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我們傳承的文明(一)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科學證明,從糧向人類進化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 )A.使用火 B.直立行走 C.勞動 D.使用文字2.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的科學家是 ( )A.牛頓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愛迪生3.下列大河流域都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其中與中華文明起源有關的是 ( )A.尼羅河流域 B.幼發拉底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黃河流域4.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 )A.《秦律》 B.《漢謨拉比法典》 C.《夏朝的刑法》 D.《商朝刑法》5.孔子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一次,孔子從外面回來,正逢家里的馬棚失火。他沒有問馬的情況,而趕忙問道:“燒傷人了沒有 ”這體現了孔子的( )A.“仁”的思想 B.“君輕”的思想C.“無為”主張 D.“兼愛”主張6.中世紀前期,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道教7.阿拉伯人將民間故事匯集整理,創作了世界名著 ( )A.《天方夜譚》 B.《吉爾伽美什》 C.《荷馬史詩》 D.《伊索寓言》8. 傳說中的黃帝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是因為他對中華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反映黃帝貢獻的是①建房 ②造船 ③制衣 ④造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9. 戰國末期,主張“君主應憑借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韓非子D.孫子10.右圖所示農具是唐朝時發明的,它屬于 ( )A.紡織工具B.灌溉工具C.交通工具D.耕作工具11.奠定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疆域版圖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12.改變自古以來“貴中華、賤夷狄”的觀念,對各少數民族一視同仁的古代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13.佛教傳入我國中原地區是在 ( )A.西漢初年 B.西漢末年 C.東漢初年 D.東漢末年14.三國時期,我們浙江地區位于 ( )A.吳國 B.魏國 C.蜀國 D.楚國中國歷史上的改革推動了社會發展的進程。據此回答l5一l6題。15.有關商鞅變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變法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②“獎勵軍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體現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殺說明改革違背了歷史發展潮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社會發展,主要表現在 ( )A.打擊了隋朝的殘暴統治 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C.奠定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 D.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17.四大發明是中國人帶給世界的最大的貢獻。其中對世界文化的傳播有重要影響的是 ( )A.造紙術、指南針 B.火藥、指南針C.造紙術、印刷術 D.印刷術、火藥18.下列古代人物中促進西方世界了解東方文明、有利于東西方文明交流的 ( )A.馬可·波羅 B.鑒真 C.玄奘 D.哥倫布19.右圖是一幅世界著名油畫,畫中婦女溫柔、典雅,面帶微笑,那“神秘的微笑”給人們以無限豐富的聯想。這幅名畫的作者是 ( )A.但丁 B.達·芬奇C.莎士比亞 D.哥白尼20.該圖所體現出的時代精神是 ( )A.婦女解放 B.古典主義 C.浪漫主義 D.人文主義二、非選擇題(60分)21.(14分)古代亞非歐文明都孕育于大河或海洋。閱讀下圖,結合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A處為古代西亞的“新月沃土”,這是一塊美麗富饒的狹長土地。該處的文明古國是古巴比倫;公元前6世紀,這里建造了一座被后人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建筑是什么 這一地區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今天的西亞仍是全球聚焦的熱點地區,這是為什么 (4分)(2)B處的古代文明古國是古埃及,它發源于尼羅河。這里的居民根據河流定期泛濫的特點發明的歷法是什么 你能說出此處的著名古跡有哪些 (3分)(3)C處為古代希臘,該文明以地中海為中心,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其城邦國家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我們應怎樣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 (5分)(4)D處在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公元前”年建立了帝國,此時中國已是什么封建王朝 (2分)22.(10分)“和諧”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流價值觀。“天人合一”、“兼相愛”、“和為貴”、“和而不同”,都體現出中國百姓對和諧社會的向往和追求。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國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總體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實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1)以史為鑒: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觀點在建設和諧社會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值得借鑒的地方,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完成下列表格。(4分)思想家 主張 與其相應的現代理念孔子 教育公平以德治國孟子 以人為本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2)中國古代曾出現過一些社會相對安定、政治比較清明的歷史時期,可以說,這就是中國古代“和諧社會”的典型代表.試舉中國古代“和諧社會”的典型代表一例。(2分)(3)你認為中國古代統治者追求的“盛世”局面和我們今天建設的“和諧社會”有何本質的區別 (4分)23.(14分)中國人民的勇于改革創新、制度創新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使國不法古”摘自《史記》引用商鞅語。材料二:北魏孝文帝說:“現在要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材料三:秦、隋和元朝是我國大一統朝代,在制度上有諸多的創新。請回答:(1)商鞅、孝文帝在政治方面作了哪些改革 (2分)(2)他們的改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分)(3)秦、隋和元朝在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權制度上進行了哪些創新 (4分)(4)我們從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中得到哪些認識 (4分)24.(13分)唐宋時期我國經濟取得較大發展,出現了繁榮景象,經濟格局有了新的突破。材料一:閱讀下圖兩個唐朝的農業生產工具。圖A 圖B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選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憶昔》詩材料三:“蘇湖熟.天下足。” ——南宋諺語材料四: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我國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長期過程中,各民族的融合從來沒有停止過。各族人民在相互交融中,發展了經濟,交流了文化,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形成了我們令天偉大的中華民族。請回答:(1)圖A的工具是: 圖B工具是: (2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局面 材料一、二有何密切關系 (3分)(3)材料三反映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怎樣的演變趨勢 這種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4)閱讀材料四,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列舉出不少于2件民族融合的實例。(4分)25.(9分)歷史上,以中國為主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經歷了從“中學西傳”為主到“西學東漸”為主的過程。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炸得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變成新教的工具,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制造精神發展的赫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推動力。——馬克思(1)西漢以來逐步形成的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什么 (1分)(2)馬克思沒有提到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哪一項發明 (1分)試舉其中一項發明,指出這些發明傳人歐洲后,對歐洲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產生的重大影響。(4分)(3)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一些知識分子積極向國人介紹西方文化,請完成下列表格:(3分)人物 作品 主要內容或主張魏源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 “物竟天擇,適者生存”《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介紹十月革命,宣傳社會主義我們傳承的文明(一)一.1.C 2.B 3.D 4.B 5.A6.B 7.A 8.D 9.C 10.B11.D 12.C 13.B 14.A 15.A16.B 17.C 18.A 19.B 20.D二、21.(1)空中花園(1分)宗教沖突、民族矛盾導致這里局部戰爭頻繁發生;這里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也成為引發矛盾沖突的根源。(3分)(2)《太陽歷》,金字塔獅身人面像(3分)(3)由全體男性公民參加的公民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投票決定國家的內政、外交等大事;五百人議事會負責處理城邦的日常事務,各級官員由抽簽產生;陪審法庭是最高司法機構,負責審理各種重大案件。男性公民可以參加并享受到更多的權利;但這一制度是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上,占人口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并沒有任何政治權利。(5分)(4)西漢。(2分)22.(1)①主張“有教無類”。②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③主張實行“仁政”,“民貴君輕”。④倡導和平、反對戰爭(4分)(2)文景之治或光武中興或貞觀之治或開元盛世等。(2分)(3)古代統治者追求“盛世”局面主要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維護封建統治。而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則主要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4分)(意思答出,言之有理即可)23.(1)商鞅:建立縣制。孝文帝: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2)商鞅變法使秦國強盛起來,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孝文帝改革適應了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3)秦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實行郡縣制。隋創立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元實行行省制。(4)必須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進行改革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24.(1)曲轅犁 筒車(2)開元盛世。生產工具的改進提高了勞動效率,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3)經濟重心完成了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的轉移。原因:①南方戰禍較少,社會相對安定;②北方人口南遷,增加了勞動力,同時帶來了先進的技術;③南方統治者比較重視農業;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4)秦始皇南修靈渠統越族;漢帝國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昭君出塞);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三國以來,西部和北部周邊少數民族不斷向內地遷移,北方人民紛紛遷徙到江南各地;北魏孝文帝改革;宋元時期農牧文明的融合等。(4分)25.(1)絲綢之路(2)造紙術;略(3)《海國圖志》、《天演論》、李大釗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8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6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