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第一課第2課時 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課件(共26張PPT)+教案+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第一課第2課時 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課件(共26張PPT)+教案+導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2-1-2
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背景;掌握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和作用;掌握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史料,分析斯大林體制的特點及利弊,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到依據國情制定政策的歷史教訓,學習蘇聯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新經濟政策的作用和斯大林體制的利弊。
【教學難點】
辯證分析斯大林體制的利與弊。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
(材料式導入)蘇俄內戰時期,一位瘦弱的老農坐在街道一個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產的農產品,類似于“擺地攤”。
你覺得這是真的嗎?依據是什么?
不可能,當時蘇聯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禁止自由貿易,且農民的余糧必須上交。
二、新課學習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了武裝干涉,國內反革命也掀起叛亂,戰爭的緊迫關頭,饑荒降臨。為了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應對嚴峻形勢,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征收余糧,即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
多媒體課件展示工人收糧隊
國內戰爭結束時,俄國的經濟狀況
一戰和三年國內戰爭使俄國的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1920年的工業總產值只等于戰前的30%,鋼產量只相當于戰前的4.6%,生鐵只有戰前的3%左右。67%的鐵路毀于戰火。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面包、衣服和肥皂這樣起碼的物品都十分匱乏。很多人經常挨餓。
教師總結: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遭受長期戰爭破壞的經濟亟待恢復。
>>>
對話形式展示俄國內戰結束后的國內矛盾
俄國人民:土地屬于我們,但面包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
列寧: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
得出結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繼續實施引起了人民的不滿。
俄國需要新的政策,引出新經濟政策
(二)新經濟政策
時間:1921年3月
內容:在農業領域,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
在工業領域,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
在流通領域,恢復商品貿易。
>>>
多媒體展示新經濟政策實施前后俄國的谷物和工業總產量
教師提出問題:材料中反映了什么?
學生思考,得出結論: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俄國的經濟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
新經濟政策的意義:使蘇俄工農業生產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
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俄國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
蘇聯的成立
1922年,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簡稱“蘇聯”。此后,加盟共和國逐漸增多。
教師講解“沙俄”、“蘇俄”與“蘇聯”的區別
“沙俄”:1547到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統治下的俄國
“蘇俄”:1917年到1922年底蘇聯成立前的蘇維埃俄國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到1991年解體。
列寧的逝世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時50分,列寧因病在莫斯科附近的哥爾克村與世長辭,終年54歲。1月22日,
斯大林等全體俄共中央委員前往哥爾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寧靈柩移往莫斯科,由蘇聯黨和國家舉行追悼儀式。四天之內先后有數百萬各界人士冒著嚴寒、日以繼夜地向列寧遺體告別。
列寧的逝世對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是一個重大損失。
列寧逝世以后,以斯大林為首的聯共(布)領導人民為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進行斗爭。
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必須在10年內跑完這一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到。
——斯大林《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
引出斯大林體制:
(三)社會主義工業化
措施:①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召開,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
②1928年,蘇聯開始了第一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
③1932年“一五”計劃結束后,蘇聯又相繼實行了第二個、第三個五年計劃。
成就:
使蘇聯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1940年,蘇聯的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
工業化期間修建的第聶伯河水電站和慶祝鋼鐵廠成立的招貼畫
教師:你能從“一五”計劃的目標、重點等方面,概括蘇聯工業化的特點嗎?
學生1:重視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
學生2:片面追求高速度
總結:重視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采用計劃經濟,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片面追求高速度,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國家經濟發展。
教師:蘇聯工業化的開展會產生哪些問題?
學生:工業與農業發展不平衡
工業化的開展、城市人口的增長等使蘇聯對糧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糧食收購數量嚴重不足
引出農業集體化
(四)農業集體化
目的:
適應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需要
概況:
1927年,聯共(布)十五大決定,把個體小農經濟聯合改造為大規模集體經濟,實行農業集體化。
集體農莊
集體農莊是蘇聯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形式。在農莊內,土地為國家所有,由農莊永久使用;牲畜等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成員集體勞動,按勞分配。
結果:使農業直接納入國家全面管理之下,為工業化提供了重要保證。
采取行政命令和強制性的手段,強迫農民加入集體農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蘇聯糧食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斯大林體制
概況:隨著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進行,新經濟政策被逐漸廢止。新的經濟體制建立起來,被稱為“斯大林體制”。
特點:高度集中,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經濟。
作用:這種體制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了積極作用,蘇聯的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從一個“小農國家”發展為世界工業強國,為日后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練習
1.“按照計劃重建一切的就是這些人,一個公司接著一個公司,一個企業跟著一個企業都布爾什維克化了。圣十字醫院現在稱為第二改良醫院,里頭有許多變動。一部分醫生被解雇了,一部分自動辭職,日瓦戈決定留下來”。(摘自1958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日瓦戈醫生》)。材料中“按照計劃重建一切”是指俄國(D)
A.實行農奴制改革
B.推行新經濟政策
C.發生了十月革命
D.實施了五年計劃
2.斯大林認為,重工業是工業化的基礎,輕工業、農業是次要的、處于從屬地位,各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協調關系可以不予顧及。他的這種想法導致了(D)
A.新經濟政策成效顯者
B.經濟大危機的爆發
C.十月革命取得勝利
D.國家輕重工業比例失衡
3.列寧說:“國內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是因為1921年蘇俄實行了(C)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第一個五年計劃
C.新經濟政策
D.農業集體化政策
五、作業布置
1.背誦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
【板書設計】
蘇聯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二、新經濟政策
三、社會主義工業化
四、農業集體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1-2
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掌握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背景;掌握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和作用;掌握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內容。
二、課前自主學習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了武裝干涉,國內反革命也掀起叛亂,戰爭的緊迫關頭,饑荒降臨。為了集中________________應對嚴峻形勢,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________________,即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二)新經濟政策:
1.新經濟政策的時間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經濟政策的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年,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簡稱“_______________”。
(三)社會主義工業化:
1.1928年,蘇聯開始了第一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重點發展______________。
2.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農業集體化
1.農業集體化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蘇聯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形式。
三、問題探究
1.蘇聯的建設。
材料一:這種模式的新型現代化途徑是,在一個經濟落后的農業大國,以蘇維埃政權為杠桿,采用非常手段從本國農業積累工業化資金,用行政辦法對資源、勞動力進行重新配置,采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式快速地推進現代化。
材料二:1928-1937年間,蘇聯建成了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起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學、重型和輕型機械制造業等部門。蘇聯企業生產的產品的品種、數量、價格不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和調整的,而是根據國家統一制定的指令性計劃……最后,蘇聯經濟的增長由高速轉為低速、停滯和衰落。
(1)結合材料二回答材料一中的“這種模式”指的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模式”的最主要特征。
(2)這一模式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3)結合材料說明這一模式的弊端。
4、課堂檢測
1.新經濟政策從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這一政策的實施者是(  )
A.列寧
B.斯大林
C.赫魯曉夫
D.戈爾巴喬夫
2.1921年7月,國家決定把一批中小工廠和商店租借給本國的合作社或個人。承租者必須接受國家監督指導,遵守蘇維埃法令,按期交納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潤,到期把企業完好地交還蘇維埃國家。這里反映的經濟舉措是指(  )
A.新經濟政策
B.計劃經濟
C.社會主義工業化
D.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政策
3.從1928年到1940年,蘇聯的工業增長了5.5倍,年平均增長16.8%.其中重工業增長了9倍,年均增長速度高達21.2%,建成了近萬個工業企業和部門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蘇聯模式
B.新經濟政策
C.農奴制改革
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4.有學者指出,蘇聯的現代化不可能是一個自然的社會演變過程,外部形勢決定它只能通過有計劃的經濟技術改造和學習世界先進,以迅速趕上先進工業國和適應世界環境。該學者意在強調(  )
A.蘇聯與其他國家的工業化路徑不同
B.蘇聯的現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選擇
C.蘇聯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極大成就
D.蘇聯當時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5.某班進行辯論會,以下是雙方辯手的主要觀點。據此判斷辯論會的主題是(  )
正方:它使該國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
反方:它使該國的經濟發展農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
A.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利弊
B.列寧新經濟政策的利弊
C.日本明治維新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從蘇聯模式中走出來,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探索,給各社會主義國家以深刻的啟迪,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也開始根據自己國家的具體情況,探索自己的道路。這預示著科學社會主義開始從模式化發展向注重與本國國情緊密結合的特色化發展轉變。這一轉變,必將給科學社會主義帶來新的更加明媚的春天!
--摘編自2018年2月28日人民日報
(1)材料中“蘇聯模式”形成的標志是?
(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參考答案:
課前自主學習:
(一)1.人力、物力、財力
征收余糧
(二)1.1921年3月
2.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俄國的經濟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
3.1922
蘇聯
(三)1.重工業
2.使蘇聯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1940年,蘇聯的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四)1.適應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需要
2.集體農莊
問題探究:
(1)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2)斯大林模式
是在蘇聯外有帝國主義的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形成的。
(3)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業長期停滯不前。
課堂檢測
1.A
2.A
3.A
4.B
5.D
6.答:(1)1936年蘇聯頒布新憲法。
(2)觀點:改革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
論述: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1921年,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不合時宜,引發了國內暴動,列寧根據實際情況推行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危機,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
結論:綜上所述,結合國情,實事求是進行改革,能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
第一課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
——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歷史與社會
九年級上
新知導入
蘇俄內戰時期,一位瘦弱的老農坐在街道一個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產的農產品,類似于“擺地攤”。
你覺得這是真的嗎?依據是什么?
不可能,當時蘇聯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禁止自由貿易,且農民的余糧必須上交。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知講解
工人收糧隊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了武裝干涉,國內反革命也掀起叛亂,戰爭的緊迫關頭,饑荒降臨。為了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應對嚴峻形勢,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征收余糧,即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知講解
國內戰爭結束時,俄國的經濟狀況
一戰和三年國內戰爭使俄國的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1920年的工業總產值只等于戰前的30%,鋼產量只相當于戰前的4.6%,生鐵只有戰前的3%左右。67%的鐵路毀于戰火。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面包、衣服和肥皂這樣起碼的物品都十分匱乏。很多人經常挨餓。
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遭受長期戰爭破壞的經濟亟待恢復
新知講解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繼續實施引起了人民的不滿
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
土地屬于我們,但面包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
俄國需要新的政策
新知講解
時間
內容
1921年3月
二、新經濟政策
在農業領域,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
在工業領域,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
在流通領域,恢復商品貿易。
新知講解
120
100
80
60
40
20
0
谷物產量
工業總產量
1925年
1913年
1920年
新經濟政策(
1921年)的實施,使俄國的經濟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
材料中反映了什么?
新知講解
意義
使蘇俄工農業生產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
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俄國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
新知講解
1922年,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簡稱“蘇聯”。此后,加盟共和國逐漸增多。
蘇聯的成立
蘇聯的標志
“沙俄”、“蘇俄”與“蘇聯”
“沙俄”:1547到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統治下的俄國
“蘇俄”:1917年到1922年底蘇聯成立前的蘇維埃俄國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到1991年解體。
新知講解
列寧的逝世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時50分,列寧因病在莫斯科附近的哥爾克村與世長辭,終年54歲。1月22日,
斯大林等全體俄共中央委員前往哥爾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寧靈柩移往莫斯科,由蘇聯黨和國家舉行追悼儀式。四天之內先后有數百萬各界人士冒著嚴寒、日以繼夜地向列寧遺體告別。
列寧的逝世對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是一個重大損失。
新知講解
列寧逝世以后,以斯大林為首的聯共(布)領導人民為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進行斗爭。
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必須在10年內跑完這一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到。
——斯大林《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
新知講解
三、社會主義工業化
措施:
①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召開,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
②1928年,蘇聯開始了第一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
③1932年“一五”計劃結束后,蘇聯又相繼實行了第二個、第三個五年計劃。
新知講解
成就:
使蘇聯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1940年,蘇聯的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工業化期間修建的第聶伯河水電站
慶祝鋼鐵廠成立的招貼畫
新知講解
從“一五”計劃的目標、重點等方面,
概括蘇聯工業化的特點。
新知講解
目標: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變成生產機器和設備的國家。
重點:發展重工業。
特點:重視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采用計劃經濟,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片面追求高速度,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國家經濟發展。
五年計劃的宣傳海報
新知講解
蘇聯工業化的開展會產生哪些問題?
工業化的開展、城市人口的增長等使蘇聯對糧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糧食收購數量嚴重不足。
實行農業集體化
新知講解
四、農業集體化
目的:
適應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需要
概況:
1927年,聯共(布)十五大決定,把個體小農經濟聯合改造為大規模集體經濟,實行農業集體化。
理想中的農業集體化
現實中的農業集體化
新知講解
農民加入集體農莊
集體農莊
農民在集體農莊用餐
集體農莊
集體農莊是蘇聯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形式。在農莊內,土地為國家所有,由農莊永久使用;牲畜等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成員集體勞動,按勞分配。
新知講解
結果:
使農業直接納入國家全面管理之下,為工業化提供了重要保證。
采取行政命令和強制性的手段,強迫農民加入集體農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蘇聯糧食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新知講解
概況:隨著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進行,新經濟政策被逐漸廢止。新的經濟體制建立起來,被稱為“斯大林體制”。
特點:高度集中,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經濟。
斯大林體制
作用:這種體制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了積極作用,蘇聯的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從一個“小農國家”發展為世界工業強國,為日后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課堂小結
課堂練習
1.“按照計劃重建一切的就是這些人,一個公司接著一個公司,一個企業跟著一個企業都布爾什維克化了。圣十字醫院現在稱為第二改良醫院,里頭有許多變動。一部分醫生被解雇了,一部分自動辭職,日瓦戈決定留下來”。(摘自1958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日瓦戈醫生》)。材料中“按照計劃重建一切”是指俄國(  )
A.實行農奴制改革
B.推行新經濟政策
C.發生了十月革命
D.實施了五年計劃
D
2.斯大林認為,重工業是工業化的基礎,輕工業、農業是次要的、處于從屬地位,各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協調關系可以不予顧及。他的這種想法導致了(  )
A.新經濟政策成效顯者
B.經濟大危機的爆發
C.十月革命取得勝利
D.國家輕重工業比例失衡
D
課堂練習
3.列寧說:“國內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是因為1921年蘇俄實行了(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第一個五年計劃
C.新經濟政策
D.農業集體化政策
C
課堂練習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田林县| 阿拉善左旗| 孟津县| 新宁县| 五大连池市| 灵川县| 贺州市| 延安市| 九江市| 南和县| 大邑县| 磴口县| 新野县| 洛浦县| 阿城市| 日土县| 金平| 佛山市| 尼玛县| 巴青县| 屯门区| 高台县| 张家港市| 恩施市| 潍坊市| 赣榆县| 汝阳县| 西畴县| 新安县| 科技| 保靖县| 顺平县| 独山县| 志丹县| 收藏| 定襄县| 芮城县| 鄂州市| 灵山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