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八下4.4節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知識點與考點題目分析知識梳理莖的分類按生長方式不同分:①:最常見,直立向上生長如:果樹。②:莖本身纏繞他物上升,如:牽牛。③:較軟,不能直立生長,只能在地面匍匐生長如:草莓、甘薯。④:借助他物,常借助莖,葉的變態結構(如卷須)而上升如:絲瓜。按組成成分分:草質莖(單子葉植物,一般為綠色,較細),木質莖(雙子葉植物,較粗)。注:無論莖呈現什么特點,都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是對光合作用這種營養方式的一種適應,即從環境中最大可能地獲取其生長所需的陽光。莖的功能:①;②。表皮:細胞排列緊密,間隙小,起樹皮篩管:長筒形活細胞,向下運輸韌皮部:韌皮纖維:機械組織,莖的結構形成層:分生組織,只有2-3層細胞,筒狀,較小,能不斷進行,(從外向內)向外形成,向內形成木質部:導管:長筒形死細胞鏈接形成,向上運輸木纖維:機械組織,增加莖的強度,髓:莖最中央,儲藏注:(1)木質莖(雙子葉植物)有,因此;草質莖(單子葉植物),它們的莖不會加粗生長,如:水稻、小麥、毛竹等。4、年輪:生長,由于氣候等條件的不同,尤其是溫帶地區,在氣溫、降水、光照等外界氣候因素呈現周期性變化影響下,前一年的和后一年的,有比較明顯的,(只在木質部中,不包括樹皮、韌皮部、形成層等環狀結構),其中較光亮且寬的線條生長于,較暗且窄的線條多生長于。5、年輪的作用:①根據木質部中年輪書可推算;②推斷植物生長的不同時期;③識別方向:環境越好,光線越充足,植物生長越快,年輪越,故,年齡較稀疏的地方為。6、導管:位于,運輸,地向枝端運輸。注:①刀片切成斜面:增大面積,有利于物質運輸;②橫切面現象:木質部被染色;③縱截面現象:越向上,染色越淺。(說明水分和無機鹽運輸是自下而上)7、篩管:位于(樹皮),運輸,運輸注:樹皮環切后,傷口的上部出現膨大的瘤狀物(有機物不能向下運輸,在傷口的上方積存,導致上方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考點分類考點一.莖的結構和功能1.如圖所示是“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的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回答:(1)在錐形瓶中,除清水外,還應滴幾滴紅墨水,其作用是____。(2)實驗裝置中的枝條應盡可能多帶些葉片,主要目的是增強枝條的____。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D.分解作用(3)取兩組圖示裝置,甲組枝條插入紅墨水的部分只有樹皮,乙組枝條插入紅墨水的部分只有木質部。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葉脈變紅的是____組。(4)用清水沖洗從錐形瓶中取出的枝條,其目的是____。用該枝條做莖的橫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被染色的部位是木質部中的____。2.[濰坊中考]以下是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請回答:(1)植物由小到大土壤中減少的主要成分是____。這種成分主要由乙中的[____]____吸收,再由莖中的____輸送到植物體的枝葉。(2)研究表明,當植物遇到干旱時,體內“抗旱蛋白”能促進該植物關閉氣孔、休眠、生長抑制,這樣有利于減少水分的____。3.[2018·金華麗水]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癌癥”,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寄生在木質部,破壞細胞,導致松樹枯死。如圖為松樹莖的橫切面,松材線蟲寄生的部位是( )A.甲B.乙C.丙D.丁考點二、輸導作用(導管和篩管)1.[張家界中考]如圖是小勇在張家界市樟樹角公園拍攝的一幅給植物打針輸液的照片,請你根據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對以下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 )①輸入的液體可能含有水和無機鹽,輸液管的針頭插入樹干的輸導組織②輸入的液體可能含有水和無機鹽,輸液管的針頭插入樹干的機械組織③輸液常用于剛移栽的大樹、古樹、名樹、老弱病殘等各種樹④輸液能促進大樹生命活力恢復,增強植物細胞抗性,提高移栽成活率⑤此輸液袋既能在樹體使用,也能在人體和動物身上使用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2.(2019·長沙)取一帶葉的白色百合花枝條,將其下端插入滴有紅墨水的溶液中,3~4小時后,花瓣中的“經絡”變紅了。依據這種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A.運輸水分的是導管B.運輸有機物的是導管C.運輸水分的是篩管D.水分在植物體內從下往上運輸6.[新疆中考改編]如圖甲所示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圖中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圖乙所示是植物進行主干部位的環剝實驗。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B兩個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___,原因是環剝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通道——____。(2)該實驗還說明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枯萎,這是因為___通過莖的____向上運輸。(3)圖乙所示的植物,若在主干部位進行環剝實驗,則該植物環剝處以下的根部和環剝處以上的莖葉部位相比較,首先死亡的部位應該是____,理由是____。3.(2018·嘉興、舟山)松材線蟲病是危害松屬植物的一種毀滅性流行病。病原線蟲從松樹的傷口進入,寄生在樹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輸送受阻、蒸騰作用降低、樹脂合成急劇減少。目前,防治松材線蟲主要措施是給松樹“注射”一種有效成分是苦參堿的免疫激活劑。注藥方法是在松樹樹干基部斜鉆出一個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藥劑瓶(如圖),依靠樹體自身的輸導功能將藥液運輸到樹體各個部位,達到防治松材線蟲病的目的。(1)松樹適應性強、分布廣,是我國山林植被的主要樹種。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松樹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為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松樹莖結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該施藥技術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在公園、景區等病蟲害防治中得到廣泛應用。(3)已知每瓶藥劑的質量是50克,苦參堿的質量分數為0.3%。欲利用質量分數30%的苦參堿原液,配制這樣的免疫激活劑50000瓶,需要原液的質量是多少?浙教版八下4.4節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知識點與考點題目分析知識梳理莖的分類按生長方式不同分:①直立莖:最常見,直立向上生長如:果樹。②纏繞莖:莖本身纏繞他物上升,如:牽牛。③匍匐莖:較軟,不能直立生長,只能在地面匍匐生長如:草莓、甘薯。④攀緣莖:借助他物,常借助莖,葉的變態結構(如卷須)而上升如:絲瓜。按組成成分分:草質莖(單子葉植物,一般為綠色,較細),木質莖(雙子葉植物,較粗)。注:無論莖呈現什么特點,都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是對光合作用這種營養方式的一種適應,即從環境中最大可能地獲取其生長所需的陽光。莖的功能:①輸送作用;②支持作用。表皮:細胞排列緊密,間隙小,起保護作用樹皮篩管:長筒形活細胞,向下運輸有機物韌皮部:韌皮纖維:機械組織,支撐作用莖的結構形成層:分生組織,只有2-3層細胞,筒狀,較小,能不斷進行細胞分裂,(從外向內)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木質部:導管:長筒形死細胞鏈接形成,向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木纖維:機械組織,增加莖的強度,支撐作用髓:莖最中央,儲藏營養物質注:(1)木質莖(雙子葉植物)有形成層,因此莖能不斷加粗;草質莖(單子葉植物)沒有形成層,它們的莖不會加粗生長,如:水稻、小麥、毛竹等。4、年輪:木質部生長,由于氣候等條件的不同,尤其是溫帶地區,在氣溫、降水、光照等外界氣候因素呈現周期性變化影響下,前一年的秋材和后一年的春材,有比較明顯的分界線,每年生成一輪,(只在木質部中,不包括樹皮、韌皮部、形成層等環狀結構),其中較光亮且寬的線條生長于春季,較暗且窄的線條多生長于秋季。5、年輪的作用:①根據木質部中年輪書可推算樹的年齡;②推斷植物生長的不同時期氣候狀況;③識別方向:環境越好,光線越充足,植物生長越快,年輪越疏松,故,年齡較稀疏的地方為南方。6、導管:位于木質部,運輸水分和無機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注:①刀片切成斜面:增大面積,有利于物質運輸;②橫切面現象:木質部被染色;③縱截面現象:越向上,染色越淺。(說明水分和無機鹽運輸是自下而上)7、篩管:位于韌皮部(樹皮),運輸有機物,自上而下運輸注:樹皮環切后,傷口的上部出現膨大的瘤狀物(有機物不能向下運輸,在傷口的上方積存,導致上方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考點分類考點一.莖的結構和功能1.如圖所示是“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的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回答:(1)在錐形瓶中,除清水外,還應滴幾滴紅墨水,其作用是__便于標記觀察__。(2)實驗裝置中的枝條應盡可能多帶些葉片,主要目的是增強枝條的__C__。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D.分解作用(3)取兩組圖示裝置,甲組枝條插入紅墨水的部分只有樹皮,乙組枝條插入紅墨水的部分只有木質部。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葉脈變紅的是__乙__組。(4)用清水沖洗從錐形瓶中取出的枝條,其目的是__沖掉枝條表面的浮色__。用該枝條做莖的橫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被染色的部位是木質部中的__導管__。2.[濰坊中考]以下是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請回答:(1)植物由小到大土壤中減少的主要成分是__無機鹽__。這種成分主要由乙中的[__1__]__根毛區__吸收,再由莖中的__導管(或輸導組織)__輸送到植物體的枝葉。(2)研究表明,當植物遇到干旱時,體內“抗旱蛋白”能促進該植物關閉氣孔、休眠、生長抑制,這樣有利于減少水分的__散失和利用__。3.[2018·金華麗水]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癌癥”,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寄生在木質部,破壞細胞,導致松樹枯死。如圖為松樹莖的橫切面,松材線蟲寄生的部位是( D )A.甲B.乙C.丙D.丁【解析】從圖示可知甲、乙分別為外樹皮(表皮)和內樹皮(韌皮部),丙為髓,丁為木質部。考點二、輸導作用(導管和篩管)1.[張家界中考]如圖是小勇在張家界市樟樹角公園拍攝的一幅給植物打針輸液的照片,請你根據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對以下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 D )①輸入的液體可能含有水和無機鹽,輸液管的針頭插入樹干的輸導組織②輸入的液體可能含有水和無機鹽,輸液管的針頭插入樹干的機械組織③輸液常用于剛移栽的大樹、古樹、名樹、老弱病殘等各種樹④輸液能促進大樹生命活力恢復,增強植物細胞抗性,提高移栽成活率⑤此輸液袋既能在樹體使用,也能在人體和動物身上使用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解析】水和無機鹽能促進植物體的生長,給植物打針輸液的方法常用于剛移的大樹、古樹、名樹、老弱病殘等各種樹,液體通過針頭進入輸導組織。該液體不能在人體和動物身上使用,原因是植物和動物所需的營養物質不同。2.(2019·長沙)取一帶葉的白色百合花枝條,將其下端插入滴有紅墨水的溶液中,3~4小時后,花瓣中的“經絡”變紅了。依據這種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D )A.運輸水分的是導管B.運輸有機物的是導管C.運輸水分的是篩管D.水分在植物體內從下往上運輸6.[新疆中考改編]如圖甲所示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圖中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圖乙所示是植物進行主干部位的環剝實驗。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B兩個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__B__,原因是環剝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通道——__篩管__。(2)該實驗還說明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枯萎,這是因為__水分、無機鹽__通過莖的__導管__向上運輸。(3)圖乙所示的植物,若在主干部位進行環剝實驗,則該植物環剝處以下的根部和環剝處以上的莖葉部位相比較,首先死亡的部位應該是__根部__,理由是__環剝以后,木質部的導管在一段時間內還能正常輸送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而韌皮部的篩管被破壞后,根部無法繼續獲得往下輸送的有機物,所以根部首先死亡__。3.(2018·嘉興、舟山)松材線蟲病是危害松屬植物的一種毀滅性流行病。病原線蟲從松樹的傷口進入,寄生在樹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輸送受阻、蒸騰作用降低、樹脂合成急劇減少。目前,防治松材線蟲主要措施是給松樹“注射”一種有效成分是苦參堿的免疫激活劑。注藥方法是在松樹樹干基部斜鉆出一個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藥劑瓶(如圖),依靠樹體自身的輸導功能將藥液運輸到樹體各個部位,達到防治松材線蟲病的目的。(1)松樹適應性強、分布廣,是我國山林植被的主要樹種。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松樹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為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松樹莖結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該施藥技術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在公園、景區等病蟲害防治中得到廣泛應用。(3)已知每瓶藥劑的質量是50克,苦參堿的質量分數為0.3%。欲利用質量分數30%的苦參堿原液,配制這樣的免疫激活劑50000瓶,需要原液的質量是多少?【答案】(1)生產者 (2)木質部(或輸導組織) 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3)設需要原液的質量為m m×30%=50g×0.3%×50000 m=25000g=25kg 答:需要原液的質量為25千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八下4.4節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 知識點與考點題目分析學生版.docx 浙教版八下4.4節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 知識點與考點題目分析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