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1高考化學熱點強化熱點一、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描述和應用。1.以NA表示阿佛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時,1LpH=6的純水中,含H+數為10-6NA個B.15.6gNa2O2與過量的CO2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為0.4NA C.1molCO2中含2molC-O單鍵D.如果5.6LN2中含有n個氮分子,則阿伏加德羅常數一定約為4n2.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數為0.5NAB.pH=2、體積為1L的醋酸溶液中含醋酸分子的數目為0.01NAC.7.8g Na2O2中陰、陽離子總數為0.4NA D.1.6gCH4中含有的碳氫鍵數目為0.4NA熱點二、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和應用。3.1702年德國化學家Georg Stahl最先發現并報道了高鐵酸鈉,隨后對高鐵酸鈉的研究報道一直沒有中斷過。Na2FeO4是一種高效多功能水處理劑,應用前景廣闊,一種制備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對此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a2O2在反應中只作氧化劑 B.O2是氧化產物C.Na2FeO4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D.2 mol FeSO4發生反應時,共有10 mol電子轉移4.仿照電極方程式的書寫,我們可以把一些氧化還原反應分成“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兩個“半反應”,如Fe+2H+=Fe2++H2↑可分成氧化反應:Fe-2e-= Fe2+,還原反應:2H++2e-= H2↑,則下列正確的是①Fe+2Fe3+=3Fe2+可分成 氧化反應:Fe-2e-= Fe2+, 還原反應:2 Fe3+ + 2e- =2 Fe2+②MnO2+2Cl-+4H+=Mn2++Cl2↑+2H2O氧化反應:2Cl--2e-=Cl2↑, 還原反應:MnO2+2e-+4H+=Mn2++2H2O③Cl2+H2S=S↓+2H++2Cl- 氧化反應:H2S- 2e-= S↓+ 2H+ , 還原反應:Cl2+ 2e-= 2Cl-A.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熱點三、物質結構、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的陰離子、陽離子、核外電子排布,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徑大小比較;電子式的書寫。、5.X、Y、Z、W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與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層數的3倍;Y的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Y、Z兩元素形成的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Z>Y B.原子半徑大小的順序為W>X>Y>ZC.X與W形成的化合物W2X2中含有離子鍵和共價鍵D.Y、Z兩種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Z>Y6.下列有關敘述:① 非金屬單質M能從N的化合物中置換出非金屬單質N;② 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電子;③單質M跟H2反應比N跟H2反應容易得多;④氣態氫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mM HnN;⑤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mMOx HnNOy;⑥熔點M N。能說明非金屬元素M比N的非金屬性強的是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全部熱點四、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關系。熱化學方程式的表達(狀態、計量數、能量關系)。7.(雙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 B.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都是化學變化C.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與生成物的總焓一定不同D.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總是高于生成物的總焓8.(雙選)一些烷烴的燃燒熱如下表:化合物 燃燒熱/kJ·mol-1 化合物 燃燒熱/kJ·mol-1甲烷 891.0 正丁烷 2878.0乙烷 1560.8 異丁烷 2869.6丙烷 2221.5 2-甲基丁烷 3531.3下列表達正確的是A. 正戊烷的燃燒熱大于3531.3kJ·mol-1 B. 穩定性:正丁烷<異丁烷C. 乙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C2H6(g)+7O2(g)=4CO2(g)+6H2O(g) ;△H =-1560.8 kJ·mol-1D. 相同質量的烷烴,碳的質量分數越大,燃燒放出的熱量越多熱點五、離子的鑒別、離子共存。離子間因反應生成沉淀、氣體、弱電解質而不能大量共存;因相互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與強酸、強堿大量共存。題設中的附加條件如“酸堿性、顏色”等的影響。9.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的環境中能夠大量共存的是選項 指定環境 能夠共存的離子A Fe3+大量存在的溶液 Na+、Cl-、K+、OH-B 滴加酚酞顯紅色的溶液 NH4+、Cu2+、SO42-、NO3-C 常溫下pH=1的溶液 K+、OH-、Cl-、CO32-D 有CO32 - 存在的無色透明溶液 Na+、K+、Cl-、OH-10.下列各組離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Fe2(SO4)3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I-、CO32-、ClO- B. Fe2+、H+、K+、NO3-C. Ba2+、Na+、SCN-、Cl- D. Cu2+、Mg2+、Cl-、NO3-熱點六、溶液濃度、離子濃度的比較。微粒守恒、電荷守恒、物料守恒中離子及水解產物的綜合考查。11.下列有關離子濃度及pH的大小比較,正確的是A. NH4+濃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2Fe(SO4)2 ②(NH4)2CO3 ③(NH4)2SO4,溶液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③>②>①B.由pH=3的HAc與pH=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其離子濃度不可能是c(Ac-)>c(Na+)>c(H+)>c(OH-)C.pH=13的Ba(OH)2與pH=1的HCl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液的pH>7D.將pH=12的Ba(OH)2與pH=14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液13<pH<1412.某酸式鹽NaHY的水溶液顯堿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H2Y的電離方程式:H2Y2H++Y2-B.該酸式鹽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c(H+)+c(Na+)=c(OH-)+c(Y2-)+c(HY-)C.該酸式鹽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c(H+)+c(H2Y)=c(OH-)+c(Y2-)D.該酸式鹽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關系:c(Na+)>c(OH-)>c(H+)>c(HY-)熱點七、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反應速率計算、各物質計量數與反應速率的關系。13.以下是幾位同學在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以后發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確的是A.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可指導怎樣在一定時間內快出產品B.化學平衡理論可指導怎樣使用有限原料多出產品C.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可指導怎樣提高原料的轉化率D.正確利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可提高化工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14.(雙選)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N2+3H2 2NH3, H<0,達到平衡時,當單獨改變下列條件后,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加催化劑V正、V逆都發生變化且變化的倍數相等 B.降溫,V正、V逆都減小,且V正減小倍數大于V逆減小倍數 C.加壓,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數大于V逆增大倍數D.加入氬氣,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數大于V逆增大倍數熱點八、有關離子方程式的書寫15.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將少量SO2氣體通入NaClO溶液中:SO2+2ClO-+H2O== SO32-+2HClOB.在硫酸氫鉀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pH=7: 2H++SO42-+Ba2++2OH– == BaSO4↓+2H2OC.在碳酸氫鎂溶液中加入足量Ca(OH)2溶液: Mg2++2HCO3-+Ca2++2OH–== MgCO3↓+CaCO3↓+2H2OD.三氯化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3OH– == Al(OH)3↓16.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苯酚與碳酸鈉反應:2C6H5OH+CO32-→2C6H5O-+CO2↑+H2OB. AgNO3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C.Fe2O3溶于過量氫碘酸溶液中:Fe2O3+6H++2I- = 2Fe2++I2+3H2OD.用石墨電極電解MgCl2溶液的離子方程式可表示為:熱點九、電化學。判斷“原電池”及變形裝置的電極位置。書寫極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離子的放電順序。利用“電子守恒”原則計算電化學中的定量關系。17.下圖為模擬鐵生銹的實驗。鐵粉中均勻混有少量碳粉,撒入在內壁已分別用氯化鈉溶液和稀醋酸潤濕過的甲、乙兩支具支試管。打開止水夾片刻后,以下有關該實驗的說法合理的是A.甲、乙裝置中都有氣泡放出B.甲裝置中發生的電化學腐蝕主要是吸氧腐蝕C.乙裝置中負極反應式:Fe-3e-= Fe3+D.甲裝置腐蝕速率比乙裝置快18.(雙選)有一種鋰電池,用金屬鋰和石墨作電極材料,電解質溶液是由四氯鋁鋰溶解在亞硫酰氯(SOCl2)中形成,電池總反應方程式為:8Li+3SOCl2=6LiCl+Li2SO3+2S,已知亞硫酰氯和AlCl3·6H2O混合共熱蒸干,可制得無水AlCl3,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電解質溶液中混入水,對電池反應無影響 B.金屬鋰作電池的負極,石墨作電池的正極C.電池工作過程中,SOCl2 被還原為Li2SO3D.電池工作過程中,負極消耗鋰與正極區析出的S的質量之比為7∶8熱點十、化學與生活、環境和工業19.“綠色化學”是指從技術、經濟上設計一種可行的化學反應,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副作用。下列不符合綠色化學概念的是A.消除硝酸工業尾氣氮化物污染NO+NO2+2NaOH=2NaNO2+H2OB.工業上制CuSO4 CuO+H2SO4=CuSO4+H2OC.乙炔水化法制乙醛CH≡CH+H2OCH3CHOD.消除硫酸廠尾氣污染SO2+2NH3+H2O=(NH4)2SO320.汽車的發明與使用,是人類智慧的杰出體現,它為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時由此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1)汽車排放的尾氣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氣,產生氮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A.燃燒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 B.燃燒含鉛汽油引起的C.是由于燃燒不充分引起的 D.是在汽缸中N2被氧化生成的(2)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都是汽車尾氣里的有害物質,它們能緩慢地發生如下反應:2NO(g)+2CO(g) N2(g)+2CO2(g);ΔH<0現利用此反應,擬設計一種環保裝置以消除汽車尾氣對大氣的污染。下列設計方案可以提高尾氣處理效果的是 ①選用適當的催化劑 ②提高裝置的溫度 ③降低裝置的壓強 ④在裝置中裝入堿石灰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新型環保出租車采用LPG+汽油的雙燃料系統,其尾氣中的有毒氣體成分較普通車型下降80%左右,解決了汽車尾氣排放給城市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下列物質中不屬于上述有害氣體的是( )A.H2O(g) B.NO2和NO C.CO和SO2 D.碳粒和含鉛化合物熱點十一、化學用語及其規律21.根據陳述的知識,類推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則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B.乙烯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則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C.CO2與SiO2化學式相似,則CO2與SiO2的物理性質也相似D.金剛石的硬度大,則C60的硬度也大22.化學科學需要借助化學專用語言來描述,下列有關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熱點十二、實驗基本操作23.(雙選)下列實驗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A Cl2、Br2分別與H2反應 比較氯、溴的非金屬性強弱B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別通入NH3 比較鎂、鋁的金屬性強弱C 測定等物質的量濃度HF、HCl的酸性 比較氟、氯的非金屬性強弱D 用同一電路測定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醋酸兩溶液的導電性 比較鹽酸、醋酸的酸性強弱24.(1)下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實驗室制取并收集NH3 B.構成銅鋅原電池 C.檢查裝置氣密 D.利用排空氣法收集CO2(2)下圖是某些實驗的部分裝置,其中所注明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①② B.② ③ C.③ D.③ ④熱點十三、有機物結構與性質25.下列四種有機物是某些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對此四種有機物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四種有機物都是芳香族化合物B.四種有機物中,環上的一氯代物都只有2種C.四種有機物都能發生水解D.等物質的量的四種有機物與NaOH溶液反應,阿司匹林消耗NaOH物質的量最多26.新鮮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維生素C,具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氣氧化。某課外小組利用碘滴定法測某橙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其化學方程式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上述反應為取代反應B.維生素C在酸性條件下水解只得到1種產物C.維生素C不可溶于水,可溶于有機溶劑D.脫氫維生素C的分子式為C6H8O6熱點十四、有關化學平衡圖像題27.將3 mol O2加入到V L的反應器中,在高溫下放電,經t1s建立了平衡體系:3O22O3,此時測知O2的轉化率為30%,下列圖象能正確表示氣體的物質的量濃度(m)跟時間(t)的關系的是28.根據相應的圖象(圖象編號與答案對應),判斷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t0時改變某一條件有如圖變化所示,則改變的條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劑B.反應達到平衡時,外界條件對平衡影響關系如圖所示,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且a>bC.物質的百分含量和溫度關系如圖所示,則該反應的正反應為吸熱反應D.反應速率和反應條件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A、B、C是氣體、D為固體或液體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A D A B AC AB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C BD B C B BD C D/C/A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B B BC C/D D B C D200704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