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第一課:身邊的土壤土壤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物質,花壇里、小河邊、建筑物下面等都有土壤。土壤是地球上一種重要的資源,陸地表面大部分覆蓋著土壤。土壤為動植物提供生存環境和物質來源。人類的衣、食、住、行等也都離不開土壤。第二課:土壤的組成土壤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主要有礦物質、水、空氣、有機質等。根據大小顆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為沙質土,壤土和黏質土。沙質土中沙粒含量較多,較粗糙;黏質土中黏粒含量較多,較細膩;壤土中沙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第三課:土壤與植物花生是一種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植物,花落后長出的果針要介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實。沙質土疏松程度較好,黏質土較差,壤土居中。沙質土更適合種花生。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們在保水、透氣、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不同。沙質土:透氣性強,保水、保肥性差,適合種植花生、芝麻、薯類等;黏質土:透氣性差,保水保肥性好,適合種植高粱、玉米、豆類等;壤土:透氣性好,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大部分植物都適合種。水稻適合生長在壤土里;仙人掌適合生長在沙質土中。第四課:百變的土壤土是常見的天然材料,用途廣泛。人們常以土為原材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等。土還可以用來制作磚、陶瓷、泥塑、水泥等物品。黏質土最適合制作陶器。陶器的制作過程是揉泥——成型——施釉——燒制——陶藝作品。為什么我國很多地方都禁止使用紅磚作建筑材料?答:因為制造紅磚需要大量的黏土,這會消耗大量土地資源,破壞環境。土壤上生長的植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植樹造林能起到保護土壤的作用。第五課:網上學習:土壤的顏色黑龍江省的土壤多是黑色;云南省的土壤多是紅色;河南省的土壤多是黃色;四川省的土壤多是紫色;第六課:我們需要食物我們為什么需要食物?答:食物為人的身體生長和發育提供營養,為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食物中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營養物質。淀粉是食物中一種常見的成分,屬于糖類,饅頭、米飯、蘋果等食物中都有豐富的淀粉。用碘液可以測試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碘液遇到淀粉會變成藍紫色。3、面粉含有豐富的糖類;食用油含有豐富的脂肪;肉類、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水果和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第七課:食物的消化經過消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吃食物時,口腔內的唾液使食物中的一小部分淀粉初步被分解為麥芽糖。口腔是食物進入人體的起始部位,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人體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各消化器官的作用是什么?答: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胃:通過蠕動,初步消化蛋白質;小腸:通過蠕動,吸收大部分營養物質;大腸:通過蠕動,吸收一部分水和無機鹽;肛門:排出食物殘渣第八課:我們離不開呼吸人體通過呼吸過程來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空氣。吸氣時胸廓擴大,呼氣時胸廓縮小。人體通過呼吸系統與外界的空氣進行交換,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肺是人體進行呼吸的主要器官。呼吸過程:吸氣時,空氣中的氧氣經由呼吸道進入肺里,由血液運輸到全身各處;呼氣時,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經由呼吸道排出體外。第九課:設計與制作:簡易肺活量計肺活量是人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強。設計簡易肺活量計,所需材料:水槽、大飲料瓶、塑料軟管、吹嘴、水;設計原理:水和空氣都能占據空間,呼出氣體的體積越大,肺活量越大。經常運動的人肺活量更大。第十課:健康生活一個人的健康與他的生活習慣有著密切聯系。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幫助我們預防各種疾病,保持身體健康。例如:按時吃飯、細嚼慢咽能保護我們的腸胃,經常運動能增強肺部功能。哪些生活習慣有利于我們的健康?答:按時吃飯、進食要細嚼慢咽、注意營養均衡;經常參加運動,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吸煙、不喝酒第十一課:一株番茄番茄是一種被廣泛栽培的植物,它的果實營養豐富,是我們熟悉的一種蔬菜,同時也是一種水果。植物的植株長勢不同,但也具有相同的部分,常見植物的植株都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番茄的種子在果實內。酢(cù)漿草的花是黃色的,果實細長、尖尖的,種子是黑褐色的小顆粒。第十二課:植物的葉葉是植物的一種主要器官。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不同植物則基本特征不同。植物的葉一般由葉柄和葉片組成,葉片上有明顯的葉脈。有的葉脈呈細網狀,如白蘭葉、紫蘇葉;有的葉脈相互平行排列,如竹葉、芭蕉葉。在葉片中,葉脈是輸送水分和養分的部位。第十三課:植物的莖莖是植物的一種主要器官。莖把植物的各部分連接成一個整體。莖上有節,節上生葉,花和果實也長在莖上。不同植物的莖粗細不同、形態各異,如木棉、松樹的莖挺拔,豌豆,草莓的莖細長柔軟。莖常見的形態有直立莖(如竹子、松樹)、攀緣莖(如葡萄、爬山虎)、纏繞莖(如豌豆、牽牛花)、匍匐莖(如草莓、西瓜等)等形態各異的莖有什么作用呢?答:(1)支撐葉和花;(2)向上運輸水分和養料;(3)向下運輸葉子制造的營養。第十四課:植物的根植物的根通常生活在土壤里。直根系:有一條粗長的主根,主根周圍生長著一些側根,如大豆、番茄、土豆、蘿卜等植物。須根系:沒有明顯的主根,長著許多長度差不多的細根,如蔥、玉米、水稻、小麥等植物。植物能夠固定在地上,是由于根的作用。植物根的作用有哪些?答:(1)固定植物;(2)吸收水分;(3)吸收養分;(4)貯藏營養物質(5)少數植物的根還有繁殖的作用。第十五課:植物的花花是由、、花和花四個部分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花冠由花瓣組成,花萼由萼片組成。具有雄蕊、雌蕊、花冠和花萼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屬于完全花的有油菜花、白菜花、桃花、梅花、木棉花、番茄花等;屬于不完全花的有黃瓜花、南瓜花、百合花等。在科學研究中,生物學家常常使用解剖的方法來了解植物體的組成部分。第十六課:果實和種子用解剖的方法可以了解果實的結構。解剖果實一般有橫切和縱切兩種方法。果實一般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基本上植物的種子外面都有果皮。蘿卜、土豆、甘蔗和紅薯等屬于植物的根莖,不是果實。第十七課:脂肪貯藏在哪里植物體內貯藏著許多營養物質,如脂肪、淀粉和蛋白質等,以供植物生長、繁殖所需。將植物器官放在一張干凈的白紙上用力擠壓,若紙上留下油跡,說明這個部位含有脂肪。芝麻、花生的種子里含有脂肪。怎么知道植物的哪些器官貯藏著淀粉?答:用碘液滴到植物的某個部位上,如果變藍,就說明這個部位含有淀粉。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里都能貯藏營養物質。第十八課:關心天氣刮風、下雨、晴天、多云都是常見的天氣現象。我們可以利用氣溫、風向、風力、水量、云量等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天氣。例如:云量的多少是區分陰晴天氣的重要依據。晴天:有的云或無云;多云:云較多,但能從云中見到晴空;陰天:云很多,陽光很少或不能過云層,天色。第十九課:風的觀測風吹來的方向就是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風向標箭頭的指向就是當前的風向,還可以根據紅旗飄揚的方向和雨點飄落的方向判斷風向。我們一般用8個方位來描述風向,由東向西吹的風是東風。風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風速越大,風力越大。樹葉輕輕晃動一般是3級風,小樹搖動一般是5級風。第二十課:小小氣象員天氣預報可以告訴我們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狀況,幫助我們提前了解天氣的變化。生活中獲取天氣預報的方式有:手機、電腦、電視、收音機等。天氣預報的數據一般來自氣象站,天氣預報中常用氣象符號直觀地描述天氣情況。空氣溫度、降水量、風向和風速等都是重要的氣象信息。氣溫計用來觀測氣溫,濕度計用來觀測空氣濕度,雨量計可以記錄降水量,風向標和風速器用來觀測風向和風速。第二十一課:天氣與生活1、天氣影響人們生活的例子:晴天時可以晾曬糧食,大霧天氣會影響出行,我們通常選擇無風的天氣到戶外打羽毛球,運動員會選擇微風天氣進行帆船運動2、氣溫、降水等也會對我們進行戶外運動有著一定的影響。3、舉辦運動會,不僅要考慮短期的天氣狀況,還要考慮當地的氣候特征。第二十二課:洪澇和干旱洪澇是怎樣形成的?答:下雨時,雨水往往聚集在地勢低洼的地方。如果短時間內大量降雨,聚集的水就可能無法及時排走,出現洪澇現象。洪澇的危害:沖垮房屋,淹沒農田,威脅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長期無雨或少雨則會造成干旱,會導致河水斷流、土地干裂、農作物枯死等,危害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如何應對干旱?答:興修水力工程,采取節水灌溉方式,種植耐旱農作物,平時注意節約用水并保護水資源等。第二十三課:臺風臺風能引起強風暴雨、巨浪大潮,會沖毀房屋和建筑物,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何防御臺風?答:備好食品、飲用水、急救藥品等;關緊門窗,待在室內;遠離大樹、電線桿等危險物;嚴重地區要適時停課停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