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義和團運動1.興起時間:2.興起地點:3.興起原因:4.口號:5.性質: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19世紀末山東、直隸“扶清滅洋”閱讀書本P95-P96內容,完成義和團運動的相關信息。材料一:“不下雨,地發干,都因教堂遮住天,帝國主義滿地街”。材料二:“還我江山還我權,刀山火海爺敢鉆。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殺洋人誓不完?!?br/>——義和團歌謠資料一:最恨合約,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兵法藝,都學會,要平鬼子不費難。材料二:燒鐵道,拔電桿,海中去翻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哭連連閱讀下面的材料,評價義和團的口號。進步性“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識局限性“扶清”“滅洋”表明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一、義和團運動1.興起時間:2.興起地點:3.興起原因:4.口號:5.性質: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19世紀末山東、直隸“扶清滅洋”閱讀書本P95-P96內容,完成義和團運動的相關信息。反帝愛國運動材料二:清政府致各省督撫電文:此次義和團民之起,數月之間,京城蔓延已遍,其眾不下數萬,自兵民以至于王公府第,處處皆是,同聲以洋教為仇,勢不兩立。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圖挽救。清政府對義和團態度有什么變化?剿殺招撫利用義和團打壓列中氣焰材料一: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山東巡撫。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1898年12月),袁世凱上任后,馬上對義和團采取血腥的屠殺政策。試比較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異同點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爆發原因斗爭性質指導原則組織方式對外態度斗爭方式失敗原因暴力斗爭的方式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自發、分散、無統一的組織、領導、綱領盲目排外反帝愛國民族矛盾激化敵我界限模糊;向西方學習有統一的組織、領導、綱領反封建反侵略階級矛盾激化有人說:八國聯軍侵華是義和團運動造成的?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談談你的看法。八國聯軍侵華體現了帝國主義分割世界和瓜分中國的本質要求,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和清政府鎮壓不利只不過給八國聯軍侵華提供了借口而已。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①根本原因:企圖瓜分中國②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八國聯軍侵華示意圖爆發:1900年6月,八國聯軍從天津租界出發向北京進攻,清政府對各國宣戰。八國不斷增兵,攻占了天津、北京;慈禧太后逃亡西安。結果: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同11國簽訂《辛丑條約》八國聯軍槍殺中國人八國聯軍焚燒城樓八國聯軍進入皇宮侵略者踐踏清帝的寶座《辛丑條約》內容影響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列強各國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各戰略要地駐兵。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中國人民受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在使館區監控下,清政府的內政外交完全處于洋人控制之下;中國在軍事上失去了自主權。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朝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就像列強手中的扯線木偶一樣,逐步成為侵略者統治中國的工具。畫面中那個身帶血跡、瘦弱并顫抖著的人代表的是當時受盡欺凌的中國人。他正被眾多不平等條約扎得像個木乃伊。表明帝國主義著憑借多個不平等條約殘酷剝削中國人。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影響完全淪為開始淪為大大加深進一步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