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仙居縣2011年初中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學業考試模擬試卷考生須知:(1)考試形式為開卷書面考試。考試時間為100分。試卷滿分為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 “十一五”期間,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2010年,我國GDP達到39.8萬億元,增長10.3%,經濟總量上升到世界: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2.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于2011年4月14日將在中國海南三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舉行,會晤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領導人應邀與會。本次峰會主題是“展望未來、共享繁榮”,議題包括國際形勢、國際經濟金融問題、發展問題以及金磚五國之間的合作。作為新成員首次參加會議的是:A. 俄羅斯 B. 中國 C. 印度 D.南非3、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本州島仙臺港東130公里處發生9.0級地震. 隨即引發了海嘯和核反應堆的氫氣爆炸,核反應堆位于: A.、仙臺 B、宮城 C、 福島 D、盈江 201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據此回答4-5題。4、中國共產黨誕生地是: A、廣州 B、上海 C. 、北京 D、長沙5、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主要氣候類型是:A、熱帶季風氣候 B、 亞熱帶季風氣候 C、 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6、下列有關世界各區域描述正確的是 : ①南極洲是緯度最高的大洲 ②波斯灣沿岸有豐富的石油資源③水城威尼斯夏天涼爽、冬天不冷,全年潮濕 ④被亞洲、歐洲、北美洲包圍的大洋是北冰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唐太宗有句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睋嘶卮?-8題。7、“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勵精圖治,在位期間出現了清明的統治時期,史稱“ ▲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興8、“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啟示我們,需要 ▲ 。A.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B.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 C.通過他人來了解自己 D.完全聽從他人的態度與評價9、圓明園遺跡靜靜地向世人訴說著歷史的恥辱,百余年前這一世界名園遭受 ▲ 野蠻的劫掠焚毀,淪為廢墟。A、日本侵略軍 B、英法聯軍 C、沙俄軍隊 D、八國聯軍據統計,1978年以來,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依法治國”“政務公開”“市場經濟”“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科教興國”等詞語已經是耳熟能詳,“家庭轎車”‘‘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等一些消費品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這從不同角度生動地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必然趨勢。據此回答10—11題。10、上述反映的變化表明: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 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治民主化、法制化進程逐步推進 ③人民生活已經達到了全面小康水平 ④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現代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我國發生上述變化的原因是:①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②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改革開放等基本國策 ③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④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一棵玉米沖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嚇得月亮直彎腰?!边@首順口溜反映的現象出現于A、土地改革時期 B、“一五計劃”時期C、大躍進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13、我國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因為:①面臨著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 ②“中國制造”的產品創新能力不強③基本經濟制度已不適合現階段的基本國情 ④經濟結構不合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看右邊漫畫“地溝油”上餐桌,回答14-15題14、漫畫中的經營者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權益:①安全權②知悉真情權③公平交易權④自主選擇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15、讓“地溝油”變廢為寶的科學做法對解決資源問題有何作用▲ ①有利于廢棄物的回收和利用 ②擴大資源利用的廣度和深度③有利于提高科學技術 ④有利于“節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6、面對“毒大米”“泔水油”“有毒蔬菜” “瘦肉精”等食品消費現象,老百姓最大的渴望是“但愿食無憂”,為此:①消費者要面對現實,不要求全責備 ②生產經營者要依法規范自己的生產經營行為 ③國家要加大打擊的力度,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④要提高食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品種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7、近年來,國家嚴打酒后駕駛。市民張明寶在深度醉酒狀態下獨自駕車,造成5死4傷的嚴重后果,被南京市中級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這說明:A、酒后駕駛是嚴重違法行為 B、我國法律是保護人民,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C、凡是違法行為必然是違反刑法的行為D、一般違法必然導致嚴重的違法18、“小時候,媽媽為我洗腳;長大后,我為媽媽洗腳。”從法律角度看,這句公益廣告詞體現了:A 、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B、 和睦相處的家庭關系C、 義務比權利更加重要 D 、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19、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師昌緒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血液學專家王振義榮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表明:①我國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②黨和國家重視人才,鼓勵創新 ③發展科學技術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心任務 ④國家在實施文化職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國家重視改善民生,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態度和立場是:①按勞分配原則的具體體現 ②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 ④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仙居縣2011年初中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學業考試模擬試卷一、選擇題答案表(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回答題(60分)21、請用圖示法表示我國的疆域四至(本題共8分)22、[校園內外](10分)某中學的校園廣播深受同學們歡迎,近期廣播站圍繞《生命*安全》做了三期節目,以下為主要內容校長講話: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相關意見,我校配備了2名專職保安,建立了門衛安全檢查登記制度,并在校園重點部位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公安也在上下學等重點時段,增加了校園門口及周邊地區的警力,提高了巡防密度。(1)講話中的內容涉及了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護?(2分)廣播對話 小記者:“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好自我安全防護的?”同學甲:“不輕意與陌生人交流。”同學乙:“如果遇到歹徒,我會用隨身攜帶的防身器具與他搏斗?!?br/>(2)針對兩位同學的回答,請你說說中學生應如何正確實施自我保護?(4分)新聞播報: 一青年是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11年3月的一天,當得知自己的血樣與一位急性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時,他毫不猶豫地決定捐獻,成功地挽救了這名患者的生命。(3)這則事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生命?(4分)23、[歷史天空](10分)民以食為天,中國古代歷朝重視農業生產。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實踐中明確提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人民智慧]在我國農耕文明史上,集中了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生產工具的重要發明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古代生產力的發展。(1)請列舉兩種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2分)[帝王之道]“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2)請說出唐太宗的這一治國思想在農業政策上的具體體現及其影響。(2分)[探索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生產在曲折中不斷發展。(3)請說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在農村進行的幾次重要的改革。(6分)24、材料一:哥本哈根會議被世人喻為“拯救地球的最后機會”,“低碳生活”已成為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能量、低消費、低開支的“低碳生活”方式已成為人們生活的時尚。據統計,夏季空調調高2度,每年可減排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每少用一個塑料袋,可減排0.1克的二氧化碳。材料二:某校九年級(2)班舉行了以“低碳生活,離我們有多遠”為主題的班會課,同學們暢所欲言,爭論不休。第一種觀點認為,如果人人都做“減碳志愿者”,人們的生活就會更健康、更和諧;第二種觀點認為,實現“低碳生活”,是國家的大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還很遙遠。⑴材料一體現了《思想品德》課中的哪些觀點?(2分)⑵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兩種觀點,請說說你的理由。(6分)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中學生應該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列舉2-3例說明。(2分)25、材料一:近期以來,北非和中東一些國家局勢急劇動蕩,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國發生大規模的游行示威活動。利比亞國內的群眾游行示威進一步演變為全面內。2011年3月19日,法國、美國和英國等多國部隊利用戰機或艦艇開始對利比亞實施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的空襲。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建筑設施嚴重毀壞。材料二:當地時間2011年1月24日16時32分(北京時間1月24日21時32分),俄羅斯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機場抵達大廳內發生自殺式炸彈爆炸。造成35人死亡,180余人受傷。材料三:2010年9月薪3日溫家寶總理在第6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講到:中國講友好,也講原則,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權、統一及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中國決不退讓,決不妥協。閱讀上述材料,結合課本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二表明造成當今世界動蕩不安的原因有哪些 (4分)(2) 材料三要求我們作為國中公民,必須履行什么義務?并列舉一例中國“講原則”的具體事例。(4分)(2)2樓關于日本地理位置的說法有錯誤之處,請加以改正。(2分)(3)3樓對日本 核電站爆炸后產生的核輻射的說法和做法對嗎?請說明理由。(4分)(4)4 樓說日本“日本 過去侵略我們,強占我國領土”是指什么歷史事件。(2分)(5)4 樓對待日本地震的態度可取嗎?為什么?(2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C B B B A C B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C B A C C B D B D21、(每一方向2分,共8分)22、(共10分)(1)學校保護 社會保護 (2分)(2)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勇于和善于與不法侵害行為做斗爭。(4分)(3)關愛他人生命,創造生命價值(4分)23、(共10分)(1)春秋時期鐵農具;唐朝曲轅犁、筒車;宋朝秧馬。(答出兩種即可2分)(2)輕徭薄賦,不誤農時。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安定。(2分)(3)土地改革,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956年完成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79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6分)24、(共10分)(1)落實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節約資源;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2分)(2)①我同意第一種觀點。因為低碳生活能減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護和節約人類的有限資源,保護環境,使我們能呼吸更新鮮的空氣,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凈化,有利于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做“減碳志愿者”,為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盡自己的一份責任。(3分)②我不同意第二種觀點。因為低碳生活與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低碳生活有利于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青少年是未來生活的主人,更應該積極倡導和參與低碳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時尚和習慣。(3分)(3)①不過分講究衣著打扮,少買衣服;②節約糧食,不鋪張浪費糧食;③隨手關燈,節約用電;④出行時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⑤環保購物,不使用塑料袋;綠色消費,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飯盒等。(2分,說出兩種就可)25、(共8分)(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恐怖主義。(2分)(2維護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義務;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榮譽的義務。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臺獨;2010年9月的釣魚島撞船事件中,堅決維護對釣魚島的主權,堅決要求日本政府無條件釋放被扣押的漁船和船員,并賠禮道歉。(4分)26、(共14分)(1)①人類應合理地開發與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減少地震、海嘯等極端災害性天氣的出現。②人類應積極利用科學技術,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③應科學地利用核能等新能源預防核輻射等事故的發生。(4分,答出兩點就可給滿分)(2)“東南”改為“東北”;“太平洋”改為“東?!?。(2分)(3)①3樓對核輻射的擔心可以理解,但是,必須實事求是,要有科學依據。②網上言論,必須依據事實,遵守法律。③隨意制造、傳播流言,造成社會混亂,會受到法律制裁。(4分答出兩點就可給滿分)(4)中日甲午戰爭;日本侵華戰爭。(2分)(5)不可取。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我們要珍愛他人的生命;當他人的生命遭受困境時,我們應盡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見義勇為,有正義感的人。(2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9.0級強烈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核電站爆炸并導致核輻射,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及核輻射的威脅。請大家來談談對日本大地震看法。[樓主]日本地震真嚇人,強震、海嘯、核爆炸,一波接一波,猶如電影《2012》中世界末日來臨時的情境,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地球環境的關注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 1樓]幸好日本位于遠離我們浙江的東南海上,中間相隔著太平洋,對我們浙江影響不大。[ 2樓]你也不要太大意了,知道嗎?最危險的是核電站爆炸后產生的核輻射,它不但污染海洋,還會飄到我們上空,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危害。以后吃的食鹽都會遭到污染,我已買了20多袋,你們也趕緊去買吧![ 3樓]日本人真該死,過去侵略我們,強占我國領土,去年還扣押我國在釣魚島附近海域捕魚的漁民,搶奪釣魚島?,F在老天開眼了,懲罰他們,活該![4樓]26、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9.0級強烈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核電站爆炸并導致核輻射,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及核輻射的威脅。某網站論壇就“日本大地震”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右邊是討論的部分內容。日本強震以及引發的海嘯、核爆炸對我們有什么警示?(4分)地動山搖好運常在我心常憂嫉惡如仇打印 加為IE收藏 復制鏈接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本頁主題日本大地震回復 新貼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曾母暗沙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帕米爾高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