:
四、二氧化碳的應用
1、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作為“氣體肥料”,提高光合作用的強度和效率。
2、滅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3、生產汽水: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增大壓強可使溶解更多
4、固態二氧化碳(干冰),升華吸熱,用于人工降雨
第5節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1)
一、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1、呼吸: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
2、呼吸運動:通過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來完成的。
作用:實現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原理: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
呼吸運動
膈肌


肋間外肌
肋間內肌


胸腔體積
肺內氣壓
氣體
吸氣
收縮
變得扁平
收縮
舒張
向上向外
增大
減小
進入
呼氣
舒張
恢復拱形
舒張
收縮
向下向內
減小
增大
離開
3、呼吸系統:(注意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肺:←肺泡(多、薄、毛細血管、彈性→有利于氣體交換)
4、氣體交換:
原理:高濃度低濃度
肺泡內氣體交換
組織細胞內氣體交換
肺泡
血液
組織細胞
二、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反應,最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緩慢氧化)
表達式: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C6H12O6+6O2
6CO2
+
6H2O
2、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意義:呼吸作用在活細胞中進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體就迅速死亡。
第5節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
三、動物的呼吸作用(注意探究實驗)
1、堿石灰(固體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組成的混合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現象:觀察紅色水滴的移動方向
移動原理: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使試管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A中紅色水滴向左移。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注意探究實驗)
種子的呼吸作用注意點:
1、已浸水:種子種的水分增多,呼吸作用加強,實驗效果明顯
2、已煮熟:意味著種子已經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3、已消毒:為了排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響
4、澄清石灰水: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第6節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
表達式:二氧化碳
+

有機物
+
氧氣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物質轉化:無機物

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
能量轉化:
光能

化學能
二、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
條件:光、葉綠體
產物:有機物和氧氣
三、光合作用的原料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吸收/放出)
吸收
放出
氧氣(吸收/放出)
放出
吸收
有機物(制造/分解)
制造
分解
能量(吸收/釋放)
吸收
釋放
是否需要葉綠體
需要
不需要
是否需要光
需要
不需要
聯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
實驗中的注意點:
暗處理(在暗處放置1晝夜):消耗葉片原有的有機物,排除干擾。
水浴加熱(大燒杯+水,小燒杯+酒精+葉片):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
檢驗淀粉:(碘液)碘能使淀粉變成藍色。
第7節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圍繞氧氣)
氧氣的產生: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氧氣的消耗:生物(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圍繞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產生:
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
生物(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二氧化碳的消耗: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溫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對地球起著保溫的作用。
溫室氣體:CO2、H2O、O3、CH4、N2O、氯氟烴等
利: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恒定,適于動植物生存。
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并引起一系列惡果(冰川融化、海平面上
升、氣候惡化、災害性天氣頻發)。
減緩措施: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植樹造林、開發新能源(太陽能、風能、核能)
第8節
空氣污染與保護
空氣污染
定義:當污染物進入空氣中,超過了空氣的自凈能力,危害人體舒適和健康或危害環境。
原因:自然因素:森林火災、火山爆發
人為因素: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
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
如何防治空氣污染
減少污染物排放量:開發無污染能源和低污染能源,對燃料進行預處理,改進燃燒技術
合理規劃工業區與非工業區:
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凈化空氣)
空氣質量指數
計入指數的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顆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不包含二氧化碳)
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
溫室效應:
酸雨: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有害物質:硫酸和硝酸)
臭氧空洞:(氯氟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友谊县| 通河县| 保靖县| 昌乐县| 都昌县| 金乡县| 游戏| 长汀县| 岑巩县| 西乌| 崇阳县| 习水县| 班戈县| 镇康县| 贡山| 潮州市| 高尔夫| 宜城市| 手机| 云浮市| 类乌齐县| 醴陵市| 准格尔旗| 泰安市| 扎兰屯市| 卢龙县| 伊吾县| 苏尼特左旗| 务川| 曲阜市| 宁武县| 广东省| 商南县| 韶关市| 华亭县| 南木林县| 黄骅市| 邯郸市| 澄江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