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質運輸的器官——心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能描述心臟的位置、形狀、大小。2.說出心臟的結構特征與功能,與心臟各個腔相連接的血管名稱。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辨認心臟各腔及與心臟相連的不同血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2、通過說出心臟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關注生命,關愛生命的思想,形成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情感,進一步確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教學重點】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2、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教學難點】通過對心臟各腔室壁、瓣膜的觀察,而推測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臟作為“泵”的作用。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猜謎語,導入新課(2分鐘)四個小房結構巧,拳頭大小似紅桃。日日夜夜送血忙,時時刻刻蹦蹦跳。導入語:同學們真聰明,可見心臟對我們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心臟》(板書課題)學生積極回答:心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入新課。復習提問,(3分鐘)人的血管有哪三種類型那?三種血管的各自特點分別是什么?又對應什么功能?(管壁、官腔、血流速度等)引出學習結構,理解功能的學習過程。對上節課內容復習,歸納,并鞏固記憶。復習歸納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32分鐘)要求學生把右手放在左胸,有什么感覺?并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心臟的位置、形狀、大小過渡:心臟為什么能吧停的跳動?這與它的結構有關。現在我們一起認識心臟的結構。活動:觀察心臟結構(多媒體展示圖片,心臟模型)用肉眼觀察心臟外部結構,你發現心臟上有哪些血管?對照課本p52頁圖,說出它們的名字觀察解剖圖,指出心臟有幾個腔?哪個腔的壁最厚?心房、心室之間是否相通?心臟的腔分別與哪些血管相連?提出問題:心臟有幾種瓣膜?位于哪里?瓣膜有什么作用?小結:上房下室左右房室不相通房連靜脈室連動靜房室動不倒流過渡: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心臟的結構,那么心臟跳動一次它的過程是怎樣的呢?一分鐘心臟可以跳動幾次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觀察圖3.3-11心臟收縮舒張示意圖現在請同學們觀察心臟收縮和舒張情況,并描述心臟跳動過程同學們在用手按在腕部橈動脈處,數一數一分鐘內呢的脈搏(心跳)次數是多少?并說出心率的概念。小結:準確的說,心臟跳動一次,就是心臟收縮和舒張各一次。先是兩個心房收縮,此時兩個心室舒張;接著兩個心房舒張,兩個心室收縮;然后心房和心室同時舒張。心臟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跳動著,使血液在體內不停的循環流動。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心率。可見,人的心率并不相同,它因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的差異而不同。正常成年人心率60-100次/分結合圖示思考回答:心臟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兩肺之間,形狀像桃子,大致和本人的拳頭差不多小組分組討論,每組找代表匯報結果:生:主動脈、肺動脈、肺靜脈、上下腔靜脈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房與心房之間,心室與心室之間是不相通的,它們之間有肌肉壁隔開,可防止血液混合左心室—主動脈,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生1:有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有防止血液從動脈流回心室的作用生2:還有房室瓣,位于心房與心室之間,有防止血液從心室倒流回心房的作用生1:兩心房收縮時,兩心室舒張;兩心室收縮時,兩心房舒張,它們交替進行生2:不對,兩心房、兩心室可以同時舒張生1:85次生2:72次生3:78次感受自己的心跳,初步了解心臟的位置、形狀、大小,獲得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觀看彩圖,使學生了解心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真正理解房室瓣,動脈瓣的作用通過小結,用簡短的幾句話,總結出心臟的結構特點,有利于學生的鞏固記憶使學生在閱讀課本中的簡圖,學會將圖文結合,分析、歸納出知識題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歸納總結遷移應用(6分鐘)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特點?心臟跳動一次的過程?【結束語】同學們,心臟任何一部位結構有小毛病,都會影響血液流動的正常進行,影響身體健康。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回憶所學知識,歸納總結,回答問題,學會自己構建知識體系通過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對心臟的知識體系復習,也能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整合的能力,引起學生深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