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考點19了解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評價他們對歷史進程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西漢《史記》載:“始皇出游……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元代《南村輟耕錄》記載:“父老相傳云,此乃秦始皇系纜石。其時皆浙江耳,初無西湖之名。始皇將登會稽,為風浪所阻,故泊舟此處。”歷史推理:孤證不立頑石因帝立成佛,海灣成湖已滄桑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出生趙到秦立秦王加冕禮秦統一死亡0歲9歲13歲22歲39歲50歲嬴政帝王之路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疆域遼闊、空前統一的中央集權大帝國。政治上----建立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推行郡縣制經濟上----實行“車同軌”,大修馳道;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思想文化----統一文字;“焚書坑儒”邊疆治理----北擊匈奴;修建萬里長城;開鑿靈渠評價秦始皇:歷史、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①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②秦朝的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③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④修筑了著名的萬里長城、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了政權,促進了民族交流和經濟發展。秦朝統一的意義: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文景之治”)漢武帝西漢鼎盛2、漢初的統治(休養生息政策)漢武帝(前157年—前87)年,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漢武帝,首創年號紀年,定公元前140年為“建元”,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以皇帝年號紀年的方法。就是中央加強對國家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統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漢武帝大一統措施:①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設立司隸校尉。②經濟上:統一貨幣鑄造為“五銖錢”,鹽鐵官營。③思想上:采納董仲舒的“罷黯百家”的建議,獨尊儒術。④文化上: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長安設太學,地方設官學。⑤邊疆治理上:派衛直、霍去病反擊匈奴,基本解除北部邊患;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與西域各國的聯系;重視對南方的經營、加強了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聯系。(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的大一統---西漢、東漢A、政治上1、頒布“推恩令”核心內容:目的:武帝接受大臣的建議,規定除了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以外,允許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的子弟,建立候國。作用:削弱王國勢力,鞏固中央集權王國逐漸被分成許多小侯國,再也沒有力量與中央對抗了。最終解決漢朝王國問題的皇帝是()。漢武帝C、思想文化上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目的:內容:為了在思想上實現大一統,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董仲舒的觀點:(1)(2)如何評價董仲舒的這一觀點(主張)?積極影響:思想上的統一適應了當時政治上大一統的需要,有利于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鞏固;消極影響:儒家思想獨尊的局面,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這實際上是文化專制的一種表現。2、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典的太學,優秀的學生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設立官學。私人傳授儒家學說的學者也很多。影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漢代講學圖漢武帝時建的太學禮堂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鼓勵和傳播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會產生哪些積極和消極影響?一方面,確立了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這種只發展一家學術,限制其他各家學術思想的做法,對學術發展非常不利。D、結果: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期經濟發展,權力集中,思想文化趨于一統的局面,疆域空前遼闊。唐人唐人街唐裝唐三彩你知道這個“唐”起源于何?又為何有如此的影響力?起源于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朝;唐朝國富兵強,統治者開放開明,世界影響力大!618年627-649年690-705年714-756年_____在位,其統治期間出現了“_______”的局面。____建立閱讀課本P88-92,劃出以下時間發生的大事,并完成唐朝興衰年代尺。此期間出現了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_____,其統治時期被稱為“_______”_____統治前期,年號____,其統治期間出現了“______”的局面。唐太宗貞觀之治武則天貞觀遺風唐玄宗開元開元盛世善于用人虛心納諫保證決策正確,政治清明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舉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有助于選拔治國人才,相對平等減輕勞役賦稅促進經濟恢復、發展項目措施影響政治用人方面制度方面經濟執行審核起草土木工程審判刑罰 軍事警備祭祀教育戶籍財政 任免官吏(2)沿襲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假如唐朝要修一個江河大壩,具體怎么流程?作用:1、分工明確相互合作和牽制,提高了行政效率2、改善并加強的中央集權據史書記載,唐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盡入吾彀(gòu)中矣!”當時有一位宰相說:“朝廷中的大官都應該由公卿子弟擔任。出生貧寒的人,即使有出眾的才能,也難于稱職。”(3)完善科舉制想一想:如果你是當時的統治者、貴族、出身貧寒的知識分子,你會支持科舉制度嗎?為什么?2、經濟上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思考:1.唐太宗重視生產的措施是源于他對什么的總結?2.唐太宗把“水”和“舟”分別比喻誰?3.這一措施的實施有什么作用? 天可汗思考:這句話體現怎樣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資治通鑒》以前:貴中華,賤夷狄唐朝:一視同仁當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賢相輩出,卻無力改變官場的腐敗昏庸;名將咸聚,卻無法抵擋小國的進攻;才子云集,卻熱衷無休無止的內耗;經濟富裕,卻用于購買和平;文化昌盛,卻不能扭轉頹敗的國運。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這是什么朝代?北宋的建立宋太祖趙匡胤建立時間:建立者:歷史事件:都城:960年(宋太祖)東京(開封)趙匡胤陳橋兵變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建立:960年,趙匡胤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定都開封。措施:1、解除大將的兵權,從各地挑選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2、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3、崇文抑武,重用文臣;4、增設機構分割制衡各級官員權力影響:1、地方的行政權、財權和軍權都收歸了中央;2、加強了皇帝的權力,但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形成“積弱”的局面;3、官僚機構膨脹,官俸和軍費開支龐大,冗官、冗兵、冗費導致北宋形成“積貧”的局面。4、士人受到尊重,推動了教育發展。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特點及評價:3重文輕武,文人治國吸取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武人稱雄干政的教訓,有效地鞏固了統一;但是因為文人不懂軍事造成了軍隊戰斗力低下。1分割地方權力,高度集權于中央有利于統一,防止分裂;但導致地方行政機構辦事效率低下,中央機構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2強干弱枝,守內虛外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有效鎮壓地方和農民階級的反抗;但邊防空虛,成為北宋在民族斗爭中屢敗的原因。1、毛澤東有詩云:“勸君少罵秦始皇……百代猶行秦法政。”“秦法政”不包括A.分封制B.中央集權制C.郡縣制D.皇帝制2、秦始皇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對歷史發展的作用而言,不具進步意義的是A.實行郡縣制B.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C.修筑萬里長城D.焚書坑儒3、秦滅六國后,統一了度量衡。右圖是秦朝測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權”,他上面文字的文體是()A、大篆B、小篆C、楷書D、行書AD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