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備戰2020高考時政熱點連載系列八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時政資料】2020年2月5日,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由新華社受權發布。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全文共包括: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黨中央認為,完成上述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后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全面分析】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經濟生活角度①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仍主要集中在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要引導財政資金投向農村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促進資源合理配置。②總補上表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要素向農村集聚,解決農村短板要素緊缺難題,又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宏觀調,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解決。③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體現了共同富裕原則和共享發展理念。④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央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就要堅持五大發展理念。⑤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政治生活角度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完成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有利于縮小收人差距,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②村委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強農村基層治理,這就應充分發揮村委會的自治功能,完善村規民約,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提高鄉村治理效能。③政府要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履行經濟職能、社會職能、生態職能,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必須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筑牢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文化生活角度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但是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全面貫徹落實2020中央一號文件,強化舉措、泥抓營事業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②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發展。深化扶志扶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③文化與社會。先進健康的文化促進社會發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教育引導群眾革除陳規陋習,弘揚公序良俗,培育文明鄉風;制止非法宗教活動,防范邪教向農村滲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④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也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文化遺產、古樹名木等。⑤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實功能,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重視衣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育質量。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導作用,改造落后文化,取締腐朽文化。教育引導群眾革除陳規陋習,弘揚公序良俗,培育文明鄉風;制止非法宗教活動,防范邪教向農村滲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再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活動,扎實開展自治、法治、道德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哲學生活角度①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中央一號文件是在深入調查研究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的基礎上作出的戰略部署,全面貫徹落實2020中央一號文件,強化舉措、狠抓落實,必將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對于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要抓中心,抓關鍵,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強化舉措、狠抓落實,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在“三農”工作更加突出位置。③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總結推廣各地經驗做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④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絕大多數貧困人口已經脫貧,現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階段。要堅持精準扶貧,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在普遍實現“兩不愁”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⑤聯系具有客觀性,我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⑥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為重點,進一步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⑦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尊重農民意愿,持續整治侵害農民利益行為,要強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動員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增強主人翁意識。⑧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我們要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常年禁捕,做好漁民退捕工作。【沙場點兵】1.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健全“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是①創新鄉鎮政府依法選拔、考核村委會成員的機制②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增強村民法治意識③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主導作用④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充分發揮鄉賢文化的教化功能A.①③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治理有效是基礎。為此,必須健全自治、法治與德治有機結合的“三治”融合體系,發揮其系統功能、整體效果。要做到“三治”融臺,就必須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增強村民法治意識,就必須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充分發揮鄉賢文化的教化功能,②④項符合題意;村委會成員是由村民民主選舉產生的,不是由鄉鎮政府依法選拔考核,①項說法錯誤;③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C。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鄉村治理既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材料一:近年來,N市在推進鄉村振興中不斷壓實黨建責任,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培育黨員骨干,向軟弱澳散村、貧困村、鄉村振興市級示范村全面選派第一書記;加快培育各類自治組織,引學農民說事、議事、主事,探索搭建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民主協商平臺,規范民主議事程序;通過建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形式,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持續培有鄉村文明新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這樣就形成了以農村黨組織為核心,以村民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以群團組織和民間組織為補充的農村基層組織體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為破解多村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材料二:該市政府深入挖據微風皖的地域文化內涵,設立徽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建設專項資金,整體推進微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支持文房四寶、竹木石磚雕、批菜、宣紙制作等旅游企業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舉辦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最,促進文化資源向文化品牌的整合轉化;推動建設農民文化樂園,實施文化惠民“百千萬工程”,開展“鄉土文化進校園進企業”活動,深化文明創建;深入,挖掘和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上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立家訓家規、傳家風家教,倡文明樹新風、單除陳規陋習等活動。(1)結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識,分析N市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對鄉村振興的積極意義。(2)結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識,分析N市政府的舉措是如何助力當地文化發展的。【答案】(1)①加強衣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體現黨在實現鄉村振興中的領導核心作用;②完善農村基層自治組織,實行村民自治,調動農民參與基尾民主管理的積極性,發揮農民在實現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③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破解鄉村治理困境,提升鄉村治理水平。④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決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2)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政府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建立大師工作室,推進文化保護和文化品牌建設:②舉辦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保護文化遺產,推進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推動建設農民文化樂園,重視文化事業發展,保護農民的文化權益,不斷深化社會王義精神文明創建;④鄉土文化進校園、進企業,提高了人們的文化素養,提升了文化自信。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時政資料】4月30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凱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6點要求:一是要樹立遠大理想,二是要熱愛偉大祖國,三是要擔當時代責任,四是要勇于硫礪奮斗,五是要練就過硬本領,六是要錘煉品德修為。【全面分析】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政治生活角度①公民的政治參與。新時代中國青年應自覺履行公民的政治義務,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做好新時代中國青年工作,應加強黨的領導,提高中國青年的政治覺悟,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政治生活角度①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弘揚五四精神,就是要高舉中華民族精神的火炬,把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②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揚五四精神,有利于把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系牢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③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一代堅定理想信念,牢記歷史使命;有利于青年一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哲學生活角度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五四運動孕育了偉大的五四精神,時代的變化賦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內涵。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以民主和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先進的社會意識,能推動祖國繁榮、民族復興。③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青年人要大力弘揚五四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④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青年人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適價值,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⑤青年人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低礪自我中走向成功。青年人應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集體、社會的關系,把自己的價值選擇和理想追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沙場點兵】1.“五四運動”是一場由青年學生發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是中囯青年學生探求人生道路上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也助力著今天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囯夢的實現。材料說明:()①青年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規律的制約去追求理想的個人生活②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五四精神能指引中囯青年學生實現人生的夢想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五四精神的弘揚對中囯夢的實現有著重要的作用④實踐活動具有能動性,五四運動是愛國人士有目的、有意識的愛國行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實踐的相關知識;規律具有客觀性,不能突破規律的制約,故①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故②錯誤;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是中國青年學生探求人生道路上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也助力著今天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夢的實現,這說明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五四精神的弘揚對中國夢的實現有著重要的作用,故③正確;“五四運動”是一場由青年學生發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這說明實踐活動具有能動性,五四運動是愛國人士有目的、有意識的愛國行為,故④正確;綜上所述,故選D。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要加強對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研究,引導廣大青年把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統一起來,激勵廣大青年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作用,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去,激勵廣大青年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結合材料,運用“文化與生活”的相關知識,闡釋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的原因。(10分)【答案】(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關注我們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2分)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能激勵廣大青年開拓進取,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3分)(2)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1分)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傳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能夠激勵廣大青年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照亮人們的心靈,激發精神力量引領人們前進。(2分)(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1分)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傳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有利于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加強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能增強廣大有志青年的社會責任感把個人理想融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