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綜合卷(一)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中熱播的《〈論語〉心得》,引起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關注。《論語》中所記載的言論出自我國古代思想家( )A.孔子 B.孟子 C.韓非子 D.董仲舒2.宋元時期中國古代科技發展達到高峰。這一時期的成就有 ( )①發明造紙術 ②制成指南針 ③推廣棉紡技術 ④使用鐵農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一次意外使李端雙目失明。他失落過,彷徨過,但他并沒有消沉,而是堅強地向生命奇跡發起挑戰。通過堅持不懈地訓練,李端先后贏得3枚殘奧會金牌。后來,他把拍賣金牌所得收入全部捐給汶川愛區。回答3-4題。3.李端調節情緒的方法是 ( )A.轉移注意力 B.改變認識 C.理性升華 D.合理宣泄4.從李端身上我們可以學到 ( )①用正確酌態度面對挫折 ②培養堅韌的意志品質③正碲地對待競爭與合作 ④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中,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這場運動的口號是 ( )A.“廢除二十一條” B.“自強”與“隸富”C.“民主”與“科學” D.“外爭國權,內懲國賊”6.夷國獨立后,華盛頓拒絕T有螻t提出前實行君主立憲制和擔任國王時主張.首創聯邦制,成為美國杰出的政治家。下列活動,與華盛頓無關的是( )A.主持制定1787年憲法 B.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C.領導南北戰爭 D.推翻英國殖民統治7.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 )A.學習東方的先進文化 B.追求財富的歐洲人想去東方發財C.探索研究,確立自然科學體系 D.證明地球是圓的8.打破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狀態,使世界開始逐漸連成一個整體的事件是( )A.新航路開辟 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C.第一次工業革命 D.第二次工業革命9.人大代表( )①是我國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②擁有最高立法權 ③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④是人民直接或阿接選舉產生的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10.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參照范例的西方古國是 ( )A.古巴比倫 B.古印度 C.雅典 D.羅馬帝國11.右圖漫畫中的做法 ( )①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②有利于縮小城鄉差別③不利于統籌城鄉協調發展④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秦始皇雄才大略,開創封建中央集權制之先河。其重要舉措是 ( )A.推行郡縣制 B.大力推行儒家教育C.開創科舉制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3.小明從歷史網站的《歷史辨析》欄且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話,請你幫他找出與歷史事實相符的是 ( )A.秦朝,文學家用小篆在紙上寫文章B.西漢,活字排版印刷的《傷寒雜病論》面世C.宋朝,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D.明朝,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14.中國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發明,凝聚了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發揮巨大實際效用的是 ( )A.故宮 B.大運河 C.長城 D.地動儀15.秦漢時期,活躍在中國北方,并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有深遠影響的少數民族是 ( )A.鮮卑族 B.黨項族 C.女真族D.匈奴族16.王老師在上課時就某一法律給出三個提示:“排行是老大,國法之根本,效力它最高”。據此,這部法律應是 ( )A.民法 B.憲法 C.教育法 D.繼承法17.右圖所示機構的建立是在 ( )A.洋務運動期間B.百日維新中C.辛亥革命中D.新文化運動中18.“皇帝倒了。辮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這八個宇概括了某次革命的歷史功績。這次革命的功績是(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②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③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可持續發展理論要求每位中學生:①樹立環境意識;②講究環境道德;③保衛自身環境權益;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0.容易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影響的環境問題是 ( )A.環境污染 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 D.物種滅絕21.藍天白云、空氣清新、鳥語花香、風調雨順、山河秀麗、環境優美,這是人類對新世紀的希望,要實現這~希望,就應該 ( )①提高全民族的環保意識 ②充分開發和消耗資源③完善環保投入制度 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22.可持續發展道路應該是一種 ( )A.低增長、高消耗的道路B.單純追求經濟數量增長的道路C.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D.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協調的道路23.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江流域湖泊至少消亡3000平方千米,占長江流域總面積的20%。下列有關長江流域湖泊面積萎縮的原因及危害的示意圖,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①人口增加→圍湖造田→湖面萎縮→蓄洪能力降低→長江洪災②人口增加→用水增多→湖面萎縮→土地荒漠化③人口增加→毀林開荒→水土流失→湖床淤積→湖面萎縮→制約經濟發展④人口增加→排放廢氣→全球氣候變暖→湖面萎縮→湖泊富營養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愿望已實現,它依賴于 ( )A.電子激光 B.信息高速公路C.產業革命 D.飛機的使用25.“發展中國家染上傷寒,發達國家也會感冒”。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①世界是普遍聯系的②這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結果③地球問的距離變小了④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題10分,27題8分,28題8分,29題12分,30題12分)26.閱讀圖片,請回答:(1)圖一是古代歐洲( )式建筑的典范;圖二是達·芬奇的經典名畫《 》,它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 )思想。(3分)(2)圖三是京劇的臉譜,現代京劇最初是由( )發展而成的。(2分)(3)圖四“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把中國傳統的印章和( )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蘊涵著濃濃的中國韻味,展現著漢字的獨特魅力。請你完成以下漢字字體的演變圖。(1分)( )——金文——小篆——( )——楷書、草書、行書(4分)27.臺灣是我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來,臺灣與大陸之間的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越來越頻繁。閱讀下列材料黯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臺灣島等高線和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圖。(1)從臺灣東部海域開始,按逆時針方向,臺灣島瀕臨的海域分別是太平洋、 、臺灣海峽、 。(2分)(2)根據材料一說明臺灣島城市分布與地形的關系。(2分)材料二: ……不久爆發了朝鮮戰爭,莢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空軍第十三航空隊進駐臺灣,致使臺灣問題沒能及時解決。……后來發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對臺工作受到嚴重干擾。2005率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挺會議高票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實現了歷史性第一次“汪辜會談”。因李登輝和陳水扁“臺獨”立場干擾破壞,“海協會”和“海基會”中斷聯系多年。……兩岸政黨高層領導的頻繁接觸,充分證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良好勢頭。——《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3)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阻礙臺灣問題解決的因素。(2分)(4)三十年來為解決臺灣問題,海峽兩岸作了哪些努力 (2分)28.浮雕是歷史的畫卷,碑文是歷史的陳訴。下列材料體現了中國人民百年來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光輝歷程。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人民英雄紀念碑部分浮雕圖材料二: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潮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抗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1)浮雕1反映了材料二中所說的“三年以來”的哪一歷史場景 (1分)(2)寫出浮雕2反映的“揭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的事件名稱。這一事件取得了哪些初步勝利 (4分)(3)浮雕3反映了“南昌起義”這一歷史場景,請你說說它的歷史意義。(1分)(4)浮雕4反映的是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是什么歷史事件 它勝利的偉大意義還有哪些 (2分)29.中國社科院發布社會藍皮書《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關于社會和諧穩定問題的全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居民認為最突出的社會問題為——1.看病難、看病貴;2.就業難、失業問題;3.收入差距過大;4.污腐敗;5.養老保障;6.教育收費;7.住房價格過高;8.社會治安;9.社會風氣;10.環境污染問題。上述十大民生問題也成為“兩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令年政府工作報告大部分篇幅涉廈民生問題。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民生問題反映了現階段我國的什么樣的主要矛盾和什么樣的國情 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是什么 (3分)(2)黨和政府非常關注上述民生問題說明了什么 (2分)(3)黨和政府為什么如此關注上述民生問題 (2分)(4)對上述十大民生問題,黨和政府近兩年來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請舉兩個事例。(2分)(5)我國最早關注“民生”的革命先驅是誰 他領導我國人民進行了哪一次偉大革命 結果如何 (3分)30.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發展中國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國公司常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進一步加大。請回答:(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處處都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請你列舉一例。(1分)(2)1995年成立的被稱為“經濟聯合國”的國際組織是什么 (1分)(3)根據以上材料,指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原因。(3分)(4)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有哪些 (列舉出三個)(3分)(5)面對經濟全球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應如何更好地實施對外開放 (4分)綜合卷(一)一.選擇題1.A 2.C 3.C 4.B 5.B6.C 7.B 8.A 9.D 10.C11.D 12.A 13.C 14.B 15.D16.B 17.A 18.B 19.C 20.A21.C 22.D 23.B 24.B 25.A二、非選擇題26.(1)哥特 蒙娜麗莎 人文主義(2)昆曲(3)書法 甲骨文 隸書27.(1)東海、南海。(2)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3)阻礙因素:美國的介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人臺灣海峽);文化大革命的干擾;臺獨勢力。(4)作出的努力:《告臺灣同胞書》;“一國兩制”的提出;“汪辜會談”;《反分裂國家法》;兩岸政黨高層領導的頻繁接觸;兩岸三通。28.(1)勝利渡長江(渡江戰役)。(2)五四運動。初步勝利: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職務,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3)打響武裝反抗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的開始。(4)抗日戰爭。抗戰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29.(1)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3)這是黨和政府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也是維護穩定這一大局,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4)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醫療合作制度,農村中小學全免學雜費和教育經費納入財政保障機制等。(5)孫中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勝利成果最后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陷入軍閥混戰統治時期。30.(1)評分說明:本題不設具體答案,考生所舉事例能反映經濟全球化的特征即可,(1分)(2)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或WTO)。(1分)(3)原因: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或發達國家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加大)。(3分)(4)共同問題:環境問題、毒品闊題、資源問題、人口問題、戰爭問題、非法移民、恐怖主義、跨國犯罪、武器擴散、疾病蔓延、網絡安全等。(以上各點每點1分,答到三點即給3分,但總分不得超過3分)(5)要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要把對內搞括動與對外開放結合起來;既要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切腐朽的東西;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8 頁 (共 8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