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八下3.3節化學方程式知識點與考點題目分析知識梳理1.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中,等于。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前后原子的和既沒有改變也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必然相等。(注意:質量守恒定律的運用范圍是一切化學變化,不包括物理變化。)但化學反應中,一定發生變化,、可能發生變化。拓展: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1)、解釋一些實驗現象A、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氧化鎂的質量比鎂帶的質量增加了,為什么?B、煤燃燒后留下的煤灰的質量,比煤的質量減少了,為什么?(2)、推測一些物質的組成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據這一事實,推斷出蠟燭中肯定會有什么元素?可能會有什么元素?2.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叫做化學方程式。書寫要領:左寫,右寫;寫對化學式,系數要;中間連等號,條件須注明,氣體和沉淀,上下箭頭來表示。注意:a.化學式務必寫正確;b.催化劑只能寫在“=”的,不能當成反應物、生成物;c.要注意,如:點燃、加熱、高溫、通電、催化劑等。d.注明生成物的狀態:氣體用“↑”(若反應物中也有氣態物質,則生成物的氣體不用“↑”來標明),沉淀用“↓”。配平:a、方法:觀察法、最小公倍數法、奇數配偶法;b、標志:等號左右兩邊每一種物質的分別。3.化學方程式的意義:A、宏觀上:表示B、表示反應在下進行。C、微觀上:表示各物質間原子和分子的。D、質量上: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4.應掌握的化學方程式:、電解水:2H2O==2H2↑+O2↑、氫氣在氧氣中燃燒:2H2+O22H2O、鎂在氧氣中燃燒:2Mg+O22MgO4)、磷在氧氣中燃燒:4P+5O22P2O5、氯酸鉀制氧氣:2KClO3===2KCl+3O2↑、高錳酸鉀制氧氣:2KMnO4====K2MnO4+MnO2+O2↑、雙氧制氧氣:2H2O2===2H2O+O2↑、實驗室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10)、二氧化碳通入水中:CO2+H2O==H2CO311)、碳酸遇熱分解:H2CO3==H2O+CO2↑5.化學方程式的應用——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計算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解題步驟是:拓展:①解題的關鍵在于正確地書寫化學方程式,列出比例式。②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是氣體的體積時,應先將其換算成質量。③代入化學方程式的量,必須是的質量。若是氣體體積需換算成質量;若為不純物質或者溶液,應先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或溶液中。涉及到的公式有:純凈物的質量=考點分類考點一、質量守恒定律物質元素判斷1.某物質W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氣為6.4克,則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斷正確的是()A.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C.一定含有CHO三種元素D.條件不足,不能判斷2.物質R在9.6g氧氣中恰好完全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3O2CO2+2XO2,測得CO2和XO2的質量分別為4.4g和12.8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參加反應的R的質量為8.6gB.R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6gC.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D.R中含有X元素、C元素和O元素3.2.2g某有機物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6.6g二氧化碳和3.6g水(無其它生成物),對該物質的組成有下列推斷: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氧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個數比為3:4;⑥分子中C、H原子個數比為3:8.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⑥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⑥4.有A、B、C三種物質各15g,混合加熱后,生成新物質D為10g,C物質變為25g,A物質沒有剩余;若反應中再沒有其他物質生成時,參加反應的A、B質量比為( )A.3:4B.3:2C.1:3D.3:1考點二、質量守恒比值問題1.A、B、C三種物質各15克,它們化合時只能生成新物質D30克,若增加A10克,反應物中只余C.根據上述條件推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一次反應停止,B剩余9克B.第二次反應后,C剩余5克C.反應中A和C的質量比是5:3D.反應中B和C的質量比是3:22.在反應X+2Y=R+2M中,當32gY與X恰好完全反應后,生成18gM,且生成的R和M的質量比為11:9,則在此反應中,參加反應的X與生成的R的質量比為( )A.4:11B.16:9C.8:11D.32:91.在化學反應A+B═C+D中,已知20克A與9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7克C.當反應有11克D生成時,參加反應的A的質量為( )A.5克B.10克C.15克D.20克4.在化學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計量數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A.2m=aB.3n=2aC.m=2aD.a=n–m5.在反應2X+Y===2Z中,已知1.2gX完全反應生成2gZ,若已知Y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則Z的相對分子質量為()A.2B.34C.40D.806.葡萄糖(C6H12O6)、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條件下完全燃燒,生成水的質量是( )A.48gB.72gC.144gD.36g7.下列圖象能較好反映加熱高錳酸鉀時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的是( )8.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取ag某物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將其產物跟足量的過氧化鈉固體完全反應,反應后固體質量恰好增加了ag.該物質的化學式可能為( )2A.C2H6OB.CH4C.C12H22O11D.C6H12O69.只含有碳、氫或碳、氫、氧的物質充分燃燒后的產物均為CO2和H2O.相同分子數目的①C2H5OH;②CH3OH;③CH4;④C2H4,分別充分燃燒,所消耗O2的質量相等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考點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1.某學生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A)HgO===2Hg+O2↑(B)KClO23===KCl+O2↑(C)C+O2===CO2↑(D)2P2+5O23===2P2O2請將序號填入相應的橫線上。(1)化學式寫錯的是。(2)化學方程式未配平的是。(3)“↑”或“↓”符號使用不當的是。(4)反應條件漏寫的是。考點四、化學計算1.在錐形瓶甲中放入10g塊狀純凈的碳酸鈣,在錐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狀純凈的碳酸鈣,分別同時加入足量同濃度的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下列圖中對該實驗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描述合理的是( )2.[2018·杭州]CO2的轉化和利用是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2016年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可呼吸CO2”的電池,放電時該電池“吸收CO2”,充電時該電池“放出CO2”。放電時,金屬鈉和CO2發生置換反應生成一種非金屬單質和一種常見的鹽,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2)2018年5月,某雜志介紹了我國的一項研究成果:在一種新催化劑作用下可實現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甲醇,相關反應如圖所示,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之比為____。3.[2018·杭州拱墅區二模]2018年4月25日,在浙江省首屆中小學STEAM教育大會上,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被評為浙江省中小學STEAM教育項目“種子學校”。在該校STEAM科技社團活動中,為測出某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小金同學稱取已洗凈、晾干、研成粉末的某雞蛋殼10g置于燒杯中,將燒杯放在電子天平上,往燒杯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每0.5min記錄一次電子天平的示數,據此計算出產生氣體的質量,具體數據如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1)若產生的氣體全部是雞蛋殼中的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其質量為____g。(2)根據實驗結果計算出該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假定雞蛋殼中其他成分不含鈣元素,寫出具體計算過程)4、為確定某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稱取該大理石(雜質不參加反應)加入燒杯中,向其中逐漸加入稀鹽酸至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及其中物質的總質量(溶解的氣體忽略不計),有關數據記錄如表.(1)實驗中判斷碳酸鈣完全反應的方法是,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實際應用中應避免與接觸.(2)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3)求該大理石的純度(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5.某興趣小組為測定實驗室中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實驗測得相關數據如下圖:(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為 g,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g.(2)計算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3)實驗表明硫酸銅溶液在該反應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錳的作用.若用5.6g無水硫酸銅代替二氧化錳進行本實驗,計算剩余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硫酸銅全部溶于水,計算時保留到0.1%)4.實驗室購買了一批雙氧水(H2O2)溶液,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要測定其質量分數,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其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①組裝儀器,并檢查氣密性;②在A、B、C三個儀器中裝入藥品,其中雙氧水溶液質量為50g;③用電子秤稱量出整套裝置的總質量為498.6g;④關閉a處止水夾,打開A儀器的閥門,向錐形瓶中加入全部的雙氧水溶液,隨即關閉A儀器的閥門;⑤充分反應后,打開a處止水夾,向裝置中持續緩慢地鼓入X氣體。⑥第二次稱量整套裝置的質量為497g;(1)本實驗采用的裝置中,A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2)為盡可能減少測量誤差,請結合測量原理判斷,操作⑤鼓入的X氣體是________。A.氮氣B.經干燥處理的空氣C.除去氧氣后的空氣(3)根據題意,計算雙氧水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浙教版八下3.3節化學方程式知識點與考點題目分析知識梳理1.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既沒有改變也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注意:質量守恒定律的運用范圍是一切化學變化,不包括物理變化。)但化學反應中分子種類,物質種類一定發生變化,分子數目、物質狀態可能發生變化。拓展: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1)、解釋一些實驗現象A、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氧化鎂的質量比鎂帶的質量增加了,為什么?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鎂燃燒后生成氧化鎂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鎂和氧氣的質量總和。因此,鎂燃燒后固體的質量比鎂的質量增加了。B、煤燃燒后留下的煤灰的質量,比煤的質量減少了,為什么?因為煤燃燒后,有氣體生成,逃逸到空氣中去,所以質量會減少。(2)、推測一些物質的組成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據這一事實,推斷出蠟燭中肯定會有什么元素?可能會有什么元素?一定有的元素:碳元素、氫元素,可能有的元素:氧元素2.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叫做化學方程式。書寫要領:左寫反應物,右寫生成物;寫對化學式,系數要配平;中間連等號,條件須注明,氣體和沉淀,上下箭頭來表示。注意:a.化學式務必寫正確;b.催化劑只能寫在“=”的上下方,不能當成反應物、生成物;c.要注意反應條件,如:點燃、加熱、高溫、通電、催化劑等。d.注明生成物的狀態:氣體用“↑”(若反應物中也有氣態物質,則生成物的氣體不用“↑”來標明),沉淀用“↓”。配平:a、方法:觀察法、最小公倍數法、奇數配偶法;b、標志:等號左右兩邊每一種物質的原子個數分別相等。3.化學方程式的意義:A、宏觀上: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了什么物質。B、表示反應在什么條件下進行。C、微觀上:表示各物質間原子和分子的個數比。D、質量上: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4.應掌握的化學方程式:、電解水:2H2O==2H2↑+O2↑、氫氣在氧氣中燃燒:2H2+O22H2O、鎂在氧氣中燃燒:2Mg+O22MgO4)、磷在氧氣中燃燒:4P+5O22P2O5、氯酸鉀制氧氣:2KClO3===2KCl+3O2↑、高錳酸鉀制氧氣:2KMnO4====K2MnO4+MnO2+O2↑、雙氧制氧氣:2H2O2===2H2O+O2↑、實驗室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10)、二氧化碳通入水中:CO2+H2O==H2CO311)、碳酸遇熱分解:H2CO3==H2O+CO2↑5.化學方程式的應用——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計算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解題步驟是:拓展:①解題的關鍵在于正確地書寫化學方程式,列出比例式。②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是氣體的體積時,應先將其換算成質量。③代入化學方程式的量,必須是純凈物的質量。若是氣體體積需換算成質量;若為不純物質或者溶液,應先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或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涉及到的公式有:純凈物的質量=不純物的總質量×純度(或1-雜質的質量分數)考點分類考點一、質量守恒定律物質元素判斷1.某物質W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氣為6.4克,則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斷正確的是(B)A.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C.一定含有CHO三種元素D.條件不足,不能判斷2.物質R在9.6g氧氣中恰好完全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3O2CO2+2XO2,測得CO2和XO2的質量分別為4.4g和12.8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A.參加反應的R的質量為8.6gB.R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6gC.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D.R中含有X元素、C元素和O元素3.2.2g某有機物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6.6g二氧化碳和3.6g水(無其它生成物),對該物質的組成有下列推斷: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氧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個數比為3:4;⑥分子中C、H原子個數比為3:8.其中正確的是( A )A.①②⑥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⑥4.有A、B、C三種物質各15g,混合加熱后,生成新物質D為10g,C物質變為25g,A物質沒有剩余;若反應中再沒有其他物質生成時,參加反應的A、B質量比為( D )A.3:4B.3:2C.1:3D.3:1考點二、質量守恒比值問題1.A、B、C三種物質各15克,它們化合時只能生成新物質D30克,若增加A10克,反應物中只余C.根據上述條件推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D )A.第一次反應停止,B剩余9克B.第二次反應后,C剩余5克C.反應中A和C的質量比是5:3D.反應中B和C的質量比是3:22.在反應X+2Y=R+2M中,當32gY與X恰好完全反應后,生成18gM,且生成的R和M的質量比為11:9,則在此反應中,參加反應的X與生成的R的質量比為( A )A.4:11B.16:9C.8:11D.32:91.在化學反應A+B═C+D中,已知20克A與9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7克C.當反應有11克D生成時,參加反應的A的質量為( B )A.5克B.10克C.15克D.20克4.在化學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計量數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C)A.2m=aB.3n=2aC.m=2aD.a=n–m5.在反應2X+Y===2Z中,已知1.2gX完全反應生成2gZ,若已知Y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則Z的相對分子質量為(C)A.2B.34C.40D.806.葡萄糖(C6H12O6)、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條件下完全燃燒,生成水的質量是( C )A.48gB.72gC.144gD.36g7.下列圖象能較好反映加熱高錳酸鉀時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的是( A )8.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取ag某物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將其產物跟足量的過氧化鈉固體完全反應,反應后固體質量恰好增加了ag.該物質的化學式可能為( D )2A.C2H6OB.CH4C.C12H22O11D.C6H12O69.只含有碳、氫或碳、氫、氧的物質充分燃燒后的產物均為CO2和H2O.相同分子數目的①C2H5OH;②CH3OH;③CH4;④C2H4,分別充分燃燒,所消耗O2的質量相等的是( D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考點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1.某學生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A)HgO===2Hg+O2↑(B)KClO23===KCl+O2↑(C)C+O2===CO2↑(D)2P2+5O23===2P2O2請將序號填入相應的橫線上。(1)化學式寫錯的是。(2)化學方程式未配平的是。(3)“↑”或“↓”符號使用不當的是。(4)反應條件漏寫的是。考點四、化學計算1.在錐形瓶甲中放入10g塊狀純凈的碳酸鈣,在錐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狀純凈的碳酸鈣,分別同時加入足量同濃度的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下列圖中對該實驗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描述合理的是( C )2.[2018·杭州]CO2的轉化和利用是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2016年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可呼吸CO2”的電池,放電時該電池“吸收CO2”,充電時該電池“放出CO2”。放電時,金屬鈉和CO2發生置換反應生成一種非金屬單質和一種常見的鹽,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4Na+3CO2===2Na2CO3+C__。(2)2018年5月,某雜志介紹了我國的一項研究成果:在一種新催化劑作用下可實現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甲醇,相關反應如圖所示,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之比為__1∶3__。【解析】(1)根據化學方程式,分析化合價的變化,鈉價態升高,所以得到的一種非金屬單質的價態要降低,只有兩種非金屬,一種是氧氣,另一種是碳,但是如果得到氧氣也是化合價升高,不符合價態變化,所以得到的非金屬是碳,另外一種常見的鹽,由碳、鈉、氧三種元素組成,即是碳酸鈉。(2)寫出并配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3H2===CH3OH+H2O,可知甲和乙分子數之比為1∶3。3.[2018·杭州拱墅區二模]2018年4月25日,在浙江省首屆中小學STEAM教育大會上,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被評為浙江省中小學STEAM教育項目“種子學校”。在該校STEAM科技社團活動中,為測出某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小金同學稱取已洗凈、晾干、研成粉末的某雞蛋殼10g置于燒杯中,將燒杯放在電子天平上,往燒杯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每0.5min記錄一次電子天平的示數,據此計算出產生氣體的質量,具體數據如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1)若產生的氣體全部是雞蛋殼中的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其質量為__3.96__g。(2)根據實驗結果計算出該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假定雞蛋殼中其他成分不含鈣元素,寫出具體計算過程)【答案】(2)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 44x 3.96g=,解得x=9g,雞蛋殼中CaCO3的質量分數:CaCO3%=×100%=90%。4、為確定某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稱取該大理石(雜質不參加反應)加入燒杯中,向其中逐漸加入稀鹽酸至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及其中物質的總質量(溶解的氣體忽略不計),有關數據記錄如表.(1)實驗中判斷碳酸鈣完全反應的方法是,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實際應用中應避免與接觸.(2)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3)求該大理石的純度(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答案】(1)實驗中判斷碳酸鈣完全反應的方法是繼續滴入稀鹽酸,觀察到不再生成氣泡,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實際應用中應避免與酸性物質(或者酸)接觸.(2)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3.3g.(3)該大理石的純度約為88.2%.【解析】碳酸鈣反應完全是加入鹽酸至過量,從現象的角度是氣泡不再生成,所以判斷碳酸鈣完全反應的方法就是繼續滴入稀鹽酸,觀察到不再生成氣泡.由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和酸性物質或者酸能夠反應,所以使用大理石時要避免接觸酸性物質或者是酸.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90g+8.5g+50g-145.2g=3.3g設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3.3gx=7.5g所以大理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也就是大理石的純度為88.2%5.某興趣小組為測定實驗室中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實驗測得相關數據如下圖:(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為 g,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g.(2)計算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3)實驗表明硫酸銅溶液在該反應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錳的作用.若用5.6g無水硫酸銅代替二氧化錳進行本實驗,計算剩余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硫酸銅全部溶于水,計算時保留到0.1%)【答案】1.0;1.6;7.8%4.實驗室購買了一批雙氧水(H2O2)溶液,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要測定其質量分數,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其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①組裝儀器,并檢查氣密性;②在A、B、C三個儀器中裝入藥品,其中雙氧水溶液質量為50g;③用電子秤稱量出整套裝置的總質量為498.6g;④關閉a處止水夾,打開A儀器的閥門,向錐形瓶中加入全部的雙氧水溶液,隨即關閉A儀器的閥門;⑤充分反應后,打開a處止水夾,向裝置中持續緩慢地鼓入X氣體。⑥第二次稱量整套裝置的質量為497g;(1)本實驗采用的裝置中,A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2)為盡可能減少測量誤差,請結合測量原理判斷,操作⑤鼓入的X氣體是________。A.氮氣B.經干燥處理的空氣C.除去氧氣后的空氣(3)根據題意,計算雙氧水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分液漏斗 (2)B (3)生成氧氣的質量為:498.6g-497g=1.6g,2H2O22H2O+O2↑6832x1.6g=,x=3.4g,該雙氧水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6.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八下3.3節化學方程式 知識點與考點題目分析學生版.docx 浙教版八下3.3節化學方程式 知識點與考點題目分析老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