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年高考湖南省桂陽縣蓉城中學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識點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年高考湖南省桂陽縣蓉城中學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識點復習

資源簡介

思想政治必修二
1、本書框架:
(1)
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
(2)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政府)
(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4)當代國際社會(國際社會)
2、第一單元知識點
2.
人民民主
(1)特點
3.
人民民主專政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原因
①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立國之本,是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地位)
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必要性)
③新的歷史時期有新的要求(與時俱進)
(2)特點: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
(3)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互區別,相互對立。民主只適用人民內部,專政則適用于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另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4.
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
(1)含義:公民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表達意愿的權利和自由
,就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2)內容
(二)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1.
民主選舉
2.民主決策
3.民主監督
4.民主管理
3、第二單元知識點
5.
地位:是國家權利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
6.
途徑(公民向政府求助、投訴的途徑):開熱線電話、設立信訪部門、依法建立行政裁決制度
(2)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
3.政府的權威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五、第四單元知識
補充:
1、民主選舉
4、民主管理
2、民主決策
3、民主監督
(二)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參與政治生活的四途徑)
(一)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1.國家:
(1)含義:階級統治的工具
(2)屬性:階級性
(3)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一)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1、國家
4、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
3、人民民主專政
2、人民民主
公民的政治生活
廣泛性(體現):民主權利、民主主體
三保障:制度、法律、物質
真實性
一實現: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到日益充分的實現;尊重和保障人權,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權
管用性:制度體系
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基本的民主權利,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的基礎和標志)
政治義務
③堅持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②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①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④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③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②遵守憲法和法律
③監督權(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和檢舉權)
②政治自由(民主政治的基礎)
政治權利
權利與義務(三權四義三原則)
①選民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
(1)原因
②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樣行使選舉權利,如何讓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高低的體現
①直接選舉(每個公民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縣及縣以下人大代表的選舉;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2)方式
②間接選舉(成本低,便于組織;縣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鄉及鄉以上各級政府的領導人員)
③等額選舉(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可比較充分的考慮當選擇結構的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選民的選擇。)
④差額選舉(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相應的競爭有助于了解候選人)
(3)為什么要采取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狀況相適應;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用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很不平衡。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特點:做決定之前收集意見
方式:電弧、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新聞媒體等)
②專家咨詢制度(方式:論證會、座談會征求專家意見)
(1)方式
③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特點:決策形成初稿公示后,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①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③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②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額度科學性
(2)意義
④社會聽證制度(聽證會,征求各方代表意見)
①信訪制度(寫信、打電話或當面向有關人員反映自己的意見)
(1)方式
②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③輿論監督制度(電視、廣播等。其透明度高,威力大,時效快,影響廣)
②公民:負責的行使監督權。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另一方面,必須采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①國家:自覺接受監督,為公民行使監督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3)對策
②對公民:有助于激發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2)意義
④新形勢: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①對國家:有利于被監督者改進工作
(1)性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2)類型:村民自治(農村)、居民自治(城市)——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補充:
1.區分人民和公民
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不包括被依法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和敵對分子;公民的范圍比人民大
2.參加民主協商也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之一
③是社會主義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政治的基礎性工程
②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①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
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我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途徑
(3)意義
1.性質
(一)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4.職能
3.原則:對人民負責(如何對人民負責)
1.性質:我國的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是人民的政府
2.宗旨:為人民服務
2.對政府的監督
②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目的: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
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目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④加強社會建設(目的:政府加快健全公共服務體系,保證幼有所教,學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目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強調生態環境的保護)
5.地位
4.職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
家長治久安)
③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②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①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
如何樹立政府的權威
標志
決定因素
是什么
3.政府的權威
怎么辦
為什么
6.途徑
3.原則
2.宗旨
環節
怎么辦
為什么
是什么
1.政府依法行政
(二)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
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一)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是什么: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由法律授子,行使行政權力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
(1)根本原因:從根本上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決定的。
(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3)意義: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公民角度)
②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不變質,提高政府的威信(政府角度)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政府角度)
④有利于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社會角度)
為什么
1.政府依法行政
①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治,缺一不可。
②我國已經依據憲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包括行政系統內的監督和行政系統外的監督。
(內部監督:上級政府、審計部門、下級政府
外部監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黨內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的監督、國家監察機關的監督)
1
根本原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我國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政府的權力是法律和人民賦予的,政府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須自覺地接受人民監督。
2
必要性: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濫用會滋生腐敗,貽害無窮。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需要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
意義:①政府接受監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政府只有接受監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確的決策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減少工作失誤③才能防止濫用權力,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保證清正廉潔④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個具有權威的政府。
(1)為什么
(有效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
(2)如何對政府進行監督
怎么辦:
(1)是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政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
(3)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
2.對政府的監督
環節:決策、執行、監督
(1)是什么:指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過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認可的威望和影響力
③政府堅持政務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政務公開的意義:有利于規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便于公民監督政府的工作,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決定因素:從根本上講,一個政府是否有威信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
7.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8.目標
6.執政方式
5.執政理念
4.指導思想思想
3.地位
2.宗旨
(3)標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是否被人民自覺認可和接受
①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審慎用權、優化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要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與人民群眾保持和諧關系
②政府及工作人員要有良好的業績
③要重品行,做表率
發展社會民主政治
(1)含義
(2)地位
(3)基本內容
(5)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原因、措施
(4)原則
(2)主題
(1)性質
(3)職能
(3)權力(職權)
(4)組成(類型)
1.地位
4.意義
2.內容
3.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
(2)組成人員
(1)性質
1.人民代表大會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性質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四、第三單元知識點
(4)如何樹立政府的權威
8.目標: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7.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表決權
③提案權(如果通過,就有法律效應)
④質詢權(質詢一府兩院的工作)
①審議權(審議政府報告)
3.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最高權力機關,在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3.義務: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在自己參加的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的實施,與人民保持密切的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2.權利:
1.地位: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2.組成成員:人大代表(每屆任期五年,可連任兩屆)
1.性質: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人民代表大會
(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6.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依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
5.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4.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注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包括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3.地位: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2.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何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4.宗教政策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民族關系
1.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補充:
1.
國務院是最高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行政機關
2.
我國的國家制度包括國體和政體(廣義),國家制度是指國體。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②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
①堅持制度自信,不是故步自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并將它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2)措施
③實踐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絕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優越性(優越性:它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它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它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它維護了國統一和民主團結)
①由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
(1)原因
5.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③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關系: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②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他負責,受他監督
4.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3.基本內容: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國家權力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2.地位:是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
1.含義:是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制度。
4.監督權(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一府兩院工作的權力)
3.任免權(人事任命)
1.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2.決定權(決定國家和社會或本行政區域內重大事項的權力)
4.權力(職權)
(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補充: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
①政治上:領導與被領導
②組織上:相互獨立
③法律上:平等
④事業上:通力合作,親密友黨
⑤監督上:相互監督
④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③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②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和生態文明
4.意義(優越性)
①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參政議政(注意:不是執政)
(1)政治協商(決策之前和執行過程中重要問題進行協商)
(2)民主監督(對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決策部署,通過提出意見、建議、批評的方式進行協商式監督)(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
3.職能
2.主題:團結和民主
1.性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統一愛國戰線組織,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點
3.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
④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③多黨合作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②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對各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
①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2.內容:
1.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是什么
2.為什么
4.宗教政策
③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信仰上存在差異,并不影響其政治上、經濟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②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也是多宗教的國家
①宗教發展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
⑤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④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
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①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的一項長期基本政策)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作為中學生
,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弘揚科學精神,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為什么
優越性(意義):
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
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③我國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
②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
①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必要性)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是什么: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2.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①民族平等: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族團結: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③民族繁榮: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
2、國際組織
1、主權國家
——主要成員
4.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3.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2.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1.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內容
1.是什么
(三)外交政策
4對策
3.國際競爭的實質
2.
國際斗爭的焦點
1.國際形勢的突出特點
(二)世界多極化
當代國際社會
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一)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
發展
和平
一、走進國際社會
怎么辦
為什么
2、維護國家利益
決定因素
基本形式
內容
是什么
1、國際關系
(二)國家利益
(一)國際社會
怎么辦:
國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利益至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提高綜合國力。
公民:樹立國家觀念,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努力學好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義務;敢于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作斗爭。
為什么:①根本原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②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國家利益
①是什么: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系
②內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
③基本形式:競爭、合作與沖突
④決定因素:國家利益
1.國際關系
(二)國家利益
3.意義: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
2.聯合國(政府間世界性的)、歐盟(政府間區域性)、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紅十字會(非政府間世界性)
——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1.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
走進國際社會
⑤基本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④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
2
類型:
③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主權最重要,是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有兩個特征,對內表現最高權力的至高無上性和對外表現最高權力的獨立自主性)
2.國際組織
——主要成員國
按性質: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
按經濟發展程度:發達和發展中國家
1
地位:是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
1.主權國家
(一)國際社會
一、走進國際社會
4.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1.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注意:要和聯合國的宗旨區分開)
1.外交政策是什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
2.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三)我國外交政策
2.內容
4.對策: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增強綜合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3.國際競爭的實質: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2,國際斗爭的焦點: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斗爭
1.國際形勢的突出特點: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注意:世界多極化只是一種趨勢,并沒有形成多極化格局)
(二)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
(一)和平與發展
二、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
②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內容: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利;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保障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
1
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解決途徑
——時代的主題
2,發展
主要障礙
強權政治
霸權主義
1.和平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
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合阳县| 富民县| 潞城市| 邢台市| 西平县| 乌鲁木齐市| 香港 | 华阴市| 博湖县| 乌审旗| 凉山| 孟州市| 桐庐县| 耿马| 文成县| 卓尼县| 祁门县| 汉源县| 丁青县| 开鲁县| 柏乡县| 集贤县| 龙门县| 夏河县| 噶尔县| 台中县| 苗栗县| 迁西县| 肃宁县| 佛教| 威信县| 庄河市| 公主岭市| 泰和县| 麟游县| 明星| 秭归县| 纳雍县| 莱阳市|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