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部分河北中考熱點專題熱點七 國際舞臺上的中國知識線究熱點線索1現代中國外交成就【角度設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擴大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黨和政府采取了積極靈活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中國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了廣泛合作的友好關系。(4)我國外交成就的取得是中國外交家與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中國現代外交理念的發展線索3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具體體現概況影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3年,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來分別同印度和緬甸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共同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相互關系的基本準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求同存異”方針1955年,萬隆會議上,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為其他多民族國家處理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提供了范例“一國兩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為解決臺灣問題,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為維護世界及地區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1)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2)2017年11月,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載入聯合國決議引起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對當代國際關系的影響積極而深遠“一帶一路”倡議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局勢的穩定線索4近現代外交人物———李鴻章、周恩來李鴻章周恩來外交背景近代中國遭受侵略、主權逐漸淪喪、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民族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外交事跡外交事跡(1)李鴻章主張“和戎”的外交思想,即爭取同列強保持和局的情況下尋求改變現狀以圖自強,在外交實踐中,尤其在對日交涉中,他采取“以夷制夷”、謹守約章等原則和策略,以尋求和局(2)代表清政府對外主持簽訂了1895年《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2)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就處理中印關系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使之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3)1955年,率團出席亞非會議(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4)1972年與尼克松進行會談,中美雙方簽署并發表《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經驗弱國無外交,國家獨立是進行平等外交的前提線索5為了共同的目標,差異下的合作共贏表現中國(1)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為了反對北洋軍閥的統治,國共兩黨開始第一次合作;之后創辦黃埔軍校,進行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2)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國共兩黨進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兩黨團結御辱,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世界(1)世界反法西斯聯盟: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逐漸扭轉了戰爭形勢(2)歐洲的聯合:二戰后在美蘇對抗的形勢下,西歐各國為維護各自的利益,逐漸走向聯合,1967年成立歐洲共同體,1993年組成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進程啟示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當今世界,世界各國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堅持走合作共贏的道路,為構建和諧世界而努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