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jié)選自《生物學》濟南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的第三節(jié)。本節(jié)內容是第五章的核心內容,是在學習了“神經系統(tǒng)組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有關“神經調節(jié)”的知識。在教材中主要介紹了反射和反射弧,以及反射的類型。其中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完成過程的內容都比較抽象并很難理解,如處理不好則枯燥無味,學生既沒有學習興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在本節(jié)中有一個“膝跳反射”的實驗,通過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義和反射弧的組成(重點),從而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巴普洛夫的實驗理解條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最終能夠區(qū)分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難點)。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于人體幾大系統(tǒng)的生理結構特征、人體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tǒng)組成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具備一定的與神經調節(jié)有關的生活經驗。該年級的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樂于探索,愿意與人合作。但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地集中,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對于“膝跳反射”等生命現(xiàn)象已有所體驗或有所耳聞,但就其原因還不能上升到理論層面。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基本實驗探究操作(觀察,分析、歸納)、動手游戲的能力。因此,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已有了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2.描述反射弧的結構。3.舉例說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能力目標: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情感目標:認同反射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教學重點:理解反射的概念,描述反射弧的結構。教學難點:概述人體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判斷反射的類型。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學案,活動教學法,小組合作,對比分析法,自主探究法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情景導入組織教學展示學習自行車的圖片,并提問:剛開始學自行車時,你能掌握身體的平衡嗎?當自行車要倒時,你最初的反應是怎樣的?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回答根據學生生活體驗導入新課合作探究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反射出示膝跳反射實驗,引導學生完成膝跳反射實驗。做實驗時請大家注意:(1)叩擊部位:膝蓋下方韌帶。(2)叩擊時機:受試者放松且未注意。(3)叩擊力量:不一定要很大,但速度要快。完成實驗后討論這兩個問題:1.叩擊韌帶時,小腿的反應是什么?2.如果有意識的控制膝跳,上述實驗現(xiàn)象還會出現(xiàn)嗎?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反射的定義,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或內部各種刺激所發(fā)生的有規(guī)律的反應。引導學生舉出更多反射的例子。根據老師的要求,同桌兩人一組完成膝跳反射實驗。實驗后討論并回答:1.叩擊韌帶時,小腿以膝蓋為軸,突然地跳起來──迅速前伸。這種是生來就有的。2.膝跳反射來不及思考,所以不受大腦的控制。有意識控制則不會出現(xiàn)膝跳反射。學生明確反射的概念,并舉例。學生回答:縮手反射、排尿反射、眨眼反射等。學生完成鞏固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的探究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自主學習一反射弧的組成和功能請兩名同學上臺完成一個小游戲:互相打手,看誰反應快。哪位同學反應更快些?被打疼的同學的反應是什么?發(fā)生這一反應需要經過哪些結構?引導學生學習反射弧。膝跳反射過程中,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是怎樣的?教師引導: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提問:張海迪,霍金能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為什么不能?點撥: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夠完成反射,任何一個部位受到損傷,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反射弧的結構這么重要你是不是應該記住它們?引導學生記憶,并檢查。學生舉手參與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先自主學習課本P87,認識反射弧的結構并填圖。學生先思考,嘗試說出。生思考回答:不能。因為神經傳導的通路中斷了。通過思考進一步認識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記住反射弧的結構學生完成鞏固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解讀圖解的能力。從學生親身體驗的結果入手,層層設疑,使學生通過思考認識反射弧的重要并理解記憶。進一步鞏固反射弧的組成。自主學習二反射的類型出示紅綠燈圖片,請思考一下膝跳反射、縮手反射過程與“駕駛員看見紅燈剎車”的反射過程有什么不同?同學們回答的還很好,前者屬于非條件反射,后者屬于條件反射。請自學課本P87-88,完成學案上的題目:反射包括()和()兩類非條件反射:人_________的先天性反射。屬于比較______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________參與即可完成。如:__________、__________。條件反射:是__________的基本方式,它是在__________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________的參與下形成的。條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使機體更好地適應_________。出示小孩喝奶的圖片,請問:這是生來就會的還是后天學習的?像這樣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有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參與即可完成的反射叫做非條件反射。巴普洛夫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請同學們小組內合作學習該實驗,并討論以下3個問題,比一比哪一小組完成的更好。1、食物和鈴聲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2、使狗建立“鈴聲——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條件是什么?3、經過訓練,本來與唾液分泌無關的鈴聲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這種反射活動有什么意義?教師對學生的積極發(fā)言給予肯定和表揚。播放訓練小狗的視頻,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條件反射。播放《望梅止渴》的小視頻,請學生分析引起將士分泌唾液這種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望梅止渴屬于什么類型的反射?能夠對語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條件反射,是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最突出特征,這是人類特有的反射。學生思考回答:前者是天生的、不自覺的反應。后者是后天訓練的、自主的反應。學生先根據課本自學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概念。學生識記非條件反射并舉例:沙子進入眼睛流淚,火燒手縮回等。小組內先一起學習實驗過程,然后進行討論,舉手展示小組討論結果。在老師的點撥下,得出結論:1.吃食物流唾液是狗生來就有的非條件反射,聽鈴聲流唾液是狗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條件反射。2.鈴聲刺激和食物的多次結合。3.條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使機體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觀看視頻,并回答:屬于條件反射。吃梅止渴是非條件反射,看梅止渴和談梅止渴是條件反射。談梅止渴運用了語言和文字是人類特有的。學生認識到動物不能對語言和文字發(fā)生復雜的反射。對語言和文字發(fā)生復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功能。學生完成鞏固訓練。通過對比分析法區(qū)分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概念。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進一步認識條件反射。通過有趣的視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對比分析法,認識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延伸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通過本節(jié)課,談談有哪些收獲?學生談收獲。回顧知識點。當堂檢測1.人體具有許許多多的反射,這些反射都是通過一定的神經結構——反射弧完成的。下列正確表示反射弧結構模式的是2.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A馬戲團的小狗表演做算術題B沙子進入眼,人流淚?C望梅止渴D學生做數(shù)學題3.4.一位同學突然抓起一個燙手的饅頭后,來不及考慮就迅速松手.下列關于這個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松手后才感覺到燙B.該反射活動由大腦控制C.該反射必須經過學習才能形成D.屬于人類特有的反射4.右圖為反射弧示意圖,請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題(1)完成一次膝跳反射各結構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共同組成的結構稱為_________。?(2)如果某人的下肢只有感覺而不能產生運動,則可能是[]或[?]______受損。學生獨立完成,校正答案。1.D2.B3.A4.(1)1感受器4傳入神經3神經中樞2傳出神經5效應器(2)2傳出神經5效應器檢查學生本節(jié)的掌握情況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吃梅止渴談梅止渴?對比分析看梅止渴PAGE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