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2.說出食物中含有能量。3.嘗試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二、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1.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的種類及作用。2.食物中含有能量。難點:“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動。三、教學準備教師收集有關食物營養物質的視頻、圖片等。學生課前嘗試測試某種食物的能量。四、相關資源《【情境素材】人體的營養》視頻資源、《【知識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交互動畫資源、《【生物世界】營養與體能》視頻資源、《【教學實驗】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視頻資源、《【教學圖片】糖類含量最多的食物、脂肪含量最多的食物、蛋白質含量最多的食物》。五、教學過程【課堂引入】播放視頻【情境素材】人體的營養。人體的營養(上圖為素材庫中《【情境素材】人體的營養》的視頻截圖)俗語說:“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老百姓為什么這么說?航天員飛向太空,在飛船中進行各種科學實驗,甚至還要出艙活動,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為保證航天員的健康,航天員的一日三餐必須科學合理。給航天員帶到太空的食物中,至少應該含有哪些成分?為什么需要這些成分呢?和航天員一樣,我們也要有科學合理的營養。那么,我們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各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新知講解】(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為我們提供了哪些營養成分?我們如何檢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檢查方法預期實驗現象實驗現象水烘烤有水珠產生試管壁有水珠無機鹽燃燒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燃燒后剩下一些灰分脂肪在白紙上擠壓可擠出脂肪有油跡留下淀粉碘液發生顏色改變變為藍色蛋白質雙縮脲試劑有顏色反應呈現紫色反應維生素C高錳酸鉀有褪色反應呈現褪色反應講解:科學的檢測表明,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資料分析:每位同學挑選1~2種常吃的食物,參考教科書第38~39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查閱這些食物中各含有哪些營養物質。討論1.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是否相同?這對你選擇食物的種類有哪些啟示?講解: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是不同的,從而啟示我們要合理膳食,不挑食、不偏食。討論2.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和所需能量有什么關系?播放視頻《【生物世界】營養與體能》。營養與體能(上圖為素材庫中《【生物世界】營養與體能》的視頻截圖)講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是人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的來源。展示動畫《【知識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上圖為素材庫中《【知識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交互動畫截圖)(二)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1.糖類病人不能正常進食時,往往需要靜脈注射葡萄糖液,這是因為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類提供的。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屬于糖類。展示《【教學圖片】糖類含量最多的食物》。糖類含量最多的食物在你常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食物糖類含量比較高?2.脂肪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貯存在人體內的脂肪是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你可能有這樣的體會,病人幾天吃不下食物,身體就會明顯消瘦。這是因為貯存在體內的脂肪等物質消耗多而補充少。展示《【教學圖片】脂肪含量最多的食物》。脂肪含量最多的食物在你常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食物脂肪含量比較高?3.蛋白質兒童、青少年以及傷病員為什么需要多吃一些奶、蛋、魚、肉等食物呢?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此外,蛋白質也能被分解,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展示《【教學圖片】蛋白質含量最多的食物》。蛋白質含量最多的食物在你常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食物蛋白質含量比較高?討論:食物中含有能量,這一結論是僅僅靠推測得出的嗎?能不能通過實驗來測定呢?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播放視頻《【教學實驗】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上圖為素材庫中《【教學實驗】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視頻截圖)討論1.你們測定的數據與第38~39頁附表中的數據有差別嗎?原因是什么?講解:如果不同,原因可能是實驗操作不夠規范、測量不夠準確或計算出現錯誤等。討論2.你們測定的數據與其他小組的數據相同嗎?如不同,原因是什么?講解:如果不同,原因可能是實驗操作不夠規范、測量不夠準確或計算出現錯誤等。討論3.這個探究實驗只做一次,結果可靠嗎?應當怎樣做?講解:探究實驗只做一次,可能有誤差出現,所以結果不可靠。應該在一切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重復做3次,并取3次的平均值,以便盡量減少誤差的影響。科學方法1:作出假設作出假設需要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進行。針對不同的問題作出的假設是不同的。有的問題可能不需要作出假設,比如測種子的發芽率,在測定之前,不需要對種子發芽率提出假定的數值。科學方法2:設置重復組實驗測得的數據往往存在誤差,因此需要設置重復組,也就是同一個實驗在相同的條件下要重復做幾次。如果重復組的實驗數據十分相近,則說明這個實驗的結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應當取各重復組的平均值。典型例題例1.平時食用的面包、花生、牛肉等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中,能為機體提供能量的有( )A.水、無機鹽和維生素B.糖類、無機鹽和蛋白質C.糖類、脂肪和蛋白質D.蛋白質、糖類和維生素答案:C解析:食物中含有的營養物質對人體的作用是不同的: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人體的生長發育、組織的更新等都離不開蛋白質,此外蛋白質還能被分解,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人體的一切活動,包括學習、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糖類;脂肪是人體內備用的能源物質;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而且人體對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對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的作用;水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無機鹽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原料。可見食物所含的六類營養物質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例2.下列關于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及其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B.脂肪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C.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D.維生素是人體需要量很小,卻是人體必需的有機物答案:B解析:水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約占體重的60%~70%,A正確;糖類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人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于糖類的氧化分解,約占人體能量供應量的70%,脂肪通常作為體內貯備的能量物質,B錯誤;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C正確;維生素是人體需要量很小卻必需的有機物,D正確。例3.處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蛋白質,為補充優質蛋白質,應當多吃哪種食物()A.甘薯B.青菜C.牛肉D.水果答案:C解析: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重要的有機物之一,是構成細胞的重要物質,與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有重要關系,奶、蛋、魚、肉等食物中含豐富的蛋白質,因此處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蛋白質,為補充優質蛋白質,他們應該適當地多吃這幾類食物。甘薯中主要含糖類豐富,青菜和水果中含維生素C比較多。例4.某興趣小組對不同食物中的能量進行測定,實驗結果如下:食品名稱黃豆花生仁大米核桃仁質量(克)20①2020水(mL)5050②50溫度上升(℃)1.42.21.33根據實驗探究的原則,①應該設置_______克,②應該設置_________mL。從該小組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黃豆、核桃仁、大米四種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A.1025黃豆B.1050花生仁C.2050大米D.2050核桃仁答案:D解析:探究某種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根據對照實驗必須保證單一變量的原則,食品的質量必須相同,因此實驗中①應該為20;同時②必須是同樣的水(50毫升)。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相同質量的花生仁、黃豆、核桃仁、大米四種食物中,使相同水溫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因此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例5.在“探究不同食物貯存能量的差異”活動中,小明采取了許多措施減小實驗的誤差,其中不科學的做法是()A.點燃花生仁后立即將它放入熱量測定儀B.將溫度計取出后進行讀數記錄水溫C.將花生仁充分燃燒,直到變成不能再燃燒的灰白色的灰D.等燃燒結束后立即記錄溫度計的數值答案:B解析:點燃花生仁后立即將它放入熱量測定儀,防止熱量散失過多造成誤差;測量水溫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留在水中,視線一定要和水銀柱的下表面相平,防止出現誤差;將種子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最后變黑,燃燒,剩下灰白色的灰,證明了小麥種子中含有無機鹽;等燃燒結束后立即記錄溫度計的數值作為末溫,否則冷卻過長,熱量散失越多。六、課堂小結講解: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食物的營養成分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作用及如何通過實驗來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1.糖類: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主要的供能物質。葡萄糖、蔗糖、淀粉、麥芽糖等都屬于糖類。富含糖類的食物:谷類、薯類等。2.脂肪: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主要的備用能源物質。富含脂肪的食物: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3.蛋白質:也能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1)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2)人體生長發育;(3)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奶、魚、肉等食物。七、板書設計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糖類脂肪組成細胞,提供能量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二)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1.糖類:主要供能物質2.脂肪:備用能源物質3.蛋白質: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