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教案〖教材分析〗本節主要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運動與肺通氣,肺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運輸,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教學目標〗1.知識:(1)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對吸入空氣的處理作用;(3)理解肺部適于氣體交換的形態結構特點。(4)描述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的原理。(5)描述肺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6)描述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7)描述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2.能力:通過嘗試和觀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合作學習及語言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呼吸道對吸入氣體的處理作用,倡導學生講究個人呼吸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健康,關注環境質量的情感。〖教學重點〗概述呼吸系統的組成,解釋呼吸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描述呼吸各個過程。〖教學難點〗舉例說明呼吸系統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教學步驟〗一)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二)呼吸運動與肺通氣1.呼吸運動2、外界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就是通常所說的呼吸(肺通氣)呼吸運動:3、呼吸運動通過改變肺內氣壓引起人體吸氣和呼氣的過程:呼吸運動肋間外肌膈肌膈頂胸廓前后徑、左右徑肺肺容積肺內氣壓氣流方向吸氣收縮下降增大被動擴張增大變小(低于外界)外界肺內呼氣舒張上升縮小彈性回縮縮小增大(高于外界)肺內外界三)肺的換氣(氣體擴散)1、氣體擴散:1、肺的換氣是指肺泡血液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這個過程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2、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使靜脈血轉變為動脈血。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人體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形式在血液中運輸,而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五)組織氣體交換:(氣體擴散)1、組織氣體交換是指血液與細胞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這個過程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2、血液與細胞之間進行的氣體交換,使動脈血轉變為靜脈血。〖提問〗1、呼吸作用:①特點: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活細胞所具有的生命活動,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②反應式:2、思考:為什么由人體肺部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哪來的?這些二氧化碳是在細胞內怎么到達血液的?血液里二氧化碳怎么到達肺部?3、溺水阻斷了呼吸四過程中的哪個環節? 當人體墜落水中時,水進入呼吸道,使氧氣不能進入,冷水或吸水的刺激又引起反射性咽喉及氣道的痙攣,若不及時搶救,可引起窒息缺氧和心跳停止。溺水分為干性溺水和濕性溺水兩種。干性溺水--吸入水量少,濕性溺水--肺內吸入水分基本病理 由于漲水的地點有淡水和海水等不同水質,其病理生理也有所不同。 1、淡水溺病理過程。淡水為低張力性液體,水大量進入肺泡后,通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使血液稀釋,血容量增加,從而加重心臟負擔,同時引起電解質紊亂,紅細胞破裂,心室纖顫致死。 2、海水溺病理過程。海水約含3.5%氯化鈉,其滲透壓為血液的3-4倍,海水吸入呼吸道及肺部后,循環系統內的大量液體從血管內滲入肺泡與肺間質,引起肺水腫及血液濃縮。總之,溺水主要原因是低氧血癥,存在于整個過程中。 煤氣中毒是怎么回事? 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是影響氧氣的供給與利用,一氧化碳與血紅細胞的親和力比氧氣與血紅細胞的親和力大300倍以上,造成人體組織缺氧。當吸入一氧化碳氣體后,一氧化碳進入肺部搶先與血紅細胞結合,使血紅細胞喪失運輸氧氣的能力,造成人體(?http:?/??/?www.so.com?/?s?q=%E4%BA%BA%E4%BD%93&ie=utf-8&src=wenda_link"\t"http:?/??/?wenda.so.com?/?q?/?_blank?)多個器官缺氧,導致組織受損甚至死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