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空氣與氧氣(1)一、空氣的成分1、空氣的成分空氣是成分比例性質用途氮氣(N2)78%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延長燈泡壽命、防腐、保鮮、制造化肥(氮肥)、炸藥、冷凍劑氧氣(O2)21%供給呼吸、幫助燃燒其他氣體二氧化碳0.04%稀有氣體0.93%化學性質不活潑保護氣、電光源、激光技術、制造低溫環境、醫療麻醉(氙氣)水蒸氣等0.032、測定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實驗(探究題)測定的原理:體積的變化物質的選擇:能使反應前后發生明顯的體積比選擇:磷。反應物:固體,生成物:固體,氣體體積明顯減小。可行選擇:硫、木炭。反應物:固體,生成物:氣體,氣體體積沒有明顯變化。不可行注意點:紅磷量的多少,裝置的密封性第1節空氣與氧氣(2)二、氧氣的性質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液態:淡藍色的液體,固態:雪花狀藍色固體。2、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化學性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表達式與硫反應產生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空氣中燃燒)硫+氧氣二氧化硫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氧氣中燃燒)與鐵反應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鐵+氧氣四氧化三鐵與木炭反應發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碳+氧氣二氧化碳與磷反應產生濃厚的白煙、發出耀眼的強光,生成白色固體磷+氧氣五氧化二磷3、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4、注意兩個實驗:(1)聞氣味的方法:(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注意探究)預留水或細沙:防止高溫的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第1節空氣與氧氣(3)三、氧氣的制取1、空氣冷凍分離法:利用液態空氣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2、實驗室制法:①分解過氧化氫:過氧化氫水+氧氣②分解氯酸鉀:氯酸鉀氯化鉀+氧氣③分解高錳酸鉀: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催化劑:(一變二不變)作用:改變反應速率特點:本身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3、制取裝置收集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常溫型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向下排空氣法反應物都是固體,需要加熱反應物是固體和液態的混合物,不需加熱不易溶于水或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4、實驗中注意事項:檢查裝置氣密性:手捂法、水壓法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破裂實驗結束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使試管破裂四、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1、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硫+氧氣二氧化硫2、分解反應:由的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的反應過氧化氫水+氧氣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第2節氧化和燃燒一、氧化反應1、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2、分類:①緩慢氧化:變化緩慢、短期內不易察覺、只放出少量熱、不發光(生銹、老化)②劇烈氧化:變化劇烈、容易察覺,既發熱、又發光(燃燒、爆炸)二、燃燒的條件1、燃燒:可燃物質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2、著火點:物質燃燒所需達到的最低溫度。(物質的特性)3、燃燒的條件:(注意探究實驗)①有可燃物②要有助燃劑(同時具備)③溫度達到該可燃物的著火點4、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5、爆炸:燃燒以極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間里發生,瞬間累積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地膨脹,就會引起爆炸。三、滅火與火災自救滅火的原理:消除燃燒發生的任何一個條件1、滅火的措施:①隔離法:移走(隔離)可燃物②窒息法:隔絕氧氣(空氣)③冷卻法:將外界的溫度降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2、自救措施;四、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1、放熱反應:化學反應過程中能放出熱量(各種燃燒、金屬與酸反應)2、吸熱反應:化學反應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氫氧化鋇與氯化銨反應)3、化學能和電能的轉化蓄電池充電:電能→化學能蓄電池放電:化學能→電能第3節化學方程式(1)一、質量守恒定律1、質量守恒定律:(能解釋一些現象,推斷物質的組成)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微觀上:反應物中原子的種類=生成物中原子的種類反應物中某原子個數=生成物中某原子個數分子個數不一定相等2、化學反應的實質:反應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第3節化學方程式(2)二、化學方程式1、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2、書寫的原則:①以客觀事實為依據;②遵守質量守恒定律3、書寫步驟:①寫出反應物(左邊)和生成物(右邊)的正確的化學式,中間用連一條短線(多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用“+”號連接)②配平化學方程式,把短線改成等號(A觀察法B最小公倍數法C奇數配偶法)③說明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反應條件:標注在等號的上方;多個可以上下寫,加熱(Δ)通常寫下面氣體符號:“↑”。原則:反應物中沒有氣體,而生成物中有氣體產生沉淀符號:“↓”。原則:溶液中發生的反應,反應物中無固體,而生成物中有固體注意:氣體、沉淀符號標注在生成物化學式的右側。(1)鐵在氧氣中燃燒:①②③(2)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①②③(3)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①②③4、化學方程式的意義:24514996①表示什么物質參加了反應,結果生成了什么物質(反應物:氯酸鉀,生成物:氯化鉀和氧氣)②表示反應物在什么條件下進行反應(在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并加熱的條件下進行)③表示各物質間原子與分子的個數比(:KCl:=2:2:3)④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KCl:=245:149:96)第3節化學方程式(3)三、依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1、計算的原理:④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KCl:=245:149:96)2、計算的步驟:①設未知量②寫出化學方程式③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對問題做出簡明回答例題:實驗室常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如果2.45克氯酸鉀完全分解,能生成氧氣質量是多少?解:設生成氧氣的質量為x。①②24596③245962.45gx2.45gx或④x=0.96g答:(2.45g氯酸鉀完全分解,)能生成氧氣0.96g。⑤化學方程式計算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不同于物理公式的計算。多加練習形成固定的格式。生成氯化鉀質量是多少?解:設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為y。①②245149③2.45gy或④y=1.49g答:(2.45g氯酸鉀完全分解,)能生成氯化鉀1.49g。⑤第4節二氧化碳(1)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氣體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2、每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二、二氧化碳的性質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液態:無色液體,固態:雪狀(干冰),可溶于水。注意現象與相關性質2、化學性質:①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②能與水反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碳酸受熱分解:(紅色石蕊又變成了紫色)③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檢驗二氧化碳④不能供給呼吸第4節二氧化碳(2)三、二氧化碳的制取1、實驗室制取原理:大理石或石灰水(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大理石或石灰石)(鹽酸)固體液體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①長頸漏斗下端應插入液面下,借助液封防止氣體從漏斗中逸出②導管應插到集氣瓶底部,將集氣瓶中的空氣排出③分液漏斗下端不需插入液面下實驗中不能用濃鹽酸: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使收集到的氣體中含有HCl氣體實驗中不能用稀硫酸: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于水,附著在石灰石表面使反應停止2、工業制取:高溫煅燒石灰石:四、二氧化碳的應用1、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作為“氣體肥料”,提高光合作用的強度和效率。2、滅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3、生產汽水: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增大壓強可使溶解更多4、固態二氧化碳(干冰),升華吸熱,用于人工降雨第5節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1)一、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1、呼吸: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2、呼吸運動:通過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來完成的。作用:實現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原理: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呼吸運動膈肌橫膈肋間外肌肋間內肌肋骨胸腔體積肺內氣壓氣體吸氣收縮變得扁平收縮舒張向上向外增大減小進入呼氣舒張恢復拱形舒張收縮向下向內減小增大離開3、呼吸系統:(注意功能)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肺泡(多、薄、毛細血管、彈性→有利于氣體交換)4、氣體交換:原理:高濃度低濃度肺泡內氣體交換組織細胞內氣體交換肺泡血液組織細胞二、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反應,最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緩慢氧化)表達式: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C6H12O6+6O26CO2+6H2O2、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3、意義:呼吸作用在活細胞中進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體就迅速死亡。第5節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三、動物的呼吸作用(注意探究實驗)1、堿石灰(固體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組成的混合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現象:觀察紅色水滴的移動方向移動原理: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使試管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A中紅色水滴向左移。四、植物的呼吸作用(注意探究實驗)種子的呼吸作用注意點:1、已浸水:種子種的水分增多,呼吸作用加強,實驗效果明顯2、已煮熟:意味著種子已經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3、已消毒:為了排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響4、澄清石灰水: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第6節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表達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6CO2+6H2OC6H12O6+6O2物質轉化:無機物→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能量轉化:光能→化學能二、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條件:光、葉綠體產物:有機物和氧氣三、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放出)吸收放出氧氣(吸收/放出)放出吸收有機物(制造/分解)制造分解能量(吸收/釋放)吸收釋放是否需要葉綠體需要不需要是否需要光需要不需要聯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實驗中的注意點:暗處理(在暗處放置1晝夜):消耗葉片原有的有機物,排除干擾。水浴加熱(大燒杯+水,小燒杯+酒精+葉片):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檢驗淀粉:(碘液)碘能使淀粉變成藍色。第7節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圍繞氧氣)氧氣的產生: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氣的消耗:生物(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圍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產生: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生物(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二氧化碳的消耗: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溫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對地球起著保溫的作用。溫室氣體:CO2、H2O、O3、CH4、N2O、氯氟烴等利: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恒定,適于動植物生存。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并引起一系列惡果(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氣候惡化、災害性天氣頻發)。減緩措施: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植樹造林、開發新能源(太陽能、風能、核能)第8節空氣污染與保護空氣污染定義:當污染物進入空氣中,超過了空氣的自凈能力,危害人體舒適和健康或危害環境。原因:自然因素:森林火災、火山爆發人為因素: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如何防治空氣污染減少污染物排放量:開發無污染能源和低污染能源,對燃料進行預處理,改進燃燒技術合理規劃工業區與非工業區: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凈化空氣)空氣質量指數計入指數的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顆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不包含二氧化碳)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溫室效應:酸雨: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有害物質:硫酸和硝酸)臭氧空洞:(氯氟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