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戰2020高考時政熱點連載系列十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時政資料】“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文化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8月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講話指出,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支撐。今天,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全面分析】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文化生活角度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敦煌文化以漢晉中原文化為基礎,吸收了中亞、西亞佛教藝術思想內容。同時,又不斷將中原佛教藝術在息想內容上的新成果傳播到中亞等地,完成了中外文化互鑒交流的千年延續。②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是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烙印。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既要深人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支撐。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哲學生活角度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7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在極其艱苦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在敦煌石窟資料整理和保護修復、敦煌文化藝術研究弘揚、文化旅游開發和遺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②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敦煌文化得以保護、傳承和發展離不開幾代敦煌人的艱辛付出。【沙場點兵】1.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時強調,今天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主動學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①有助于自身文明的發展②能夠消除文化差異,促進文化融合③能夠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④能夠與其他文明攜手解決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明的交流的知識。題文中強調我們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這樣有助于自身文明的發展,有利于其他國家文明的發展,也有利于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進步,所以據此①③說法正確;②說法錯誤,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消除,排除②;④"解決所有問題"說法太絕對,所以排除。因此答案選B。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敦煌莫高窟與許多文化遺產一樣,既有珍貴稀有的價值,又有脆弱易損的特點,一旦被破壞,不可再生,所以保護是第一位的。為此敦煌研究院在國內首次開展文化遺產地游客承載量研究,對開放洞窟的游客數量、流量和洞窟內微環境變化常年實時監測,確定了莫高窟日游客最大承載量的科學依據。經過不斷努力和探索實踐,目前基本建成了以文物安全、科技保護和科學管理為基礎,以安全保衛、搶救性保護、預防性保護為手段,以專項法規、保護規劃、數字保護為主要內容的綜合保護體系。結合材料一,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敦煌研究院是怎樣做到?材料二敦煌研究院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為旅游開放創造條件。通過數字敦煌使莫高窟文化藝術走出洞窟、走出敦煌、走出甘肅、走出國門,多次在國內外舉辦敦煌藝術展覽、教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通過數字網站中英文版上線,使全球可以在線共享“數字敦煌資源庫”30個洞磨高清數字圖像和虛報愛游節目。運用新媒體平臺講好“敦煌故事”,讓輝煌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說明保護和傳承敦煌文化的時代價值。【答案】①聯系具有普遍性。游客流量與洞窟保護存在關聯性,因此敦煌研究院開展文化遺產地游客承載量研究,對開放洞窟的游客數量、流量和洞窟內微環境變化實時監測,確定了莫高窟日游客最大承載量的科學依據。②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敦煌研究院對敦煌莫高窟的保護運用了綜合的思維方式,形成了以文物安全、科技保護和科學管理為基礎,以安全保衛、搶救性保護、預防性保護為手段,以專項法規、保護規劃、數字保護為主要內容的綜合保護體系。(2)①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加強對敦煌文化的保護和合理開發,有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展現文化的多樣性。②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上線中英文版本的“數字敦煌資源庫”,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實現敦煌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③通過科技賦能文化,讓敦煌文化融入大眾生活,有利于展示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政資料】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開會議,決定從2019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這場主題教育中,9000多萬黨員按照黨中央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努力實現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的具體目標,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著力解決黨內存在的違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種問題,在新長征路上重整行裝再出發。【全面分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政治生活角度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根本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偉大夢想共同奮斗。②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迫切需要。③全面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奔著問題去,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堅忍不拔的韌勁堅決予以整治,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堅決斗爭,努力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為。文化生活角度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能夠通過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素養。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黨員干部的行為,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黨員干部的精神追求,外化為黨員的自覺行動。哲學生活角度①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強化理論武裝,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先進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聚焦解決思想根子問題,自覺對表對標,增強學習教育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②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有利于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沙場點兵】1.2020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自我革命上強調,必須以正視問題的勇氣和刀刃向自覺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不斷發展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這體現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是①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②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③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變化發展④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強調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刀刃向內”的革命,是敢于直刃向面自身存在的問題,革除自身的毛病,進而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故②③符合題意。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要加強對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研究,引導廣大青年把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統一起來,激勵廣大青年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作用,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去,激勵廣大青年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結合材料,運用“文化與生活”的相關知識,闡釋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的原因。(10分)【答案】(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關注我們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2分)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能激勵廣大青年開拓進取,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3分)(2)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1分)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傳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能夠激勵廣大青年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照亮人們的心靈,激發精神力量引領人們前進。(2分)(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1分)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傳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有利于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加強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能增強廣大有志青年的社會責任感把個人理想融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