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部分河北中考熱點專題熱點二 《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發表知識線究熱點線索1中國近現代的國防建設(2019.27、2017.28、2015.29)一、近現代國防發展總歷程近代背景(1)鴉片戰爭后列強的侵略,使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2)在同西方列強的斗爭中,中國人民意識到國防的落后(3)西方先進科技和思想的傳入表現(1)洋務運動時期:①創辦軍事工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先后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建立新式海陸軍:從19世紀60年代起,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采用西式兵操練兵;70年代進行近代海防建設,籌建新式海軍;80年代,南洋、北洋(規模最大)和福建三支海軍初步建成;③加強邊防:1875年,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他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成功收復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同年還建立臺灣行省;④創辦軍事學校:創辦了福州船政學堂、北洋水師學堂;⑤派遣留學生:派遣留學生赴西方學習先進技術(2)抗日戰爭時期:組建了空軍、陸軍。1937年8月,中國空軍首次參戰,擊落3架日機,初戰告捷方式(1)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2)學習西方軍事制度,編練新軍(3)建立新式軍事院校,培養新式軍事人才影響對列強的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進程;促進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現代現代背景(1)強大的國防力量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2)當今世界霸權主義依然存在,國際沖突不斷,直接威脅到世界和平表現表現(1)人民陸軍: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是陸軍,兵種也比較少。后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2)人民海軍: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海軍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3)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初,空軍部隊已擁有各種飛機3000多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空軍的現代化建設有了新的飛躍(4)戰略導彈部隊:1966年,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2015年,第二炮兵部隊更名為火箭軍(5)新時代強軍之路:①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②201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五大戰區;③中國人民解放軍調整組建五大軍種,即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④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意義(1)是保家衛國、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2)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安全保障二、裝備的更新原因(1)實現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2)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3)工業的發展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武器裝備人民陸軍新中國成立后武器裝備不斷更新人民海軍(1)1970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并于1974年裝備我國海軍(2)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完成多次科學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3)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4)2017年,首艘國產航母和首艘國產新型驅逐艦下水人民空軍(1)20世紀50年代初,空軍部隊已擁有各種飛機3000多架(2)1956年,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3)制造各種型號的殲擊機、轟炸機和強擊機(4)2016年,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正式列裝空軍(5)2017年,殲-20隱身戰機亮相建軍90周年閱兵意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防總體實力和防衛作戰能力,為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筑起了鋼鐵長城,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安全保障【角度設問】概括我國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對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壯大世界和平力量;對維護國際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義。線索2人民軍隊發展歷程(2016.28)人民陸軍人民軍隊誕生1927年8月,南昌起義的部隊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第一支人民軍隊,參與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工農革命軍1927年八七會議后,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起義的部隊均稱工農革命軍,參加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1)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兩軍會師后,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中國工農紅軍參與了五次反“圍剿”和長征等人民陸軍八路軍、新四軍(1)1937年8月,根據國共兩黨的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2)新四軍即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1937年10月,由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的軍隊,在長江南北開展對日抗戰人民解放軍1946年,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解放區各部隊由八路軍、新四軍等陸續改稱為人民解放軍。參與了挺進大別山、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重大戰役人民解放軍(1)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是陸軍,兵種也比較少。后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2)中國人民志愿軍: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分批回國人民空軍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成立。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的作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1956年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后又制造了各種型號的殲擊機、轟炸機和強擊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新型飛機,空軍的現代化建設水平提高人民海軍(1)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海軍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3)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火箭軍1966年,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后更名為火箭軍),主要擔任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戰略導彈部隊后來陸續裝備了近程、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具有較強的戰斗力戰略支援部隊2015年,戰略支援部隊成立,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新型作戰力量【角度設問】人民軍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推翻舊政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骨干力量;是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是建設祖國的重要力量;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強力量。線索3國防建設與大國興衰(2018.26)國家時期概況英國殖民擴張時期(1)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2)18世紀中葉,英國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1906年,英國建造的“無畏”號戰艦下水;一戰中,英軍制造了新式武器——坦克,投入實戰。英國軍事實力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二戰后(1)二戰后,英國曾長期積極推行北約的“靈活反應”戰略,以對付蘇聯的軍事威脅(2)蘇聯解體后,其國防政策作了重大調整,要點仍然是依靠北約組織,加強西歐國家國防聯盟美國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成立大陸軍,打敗英軍,獲得國家獨立,確立了聯邦制共和政體,對后世影響深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45年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二戰后二戰后,美國的軍事存在幾乎遍及全球;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美軍加快國防建設,軍隊信息化程度提高,為其稱霸世界和行使強權政治奠定了基礎俄國—蘇俄(聯)—俄羅斯俄國—蘇俄(聯)—俄羅斯彼得一世改革時期引進西歐先進的軍事技術,建立海軍和新式陸軍,增強了俄國的軍事實力,使俄國一躍成為歐洲強國兩個五年計劃期間錘煉出了一支數量大、戰斗力強、技術裝備精良的軍隊。1928~1940年,蘇聯常規武器生產大幅增加,從步槍、機槍到大炮、坦克、飛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重型坦克、火箭炮、強擊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強調發展戰略核武器和遠洋海軍是蘇聯軍事工業發展的重點,核武器和軍事工業世界領先;蘇聯軍事實力的迅速膨脹,逐步改變了美蘇軍事力量的對比蘇聯解體以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使俄羅斯擁有世界一流的軍事實力,為俄羅斯確立強國地位奠定了基礎【角度設問】分析二戰后美國國防發展的推動因素。科技革命的推動;政治多極化趨勢發展,沖擊美國的霸主地位;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軍事的發展;軍事沖突推動美國加強國防建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