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空氣與生命 期末復習 學案1.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1)用紅磷燃燒,是因為生成物是固體,反應結束后集氣瓶內氣壓減小。(2)等反應結束后,打開導管上的夾子,出現的現象是水倒吸入集氣瓶,集氣瓶內水位最終約上升總容積的 1/5 。(3)此實驗說明: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實驗時,氣體減少體積少于1/5有可能(1)紅磷量不足(2)裝置漏氣(3)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2.拉瓦錫得出了空氣是由 氮氣 和氧氣 組成的。3.按體積計算:空氣中氮氣約占78%;氧氣約占 21%。4.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易溶于水的氣體,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略大,通常用排水法和 向上排空氣法方法來收集。作用:①提供呼吸 ②助燃5、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的氣體。作用:①填充燈泡,延長壽命 ②食品包裝防腐保鮮③制作化肥和火藥 4作冷凍劑(汽化吸收大量熱量)6、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也稱惰性氣體。作用:①保護氣 ②通電時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作電光源 ③激光技術。7、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燃燒物 現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碳 燃燒更旺,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二氧化碳 C + O2點燃 CO2硫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S+ O2點燃SO2磷 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 4P + 5 O2 點燃 2P2O5鐵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3Fe+2O2 點燃 Fe3O4與鐵反應:做此實驗之前在瓶底鋪一層細砂或裝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使集氣瓶破裂。鐵絲一端系在火柴上,火柴將要燒完時,伸入集氣瓶,火柴的作用是引燃。8.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方法有:分解 H2O2 和加熱分解 KMnO4 或 KCl O3 ,化學方程式為:(1)2H2O2 MnO2 2H2O + O2 ↑(2)2KMnO4 K2MnO4 + MnO2 + O2↑(3)2KClO3 MnO2 2KCl + 3O2↑工業上用 分離空氣 制取氧氣。——物理變化9.在過氧化氫和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中,用二氧化錳作為 催化劑 ,它的作用是改變反應速度 ,本身的 質量 和 化學性質 在反應前后都不變。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操作順序:第一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手握法+水壓法)。第二步:將藥品裝入試管中,用一團棉花放在靠近試管口的地方,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固定在鐵架臺上。第三步:用酒精燈外焰給試管加熱,先預熱。第四步:等氣泡連續均勻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第五步:先撤導管,再滅酒精燈。氧氣的驗滿方法: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就證明已經收滿。(1)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化學反應叫做化合反應。(2)有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化學反應叫分解反應。11.可燃物燃燒的2個條件是溫度達到的著火點,有充足的助燃劑(氧氣)。12.質量守恒定律就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 質量總和 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 質量總和。就是反應前后 原子種類 、原子個數沒有改變。所以可知在化學反應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而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是分子 。化學反應的本質就是反應物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新物質的過程13.C + O2點燃 CO2 方程式所表示的含義:14.CO2的性質:(1)CO2的物理性質有:常溫下無色 無味 氣 態;★密度比空氣 大,故可采用 向上排空氣法 收集; 能 溶于水,故不宜用 排水法收集。(2)CO2的化學性質有:①它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可以用來 滅火。②與水反生反應:H2O+ CO2 === H2CO3 ,其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的碳酸,碳酸不穩定,受熱易發生分解反應H2CO3 H2O+ CO2↑;現象:有氣泡生成,紅色又變回到紫色③與澄清石灰水反生反應:Ca(OH)2 + 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室中常用鹽酸和碳酸鈣 來制取CO2; CaCO3+2HCL=CaCl2+ H2O +CO2↑實驗裝置要求在反應時長頸漏應下端插入液面以下是為了防止 氣體逃逸;二氧化碳作用:①固態(干冰)可作制冷劑 ②工業和食品原料 ③滅火15.人體的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包括 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 。16.人體的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2個過程,是靠 膈肌 和 肋間肌 的活動而產生的。在膈肌收縮,橫膈膜變扁平同時,肋間外肌收縮,肋間內肌舒張,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時,胸腔面積增大,內壓力減少,人就吸氣了。17、呼吸作用:實質是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從而釋放 能量 提供給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要。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葡萄糖+氧氣 酶 二氧化碳+水+能量18.(1)光合作用就是綠色植物在 光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CO2)和 水(H2O)等物質制造有機物,并釋放氧氣(O2)的過程,其發生的場所是 葉綠體 。光合作用的實質: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4).在鑒定光合作用的產物之一是淀粉的實驗中,檢驗淀粉的物質是 碘液 ,遇到淀粉會變藍色 。(5).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①溫度 ②光照強度 ③CO2濃度 ⑩ 水分 ⑤葉綠體聯系: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兩者互相依存和對立。(2).空氣污染的種類(4).溫室效應(5).臭氧層的作用:阻擋和削弱來自太陽光的過強的紫外線,對生物起保護作用。臭氧分子式為O3 ,3 O2紫外線2 O3。臭氧層位于大氣平流層,集中了地球上大約90%的臭氧。一、選擇題1.如圖裝置常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對該實驗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C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B.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細鐵絲C.該實驗可說明氮氣難溶于水D.紅磷的量不足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大于2.現有四套實驗裝置,若要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則應選用的裝置組合是( C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3.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要先點燃鐵絲上系著的火柴,再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火柴燃燒所起的作用是( B )A.升高鐵絲的著火點 B.升高鐵絲的溫度 C.增加可燃物 D.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4.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 )A.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D.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5.為了驗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小趙做了以下實驗,不合理的是( C )A.步驟① B.步驟② C.步驟③ D.步驟④6.某市空氣受到SO2的嚴重污染,環保部門立即派出飛機噴灑X粉末,快速降低空氣中的SO2含量,該過程發生的化學反應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學式是( D )A.H2O B.Na2CO3 C.CaO D.CaCO37.科學家最新發現,通過簡單的化學反應,可以將樹木纖維素轉變成超級儲能裝置,如圖所示是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參加反應的X、Y兩物質的粒子個數比為3∶4B.該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C.W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75%D.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質量均保持不變8.假日王虹在家做了一個生物實驗。他將甲、乙兩個密閉的暖水瓶中分別裝入正在萌發的種子和煮熟的種子,測定其內的溫度和氧氣含量,并繪制成如下曲線圖。下圖中能正確反映甲、乙暖水瓶內溫度或氧氣含量變化的曲線是( D )9.以下四幅圖,能表示劇烈運動時的圖是( C )10.圖6是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關系圖像,據圖可知( C )①Ⅰ是光合作用曲線,Ⅱ是呼吸作用曲線; ②Ⅰ是呼吸作用曲線,Ⅱ是光合作用曲線;③a>b+c; ④a=b+c; ⑤a<b+c;A.①③ B.②③ C.②⑤ D.③⑤11.在一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變化如下表,其中未知數據正確的是(C)物質 a b c d反應前 60 g 60 g 0 0反應中 36 g 12 g 18 g ①反應后 ② 0 ③ ④A.①為30 g B.②為20 g C.③為22.5 g D.④為77.5 g12.兩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圖示中共有四種分子 B.該反應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可分C.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D.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13.a和b為兩份質量相等的固體,已知a為氯酸鉀,b為混有少量二氧化錳的氯酸鉀。當分別同時加熱a和b至完全反應時,能正確表示生成氧氣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而變化的圖像是(A)14.在初中化學學習中接觸過幾種循環,下列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C )A.水的天然循環中水分子質量和水分子的能量都不變B.二氧化碳的循環與大自然的森林綠化面積無關C.自然界中的氧循環主要是通過化學變化實現的D.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主要是通過物理變化實現的15.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過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D )A.物質和氧氣發生的反應是氧化反應,所以發生氧化反應一定有氧氣參加B.分子、原子可以構成物質,所以物質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C.可燃物燃燒時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所以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一定能燃燒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純凈物,所以含有不同種元素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16.規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B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科學(浙教)原創教師用書2017\\205.TIF" \* MERGEFORMAT17.如圖是關于水果存放時,空氣中氧氣濃度與水果釋放二氧化碳量的關系曲線。根據圖象,你認為保存水果應選擇哪一狀態下的氧氣濃度最適當( B )A.a B.b C.c D.d18. 有人說:“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是‘攀附’著植物的莖蔓才站在這個星球上的。”依據是光合作用( D )。①消耗二氧化碳 ②產生氧氣 ③消耗水 ④產生有機物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19.甲乙兩地出產同一種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經調查,在甜瓜生長季節,甲乙兩地的光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溫度條件差別較大,如圖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D )A 甲地的甜瓜含糖量高主要是因為白天甲地甜瓜植株的光合作用比乙地的強B 甲地的甜瓜含糖量高主要是因為白天甲地甜瓜植株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C 甲地的甜瓜含糖量高主要是因為夜間甲地甜瓜植株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強D 甲地的甜瓜含糖量高主要是因為夜間甲地甜瓜植株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20.一定質量的某有機化合物完全燃燒,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該有機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燒,消耗4.8gO2,該有機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是(B)A.C2H4 B.CH4O C .CH4 D. C2H4O1.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標號為①的儀器名稱:__長頸漏斗__;(2)實驗室制取CO2氣體,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組合應是__BD__(填序號)。若制取氧氣時選用與制取二氧化碳相同的發生裝置來制備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2H2O22H2O+O2↑__;(3)CO2還可以用加熱碳酸氫鈉(NaHCO3)固體分解來制取(產物為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2NaHCO3Na2CO3+H2O+CO2↑__,若用此法來制取CO2,在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之間還應該加裝一個__干燥__裝置;(4)F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CO2氣體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__防止CO2溶于水__。2.地震發生的成因很復雜。據部分研究,孕震過程中比較活潑的物質有CO2、氫等。孕震過程中,在地殼的巖層中碳酸鹽受熱發生如下反應:CaCO3CaO+CO2↑ MgCa(CO3)2MgO+CaO+2CO2↑(1)上述兩個反應的特點是:反應類型均為分解反應。生成物都是氧化物。(2)當地應力(壓力)增大時,CO2在地下水中溶解度增大,同時使得水的pH減小(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氫在目前的地震預測中被公認為是一種靈敏元素。一般認為,地殼中水蒸氣和氧化亞鐵(FeO)作用會產生氫氣和氧化鐵(Fe2O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O+H2O===H2+Fe2O3。3.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能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 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 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_____點. (2)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_____(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3)要提高大棚內作用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每空寫出一點即可)【答案】4.實驗室取68 g過氧化氫溶液和2 g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充分反應后,稱量剩余溶液和濾渣為68.4 g。求:(1)充分反應后,生成氧氣的質量為__1.6__g。(2)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解:設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x。2H2O22H2O+O2↑ 68 32 x 1.6 g=,x=3.4 g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5%。5、某同學去我市的龍門山游玩時,取回了若干塊礦石樣品,他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對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進行檢測:取這種石灰石樣品6克,把50克稀鹽酸分五次加入,測量過程所得數據見下表(巳知石灰石樣品中含有的雜質不溶于水,不與鹽酸反應)。加入稀鹽酸的次序 1 2 3 4 5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克) lO 10 lO lO 10剩余固體的質量(克) 4.5 3.0 2.0 m 2.0求:(1)6克石灰石樣品中含有的雜質為 克。(2)m= 。(3)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4)所用稀鹽酸的質量分數是多少?(1)由分析以及比較第三次和的四次的數據6g樣品中雜質的質量是0.6g.(2)樣品是6g,加入第一個10g鹽酸的時候,剩余固體是4g,說明反應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2g.根據后面的數據可知此時碳酸鈣應該有剩余,也就是10g鹽酸和2g碳酸鈣是恰好完全反應.所以第二次再加10g鹽酸,反應掉的碳酸鈣還可能是2g,即還剩余2g固體,根據后面的固體質量可知,第二次應該也是反應掉2g.剩余2g.即m=2g.(3)由于雜質的質量是0.6g,所以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 6g-0.6g 6g ×100%=90%.(4)設鹽酸的質量為x,則: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2g x100 2g = 73 xx=1.46 g.所以鹽酸的質量分數為: 1.46g 10g ×100%=14.6%.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試海成功,航母的許多電子元件使用了黃銅。為測定某黃銅(假設合金中僅含銅,鋅)中銅的質量分數,興趣小組同學稱取20g黃銅粉末于燒杯中,將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應,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燒杯中剩余物的質量(g) 39.92 59.84 79.80 99.80(1)黃銅粉末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的總質量為_______g。(2)該黃銅中銅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3)第三次實驗中溶質的種類為________________。【答案】(1)黃銅粉末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總質量為0.2克(2)設20克黃銅中鋅的質量為xZn+H2SO4=ZnSO4+H2↑65 2X 0.2gx=6.5g黃銅中銅的質量分數= 67.5%(3)由于硫酸過量,第三次實驗的溶質為硫酸和硫酸鋅(H2SO4, ZnSO4)酶PAGE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