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八升九暑假同步提高專題講義(機構用)第2講 鹽(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八升九暑假同步提高專題講義(機構用)第2講 鹽(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二講 鹽
[銜接導入]
石膏的用途
按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石膏作為凝固劑用于罐頭和豆制品生產中,用量按正常生產需要添加。用于制造豆腐,豆漿中加入量為2~14g/L,過量會產生苦味,即夏季用石膏約為原料的2.25%,冬季用約為原料的4.1%。用于制造干豆腐時,夏季用石膏量約為原料的2%,冬季約為原料的4.3%。在生產番茄和馬鈴薯罐頭時,硫酸鈣可用做組織強化劑,按生產配方需添加0.1%~0.3%。
石膏屬單斜晶系,解理度很高,容易裂開成薄片。將石膏加熱至100~200°C,失去部分結晶水,可得到半水石膏。它是一種氣硬性膠凝材料,具有α和β兩種形態,都呈菱形結晶,但物理性能不同。α型半水石膏結晶良好、堅實;β型半水石膏是片狀并有裂紋的晶體,結晶很細,比表面積比 α型半水石膏大得多。
石膏是生產石膏膠凝材料和石膏建筑制品的主要原料,也是硅酸鹽水泥的緩凝劑。石膏經600~800°C煅燒后,加入少量石灰等催化劑共同磨細,可以得到硬石膏膠結料(也稱金氏膠結料);經900~1000°C煅燒并磨細,可以得到高溫煅燒石膏。用這兩種石膏制得的制品,強度高于建筑石膏制品,而且硬石膏膠結料有較好的隔熱性,高溫煅燒石膏有較好的耐磨性和抗水性
[知識新授]
一、鹽
(1)鹽的含義: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NH4+)和酸根離子形成化合物。
(2)鹽的分類
①正鹽:正鹽是酸跟堿完全中和的產物,如NaCl、Na2CO3。
②酸式鹽:酸式鹽是酸中的氫部分被中和的產物,如NaHCO3、KHSO4。
③堿式鹽:堿式鹽是堿中的氫氧根離子部分被中和的產物,如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在化學上,對于含有相同酸根離子或相同金屬離子的鹽,常給它們一個統稱。如,含有SO42-的鹽(像Na2SO4、MgSO4等)統稱為硫酸鹽,含有K+的鹽的(如KCl、K2SO4等)統稱鉀鹽等等。含有氯離子的鹽稱作鹽酸鹽。
二、常見的鹽
(1)幾種常見鹽的性質與用途:

性質
用途
食鹽

主要來自海水,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AgCl
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0.9%的氯化鈉溶液即是醫學上常用的生理鹽水。
純堿
又稱純堿或蘇打,水溶液呈堿性,它從溶液中結晶析出時常帶有10個結晶水,化學式為Na2CO3·10H2O,放在干燥的空氣里,會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碳酸鈉粉末。
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廣泛地應用于玻璃、化工工業
碳酸氫鈉
又名小蘇打,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堿性,固體粉末加熱易分解生成Na2CO3
食品中的膨化劑,滅火器中的藥品
碳酸鈣
一種難溶于水的鹽,是碳酸和氫氧化鈣中和反應的產物
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也即實驗室制取CO2的方法
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可用于造紙、塑料、人造橡膠、食品等領域
注意:Na2CO3·10H2O會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碳酸鈉粉末,此過程稱為風化,是化學變化。
(2)幾種重要的含碳酸鈣的巖石歸類:
潔白純凈的碳酸鈣巖石——漢白玉,可用來做裝飾性的石柱或工藝品,如天安門廣場上的華表、太和殿的基座。
含雜質而有美麗花紋的碳酸鈣巖石——大理石,用來做建筑物外墻和內壁的貼面或鋪設地面。
質地致密的碳酸鈣巖石——石灰石,可直接用于建房,主要用于生產水泥。
注意:常見的建筑材料有CaCO3、Ca(OH)2,由于熟石灰(Ca(OH)2)的溶解度較小,在實際生活中常用石灰漿(成分為Ca(OH)2)粉刷墻壁,石灰漿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CaCO3:Ca(OH)2+CO2=CaCO3↓+H2O。
三、鹽的通性及制取
鹽類的化學性質
一般規律
示例
跟某些金屬的反應
鹽+金屬─→新鹽+新金屬
跟酸的反應
鹽+酸─→新鹽+新酸
跟某些堿的反應
鹽+堿─→新鹽+新堿
跟某些鹽的反應
鹽+鹽─→兩種新鹽
注意:鹽和金屬的反應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①反應中的金屬一定要比鹽中的金屬活潑才可以發生反應;②鐵生成的為亞鐵鹽;
③鉀,鈣,鈉,鋇過于活潑會先與水反應;④反應物中的鹽必須可溶。
四、復分解反應
(1)復分解反應的含義: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
反應通式:AB+CD=AD+CB
(2)復分解反應進行的條件:
①生成物中必須要有氣體、沉淀、水中的任意一種;
②如果是鹽與鹽反應,鹽與堿反應還要求可溶于水。
(3)利用復分解反應制取鹽要掌握鹽的溶解性。鹽的溶解性表可用韻語記憶法記憶:
★鉀鈉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類也相同,鹽酸鹽溶除銀汞,再來看看硫酸鹽,不溶于水鋇和鉛。
(4)復分解反應類型
(1)酸 + 鹽─→新酸 + 新鹽
反應物中酸必須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物質是氣體或沉淀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2)酸 + 堿─→鹽 + 水
反應物中至少有一種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0
(3)鹽 + 鹽─→新鹽 + 新鹽
反應物中的兩種鹽都是可溶性的,且生成的兩種鹽中至少有一種是難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4)鹽 + 堿─→新鹽 + 新堿
反應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淀或氣體(只有銨鹽跟堿反應才能生成氣體)。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NaOH+NH4Cl=NaCl+NH3↑+H2O
注意:Fe(OH)3與NaCl不發生反應
(5)重點說明: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制堿工作有重大貢獻,他發明的制堿方法,被譽為“侯氏制堿法”。體過程為:在飽和氨鹽水中(氨氣,氯化鈉都達到飽和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碳發生如下反應:反應中的碳酸氫鈉由于溶解度低而析出,可以進一步煅燒分解為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可以再次進入反應重復利用。反應方程式:
①NH3+H2O+CO2=NH4HCO3
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
③2NaHCO3(加熱)=Na2CO3+H2O+CO2↑
即:①NaCl(飽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溶解度一般,因為不斷添加原料達到溶液飽和才沉淀)
②2NaHCO3(加熱)=Na2CO3+H2O+CO2↑
優點:保留了氨堿法的優點,消除了它的缺點,使食鹽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可與合成氨廠聯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氣CO轉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的工序。
五、常見的化肥列表比較:
化肥
主要種類
主要作用
植物缺乏后的癥狀
氮肥
碳酸氫銨、硫酸銨、氯化銨、尿素、硝酸鹽等
能促使農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
植株矮小,葉色發黃。
鉀肥
硫酸鉀、氯化鉀、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
能促使農作物生長旺盛、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促進糖和淀粉的生成
植株長得矮小,葉片上帶有許多褐斑。
磷肥
過磷酸鈣(硫酸鈣和磷酸二氫鈣的混合物)
能促使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穗數增多、籽粒飽滿。
植株暗綠帶紅。
其中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主要營養元素的化肥稱為復合肥料。
六、SO42- CO32- OH- Cl- NH4+等離子的檢驗。
七、知道粗鹽提純的過程:粗鹽含有難溶于水的雜質泥沙及溶于水雜質CaCl2、MgCl2、Na2SO4
[經典例題]
[例1]根據事物的某些相似性類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預測類似的可能性,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思維方法.以下類推的結果與實際相符的是(  )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某飽和溶液不能繼續溶解某相應溶質,所以飽和溶液也不能繼續溶解其它溶質
③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
④鹽中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所以NH4NO3中沒有金屬離子,不屬于鹽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只有③ D.①②③④
[例2]某同學在自己家廚房中找到一種白色粉末,到學校實驗室進行實驗,實驗過程與現象如圖:
對此粉末成分判斷正確的是(  )
A.該粉末一定是碳酸鈉
B.該粉末一定是碳酸氫鈉
C.該粉末可能是氯化鈉
D.該粉末可能是碳酸鈉或碳酸氫鈉
[例3]對于反應: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Y一定是氯化鈉
B.X和Y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差為18
C.X可能是CuCl2或Cu(NO3)2
D.Y可能是Na2SO4
[例4]復分解反應中有一條規律,即堿性較強的物質與酸發生反應可以生成堿性較弱的物質和另一種酸.如復分解反應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在常溫下,測得相同濃度的下列五種溶液的pH:
溶質
NaHCO3
CH3COONa
NaClO
NaCN
Na2CO3
pH
8.6
8.8
10.3
11.1
11.6
根據表中數據,請你判斷下列反應不成立的是(  )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
C.CH3COOH+NaCN═CH3COONa+HCN
D.NaClO+CH3COOH═HClO+CH3COONa
[例5]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BaCl2、NH4Cl、K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如下實驗:
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判斷:
(1)白色固體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寫出①中化學反應方程式   .
[例6]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做了兩個實驗:CuSO4溶液分別與NaOH溶液、BaCl2溶液反應.實驗結束后將兩實驗中的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的燒杯中,充分混合后過濾,得到濾液呈無色.
(1)寫出廢液混合后使濾液變無色時一定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溶液仍為紫色,則濾液呈   性(填“酸”、“中”、“堿”).
(3)該小組的同學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繼續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   ;猜想Ⅱ   ;猜想Ⅲ   .
[實驗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①: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純堿溶液,振蕩.
無明顯現象
猜想Ⅱ不成立
實驗②   
產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
在實驗②的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酚酞溶液變成紅色.
[交流拓展]要使藍色溶液變成無色,還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方法,即在藍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例7]在高效復習課堂中,同學們利用“硝酸、氯化鋇、氫氧化鉀、硫酸鎂”四種物質的溶液對“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進行再探究.
(1)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判斷上述物質中能與硫酸鎂溶液發生反應的是(寫化學式)   ;
(2)如圖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該化學反應的實質可以表示為:H++OH﹣=H2O上述四種溶液兩兩之間也能發生這種反應的是(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用滴管向裝有硫酸鎂溶液和少量硝酸混合液的燒杯中慢慢滴入足量氫氧化鉀溶液并不斷攪拌,觀察到的反應現象有   .
(4)用滴管向硫酸鎂溶液中滴加甲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乙溶液,沉淀溶解,則甲和乙分別是上述四種溶液中的   和   .
[例8]CaCO3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種大理石除主要成分為CaCO3外,還含有少量的硫化物.小茜和小明同學用這種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分別開展以下探究,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
[查閱資料]
資料一:已知復分解反應CaCO3+2HCl=CO2↑+CaCl2+H2O 可自發進行.在常溫下,測得濃度為a%的下列六種溶液的pH大小情況:
溶質
H2SO4
HCl
H2S
H2CO3
HClO
pH
小→大
表中pH大小情況揭示出復分解反應的一條規律,既較強酸發生類似反應可以生成較弱酸.下列反應均能發生,其中不符合該規律的是   (填字母)
A.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 B.2HCl+CaS=CaCl2+H2S↑
C.CO2+H2O+Ca(ClO)2=CaCO3↓+HClO D.H2S+CuSO4=H2SO4+CuS↓
資料二:常見干燥劑有①濃硫酸②無水氯化鈣③堿石灰④生石灰⑤五氧化二磷
[實驗探究]小茜同學為了得到純凈的二氧化碳,設計了如圖裝置,請你分析:
(1)制備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可能還有的雜質是   ;
(2)上述裝置中,A是   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   .
(3)上述裝置中,B物質的名稱可能是   ;
(4)用這個實驗得到的氣體測定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如果B失效,測定結果   (“偏高”“偏低”或“不受影響”)
[例9]有A,B,C三種物質,分別是酸、堿、鹽中的一種.在溶液中,三者之間可發生如下反應:
(1)A+B→鈉鹽+水+二氧化碳
(2)A+C→鹽↓+堿
(3)B+C→鹽↓+水.
請寫出A、B、C的化學式:   、   、   .
[例10]某同學將光亮的鎂條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飽和溶液中,產生大量氣泡和白色固體,溶液紅色加深.
(一)溶液紅色加深,則反應后溶液的堿性   (填“增強”、“不變”或“減弱”).
(二)為確定氣體和固體的成分,該同學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1)點燃產生的氣體,火焰淡藍色;將燃燒產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無現象.則該氣體為   (寫化學式).
(2)對白色固體做出如下猜測并進行實驗:
[猜測]
查閱資料1:Mg(HCO3)2能溶于水.
①白色固體可能是MgCO3;
②白色固體可能是   ;
③白色固體可能是MgCO3和Mg(OH)2.
[實驗]
①取洗凈后的白色固體,加入足量的   溶液,觀察到   ,則白色固體一定含有MgCO3.
查閱資料2:MgCO3、Mg(OH)2加熱易分解,分別生成兩種氧化物.
②為進一步確定白色固體的組成,該同學進行了定量實驗:
稱取干燥的白色固體22.6g,充分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并使分解產生的氣體全部先通過濃硫酸,濃硫酸增重1.8g,則白色固體中含有   ,再通過堿石灰,堿石灰增重8.8g,則固體中各成分的質量比為   .
[例11](2018·江干一模)高鐵酸鈉(Na2FeO4)是一種“綠色環保高效”的新一代水處理劑。
(1)可以通過電解法制備該帖酸鈉,其原理為 Fe+2NaOH+2H2O=Na2FeO4+3X↑,通過電解法制備高鐵酸鈉的化學反應中,X 的化學式
(2)工業上常采用次氯酸鈉(NaClO)氧化法制備高鐵酸鈉,其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為:
3NaClO+2Fe(NO3)3+10NaOH=2Na2FeO2↓+3NaCl+6NaNO3+5H2O,現稱取 44.7g 次
氯酸鈉,最多能制得高鐵酸鈉的質量是多少?(列式計算)
[課后作業]
今年1月2日,我市下了一場大雪,雪花飄灑了一整天,積雪深達9﹣12cm,此次日降雪量突破了我市自1951年以來一月份的歷史極值.為確保道路暢通,交通部門使用了大量的氯化鈉融雪劑.下列關于該融雪劑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氯化鈉能融雪是因為其溶液的凝固點比水低
B.氯化鈉的大量使用會造成地下水污染
C.使用氯化鈉融雪,會造成鋼鐵橋梁的銹蝕
D.使用大量氯化鈉融雪,對公路周圍農作物的生長無影響
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后,廢液缸中盛有大量的鹽酸與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不考慮其他雜質).某同學處理廢液時做了如下實驗:取廢液缸中上層清液于燒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過量.記錄滴入Na2CO3溶液質量(x)與有關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圖中縱坐標(y)表示生成CO2的質量
B.反應進行到A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2種;反應進行到B點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1種;反應進 行到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2種;
C.OA段溶液的pH增大,AB段溶液的pH不變,BC段溶液的pH增大,
D.縱坐標(y)表示氯化鈣的質量,則反應過程可以用右圖表示
將洗凈的碎雞蛋殼放到足量的稀鹽酸中,立即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蓋住,如圖所示.能解釋實驗現象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①CaCO3+HCl=CaCl+CO2↑+H2O ②CaCO3+2HCl=CaCl2+CO2↑+H2O
③CaCl2+CO2+H2O=CaCO3↓+HCl ④CO2+Ca(OH)2=CaCO3↓+H2O.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如圖所示,一只雞蛋放在燒杯底部(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若向燒杯中加入下列物質,其中能反復使雞蛋浮起來又沉下去的是(  )
A.酒精 B.植物油
C.食鹽 D.鹽酸
可溶性鋇鹽有毒.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硫酸鋇不但對人體無毒,還由于它不易被X射線透過,被醫療上作為X射線透視胃腸的內服藥劑﹣“鋇餐”.若誤食了溶于水的BaCl2,可用于解毒的藥劑是(  )
A.糖水 B.食鹽水 C.硫酸鈉溶液 D.碳酸鈉溶液
除去食鹽中含有的MgCl2、CaCl2和Na2SO4,可依次加入過量的BaCl2、Na2CO3和NaOH溶液過濾,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使完全反應的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鈉,請回答下列問題:
(1)加入過量Na2CO3的作用是   ;
(2)加入稀鹽酸后,當觀察到   時,證明已恰好完全反應;
(3)BaCl2不能用Ba(NO3)2代替是因為   .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某化工廠的廢堿液(主要成分為碳酸鈉,還含有少量氯化鈉,其它雜質不計)和石灰乳為原料制備燒堿,并對所得的燒堿粗產品的成分進行分析和測定.
一、粗產品制備
(1)將廢堿液加熱蒸發濃縮,形成較濃的溶液,冷卻后與石灰乳混合.
(2)將反應后的混合物過濾,得到的濾液進行蒸發結晶,制得NaOH粗產品.
二、粗產品成分分析
(1)取適量粗產品溶于水,滴加Ba(NO3)2溶液出現白色渾濁,該粗產品中一定不含有   ,理由是   .
(2)該小組同學通過對粗產品成分的實驗分析,確定該粗產品中含有三種物質.
三、粗產品碳酸鈉含量測定
(1)該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取10.0g粗產品,進行實驗.
(2)操作步驟
①連接好裝置,檢查氣密性;
②打開彈簧夾C,在A處緩緩通入一段時間空氣;
③稱量G的質量為12g;
④關閉彈簧夾C;慢慢滴加濃鹽酸至過量,直至D中無氣泡冒出;
⑤打開彈簧夾C,再次緩緩通入一段時間空氣.
⑥再次稱量G的質量,為13.48g.
(3)問題探究
①F中的試劑應為   ,H裝置的作用是   .
②事實上10.0g粗產品只能產生0.44g CO2.請仔細分析上述實驗,實驗值比正確值0.44g   (填“偏大”或“偏小”);解釋其原因(假設操作均正確)   .
為測量一定質量的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的體積,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①   ;
②裝入藥品和水,連接裝置;
③記錄量氣管中水面讀數;
④打開儀器A活塞,逐滴滴入稀鹽酸,至   時,關閉活塞;
⑤冷卻至室溫,
⑥   ;
⑦記錄量氣管中水面讀數;
⑧處理剩余藥品,整理實驗臺.
[實驗分析及數據處理]
(1)完善實驗步驟中的所缺部分;
(2)檢查氣密性的方法:打開儀器A活塞,向量氣管中加入水,關閉活塞,降低量氣管,兩側水面形成高度差,加以標記,若一段時間內,兩側水面高度差   (填“改變”或“不變”),則氣密性良好;
(3)石灰石放在   (填儀器名稱,下同)中,稀鹽酸由   加入
(4)油層的作用是   ,油層上方的空氣對實驗結果有無影響?   (填“有”或“沒有”)
[實驗反思]
(5)造成實驗結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
A.實驗過程加入稀鹽酸的體積
B.沒有冷卻至室溫就開始讀數
C.裝置漏氣.
已知某氯化鈉樣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鈉,某課外小組對其成分進行實驗測定,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表:



所取混合物的質量/g
4
4
5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50
40
40
反應后產生氣體的質量/g
0.44
0.44
0.44
(1)所取混合物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同學的實驗.
(2)該同學所取的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
(3)計算該同學所取混合物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某同學稱取13.3g 的NaOH樣品(雜質為Na2CO3),加水配成溶液100g,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根據生成CO2的質量測定Na2CO3的質量.實驗測得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與產生CO2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求完全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多少?
(2)求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3)假如此反應恰好完全,則生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參考答案]
[經典例題]
1.C. 
2.D.
3.C.
4.A.
5.(1)CuSO4; Na2SO4、BaCl2、NH4Cl; KCl;(2)Na2SO4+BaCl2=BaSO4↓+2NaCl.
6.(1)CuCl2+2NaOH=Cu(OH)2↓+2 NaCl;
(2)中;
[作出猜想]NaCl;NaCl、BaCl2;NaCl、Na2SO4;
[實驗探究]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鋇溶液,振蕩;
[反思拓展]鋅(合理均可). 
7.(1)BaCl2、KOH;
(2)KOH+HNO3═KNO3+H2O;
(3)一開始無明顯現象,后來出現白色沉淀;
(4)氫氧化鉀;硝酸.
8.資料一:D;
資料二:(1)HCl、H2S、和水蒸氣;
(2)硫酸銅;HCl、H2S等酸性氣體;
(3)無水氯化鈣(或五氧化二磷);
(4)偏高.
9.Na2CO3,H2SO4,Ba(OH)2.
10.(一)增強.
(二)(1)H2.
(2)Mg(OH)2.
[實驗]
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
②Mg(OH)2.84:29或29:84.
11、H2;53.6
[課后作業]
1.D.
2.A.
3.D
4.D.
5.C.
6.(1)除去氯化鈣和過量的氯化鋇;(2)溶液中不再有氣泡冒出;(3)會引入雜質硝酸鈉.
7.二、粗產品成分分析
(1)Ca(OH)2;Ca(OH)2和Na2CO3能發生化學反應,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3)①濃硫酸.防止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進入G裝置.
②偏大.裝置D中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與裝置E中NaHCO3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8.(1)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中無氣泡;調節量氣管高度,使兩邊液面相平;
(2)不變;
(3)燒瓶;分液漏斗;
(4)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沒有;
(5)B.
9.(1)乙;(2)1.06g;(3)9.4%.
10.(1)2.2g;(2)39.8%;(3)10.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民丰县| 哈尔滨市| 彝良县| 新河县| 扎囊县| 库车县| 伊宁县| 金寨县| 洪雅县| 旺苍县| 饶平县| 特克斯县| 黄梅县| 天柱县| 繁昌县| 渭源县| 六盘水市| 安徽省| 夏邑县| 晋中市| 廉江市| 洪洞县| 邵武市| 无为县| 苍山县| 军事| 乌鲁木齐县| 陈巴尔虎旗| 石狮市| 高青县| 华阴市| 尼玛县| 锡林郭勒盟| 东乌| 紫云| 永善县| 密云县| 天峨县| 固原市|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