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說課稿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三節。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涉及《生物課程標準》“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一個一級主題。本節內容是前兩節內容的綜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重難點,也是初中生物的難點之一,學好本節內容,是對前面所講的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基因在親子間的傳遞等知識的銜接,能夠讓學生簡而明地理解生物遺傳的實質,為高中生物遺傳部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拓展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此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2、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舉例說出相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遺傳圖解)。2)說明近親結婚的危害。3)學會應用孟德爾的三個推論。(原因是:知識為載體,也是課標里的一級目標要求)(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生殖過程中“基因傳遞的遺傳圖解”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學習,讓學生體驗科學家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原因是:新課標理念為此)(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運用孟德爾科學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通過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實驗過程,感受實驗過程的艱辛,科學家的付出,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腳踏實地的科學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和依據基因與性狀的關系,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利用遺傳圖解推斷顯、隱性基因的組成及性狀為一系列相關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了解到遺傳內在的奧秘,同時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又是一個肉眼看不到的抽象過程,所以這是一重、難點。學會應用遺傳規律解決實際問題,解釋近親結婚遺傳病的發病幾率要比正?;榕涓叩脑?。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們不但讓學生了解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以知識為載體,去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科學探究能力),而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地習得形成的。它需要教師靈活駕馭課堂,所以關于能力的培養是本節的又一重點和難點。在“體驗式”探究過程,感受科學家的實驗過程的艱辛,科學家的付出,從簡單的事物中去認識真理,提高思維品質,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學生愛觀察、愛思考、愛科學科研的習慣是本課所追求的價值目標,是教師的重要的使命。而課堂中這種情感教育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需教師用心去塑造。因此,精心預設教學環節,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廣泛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教師教課的難點。課時安排:1課時新課,1課時鞏固練習、學習禁止近親結婚的道理。二、說教法1、“體驗式”探究法。本節內容是以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為載體展開,該試驗體現的遺傳學規律及科學探究的思想與過程,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培養科學精神的經典內容,而此實驗無法在課堂上重現,所以采用“體驗式”探究法。(所謂體驗式探究是通過類似于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獲得或體驗知識結論的學習方式,它將知識作問題化處理,使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將知識以及人類獲取知識的實踐與思考過程以鏈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去體驗、感知。在體驗與感知的過程中,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產生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等。)讓學生體驗孟德爾實驗全過程,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生物科學奧秘激情。2、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借助多媒體課件再現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全過程,圖文并茂,步步緊扣,可以將遺傳這一抽象過程變得形象、直觀、有趣,縮短時空限制,在有限的時間內重現了漫長的豌豆雜交過程,還可以擴大知識容量。3、問題討論分析法:通過問題設疑、討論、畫遺傳圖等活動,歸類分析得出、學會孟德爾三個推論,鼓勵學生從體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討論總結出規律;訓練嚴謹的邏輯思維,最后應用規律解決練習,落實雙基。4、通過隱性基因控制遺傳病的遺傳圖解分析,說明禁止近親結婚的道理。三、說學情對學生學情分析:首先,學生對自然界中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只是了解表面現象,并不了解其中為什么的遺傳奧妙,同時也不知道其對生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性。其次,這個年齡學生正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邏輯推理能力較差,所以課中要注意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知識儲備——能舉例說出生物的一種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一對基因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父母通過精子和卵子,分別只把一對基因的一個傳給了受精卵,這樣子代的體細胞中,控制一種性狀的基因仍然有一對,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說明基因在親子間的傳遞規律。思維難點----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研究思路應用難點----生殖過程中基因的傳遞圖解四、說學法通過親身體驗孟德爾的豌豆實驗的過程來獲得感性現象的認識,再通過問題引導討論來學習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得出的三個推論,動手畫遺傳圖解等方法,理解遺傳規律,學會應用,訓練邏輯思維能力。五、說教學程序1、說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改變僅依靠教科書的單一作法,為探究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素材。①多媒體課件(主要是通過圖片資料展示孟德爾的探究實驗過程、觀察到的現象、產生的疑惑、發現的規律、進行解釋、得出的推論)②問題的準備(要有針對性,實效性,以達到引領學生有效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③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等。2、說設教學預設與思路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提出問題:如果AA和aa分別控制卷舌和不卷舌這一對相對性狀,那么當受精卵的基因組成是Aa時,發育的個體該是什么性狀呢?(CIA課件圖片輔助)自然過渡到學習新知識。設計原因:①營造輕松環境,幫助學生創立愉快的學習心境。②從學生的身邊熟悉的遺傳現象引入,容易使學生接受和引起學生的興趣。2)新課的體驗式探究學習A:明確學習步驟(CIA課件)a.孟德爾b.實驗材料:豌豆c.實驗過程及結果d.實驗分析共四步,設計指導思想:給學生一個條理清晰的學習順序,獲得學習方法策略,為有效參與課堂學習奠定基礎,有利于學生學習條理的訓練培養。B:孟德爾選用實驗材料:豌豆的植株高矮,種子黃綠、種皮光滑和皺縮等等相對性狀(CIA課件圖片),設計原因:給學生直觀明確的感官刺激,引起興趣,為引入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產生懸念,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參與。?C: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體驗式”學習科學家的探究實驗過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實驗過程及現象提出問題實驗結論繼續實驗得出結論再提出問題寫出遺傳圖解,作出合理解釋設計指導思想:①學生通過閱讀、借助CIA課件,體驗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過程與現象及分析思維的方法,在體驗感受的過程中學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及三個推論,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總結歸納的能力,培養科學精神。②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畫遺傳圖解等活動,推進學習,引領學生有效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可以指導學生理解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會自主學習,并會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3)課堂小結,請學生總結自己本節所學到的知識,感悟、內化知識。4)課堂練習(應用規律),學以致用,拓展創新。5)作業布置3、說教學策略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采用“體驗式探究”的方式,通過“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案例的分析,讓學生真切感受并領會孟德爾的科研精神,思維邏輯和實驗方法,教師不急于事先對重、難點遺傳規律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感知教材后帶著問題進行自我嘗試:教師提出合作探究的問題,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實際教學中采取任務驅動式方法,有效增強學生真切地探究體驗,在自悟和合作討論中達到理解遺傳內在規律,教師再給予講解,達到很好的效果。教師提出問題能有效提高問題的目的指向性,節約時間,指向具體明確,不僅具有思考性,而且難度相對小,能從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貯備出發,易引領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贏造一個師生交流、體驗來獲得知識的動態過程,學生的參與是課程實施的核心,體現現代新課程理念。六、說板書設計課題:第三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一、遺傳圖解(精子)父:AA→AAa(受精卵)母:aa→a(卵細胞)二、孟德爾-----“遺傳學之父”三、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1、實驗過程現象2、實驗結論:孟德爾的推論一、二3、繼續孟德爾實驗4、得出結論:孟德爾的推論三四、禁止近親結婚的道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