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第1課時)說課稿授課教師:宋璐璐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完成本次的說課。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學》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為3課時,本節課為第1課時。第1課時的主要內容為心臟的結構與功能。學科能力標準要求,本課時為理解范疇。本節內容與第一節《血液》和第二節《血管》共同組成了血液循環系統,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對血液循環系統形成完整清晰的認識。本節課與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故而有重要的教學價值。二、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對心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感性認識,并且在此之前,學生已學完血液和血管的相關知識,知道動脈的搏動,但不了解動脈的搏動與心臟有關。三、目標定位(一)教學目標依據以上教學內容在本節課的地位,以及學情和課標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說出心臟的位置和形態。(2)描述心臟的結構,并結合心臟的結構說出心臟的功能。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心臟模型的解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心臟結構的學習并總結功能的過程,使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心臟結構和功能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依據教學目標,我將本節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將教學難點確定為“心臟的結構”。四、教法學法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基本特點,我本節課主要采用了自主學習法、討論法和直觀演示法。通過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利用和分析教材,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直觀演示法,用模型的展示使學生能夠直觀了解和學習心臟的結構,化抽象為具體。五、導學過程接下來,我具體說一下我的導學過程。新《課程標準》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因此,本節課便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本堂課的教學,結合學生的特點,同時以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模板,設立“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一)導入基于生物學觀念的教學指出,情境的創設,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做到以一個真實的情境或案例,貫穿教學的某一內容或某一階段。導入通過心臟的謎語,使學生在得出心臟這個答案的同時,直接進入心臟的學習。隨后提問:通過謎語的描述,你認為心臟有哪些結構?由學生說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增強學生成就感的同時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二)新課講授Ⅰ設疑自探通過問題:“心臟的結構有哪些?”、“這些結構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結合模型進行自主學習。Ⅱ合探解疑這一過程我設置了兩個環節,環節一為模型解讀,由學生結合自主學習的成果,進行組間分享,共同學習心臟的結構,同時請另一位同學在掛圖上給各個結構貼上標簽。環節二由教師對學生的解讀進行點評和補充。這一過程設計的依據來自于生物學的核心素養要求。核心素養中指出,真正的學習,最終是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生物學觀念,生物學觀念的價值不在于是否提供確切的答案,而是要教會學生獲取正確答案的方法。III質疑共探在完成本節課的學習后,我安排了拓展的環節,通過問題“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來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提升至情感態度的層面,最終使學生形成“增強體育鍛煉,保護心臟”的意識。(三)課堂總結課堂總結部分,我再次回歸導入,由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解釋謎語中對心臟的描述。同時給學生留下疑問,為什么心臟會“時時刻刻咚咚跳”?(四)課堂練習最后根據本節課知識,設計課堂練習,檢測學生本節課的目標達成情況。六、教學反思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不足之處,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