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沖刺訓練2一、選擇題1.讀下圖,關于甲、乙兩國的表述,正確的是A.兩國瀕臨的海洋一樣B.兩國位于相同的半球C.兩國的季節正好相反D.兩國處于同一個大洲2.讀《中國沿32°N地勢剖面圖》,回答下列題。(1)下列關于甲地形區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敘述正確的是A.日照充足,熱量充裕B.地處平原,土壤肥沃C.四周環山,降水豐沛D.經濟發達,交通便利(2)甲地形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A.水稻B.小麥C.玉米D.油菜3.某校宣傳市政府關于生活垃圾的四類分法(見下圖),號召師生們身體力行,從我做起,保護環境。下列生活垃圾分類正確的是A.藍色垃圾桶:易拉罐,牛奶盒B.綠色垃圾桶:水果皮、餐巾紙C.紅色垃圾桶:廢電池,玻璃D.黑色垃圾桶:過期藥品、廢燈管4.下列所述關聯中錯誤的一項是A.天涯海角隆冬暖——與緯度位置有關B.華北平原春干旱——與海陸位置有關C.青藏高原盛夏寒——與地形影響有關D.東北平原稻豐收——與季風氣候有關5.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①新航路的成功開辟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②“蘇湖熟,天下足”南宋完成了經濟中心南移③1727年清朝設駐藏大臣西藏開始歸屬中央政府管轄④1787年美國聯邦憲法制定標志美利堅合眾國的正式誕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6.下圖是儒家思想認可程度示意圖,其中導致乙處達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A.百家爭鳴B.民族融合C.獨尊儒術D.皇權強化7.托馬斯·卡倫德曾寫道:“在歷史的某個時刻,在歐洲狹窄的一隅,生活著五百萬陸地和海島居民,他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極其匱乏,卻創造了最原創、最絢麗的文化、商業、社會秩序和政治……成為西方文明的搖籃。”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臘文明B.古羅馬文明C.不列顛文明D.阿拉伯文明8.下圖的漫畫表明A.我國還面臨著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挑戰B.共同富裕的目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C.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D.推動城鄉同步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9.在中國女排處于低谷之際,郎平冒著“一世英名可能毀于一旦”的失敗風險再次走馬上任。她克服各種困難、挫折和病痛,發揚拼搏精神,于2019年10月27日帶領中國女排以11連勝重奪世界杯冠軍。她的事跡告訴我們A.任何挫折都能戰勝B.只有堅強意志才能戰勝挫折C.戰勝挫折需要堅強意志D.放棄個人名譽就能戰勝挫折二、非選擇題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我國葡萄集中產地分布材料二:吐魯番盆地是我國重要的葡萄生產基地,在干旱的氣候條件下,果農們把收獲的葡萄放在四壁有洞孔的蔭房內晾制,這樣的葡萄干糖分保留多、色澤碧綠,享譽世界。隨著國外眾多優質品種的葡萄進入中國市場,吐魯番葡萄種植受到了很大沖擊。材料三:葡萄酒初釀出來時口味生澀,需貯藏(要求溫度維持在12~15℃,相對濕度70%左右)一段時間待其自然老熟后,才會芬芳濃郁、口味醇厚。臨近京津冀地區的渤海灣沿岸是我國最大的葡萄酒產地,所產的葡萄酒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好評。材料四:吐魯番盆地也是著名的黑羊養殖基地,其所產黑羊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肉質格外鮮美,蛋白質、膳食纖維、氨基酸總含量都很高。黑羊毛可以編織帽子、氈墊子、頭巾,黑羊皮可以制作皮革,從而解決了新疆的剩余勞動力。(1)根據材料一,我國的葡萄產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理分區?(2)吐魯番和渤海灣沿岸對葡萄的深加工不同。請綜合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3)有人建議吐魯番縮減葡萄種植面積,擴大黑羊養殖規模,你是否贊同?請你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武帝規定諸侯死后,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諸王子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這樣就把原來王國的力量分散了……——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綱要》(1)漢朝在地方上采用了什么管理制度?材料二:中國古代每個朝代的制度都有得有失,客觀整體的看待各朝代制度,從王室與政府職權劃分,官員的選拔制度上看,我認為唐朝的制度是最好的……——錢穆《歷代政治得失》(2)唐朝制度中的“王室與政府職權劃分”和“官員的選拔”分別指什么?材料三: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實行無議會統治,肆意迫害民眾,加重賦稅,打擊工商業發展,使物價高漲,資產階級和廣大群眾受害極大,激起了人民的憤怒。——摘編自劉宗緒《世界近代史》材料四:林肯總統宣布1863年“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政府,將承認并保證上述人的自由。”由此黑人可以自由地受雇傭,使得美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獲得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摘編自《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制度變革和創新,深刻地影響著國家的發展。綜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關史實加以概述。第2頁,共2頁第1頁,共1頁中考沖刺訓練2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0分)1.讀下圖,關于甲、乙兩國的表述,正確的是A.兩國瀕臨的海洋一樣B.兩國位于相同的半球C.兩國的季節正好相反D.兩國處于同一個大洲【答案】B【解析】從圖中經緯度的位置可以看出,甲是南非,乙是澳大利亞。南非瀕臨印度洋和大西洋,澳大利亞瀕臨印度洋和太平洋,A錯誤;南非和澳大利亞都位于南半球,B正確;兩國的季節相同,C錯誤;南非位于非洲,澳大利亞位于大洋洲,D錯誤。故選B。2.讀《中國沿32°N地勢剖面圖》,回答下列題。(1)下列關于甲地形區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敘述正確的是A.日照充足,熱量充裕B.地處平原,土壤肥沃C.四周環山,降水豐沛D.經濟發達,交通便利(2)甲地形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A.水稻B.小麥C.玉米D.油菜【答案】(1)C(2)A【解析】(1)結合經緯網定位法,讀圖可知,甲地為四川盆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周環山,降水豐沛,光照不足,故B正確,AC錯誤;D選項不屬于自然條件,故D錯誤。故選C。(2)由上題分析可知,甲地形區是四川盆地,屬于南方地區,故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3.某校宣傳市政府關于生活垃圾的四類分法(見下圖),號召師生們身體力行,從我做起,保護環境。下列生活垃圾分類正確的是A.藍色垃圾桶:易拉罐,牛奶盒B.綠色垃圾桶:水果皮、餐巾紙C.紅色垃圾桶:廢電池,玻璃D.黑色垃圾桶:過期藥品、廢燈管【答案】A【解析】紅色垃圾桶: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燈泡、廢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廢家電類、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藍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綠色垃圾桶:餐廚垃圾包括油、果皮、蔬菜、米面、魚、肉、骨頭以及廢專餐具、塑料、紙巾等多種物質的混合物;黑色垃圾桶:其他垃圾如建筑垃圾類,生活垃圾類等。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4.下列所述關聯中錯誤的一項是A.天涯海角隆冬暖——與緯度位置有關B.華北平原春干旱——與海陸位置有關C.青藏高原盛夏寒——與地形影響有關D.東北平原稻豐收——與季風氣候有關【答案】B【解析】影響氣候的因素是解題關鍵。主要有緯度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海陸因素、洋流因素和人類活動等。天涯海角隆冬暖,是受緯度因素的影響;青藏高原盛夏寒,是因為海拔高,與地形地勢有關;而華北平原春旱的原因主要是夏季風還沒來到,降水少;東北平原稻豐收,與夏季風的影響有關。故B錯誤,符合題意。AC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5.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①新航路的成功開辟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②“蘇湖熟,天下足”南宋完成了經濟中心南移③1727年清朝設駐藏大臣西藏開始歸屬中央政府管轄④1787年美國聯邦憲法制定標志美利堅合眾國的正式誕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A【解析】①②.新航路的成功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雛形得以出現;南宋時期,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南宋完成了經濟中心南移。這兩項匹配正確,故①②正確。③④.西藏開始歸屬中央政府管轄是在元朝時期;1776年7月4日簽署《美國獨立宣言》標志美利堅合眾國的正式誕生。這兩項匹配錯誤,故排除③④。故選A。6.下圖是儒家思想認可程度示意圖,其中導致乙處達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A.百家爭鳴B.民族融合C.獨尊儒術D.皇權強化【答案】C【解析】A.百家爭鳴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乙處是漢朝時期,故排除A。B.題干是儒家思想認可程度示意圖,和民族融合無必然關聯,故排除B。C.據題干“儒家思想認可程度”和乙處時間是“漢”可知,漢武帝時期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將儒家思想確立為正統思想,所以在乙處達到最高峰,故C正確。D.古代中國封建是社會政治體制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皇權不斷強化,該項無法解讀題干,故排除D。故選C。7.托馬斯·卡倫德曾寫道:“在歷史的某個時刻,在歐洲狹窄的一隅,生活著五百萬陸地和海島居民,他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極其匱乏,卻創造了最原創、最絢麗的文化、商業、社會秩序和政治……成為西方文明的搖籃。”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臘文明B.古羅馬文明C.不列顛文明D.阿拉伯文明8.下圖的漫畫表明A.我國還面臨著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挑戰B.共同富裕的目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C.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D.推動城鄉同步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答案】A【解析】漫畫反映了城鎮收入高于農村,表明我國還面臨著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挑戰。A正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B錯誤;C在漫畫中沒有體現,排除;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D錯誤。故選A。9.在中國女排處于低谷之際,郎平冒著“一世英名可能毀于一旦”的失敗風險再次走馬上任。她克服各種困難、挫折和病痛,發揚拼搏精神,于2019年10月27日帶領中國女排以11連勝重奪世界杯冠軍。她的事跡告訴我們A.任何挫折都能戰勝B.只有堅強意志才能戰勝挫折C.戰勝挫折需要堅強意志D.放棄個人名譽就能戰勝挫折【答案】C材料中郎平的事跡告訴我們:戰勝挫折需要堅強意志。C正確;對待挫折的態度不同,結果會不一樣,A說法過于絕對,錯誤;堅強意志有助于戰勝挫折,B錯誤;放棄個人名譽不是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D錯誤。故選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4.0分)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我國葡萄集中產地分布材料二:吐魯番盆地是我國重要的葡萄生產基地,在干旱的氣候條件下,果農們把收獲的葡萄放在四壁有洞孔的蔭房內晾制,這樣的葡萄干糖分保留多、色澤碧綠,享譽世界。隨著國外眾多優質品種的葡萄進入中國市場,吐魯番葡萄種植受到了很大沖擊。材料三:葡萄酒初釀出來時口味生澀,需貯藏(要求溫度維持在12~15℃,相對濕度70%左右)一段時間待其自然老熟后,才會芬芳濃郁、口味醇厚。臨近京津冀地區的渤海灣沿岸是我國最大的葡萄酒產地,所產的葡萄酒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好評。材料四:吐魯番盆地也是著名的黑羊養殖基地,其所產黑羊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肉質格外鮮美,蛋白質、膳食纖維、氨基酸總含量都很高。黑羊毛可以編織帽子、氈墊子、頭巾,黑羊皮可以制作皮革,從而解決了新疆的剩余勞動力。(1)根據材料一,我國的葡萄產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理分區?(2)吐魯番和渤海灣沿岸對葡萄的深加工不同。請綜合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3)有人建議吐魯番縮減葡萄種植面積,擴大黑羊養殖規模,你是否贊同?請你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答案】(1)西北地區、北方地區(2)吐魯番產區多用于曬制葡萄干:氣候干旱、晴天多,晾制葡萄干的自然條件優越;保留蔭房等傳統的晾制方法。渤海灣沿岸產區多用于釀酒:地處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市場需求量大;臨近渤海灣,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利于葡萄酒自然老熟。(3)贊同。黑羊品質優、用途廣,經濟效益好;羊肉、羊毛、羊皮等加工可促進就業;國外葡萄品種的進入導致了市場競爭激烈等。不贊同。當地種植葡萄自然條件好;葡萄品質優良,知名度高;可帶動旅游業的發展;養羊過多會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等。【解析】本題考查葡萄的分布和加工,旨在考查學生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吐魯番和渤海灣沿岸的地理差異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從圖可以看出,我國的葡萄產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北方地區。(2)吐魯番和渤海灣沿岸對葡萄的深加工不同。從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可知:吐魯番產區多用于曬制葡萄干。因為此地氣候干旱、晴天多,晾制葡萄干的自然條件優越;保留蔭房等傳統的晾制方法。渤海灣沿岸產區多用于釀酒,因為此地地處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市場需求量大;臨近渤海灣,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利于葡萄酒自然老熟。(3)有人建議吐魯番縮減葡萄種植面積,擴大黑羊養殖規模,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贊同,是因為黑羊品質優、用途廣,經濟效益好;羊肉、羊毛、羊皮等加工可促進就業;國外葡萄品種的進入導致了市場競爭激烈等。不贊同,是因為當地種植葡萄自然條件好;葡萄品質優良,知名度高;可帶動旅游業的發展;養羊過多會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等。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武帝規定諸侯死后,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諸王子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這樣就把原來王國的力量分散了……——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綱要》(1)漢朝在地方上采用了什么管理制度?材料二:中國古代每個朝代的制度都有得有失,客觀整體的看待各朝代制度,從王室與政府職權劃分,官員的選拔制度上看,我認為唐朝的制度是最好的……——錢穆《歷代政治得失》(2)唐朝制度中的“王室與政府職權劃分”和“官員的選拔”分別指什么?材料三: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實行無議會統治,肆意迫害民眾,加重賦稅,打擊工商業發展,使物價高漲,資產階級和廣大群眾受害極大,激起了人民的憤怒。——摘編自劉宗緒《世界近代史》材料四:林肯總統宣布1863年“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政府,將承認并保證上述人的自由。”由此黑人可以自由地受雇傭,使得美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獲得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摘編自《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制度變革和創新,深刻地影響著國家的發展。綜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關史實加以概述。【答案】(1)郡國并行(或分封王國和郡縣制)。(2)三省六部制;科舉制。(3)①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推進了大一統格局。②唐朝完善了隋朝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有利于政治清明和人才的選拔,使國力強盛。③查理一世實行的封建專制統治限制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新體制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和工業革命興起。④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黑人奴隸制度,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解析】(1)本題考查漢朝的郡國并行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漢武帝規定諸侯死后,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諸王子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可知,這反映的是漢武帝時期針對郡國并行制采取了推恩令以削弱地方諸侯實力,所以“地方上采用了什么管理制度”指的就是郡國并行制。(2)本題考查科舉制,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從王室與政府職權劃分,官員的選拔制度上看,我認為唐朝的制度是最好的”和所學可知,“王室與政府職權劃分”指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割相權以加強皇權,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官員的選拔”指的是隋唐時期確立的選官制度即科舉制,有利于選官的公平、公正。(3)本題考查對制度變革和創新的認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并綜合歸納。綜合材料可知,四段材料分別反映了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唐朝完善了隋朝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據此聯系相關史實的影響闡述作答即可。第2頁,共2頁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中考沖刺訓練2(原卷版).docx 2020中考沖刺訓練2(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