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中考道法原創題:抗擊疫情白皮書.民法典中的人民情懷 2020中考道法原創題:抗擊疫情白皮書 熱點鏈接2020年6月7日上午10時,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白皮書約3.7萬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結束語。正文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防控和救治兩個戰場協同作戰、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發布會上,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表示,發布白皮書,就是為了記錄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分享中國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有效做法,介紹中國人民歷經疫情磨難的感受和體會,傳遞團結合作、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考點鏈接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人類命運共同體 原創命題預測1.材料一 白皮書強調,面對未知病毒突然襲擊,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舉全國之力,快速有效調動全國資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4億中國人民堅韌奉獻、團結協作,構筑起同心戰疫的堅固防線,彰顯了人民的偉大力量。材料二 白皮書說,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材料三 白皮書指出,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肩負大國擔當,同其他國家并肩作戰、共克時艱。中國本著依法、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第一時間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信息,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中國對疫情給各國人民帶來的苦難感同身受,盡己所能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支持全球抗擊疫情。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各國應為人類發展計、為子孫后代謀,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齊心協力、守望相助,戰勝疫情,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1)白皮書內容體現我國在堅持哪些理念?(2)結合上述內容請你推斷我國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力量源泉有哪些?(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概括你對世界舞臺上中國的認識。參考答案(1)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我國堅持合作共贏的的發展理念等。(2)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國人民深厚的家國情懷、天下情懷,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等。(3)展現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2、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年6月7日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肩負大國擔當,同其他國家并肩作戰、共克時艱。中國本著依法、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第一時間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信息,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中國對疫情給各國人民帶來的苦難感同身受,盡己所能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支持全球抗擊疫情。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各國應為人類發展計、為子孫后代謀,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齊心協力、守望相助,戰勝疫情,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明明同學:“當今世界仍不太平,無需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亮亮同學:“肩負大國擔當,支持全球抗擊疫情,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請你對他們的觀點進行辨析。 參考答案我不贊同明明同學的觀點,贊同亮亮同學的觀點。因為(1)和平與發展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危機與災難時常出現。(2)當今世界是開放的、緊密聯系的世界,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治理,為國際社會各種難題與危機的化解做出了巨大貢獻。中考政治原創作品 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貢獻中國智慧,是促進世界繁榮發展的需要,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大國風范的需要,是提高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需要。(3)對各種區域性和全球性危機與難題,中國積極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在有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個領域,到處活躍著中國積極采取行動的身影。所以,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増強自身實力;同時,我國還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國際責任,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盡己所能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支持全球抗擊疫情,努力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0中考道法原創題:民法典中的人民情懷 原創命題預測 1.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志將發表***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材料一 文章指出,要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1) 頒布實施民法典體現我國什么發展思想? (2) 請你談談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參考答案(1) 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 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利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也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材料一:2019年4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對民法典物權編、人格權編進行了二審。為了使這兩方面權利保護更完善,4月26日至5月25日,兩編草案的二次審議稿分別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其間,物權編草案二次審議稿共收到1132人提出的2286條意見,人格權編草案二次審議稿收到20031人提出的31936條意見。(1) 請你從過程和目的兩個方面指出民法典草案的征求意見體現了我國怎樣的立法理念?材料二:這是一起定作合同糾紛案件,原告與被告于2017年11月29日簽訂訂購廣告牌合同,原告按合同約定供貨,被告卻推諉不給其定作款,故原告將被告訴至法院。法官受理案件后,多次指導當事人取證,依法認定證據,保護原告合法權益,判處被告履行給付義務,十日內給付原告定作廣告牌貨款31000元,對超出部分的訴訟請求,證據不足,不予支持。原告對法官公平公正的司法作風贊嘆不已:“法官耐心細致的辦案態度讓我們老百姓打官司心里更有底了!”(2) 從權利的角度解釋材料二中為什么案件當事人“心里更有底”?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加強法治與社會公平正義的關系是什么?材料三:上海市市人大常委會于2月7日審議通過《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決定》明確了個人有隱瞞病史、重點地區旅行史等行為,除依法嚴格追究相應法律責任外,有關部門還可以將其失信信息依法歸集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并采取懲戒措施。(3) 材料三中《決定》為什么要由上海人大常委會來通過?(4) 材料三從法治角度對公民提出了怎樣的要求?(5) 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請你歸納我國應怎樣推進法治建設?參考答案(1)民主立法,立法為民。(2分)(2)公民的合法權利受法律保護。(2分)法治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有力保障;(2分)(3)上海人大常委會是上海市的國家權力機關,依法行使關于上海市重大事項的決定權。所以要由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4分)(4)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依法規范自己行為)。(2分)(5)材料一:科學立法;材料二:公正司法;材料三:全民守法。(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