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思想品德學案第十四課感受現在科技——第一框現代科技在身邊(第一課時)課型:新授 主備人: 授課人: 時間:2011.03[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2、能力:感悟現代科技的神奇與力量,理解科技是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力,激發學生對科技重要性的認識3、知識:感受現代科技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新變化,認識科技與生活,科技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懂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學習探究]:(閱讀教材P56頁-P62頁,預習完成學習探究部分,)一、現代科技給生活帶來新變化:生活體驗:觀察生活,說說我們身邊有哪些科技產品?請分別從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列舉出實例說說這些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新變化?(注意理論歸納)舉例:總結:2、想象天地:展現你的想象天分,想象你能發明一樣什么科技產品,是自己的未來生活更美好?3、說說現代科技的發展給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活與 。新科技產品的 ,大大提高了 ,也逐漸改變著。二、科技——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力3、閱讀教材P61頁材料,材料中的數字變化說明了什么?4、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①科技進步推動 。科學技術是 ,科技進步是推動 決定性因素。人類社會的都伴隨著 。尤其是 ,為 和 開辟了有力的推動了 。極大地推動了 。促進了 提高,有力的帶動了 。實踐證明, 。②科技進步推動 。科學技術是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使 有了新的載體。同時,它對于 具有重要意義。③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為人類創造了 。隨著 的到來,科學技術永無止境的及其 ,必定還會 。5、請你歸納:為什么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6、當代科學技術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感受到了科學技術的巨大力量,這對你今后的學習有什么啟示?課堂檢測:一、不定項項選擇題: 1.豐足的衣食,舒適的住行,千百年來一直是人類最基本的追求。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愿望逐漸變成了現實。下列能體現這一點的是( )A 小名家吃的飯菜以蔬菜為主,適當配以米、面、肉、蛋、奶,營養全面.B 小麗家住的樓房寬敞明亮.C 小亮穿的衣服既舒適又漂亮.D小華家有手機、彩電、空調、數碼相機、納米洗衣機、汽車等.2.在化纖面料中加入少量納米金屬微粒,會( )A、改變面料的性質. B、穿衣服的時候就不會有靜電產生.C、穿衣服的時候產生大量的靜電. D、衣服容易變臟.3.以下哪些變化是科學技術帶來的好處( )A 從不同相機到數碼相機. B從手洗衣服到半自動洗衣機到全自動洗衣機到納米洗衣機.C從寫信到打電話到發電子郵件. D從鄰里之間互幫互助、親如一家到鄰里之間老死不相往來.4.科技是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力。對此正確的理解是( )A科學技術為人類提供各種傳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B科學技術為人類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C科學技術提高人們的生活生活的質量,改變人們的生活觀念。 D科學技術使人類生活越來越復雜,人際關系越來越冷漠.5.當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是( )A高新技術. B高新技術產業. C教育水平. D精神文明.6.當今時代,現代科技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影響、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新科技產品的問世( )A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質量. B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C使衣食住行用成為人類最基本的需求.D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與人的精神生活無關.7.多年來,我國農業的新品種每5年更新一次,每次增產糧食10% 以上。目前,科技進步對我國農業增產的貢獻率已超過40%。以上數字材料說明了( ).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現代科技在身邊. C、科技的進步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 D、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8.新科技革命使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已由20世紀初的5%—10%提高到20世紀80年代的60%左右。這充分說明( )A科學技術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 B科學技術是經濟增長的唯一因素.C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D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二、材料分析:回顧歷史,中國的科學技術曾長期位居世界前列,明朝之前,中國是當時世界上經濟、科學最發達的國家,在世界上約300項的重要發明創造和重大科學成就中,中國有175項,占57%以上。到了封建社會末期,中國的科學技術已全面落后于西方。新中國成立后的50多年,中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某些領域特別是高科技領域處在了世界前沿地位。但是,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了科教興國戰略,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國為什么要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課后作業:1、現代科技的發展給人類的生活產生的影響2、為什么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3、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推動精神文明的發展?4、本課《同步學習》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