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祝所有同學2020年合格考順利過關!2020年湖南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歷史沖刺復習近四年沒有考查的課程【特別重視】必修一第5課古希臘的民主政治1、梭倫改革的影響:公元前6世紀初的梭倫改革動搖了舊貴族的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__奠定了基礎__。2、伯利克里改革的影響:公元前5世紀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但是,雅典民主只是“__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民主。第9課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1871年頒布)①憲法確定帝國是聯邦制國家。中央帝國政府控制各邦的軍事等大權,各邦只保留教育、衛生、地方行政權力,也保留了各邦的君主政府和議會。②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实壅莆諊掖髾啵菄以缀蛙婈牻y帥?;实塾袡嗳蚊夤賳T、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內閣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議會選舉產生,任期由皇帝決定,只對皇帝負責。議會是立法機構,由聯邦議會(上院)和帝國議會(下院)組成。聯邦議會由各邦的代表組成。帝國議會由成年男子選舉產生,作用很小,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核心特點】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保留了濃厚的專制殘余,君主是實,立憲為虛?;蛘哒f行政權(皇帝、宰相)控制立法權(議會),與英國君主立憲制剛好相反。第21課民主政治的曲折發展(近6年未考)1、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1)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__有法可依__,__有法必依__,__執法必嚴__,__違法必究__”的法制建設方針。(2)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民主建設的主要成就(1)1982年確立中共與民主黨派“__長期共存__,__互相監督__,__肝膽相照__,__榮辱與共__”的十六字方針,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完善。(2)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明確規定,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力,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3)1998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加強基層民主,著名的是吉林省的“海選”制度。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20世紀六七十年代)1、表現:歐共體的形成;日本的重新崛起;不結盟運動興起;中國的振興,國際地位不斷提高;2、歐共體的形成(1)背景:二戰后,西歐失去政治經濟中心地位;美蘇冷戰;西歐國家間聯系日益緊密,走上聯合道路。(2)過程:1951年,__法__、聯邦德國、__意__、荷、__比__、盧六國簽訂《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__;1957年,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并成立__歐洲共同體__;1992年,歐共體簽訂《__歐洲聯盟條約__》,成立歐洲政治及經濟貨幣聯盟;__1993__年,歐共體發展為歐洲聯盟。(3)影響:西歐國家加強經濟合作,實力大增;政治上開始擺脫美國控制,推行獨立自主的政策;國際關系上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促進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3、日本的重新崛起(1)原因:美國的支持;利用朝鮮戰爭的國際條件;推行民主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育;提出“貿易立國”“出口第一”的口號。(2)表現: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__二__經濟大國。20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謀求__政治大國地位。4、不結盟運動興起(1)背景:新獨立國家要求擺脫美、蘇控制,主張團結起來,相互支持,不結盟運動興起。(2)標志:__1961__年,第一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舉行。(3)內容:反對美、蘇霸權主義,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實行__非集團__、不結盟政策。(4)影響:推動民族解放運動,加速殖民體系的崩潰;標志著發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在一定程度沖擊了兩極格局。1、當前世界格局第27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1991年蘇聯解體后)1、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呈現“__一超多強__”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或者多極化趨勢加強)。2、當前世界的多極化力量:1993年歐盟的建立并發展;日本力圖躋身政治大國的行列;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改善;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倡導并堅持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二)必修二第2課古代手工業的進步1、唐宋制瓷業:唐朝,形成__南青北白__兩大制瓷體系。宋朝,制瓷技術大放異彩,出現五大名窯,即__定窯__、哥窯、汝窯、官窯和鈞窯。2、漢唐絲織業:西漢時設在長安的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唐朝絲織技術高,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了__波斯__的織法和圖案風格。3、明清時期民營手工業的發展明朝中葉以后,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中,民營手工業甚至超過官營手工業,占全社會手工業生產的主導地位,使用花樓機。明中后期,江南地區出現以“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為特征的資本主義萌芽。大眾傳媒的變遷【重點關注報刊(近6年未考)、互聯網—5G技術為當前發展重點】1、近代中國大眾傳媒——報刊(最早出現)、電影(1905年)、電視(1958)、互聯網(1994年接入中國)。報刊功能——傳播信息、介紹時事、發表評論、討論商情、變法變革的武器、革命斗爭的喉舌。互聯網——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ヂ摼W同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媒介一樣,具有迅速傳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稱為“第四媒介”。網絡媒介可以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還能模擬三維動態效果,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ヂ摼W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傳者與受者之間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時溝通,人們還可以上網參與討論,隨時發表自己的意見。互聯網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與方便?;ヂ摼W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學習、娛樂方式,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網絡也有弊端:信息泛濫、信息犯罪、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危害。二戰后(1945年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1、布雷頓森林體系(世界貨幣體系)形成的影響(1)積極: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為世界貨幣關系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有利于維持戰后__世界貨幣體系__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2)消極: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2、二戰后出現的世界三大經濟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WB)和“__關貿總協定GATT_”(現在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第24課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1、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1)總體:是一把“雙刃劍”。(2)世界:加速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加劇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3)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憑借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的絕對優勢,成為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4)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由于經濟基礎較差、技術水平低等原因,在經濟全球化中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2、經濟全球化下中國的對策:順應全球化趨勢——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對策,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謀求發展。(三)必修三第2課西漢武帝、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董仲舒的主張:大一統——“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三綱五?!V: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2、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1)標志:__漢武帝__時期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確立儒學的正統地位。(2)措施:儒家學說成為政府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儒家經典“__五經__”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興辦太學和地方郡縣學校,教育為儒家所壟斷。(3)影響:儒家思想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第3課宋明理學1、代表北宋的程顥、程頤(理學家),南宋的朱熹(理學家)、陸九淵(心學家),明朝的王陽明(心學家)。2、內容(1)本原論: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是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這是理學的核心。(2)道德觀:“二程”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認為“人倫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朱熹強調“存天理,滅人欲”③認識論:“格物致知”,“物皆有理”。其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書畫和戲曲藝術1、漢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脈絡演變發展。2、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定鼎楷書、擅長草書、行書;代表作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3、繪畫:(1)魏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提出“以形寫神”。(2)隋唐:展子虔的《游春圖》,閻立本的《步輦圖》,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3)兩宋:風俗畫是當時畫壇的最大亮點,代表作有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4、元明清時期文人畫(1)特點: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強調表現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2)作品:元代王冕《墨梅圖》、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圖》、清代鄭板橋的《_墨蘭圖》。5、京劇(1)形成時間:清朝前期;(2)在北京,徽劇、漢劇融合,兼收其他劇種,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稱為“京劇”。(3)地位:京劇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全國流行并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戲劇的“國粹”。第12課生物進化論1、拉馬克提出早期生物進化思想:(1)提出進化規律:生物從低級向高級發展:(2)進化原則:“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原則。2、進化論:(1)創立: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2)內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3)意義:揭示了生物生存法則,有力挑戰了神學創世說,因而被稱為“生物學領域的牛頓”。第1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1)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__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__”。(2)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3)1992年南方談話: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判斷是非標準的“三個有利于”(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明確了改革的下一步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等基本問題,并且根據新的實踐對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第19課新中國的重大科技成就1、“兩彈一星”的研制(1)“兩彈”:1964年成功試爆__原子彈__,中國自行研制的__中近程導彈__試驗成功;(2)“一星”:__1970__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3)意義: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加強了中國國防能力,推動了和平利用核能。2、袁隆平選育雜交水稻(1)成就:1973年成功培育了__雜交水稻__新品種,2001年獲中國“__國家最高科學技術__獎”。(2)意義: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提高了中國的水稻產量,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1、近代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1)代表作:《命運交響曲》《__英雄交響曲__》《第九交響曲》。(2)地位:繼承古典主義音樂、開啟浪漫主義音樂的“樂圣”式人物。2、約翰·施特勞斯:《__藍色的多瑙河__》;柴可夫斯基:《__天鵝湖__》。需要青睞的知識點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一)封建社會(秦朝清朝)(朝代順序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結合《新華字典》后的朝代順序弄清楚】1、秦朝創立中央集權制度【(1)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3)地方官制——郡縣制;】2、封建社會兩組矛盾貫穿始終【青睞——唐朝、明朝】(1)中央集權(中央與地方的斗爭)趨勢為地方權力被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①秦朝(前221—前206):郡縣制全面推廣;②漢朝(前202—220):a、漢初:郡(郡縣)國(封國)并行制;b、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c、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才解決王國問題;③唐朝(618—907):a、唐中期:地方設置節度使;b、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割據局面,持續100多年;④北宋(960—1127):系統強干弱枝【從軍事、政治、財政上全面加強中央權力,削弱地方權力;】⑤元朝(1271—1368):實行行省制度(特殊:a、西藏歸宣政院(中央機構)管轄;b、河北、山西、山東歸中書省(中央機構)管轄;c、今湖南歸湖廣行省管轄;)⑥明朝(1368--1644):明初朱元璋廢行省,設三司,分別隸屬于中央(2)君主專制(君權與相權的斗爭)趨勢為宰相權力被削弱乃至被廢除,君主權力不斷加強【青睞:秦唐明】①秦朝:三公九卿制,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職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②漢朝:中外朝制度:漢武帝重用侍從、秘書,擔任尚書令、侍中,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③唐朝:三省六部制;(考查重點中的重點)④宋朝:設中書門下作為最高行政機構,增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權、樞密使分割軍權、三司使分割財權⑤元朝:只設中書?。ㄔ笃冢紫鄼鄤菰絹碓酱螅踔量梢宰笥一饰坏睦^承)⑥明朝:a、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權分六部;(在相權與皇權斗爭中,相權最后消亡,皇權取得勝利)b、由于政務繁忙,朱元璋被迫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明成祖時,內閣形成;⑦清朝:(1644—1912)【a、康熙時南書房;b、雍正帝設立軍機處;】3、選官用官制度的演變(特別青睞:科舉制——結合教材內容重點分析其意義)(1)漢朝:察舉制(標準:孝廉)(2)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門第)(3)隋唐:科舉制(才學)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二)古代希臘(雅典為主要代表)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及評價【青睞梭倫、伯利克里】時期改革標準對雅典民主政治的影響公元前6世紀初【前594-前572年】梭倫改革財產等級制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公元前6世紀末【前509-前507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地區部落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黃金時期)本質: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婦女、外邦人、奴隸無民主可言;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一、君主立憲制政體【青睞英國、德國】英國德國標志1689年《權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權力中心議會(君主統而不治,議會權力至上)皇帝(君主是實,立憲為虛)國家元首國王,只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皇帝,擁有最高的統治權政府首腦首相,對議會負責——受議會監督宰相,由皇帝任免,對皇帝負責行政權與立法權的關系立法權(議會)至上,監督行政權立法權(議會)被行政權控制二、民主共和制政體【青睞美國】美國法國標志1787憲法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權力中心三權分立,相互制衡議會行政權與立法權的關系獨立平等,但又相互牽制行政權基本上受制于立法權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Ⅰ、清末(1840——1912年)四次外敵入侵及結果、影響【青睞——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名稱時間戰敗簽約名稱對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影響鴉片戰爭1840—1842《南京條約》(五議港元)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天津條約》(公開行賄)《北京條約》(天津地銀)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馬關條約》(割賠開廠)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辛丑條約》(錢禁兵館外)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Ⅱ、民國以來(近代后期)的四次內外戰爭【青睞武漢會戰】1、國民革命運動(1924——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開始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合作形成;(2)高潮:北伐戰爭(1926年7月——1927年初),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部主力;(3)失敗標志: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失敗;2、國共十年對峙(1927——193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城市起義: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2)兩次轉折意義的中共會議:1927八七會議、1935遵義會議;(3)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并形成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蔣介石發動“圍剿”,紅軍的前四次反“圍剿”勝利,第五次反“圍剿”由于“左”傾錯誤而失敗,被迫長征,根據地轉移到北方;3、抗日戰爭(1937——1945年)(1)三條主線①日本侵略及暴行:1931九一八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1937年12月13日起長達6周的南京大屠殺、1941年潘家峪慘案、七三一部隊;②國民黨英勇抗日:組織四大會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③共產黨抗日: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1940年彭德懷發動百團大戰;(2)結局:勝利(標志、原因、歷史意義)4、解放戰爭(1945——1949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和平階段(1945—1946)的較量:重慶談判、召開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2)戰爭階段(1946—1949)的斗爭①戰略防御(1946.6—1947.6):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重點進攻;②戰略反攻(1947.6—1948.9):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序幕;③戰略決戰(1948.9—1949.1):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殲滅了國民黨主力;④渡江作戰及解放全國(1949.1—1950):國共北平和談;解放南京、建立新中國、追殲殘敵;Ⅲ、近代中國人民的求民主歷程【青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共成立】1、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標志、定都天京、軍事全盛的標志、《天朝田畝制度》、天京變亂、《資政新篇》、失敗標志、失敗原因;)2、資產階級【(①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②革命派:孫中山、黃興;③激進派:陳獨秀、胡適等人】(1)戊戌變法(1895——1898年高潮百日維新)——康有為、梁啟超要求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2)辛亥革命(1911)(背景、爆發、高潮、結局、評價)——孫中山要求建立民主共和政體;(3)新文化運動(1915—1918年)——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人主張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3、無產階級(1)五四運動(時間、過程、歷史意義、為什么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中共成立(1921年上海,意義: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與國民黨進行第一次合作,掀起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4)與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斗爭,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在農村開展土地革命;(5)與國民黨進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6)進行解放戰爭,推翻了南京國民政府,取得民族獨立;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Ⅰ、三大政治制度(青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協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大制度初步創立(1949-1954)1949年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共同綱領》規定,實行區域自治《共同綱領》規定,人大為權力機關確立完善(1954-1966)1、1954年全國人大召開后,政協作為統一戰線存在;2、1956年毛澤東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1954年憲法正式確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憲法規定,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大制度遭到破壞(1966-1976)連續十年政協制度不能實行連續十年全國人大沒有召開恢復發展(1976—今天)1、重新召開各級政協;2、1982年確立“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1984年《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規定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重新召開各級人大Ⅱ、法制建設歷程【青睞新中國的憲法】1、初創時期(1949—1954)【①1949年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的《共同綱領》;②通過1954年憲法——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兩大原則;】2、破壞時期(1966—1976):憲法成為一紙空文,各項法律名存實亡,公民基本權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3、恢復發展(1976—今天)【①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②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過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經濟法等中國特色的社會法律體系,為依法治國奠定了重要基礎;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1949—1955年)【青睞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確立外交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當時具體表現:①另起爐灶②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③一邊倒】2、外交成就:①1949年建國后一年多,同蘇聯等17國建交;②1953——1954年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時間、含義、影響)”③1954年日內瓦會議(特點、中國的貢獻)④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亞非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特點、意義)二、開創外交新局面【青睞中國恢復聯合國、中美關系正?;?br/>1、1971年第26屆聯大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地位【時間、原因、意義】2、中美關系正常化【原因;過程:(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訪華;③1972尼克松訪華;④1979年中美建交)③意義】3、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簽署了建立外交關系】三、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外交建交【注意“新時期”的時間:1978年以來——今天,習近平外交思想】1、背景:(1)國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2)國際:中美關系、中日關系正?;?,國際形勢趨向緩和;2、外交目標: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3、表現:(1)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如2001年上海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3)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如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中國發揮了主導作用;(4)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共建一帶一路、發起創辦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等;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青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多極化趨勢加強】兩極世界的形成【①對抗形式以及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表現;②開始標志(杜魯門主義)③形成標志(1955年華約組織成立,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④影響(消極、積極)】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20世紀六七十年代)【特別青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歐共體的形成【背景;過程(三個階段);影響(經濟、政治、國際關系)】日本的重新崛起【原因(內因、外因);表現;影響】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背景;標志;宗旨;影響;】中國的振興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20世紀90年代以來】【青睞多極化趨勢加強】兩極格局瓦解【標志:1991年底蘇聯的解體】多極化趨勢加強表現:世界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各主要政治力量的要求【①美;②歐盟(此時不再是歐共體);③日本;④俄羅斯;⑤中國;】必修二經濟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一、發達的古代農業【2020關注:耕作方式的演變】1、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1)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出現并逐漸推廣;(2)漢朝: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3)隋唐:曲轅犁(江東犁)出現,并一直為后世沿用;二、古代手工業的進步【2020關注:三種手工業形態的特點、地位變化;】1、三種形式【(1)官營手工業(明代中葉以前,一直居主導地位);(2)家庭手工業;(3)民營手工業;】2、三大行業的發展【2020關注:制瓷業、漢代的絲織業,青睞:陸上、海上兩條絲綢之路】(1)青銅鑄造(繁榮時期;典型精美作品;)冶鐵業(出現鐵器的時間——西周;南北朝的灌鋼法;)(2)制瓷業【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宋代制瓷技術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各地,出現五大名窯;】(3)絲織業【西漢;唐代;宋代;明清;】3、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①原因: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②出現時間:明朝中后期;③出現地區:江南地區;④標準:是否存在雇傭關系,“機戶出資,機工出力”;】三、古代商業的發展【青睞:四大商業名鎮】1、商業的歷史【①商人的由來;②交子的出現時間:北宋;③商幫出現的時間:明清,有徽商、晉商等】2、城市的發展【①市坊制度;②〖青睞〗市坊制度被打破的時間——宋代、表現;】③四大商業名鎮(漢口、佛山、景德鎮、朱仙鎮)四、古代的經濟政策【2020關注:重農抑商;青睞:閉關鎖國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變【重點: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時間;過程;影響;】2、重農抑商【提出:商鞅;含義;目的;影響(積極影響、消極影響;)】3、海禁與“閉關鎖國”【時間:明清時期;含義;影響】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簡表(特征: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起主導作用)【2020青睞:兩次工業革命】時間重大事件階段特征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麥哲倫:環球航行)初步形成16——18世紀中期早期殖民擴張得到拓展19世紀中后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成就、積極影響、消極影響】基本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積極影響、消極影響】最終形成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重點注意,每年有考】一、經濟結構的變動1、原因:鴉片戰后,外國商品的涌入和生產方式的刺激;2、表現:(1)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2)外商在華企業的興辦(3)洋務企業的興辦【原因;代表人物及企業;影響;】(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地點;代表企業;影響;】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1、產生2、初步發展【時間—19世紀末;原因;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發動戊戌變法,開始登上歷史舞臺;】3、短暫的春天【時間:1912——1919年;原因——外因:歐洲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內因:辛亥革命的推動、政府鼓勵實業、國民提倡國貨、實業救國的推動;發展最快的行業——紡織業、面粉業;】4、曲折發展(1927——1949年,22年歷史)(1)較快發展(時間;原因—國民經濟建設運動)(2)在淪陷區遭受殘酷打擊,在國統區日益萎縮;(時間:1937—1945年;原因——日軍的侵略、戰爭的破壞)(3)陷入絕境(時間——解放戰爭時期;原因;)三、啟示【近代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前提:民族獨立是經濟發展的前提;】【2020特別青睞:民族資本主義的影響因素及啟示】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一、計劃經濟時代(1956——1976年)【2020關注:三大改造、新時期的農村、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1、一五計劃【①發展生產力:時間;成就;意義;②生產關系的變革:三大改造(時間、內容、意義)】2、中共八大【時間;內容;意義】3、三面紅旗【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確立,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教訓;】4、1960年“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國民經濟方針;5、文革中的經濟起色(周恩來、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二、市場經濟時代(新時期)(1978——今天)1、對內改革(1)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時間;地點;過程(經濟政治);影響;】(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時間——1984年;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目標確立時間、標志;21世紀初,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2、對外開放【青睞——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1990年開放浦東】(1)經濟特區的創辦【時間;哪些特區;特殊之處;】(2)開放浦東【時間1990年;目的;條件;影響;】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一、調整背景: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原因;表現;特點;影響;】【青睞:影響】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羅斯福新政【內容;影響(對美國、資本主義、世界);】【關注:影響】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青睞: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三產業的興起】1、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奉行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理論基礎;成就;出現的問題;對策】2、建立福利國家【原因;含義;利弊;對策;】3、第三產業的興起【原因;影響;】4、“新經濟”的出現【出現的時間—20世紀90年代、國家—美國;含義——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形態】【青睞】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一、列寧時代(1917——1924):新經濟政策(1921—1925)(背景;內容;影響;)【關注新經濟政策的影響】二、斯大林時代(1924——1953年)——確立斯大林模式【青睞:斯大林模式的評價】1、內容:【所有制;經濟體制;重工業、輕工業與農業的關系;】2、評價【功績(對蘇聯、對反法西斯戰爭、對后發國家);弊端(經濟結構、農民、企業及職工、地方、蘇聯解體)】三、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1956——1991年)——改革斯大林模式【關注:勃列日涅夫改革】1、赫魯曉夫改革【改革重點——農業】2、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重點:工業】3、戈爾巴喬夫改革【改革階段(1985年經濟改革;1988年政治改革;)影響;】第八單元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一、布雷頓森林體系【3年沒考】【含義: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主導國家—美國;影響(對美國;對世界)】二、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青睞:歐共體、歐盟】1、歐盟成立【原因;過程:歐共體1993年歐盟;影響(對歐洲、對世界、對中國)】2、亞太經合組織【成立時間1989年;中國加入時間:1991年;】【關注:沒有單獨考查過】三、世界經濟全球化【特別青睞:世界經濟全球化及中國的對策】1、開始時間:新航路開辟后就已經開始;加速時間:二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2、本質: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的擴張;【2020關注】影響:【2020青睞】(總體、對世界、對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中國家】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措施: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對策,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謀求發展【2020年青睞】必修三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儒家思想的發展【青睞:董仲舒、程朱理學、王夫之,提防考查大題】儒家思想的地位時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張創立儒家春秋孔子仁、禮;首創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成為諸子百家的蔚然大宗戰國孟子實行仁政;民貴君輕;性本善荀子施政用仁義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惡;成為正統思想,逐漸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西漢董仲舒①春秋大一統;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③宣揚君權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學說;④三綱五常遭到佛教、道教沖擊魏晉南北朝三教合歸儒隋唐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哲學宋代程顥、程頤①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②把天理與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認為“人倫者,天理也”;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認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朱熹①強調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綱五常;②強調“存天理,滅人欲”③認為“物”指天理、人倫、圣言、世故;④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新發展明清李贄離經叛道(內容,影響)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抨擊君主專制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王夫之主張唯物思想,世界是物質的,一切事物都可被認識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一、起源:古希臘【關注:普羅泰格拉、柏拉圖】(①普羅泰格拉:人是萬物的尺度;②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柏拉圖:《理想國》,根據智慧品德明確分工;亞里士多德: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二、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青睞:意大利的文藝復興】1、文藝復興【原因;核心:人文主義;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表現(文學三杰:但丁、薄伽丘《十日談》——瘟疫為背景的故事集、彼特拉克;美術三杰: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2、宗教改革【開始標志:1517年馬丁·路德貼出《九十五條論綱》;馬丁·路德的核心主張:因信稱義;影響(對羅馬教皇、教派、人文主義)】三、成熟:啟蒙運動【原因;代表人物、思想主張;核心:理性主義;意義(對法國、對歐洲、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青睞——伏爾泰、孟德斯鳩,啟蒙運動的意義】第四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一、物理學【關注:量子論】1、近代物理:經典力學(代表人物:牛頓;標志: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發表)2、現代物理【①相對論:(代表人物;內容;意義;)②量子論(代表人物—德國普朗克、內容、意義)】二、進化論(創立者—英國達爾文;標志—1859年《物種起源》的發表;意義)【3年未考】三、科學技術【蒸汽機(英國瓦特、影響——利弊);互聯網(時間:1969年美國;影響——利弊】【青睞蒸汽機、互聯網的影響】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關注林則徐、魏源,青睞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一、地主階級:【抵抗派(林則徐、魏源;思想主張;地位、影響)洋務派(代表、思想主張、意義)】二、資產階級:【維新派(早期維新派;康梁);革命派(孫中山、黃興等人);激進派(新文化運動者)】三、無產階級:【李大釗率先舉起社會主義旗幟,宣揚馬克思主義;成立中國共產黨;】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一、科技:【毛澤東時代(兩彈一星;雜交水稻;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改革開放時代(計算機、載人航天工程)】二、教育:【毛澤東提出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鄧小平提出教育的三面向;1995年江澤民提出科教興國戰略】三、文藝:【雙百方針的提出時間:1956年、提出者:毛澤東;含義;地位;】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關注:新古典主義美術、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新古典主義流派浪漫主義流派現實主義流派印象畫派現代主義流派文學特點、作者、作品特點、作者、作品特點、作者、作品美術特點、作者、作品特點、作者、作品特點、作者、作品早期、晚期特點、作者、作品音樂特點、作者、作品特點、作者、作品2、囊括文學、美術、音樂的流派有浪漫主義流派、現代主義流派;【2020青睞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三、重點章節1、必修一:①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②(本章分數重,在10分以上)第四單元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③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2、必修二:①第一單元重農抑商、閉關鎖國;②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兩次工業革命;③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第17課經濟危機;第19課新經濟)④第八單元第24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2、必修三:①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②第二單元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③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四、大題猜想1、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歷史上也有杰出貢獻。(1)西周時期周王分封楚國,都城位于郢都(今湖北荊州);(2)春秋晚期楚國人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他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老子還認為世界萬物和人類社會總在不停地運動,有無、難易、貴賤、禍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斷轉化的。(3)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了楚辭。屈原的《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4)元朝時湖北隸屬于湖廣行??;(5)洋務運動期間,張之洞創辦了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推動了武漢經濟的近代化。(6)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馬關條約》規定沙市(今荊州中心區)被開辟為通商口岸;(7)中國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深入湖北新軍,參加革命團體的新軍官兵達五六千人,武漢成為民主革命的搖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這是辛亥革命開始的標志。(8)北伐戰爭勝利進軍,殲滅湖北吳佩孚主力。1927年初,國民政府由廣東遷到武漢。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領導的武漢國民政府與共產黨決裂,國民革命失敗。(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會議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這次會議給正處于思想紊亂、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前進的方向。(10)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0月武漢會戰打響,中國軍隊與日軍殊死搏斗,保衛武漢。武漢失守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2、新冠肺炎自爆發后,肆虐著世界。(1)中醫中藥在此次疫情中貢獻巨大。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東漢末年,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創造性地提出辯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后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中國古代醫學相當發達,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生態度。(2)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戰的部隊,稱為“七三一部隊”,慘無人道地用中國活人作試驗。(3)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薄伽《十日談》是以佛羅倫薩的瘟疫為背景寫成的。這部書里的很多教士和貴族顯現了荒淫偽善的面目,而商人和手工業者卻都表現得機智勇敢。通過故事的講述,作者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4)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給美洲帶來了歐洲的疾病,由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對歐洲人早已適應的各種疾病缺乏免疫力,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為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歐洲人開始了罪惡的奴隸貿易。3、中美貿易戰、世界經濟全球化。(1)世界市場建立及全球化過程:新航路開辟使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西歐的殖民擴張世界市場進一步得到拓展;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基本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二戰后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2)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原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是強有力的推動者;兩極格局對瓦解,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3)影響:總體:是一把“雙刃劍”。世界:加速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加劇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憑借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的絕對優勢,成為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由于經濟基礎較差、技術水平低等原因,在經濟全球化中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4)經濟全球化下中國的對策:順應全球化趨勢——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對策,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謀求發展。4、中美建交40周年。5、5G是當下世界發展的重心。(1)世界互聯網起步的時間、國家?【1969年,美國。】(2)美國“新經濟”出現的時間、含義?【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是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3)中國接入互聯網的時間【1994年】(4)互聯網的利弊【積極:互聯網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能模擬三維動態效果,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高度互動,雙向傳受,傳者與受者之間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時溝通,可以上網參與討論,隨時發表自己的意見?;ヂ摼W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與方便,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學習、娛樂方式,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消極:青少年網癮問題,信息泛濫問題,網絡安全問題等;】(5)三次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的影響(特別青睞)①瓦特蒸汽機的影響:19世紀三四十年代,蒸汽機在歐洲和北美被廣泛采用,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促使工場手工業作坊轉變為機器大工業工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社會化大生產逐漸形成。在工業化進程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英、法、美等成為工業國家。蒸汽動力在交通運輸工具上的應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大氣污染嚴重;②電氣革命的影響:生產力迅猛發展,促進了工業的迅速發展;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斷組織的形成;資產階級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使城市面貌和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帝國主義瓜分世界,東方從屬于西方。③互聯網的影響:積極: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學習、娛樂方式,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問題:青少年沉迷網絡,成為社會問題。6、一帶一路:(1)絲綢之路興起的時間?“絲國”由來?【西漢時,漢武帝開通了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陸地絲綢之路的起點為長安(陜西西安)。西漢時期,中國絲綢遠銷亞洲、歐洲,故中國被稱為“絲國”?!浚?)海上絲綢之路興盛【唐朝起,中國瓷器大量輸出國外,遠達歐洲、非洲。明清時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瓷器對外的銷量更大?!浚?)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商品經濟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4)新航路開辟的目的【掠奪黃金、白銀,發展資本主義?!浚?)兩者對世界的影響【絲綢之路加強了古代中國與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新航路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西方殖民擴張帶來災難】7、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1)中國古代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老子、莊子等道家學派提出人要順應自然;荀子提出“人定勝天”思想;中醫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生態度?!浚?)工業革命給環境帶來了怎樣的破壞?【工業革命在推動社會極大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噪音污染、城市病等環境問題】(3)“大躍進”運動給自然環境帶來了怎樣的問題?【“大躍進”運動采用落后的群眾運動煉鋼,毀壞山林而造成水土流失,給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浚?)以上問題給我國的發展怎樣的啟示?【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道路。】8、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1)清朝閉關鎖國的影響: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中國與世界隔絕,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助長了統治階級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詡天朝上國,盲目排外,不思進取,保守愚昧;但在某種程度上也保護了國家的安全。(2)近代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被打開,中國人民遭受巨大屈辱和深重災難。(見第5頁清末(1840—1912年)四次外敵入侵及結果、影響)(3)對內改革: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為實行改革開放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從四川、安徽起步,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其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世紀初,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建立。(4)對外開放:1980年國家設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第一批經濟特區。1988年,中國設立海南經濟特區。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給予特區較大的經濟管理權限。1984年,國家開放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1990年,浦東開發和開放。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9、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香港問題、臺獨問題。(1)原因:殖民侵略導致香港、澳門問題,解放戰爭后國民黨退往臺灣。(2)一國兩制的最初提出:為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3)一國兩制: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4)港澳回歸及原因:①回歸: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②原因:中國綜合國力強大;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指導;港澳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5)九二共識:1992年,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和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第10頁,第1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