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在運動過程中,物體的空間位置發生了改變,我們把這些運動稱為機械運動2、判斷物體運動和靜止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都相對于參照物而言。3、機械運動可分為曲線運動和直線運動。直線運動又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運動快慢不變的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運動快慢發生了變化的運動4、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比較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比較相同的時間內比較通過的路程。4、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s/t變形式:s=vtt=s/v注意:計算過程中速度、路程、時間的單位必須統一。速度的主單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小時1千米/小時=1/3.6米/秒1米/秒讀作“1米每秒”,意義物體在1秒鐘通過的路程是1米(人步行的速度約1米/秒)第2節力的存在1、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注意:物體間力的作用可以通過相互接觸產生,也可以不相互接觸產生;(磁鐵吸引鐵塊等)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2)力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速度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既是施力物體,同時又是受力物體。4、力的測量(1)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兩個雞蛋約1牛,同學們的體重約500牛)(2)力的測量工具:測力計實驗室測量力的工具:彈簧秤(彈簧測力計)其他的有:握力計、牽引測力計彈力和彈性彈簧秤制成原理:在彈簧發生彈性形變時,彈簧的伸長越長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秤的使用方法:①調節指針在零刻度線②記錄量程和最小刻度(稱量時不能超過量程)③稱量記錄時垂直軸線讀數④彈簧秤要放正,使彈簧能沿其軸線方向即待測力方向自由伸縮⑤彈簧秤可以測水平方向的力,也可以測豎直方向的力。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6、力的示意圖:箭頭表示方向、數值表示大小、起點或終點表示作用點第3節重力1、重力的概念: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簡稱為物重。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施力物體:地球3、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4、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制成了重垂線)5、重力的大小:物體受到的重力和物體的質量成正比。比值為9.8牛/千克9.8牛/千克的含義:每千克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牛G表示重力m表示質量g表示9.8牛/千克g=G/mG=mgm=G/g(同一物體在不同星球上的質量相同,重力不同)第4節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科學實驗和科學推理下得到。2、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3、慣性:任何物體都有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不管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如何運動等;慣性不是力,而是物體的屬性。而與速度的大小、是否運動無關。與質量有關第5節二力平衡的條件1、二力平衡: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兩個力就互相平衡。2、二力平衡的條件:(1)作用在同一物體上(2)兩力大小相等(3)兩個力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斷:平衡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比如: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第6節摩擦的利和弊1、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將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2.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與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與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加表面的粗糙程度(2)增加壓力(3)變滾動為滑動減小摩擦的方法(1)降低表面的粗糙程度(2)減小壓力(3)變滑動為滾動(4)添加潤滑劑(5)使接觸面彼此分離(氣墊技術)第7節壓強1、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2、壓強的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壓強的公式:P=F/S壓強的單位:帕斯卡,簡稱帕(Pa)1Pa=1牛/米2讀作“1牛每平方米”意義每平方米受到的壓力為1牛3、增大壓強的方法(1)增加壓力(2)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1)減小壓力(2)增大受力面積4.液體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的工具:壓強計)液體會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產生壓強。一切液體內部都存在壓強。液體壓強隨液體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加;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一、選擇題1.如圖所示,分別在A、B、C三點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在A點用力時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哪個因素有關( C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點D.物體的運動狀態2.2014年,韓國“歲月號”客輪在前往濟州島途中突然急轉,裝載的貨物發生偏移,導致客輪側翻。客輪急轉時裝載的貨物發生偏移的主要原因是(B)A.貨物的重力變小B.貨物具有慣性C.貨物受到的摩擦力消失D.貨物受到平衡力的作用3.如圖所示,放手后紙片不能保持靜止,這樣的操作是為了探究物體在平衡狀態下所受的兩個力(D)A.大小是否相等B.方向是否相反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D.是否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來源:Z|x4.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B )A.2.2NB.2.4NC.2.7ND.3.3N由圖知,在彈簧測力計上,1N之間有5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0.2N,即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指針在“2.4”處,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4N。5.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它們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所用時間之比是2:3,則它們的速度之比是( D )A.l:2B.2:1C.2:9D.9:2【解答】解:已知甲乙通過的路程比和時間比,根據公式v=,可得甲乙的速度比:v甲:v乙=:=×=×=9:2。6.甲同學騎自行車去看望乙同學,得知消息后,乙同學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車返回,整個過程他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據圖可知正確的是( D )A.兩同學在t=15min時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來的1.5倍D.整個過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7.車站上有甲、乙兩列火車,某同學坐在乙車上,感覺到火車開動了,可過了一會兒才發現自己并沒有離開火車站,該同學前后兩次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 C )A.甲車和乙車B.乙車和甲車C.甲車和車站D.乙車和車站車站上停著甲、乙兩列火車,坐在乙車上同學感到火車開動了,此時有三種可能,一、甲火車靜止,乙火車開動了;二、甲、乙火車都開動了;三、乙火車靜止,甲火車開動了;但是過了一會兒才發現自己并沒有離開火車站,說明開動的火車是甲,所以坐在乙車上同學感到火車開動了,是以已經開動的甲車為參照物的;發現自己并沒有離開火車站,是以車站為參照物的,故C正確。8.小明對彈力的認識有以下幾種觀點,其中正確的是( D )A.彈力僅僅是發生形變的物體要恢復原狀時,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的吸引力B.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長度越長,產生的彈力就越大[來源:學,科,網Z,X,X,K]C.鍛煉身體用的彈簧拉力器掛滿彈簧后,拉得越長,產生的彈力越小D.在運動場上,撐桿跳高運動員用的撐桿受力時,會發生彈性形變9.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重力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B.物體受到的重力是由物體的質量產生的C.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的D.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10.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摩擦,小球可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當小球擺到B點時,若細線恰好斷開,則小球將( B )A.在B點保持靜止B.沿BE方向運動C.沿BC方向運動D.沿BD方向運動【解析】B點為最高點,當小球擺到B點時,瞬時靜止,若此時細線恰好斷開,則小球失去細線的拉力作用,只受到重力作用而豎直下落,所以將沿BE方向運動。11.班級大掃除時,小天發現許多現象與摩擦有關,其中減小摩擦的措施是( B )A.擦玻璃時把抹布壓緊在玻璃上擦B.書柜下裝有滾輪便于移動位置C.黑板刷的刷面使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12.一物塊沿斜面勻速下滑,關于該物塊受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D)[來源:學科網ZXXK]13.針對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小軍進行了下列分析,其中正確的是(B)A.文具盒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對桌面的壓力的作用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文具盒的支持力是平衡力C.文具盒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文具盒的支持力是平衡力D.因為文具盒處于靜止狀態,所以它不具有慣性14.如圖所示,物體在20N的水平面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m/s的速度勻速運動了10m。撤去水平拉力后,該物體又向前運動了1.5m后停了下來。則(C)A.物體受到的重力和它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撤去拉力后,物體慢慢停止運動,說明慣性與速度有關C.物體勻速運動時拉力與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D.撤去拉力后,物體慢慢停止運動,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15.一張報紙平放在桌面上時對桌面的壓強為p1;將這張報紙對折后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為p2;將這張報紙撕去一半后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為p3。則p1、p2、p3三者之間的關系是(D)A.p1=2p2B.p1=p2C.p1=p3D.p1=p316.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和物體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D)A.0~2秒,物體沒有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B.2~4秒,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C.2~4秒,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3ND.4~6秒,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與水平推力是一對平衡力17.勻速地向某容器內注滿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壓強與注水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這個容器可能是(A) 18.乘客坐在奔馳的列車里:①若選車廂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②若選車廂為參照物,他是靜止的;③若選地面為參照物,他是靜止的;④若選地面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上述說法正確的是( D )[來源:Zxxk.Com]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9.質量相等的甲、乙兩同學站在滑板上,在水平地面上相對而立,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圖所示。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D) A.乙對甲的推力小于60NB.甲靜止不動,乙向后退C.乙后退的過程中,始終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甲和乙受到力的大小相同,但兩人受力后運動的方向不同,是因為力的方向不同20.如圖所示,當試管從傾斜放置到豎直放置的過程中,水對試管底部的壓強( A )[來源:Zxxk.Com]A.變大B.不變C.變小D.無法確定1.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如圖所示,使龍舟沿直線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越過終點后,龍舟的速度逐漸減小,其運動狀態 (選填“發生”或“沒發生”)改變。以前進中的龍舟為參照物,岸邊的觀眾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解答】解:船員們揮槳向后劃水,給水一個向后的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會給龍舟一個向前的力,龍舟向前前進;越過終點后,龍舟的速度逐漸減小,其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以前進中的龍舟為參照物,岸上的觀眾與龍舟間有位置的變化,是運動的。故答案為:水;發生;運動。2.如圖所示,重為6牛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請用力的圖示法在圖中畫出它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解答】解:壓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為6N,方向垂直于接觸面向下,作用點在接觸面上。如圖所示3.國家制定載貨車輛對地面的壓強控制在7×105Pa以內。一輛在水平路面行駛的貨車,車與貨物總質量是1.3×104kg,車輪與地面接觸總面積是0.13m2(g取10N/kg)。求:(1)貨車對路面的壓力是多少?(2)貨車對路面的壓強是多少?是否超過標準?解:(1)F=G=mg=1.3×104kg×10N/kg=1.3×105N答:貨車對路面的壓力是1.3×105N。(2)p===1×106Pa>7×105Pa,所以超過了標準答:貨車對路面的壓強是1×106Pa,超過了標準。4.爸爸和小明駕車到無錫東站,然后乘高鐵去濟南旅游。10:40開車出發,并看到路線邊如圖甲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此刻小明通過鐵路12306網站查詢列車的時刻表,如圖乙所示,(1)父子倆最快能趕上哪趟列車?(2)該趟列車運營的平均速度為多少?(3)該趟列車長200m,中途以20m/s的速度,完全穿過長度為1600m的一座大橋需要多長時間?【解答】解:(1)由圖知,到無錫站的路程s=30km,限速v=60km/h,由v=可得,駕車到到無錫東站所用的最少時間:t===0.5h=30min,他們10:40開車出發,則到無錫東站的時間為11:10,根據表中信息可知,父子倆最快能趕上G124車次;(2)根據列車時刻表可得,乘坐G124到達濟南所用時間t′=14:35﹣11:35=3h,總路程s′=840km,高鐵運行的平均速度:v′===280km/h;(3)火車的速度v″=20m/s,火車完全穿過大橋行駛的路程:s總=L大橋+L車=1600m+200m=1800m,由v=可得需要的時間:t″===90s。答:(1)父子倆最快能趕上G124車次;(2)該趟列車運營的平均速度為280km/h;(3)完全穿過長度為1600m的一座大橋需要90s的時間。5.從2016年開始,蘭州和部分地區的大街小巷出現了一批體積小、節能環保的知豆純電動車。知豆空車時整車質量為670kg。設該車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車總重的0.05倍。(g=10N/kg)請問:(1)該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輪胎與地面的接觸總面積為0.04m2時,則空車時該車對地面的壓強多大?(2)若該車載人后總質量為800kg,該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摩擦力為多大?(3)小麗家距學校大約7200m,小麗爸爸開知豆送小麗去學校路上用時10min,蘭州市城市道路限速40km/h,請計算說明小麗爸爸是否駕車超速?解:(1)電動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G=mg=670kg×10N/kg=6.7×103N電動車對地面的壓強p===1.675×105Pa(2)電動車載人后的總重力為G'=m'g=800kg×10N/kg=8000N電動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摩擦力f=0.05G'=0.05×8000N=400N(3)小麗爸爸的車速為v===12m/s=43.2km/h因為43.2km/h>40km/h,所以超速了。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