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1、學會尊重2、學會寬容3、學會反思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4、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5、應對自然災害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6、探訪古代文明7、多元文化多樣魅力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8、科技發展造福人類9、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10、我們愛和平1、學會尊重(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1、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只有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2、尊重自己表現在哪些方面?①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重、自愛和自我接納等方面。②相信自己的價值,不自我貶低,不自卑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現。③尊重自己還表現為:維護自己的形象,愛惜自己的名譽,信守自己的承諾④尊重自己,并不意味著拒絕批評。尊重自己與接受別人的批評是不矛盾的。3、過度維護自己的表現:愛面子、輸不起、說不得。維護自己要適度:①不過分敏感,保持情緒平穩②客觀評價自己,既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認識到別人可能比自己更優秀③理性對待他人意見,分析問題時對事不對人。4、面對冒犯甚至侮辱,我們可以怎么做?①指出對方的錯誤②要求對方道歉③必要時拿起法律武器5、怎樣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答:(1)在語言上尊重他人,文明有禮貌,不說惡意傷害他人的話;(2)在與人交往中,謙虛有禮,平等友善,重視他人意見,關注他人需要;(3)能夠維護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讓他人覺得舒服。★★6、尊重他人有何重要意義?答:①尊重他人是一項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體現。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尊重的話會給別人帶來溫暖和鼓勵,讓社會生活和諧融洽③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④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7、尊重他人不僅表現在(話語上),更應該落實在(行動上)。★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9、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從事普通勞動的人,你認為他們值得尊重嗎?為什么?答:我認為應該得到尊重。因為從事普通勞動的人靠自己的雙手踏實工作,為身邊的人提供了方便,沒有他們的服務,就會給周圍人們的生活造成困難。因此,每個從事普通勞動的人都應該得到尊重。學會寬容(寬容讓生活更美好、擁有一顆寬容心、和而不同)1、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會原諒他人,其實也是原諒可能犯錯誤的自己。寬容并不是無限度地縱容和姑息遷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則)的。2、生活在充滿差異的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興趣愛好或觀點看法。學會(和諧相處),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寬容的必修課。★★3、寬容對生活有什么意義?答:①寬容讓人們彼此寬待、和睦相處,它是我們和諧、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礎。②寬容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和諧、友善的社會生活環境,也使我們內心保持平和、安定,讓我們生活得幸福、愉快。4、劉青同學很調皮,班主任平時很寬容他。但是當劉青欺負并諷刺新轉來的同學時,班主任卻嚴厲地批評了劉青,并讓他向新同學道歉,并在全班做檢討,你認為班主任的做法對嗎?為什么?答:我認為班主任做得對。因為寬容并不是無限度的姑息遷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則的。劉青欺負并諷刺新來的同學,是對同學的不尊重,傷害了新同學的自尊心。班主任讓劉青向新同學道歉,并在全班做檢討,既維護了新同學的自尊,也教育了劉青。5、對于那些不寬容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答:(1)別人與自己不同,自己與別人也不同,不能可要求人人相同。(2)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誤,多聽他人的意見,才能集思廣益。(3)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有對錯之分,在某些事情上,可以有多種看法。(4)每個人的觀點可能只是一個方面的看法,只有綜合大家的觀點,看法才有可能更加全面。6、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意思是君子在與他人交往時能和諧融洽地相處,但在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不附和別人,不人云亦云。學會反思(生活離不開反思、養成反思好習慣)1、當我們思考過去的事情,并從中得到經驗或教訓時,就是在(反思)。2、反思作為內心活動,是(自我完善)的一種方式,能幫助我們回顧、分析和總結過去。★3、反思對我們有什么意義(作用)?答:(1)反思可以讓我們總結經驗,進一步提升自己。(2)反思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更好地完善自己。(3)反思有助于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助于目標實現。(4)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將過去、現在、將來聯系在一起,讓自己做得更好。★★4、反思的方法?答:(1)選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回憶事情的經過。(2)在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對?有哪些成功的經驗?(3)在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對?有哪些失敗的教訓?(4)如果能夠重來,或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自己會怎樣做?4、地球—我們的家園(我們生存的家園、環境問題敲醒了警鐘、我們共同的責任)★1、地球為人類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間)、(環境)和(資源)等。2.宇宙空間很大,有數不清的星球,但這些星球都不能滿足人類生存所需的適宜的(溫度)、(氧氣)和(水)的要求。3.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研人員建成的模擬生態系統的“生物圈2號”建成后一年宣告失敗,說明(人類居住環境無可替代)。4.浙江烏鎮依水而建的小屋、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用冰磚壘砌的御寒冰屋,都因地制宜,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5.近百年來,隨著(人口增長)和(人類需求增加),地球越來越不堪重負。★6.由于人類過度開采資源,無節制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等,地球出現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7.說一說下列環境問題有哪些危害:?燃煤電廠排放廢造成(空氣污染,全球氣候變暖);海洋上大面積石油泄漏,會造成(海水污染,海洋生物死亡);沙漠面積擴大會造成(農田、耕地、草場銳減,導致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會造成(海岸退后,陸地面積減少,沿海地區洪澇災害加劇),熱帶雨林遭到破壞會造成(降水減少,氣候干旱,氣溫升高)。★★8.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基本國策。★9.2016年4月,175個國家簽署(《巴黎協定》),應對全球氣候變化。10.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國重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11.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12.循環經濟包括產品的(清潔生產)、(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廢物的高效回收)。13.你知道的清潔能源有(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14.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15.仿寫日本水俁病案例,寫兩個類似的圖示。例:(人類排放未處理的廢水)—(海水污染)—(魚蝦中毒)—(人類染病)(1)(人類過度砍伐樹木)—(森林減少)—(土地荒漠化)—(氣候變化)(2)(燃煤發電排放廢氣)—(空氣污染)—(霧霾天氣增多)—(影響健康)15.說一說你對環境問題的理解。答:人類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如果人類不能尊重自然,隨意破壞生態環境,就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16.太陽能、海浪、地熱、風能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點?人類使用新能源替代石化燃料對保護環境有什么意義?答:太陽能、海浪、地熱、風能等新能源具有清潔、無污染的特點。人類使用這些新能源替代石化燃料既可以節省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減少環境破壞,又不會產生溫室廢氣,污染空氣,導致全球氣溫升高。★17.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該怎么做呢?答:(1)不亂扔垃圾,積極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做好家里的垃圾分類。(2)節約用水。(3)上下學乘坐公交車,不讓父母開車接送。(4)積極參加植樹活動,不踩踏綠地。18、為什么巴西里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獎牌為歷屆奧運會中最環保的獎牌?答:(1)金牌中的黃金在提煉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水銀(水銀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性極大);(2)銀是從回收舊鏡面和廢棄X光片中提取而來;(3)銀牌和銅牌有30%的成份采用了可回收材料;(4)獎牌掛帶中的塑料成份有一半來自回收塑料瓶。5、應對自然災害(我國自然災害知多少、防御自然災害、不屈的抗災精神)★1.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旱災)、(臺風?)、(洪澇)、(地震?)、(泥石流)和(病蟲害?)。我國發生的自然災害主要特點是(種類多,分布廣)。2.除了自然原因外,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合理的行為)也會誘發或加重自然災害。3.具備(防災避險)的意識、(自救自護)的知識和能力,可以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減輕其帶來的損失。★4.2007年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對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做了規定,共分為四級,依次用(藍)色-----一般、(黃?)色-----較重、(橙)色-----嚴重和(紅)色-----特別嚴重表示。5.自然災害始終伴隨著人類生活,在與自然災害斗爭的過程中,人們形成了(不屈不撓,團結互助)的抗災精神。6.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全國人民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應對災難。★7.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該怎么做呢?答:(1)不亂扔垃圾,積極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做好家里的垃圾分類。(2)節約用水。(3)上下學乘坐公交車,不讓父母開車接送。(4)積極參加植樹活動,不踩踏綠地。★★8.說一說自然災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答:自然災害不僅會造成資源破壞,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會帶來各種間接損失,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9.怎樣防御自然災害?答:(1)增強防災避險意識、自救自護的知識和能力,可以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減輕其帶來的損失。(2)建立氣象、海洋、地質等災害的監測,建設牢固的防災減災工程。(3)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方法抗擊災害,提高抗災能力。(4)法律是約束人們的行為,減少自然災害的重要手段。應對自然災害(我國自然災害知多少、防御自然災害、不屈的抗災精神)★★1.追溯人類文明發祥地,我們發現人類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古埃及-----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2.(長江)和(黃河)是我國最主要的兩條河流,被稱為(母親河)。3.(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4.(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5.我們發現早期文明區域都有(文字)出現。6.世界上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遺產,是世界人民的驕傲,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見證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7.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成遺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200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出土大量甲骨文和青銅器。8.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眾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除了殷墟,我還知道(?長城?)、(故宮?)、(少林寺)(都江堰)等文化遺址。★9.(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出現在(古巴比倫),楔形文字。10.人類古代文明成就輝煌,不同文明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學習和借鑒的。?11.在交相輝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一直延續至今,未曾中斷。這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12.古代文明的遺跡使我們了解過去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需要我們去珍惜、領悟和(傳承)。13.古代各國文明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答:人類古代文明成就輝煌,不同文明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學習和借鑒的。7、多元文化多樣魅力(各不相同的生活環境、多彩的世界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1.人類居住的地球,約(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陸地面積僅占地球表面積的(29)%。2.七大洲是指(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州)、(北美洲)、(南極洲)。記憶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3.四大洋是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4.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態多樣。請你寫出幾種地形:(平原)、(高原)、(盆地)、(高山)、(峽谷)。5.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6.探戈、桑巴、恰恰等別具風情舞蹈,是(拉丁美)州盛行的舞蹈。(草裙舞)和(花環)被稱為夏威夷的兩大特征。凱利舞是(蘇格蘭)高地的特色文化。7.禮儀是約定俗成的,人們用它來表示相互之間的(尊重)。(握手)是許多國家人們見面時最常見的禮節。★8.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樣性?①在全球化時代,對于不同國家地文化,我們首先要了解差異,學會(尊重)差異。②各種文化應該互相(尊重)。我們在認同自己文化的同時,應該以包容、(開放)的態度對待不同于我們的文化,求同存異。在文化交流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要(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9、“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善于發現和欣賞其他文化之美,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10.說一說文化交流的意義和作用。答:①文化交流增進了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理解。②文化交流不僅使人們對不同文化的特色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長補短,共榮共存。8、科技發展造福人類(對世界的不斷探索、科技改變世界、科技讓夢想成真)1.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根據前人的天文觀察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說),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2.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奇異景觀,證明了新天文學說。3.15世紀初期和末期,世界曾經歷了兩次偉大的航行。一次是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另一次是歐洲的(哥倫布)航海。4.1519—1522年,(麥哲倫)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5.19世紀中葉,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改變了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身的看法。6.1783年,法國物理學家查理實現了(氫氣球)的首次載人飛行。7.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研制的(飛機?)試飛成功。8.1969年,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9.1970年4月,我國第一課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拉開了我國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我國從2001年開始,把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位(科技活動周)。哥白尼、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表現出了怎樣的精神?答:表現了他們不盲從權威、不迷信教條,為追求真理、堅持真理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鄭和、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探索,開辟了新航路,有什么意義???答: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科技成果的同時,也給人類造成了哪些煩惱??答:科學技術成果也會給環境帶來污染,例如農藥在除蟲、沒草的同時,也會對土壤、水和農作物造成污染;電子產品會產生電子垃圾,同樣也會給環境造成污染。如何減少科技給人類造成的危害??答:(1)需要科學家的道德自律。(2)通過法律約束、共同約定、公眾監督等辦法對科技應用進行規范。科技改變世界。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斷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人類的科學發明與創造標志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9、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國際組織、聯合國和國際貿易組織、中國與國際組織)1.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特定的共同目標而組成(國際組織)。★2.按照地理范圍,國家組織可以分為(世界性國際組織)和(地區性國際組織)。按照職能范圍來分,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3、國際組織在推動國家之間廣泛的(交流合作)、(解決矛盾糾紛)、(促進和平與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4、(聯合國)是當代最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發展、增進各國友好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5.1945年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會議,通過了(《聯合國憲章?》)。截至2019年1月,聯合國共有(193)個會員國。聯合國徽記圖案是一幅從北極俯瞰的世界地圖,地圖周圍環繞著(橄欖枝)。聯合國主要機構包括:(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處)。其中(秘書長)是聯合國的首席行政長官。聯合國大會由(所有會員國)組成。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等五個國家。聯合國國際法院位于(荷蘭)。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世界性國際經濟組織之一,被稱為(經濟聯合國)。總部位于瑞士的(日內瓦)。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維護國家利益。★11.指出下列圖標是哪個國際組織的標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奧委會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銀行世貿組織★★13.談談中國在聯合國中地位和作用。答:(1)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參與了聯合國的籌建過程。(2)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在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有關鍵話語權。(3)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0、我們愛和平(戰爭帶來的傷害、和平是世界潮流、中國為和平作貢獻)1.我們熱愛和平,但(戰爭)從未遠離。2.20世紀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國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中國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戰爭不僅給人們的生命、健康、(精神)和財產造成了巨大傷害,也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文化遺產)等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和平)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在國際上都有同等的地位、(權利)和(義務),國家之間應當互相尊重,尊重別過的文化、(制度)和價值觀。5.2001年9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自2002年起,將每年的9月21日定為(國際和平日)。6、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過不干涉別國的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本著睦鄰、(安鄰)、富鄰的原則,同周邊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7、中國的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8.中國始終堅持走共同發展的道路,通過發展促進和平,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9.(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10.對于戰爭,你想說些什么?答:戰爭奪走了人們的生命,損壞了家園、破壞了環境,給人們精神和健康帶來巨大傷害。我們反對戰爭,熱愛和平。上網查一查近三年“國際和平日”的主題分別是什么?國際和平日:每年9月21日答:2017年的主題是“人人享有尊重、安全和尊嚴”;2018年的主題是“和平權利——《世界人權宣言》70周年”;2019年的主題是“氣候行動促進和平”。★★12.中國為世界和平做了怎樣的貢獻?答:(1)中國反對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不搞擴張。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在國際熱點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2)中國始終堅持走共同發展的道路,通過發展促進和平,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3)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13、一戰爆發時間: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一戰: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爭霸戰爭。二戰爆發時間: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二戰: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后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14、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9D%E7%BB%B8%E4%B9%8B%E8%B7%AF%E7%BB%8F%E6%B5%8E%E5%B8%A6"\t"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5%B8%A6%E4%B8%80%E8%B7%AF?/?_blank?)”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https:?/??/?baike.baidu.com?/?item?/?21%E4%B8%96%E7%BA%AA%E6%B5%B7%E4%B8%8A%E4%B8%9D%E7%BB%B8%E4%B9%8B%E8%B7%AF"\t"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5%B8%A6%E4%B8%80%E8%B7%AF?/?_blank?)”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A0%E8%BF%91%E5%B9%B3?/?515617"\t"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5%B8%A6%E4%B8%80%E8%B7%AF?/?_blank?)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