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9專項 空氣和氣壓點擊重難點一、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其體積分數空氣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水蒸氣和雜質體積分數 78% 21% 0 .94% 0 .03% 0 .03%特點 相對固定 可變成分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1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實驗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組成,并得出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且氧氣約占空氣的1/5的結論。2實驗原理是利用4P+5O22P2O5(白色粉末),消耗掉氧氣后使容器中氣壓減小,水被壓入其中,而進入的水即代表氧氣的體積量。3選擇反應物的要求:反應物只能與氧氣反應,且反應沒有氣體生成。4實驗裝置如罔。(1)選紅磷為反應物作為研究。(2)實驗成功的關鍵:a反應物必須足量。b裝置不能漏氣。c集氣瓶中預先要加入少量的水。d紅磷點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膠塞。e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5實驗誤差分析、(1)進入瓶中水的體積一般小于瓶內空間1/5的可能原因是:a紅磷的量不足,使瓶內氧氣未消耗盡;b膠塞未塞緊,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即裝置氣密性不好);c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瓶塞,使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減少。(2)進入瓶中水的體積一般大于瓶內空間1/5的可能原因是:a如果選擇的物質除了與氧氣反應外,還可以與空氣中其他成分反應,進水的含量就會大于1/5。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沒有迅速伸入集氣瓶,會使集氣瓶中部分氣體逸出瓶外,會使進水量大于1/5。c反應時,止水夾沒有夾緊,氣體受熱膨脹后從導管逸出,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進水量將會大于1/5。6其他常見變形裝置。三、空氣的污染與防治1空氣的污染物二氧化氮主要污染物 氣態 二氧化硫 造成酸雨一氧化碳顆粒物2城市空氣質量日報、預報:主要內容包括“空氣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級別”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SO2、CO、NO、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等。空氣質量級別有優、良好、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等幾類。四、大氣壓1大氣壓現象。(1)產生原因:由于空氣受到重力作用。(2)定義:大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的壓強。由于氣體能流動,因而空氣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證明其存在的例子:馬德堡半球實驗、鋼筆吸墨水、覆杯實驗、瓶口吞雞蛋、吸管吸飲料、瓷磚上的吸盤等等。馬德堡半球實驗不但說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而且還說明大氣壓很大。2大氣壓的測量。(1)工具:汞氣壓計和空盒氣壓計。(2)1標準大氣壓=760mm汞柱=1.013×105帕=10.3m水柱(3)隨高度變化:大氣壓隨海拔高度增大而減小。通常在海拔兩千米以內,每上升12米,大氣壓就減小1毫米汞柱,即133帕。3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1)高壓區:中心的空氣從上往下流動,天氣晴朗,空氣干燥。低壓區:中心的空氣從下往上流動,天空多云,常形成陰雨天氣。(2)大氣壓隨季節、氣候、天氣變化:一般情況下,冬天的氣壓比夏天高,晴天的氣壓比陰天高。4大氣壓對人體的影響。(1)一般晴天氣壓高心情比較舒暢,陰雨天氣壓低人會感到疲倦,心情不寧。(2)高山反應:原因是由于高度愈高,空氣愈稀薄,氣壓就愈低,因此人體所需要的氧氣壓力也隨之降低,但是人體所需要的氧氣含量仍然不變,為使血液中維持人體所需含氧量,必須增加紅血球的含量,但人體自動增加紅血球含量需要幾天的時間,人體來不及適應,而產生體內氧氣供應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過渡時間愈短,產生的反臆就愈劇烈,這種生理反應一般稱為高山病。(3)常見跌傷病人用拔火罐的辦法療傷,它的原理是:點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火罐中,使火罐內的氣體受熱體積膨脹,接著迅速將其倒貼于患處,過一段時間后,火罐內的氣體逐漸變冷,體積縮小,火罐內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火罐就可以倒立于患處而不掉落。5液體沸點與氣壓。(1)關系:液體的沸點隨氣壓減小而降低,隨氣壓增大而升高。(2)應用:高壓鍋。6生活用品與大氣壓。(1)真空壓縮保存袋。(2)吸坐器:利用大氣壓工作的一種清潔工具。原理:靠電動機高速驅動風機葉輪旋轉,使空氣高速排出,致使吸塵器內部產生瞬時真空,和外界大氣壓形成氣壓差,在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塵的空氣,經濾塵器過濾,排出清凈的空氣,氣壓差越大,吸塵器能力越強。(3)活塞式抽水機;通過活塞在圓筒中上下往復運動,不斷把水抽上來。(4)離心式水泵:通過葉輪高速轉動,不斷將泵殼里的水甩出水管。五、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1 我們把能夠流動的物體叫做流體,例如液體和氣體。2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較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較大。評析中考點考點1 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原上煮雞蛋,水沸騰了很長時間,雞蛋總是不熟,其原因是( )A大氣壓強小,水的沸點低B高原上氣壓太低了C爐火的溫度低D水沸騰的時間太長了※思路點撥※離地面越高,大氣壓強越小。一切液體的沸點,隨氣壓減小而降低,氣壓增大而升高。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而減小,所以水的沸點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1千米處約為97℃,3千米處約為91℃,6千米處約為80℃,9千米處約為70℃。在海拔8 848米的珠穆朗瑪峰頂大約在72℃水就沸騰了。※解答辨析※A※考點點評※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但減小的過程是不均勻的:越高,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得越慢;同一地點大氣壓強還隨氣象情況和季節不同而變化:晴天的大氣壓比陰天高一些,冬天的大氣壓比夏天高一些。考點2 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夏季都會遭遇一次洪水的襲擊,為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每年各級防汛指揮部都要在汛期派人日夜堅守在各重點險段,確保長江大堤安全度汛。確定這些險段所在地點的依據是( )A歷年抗洪搶險中容易出事故的地段B河道狹窄、河床過淺.江水湍急地段C靠近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段D重點工業、重點設施所在地段※思路點撥※需抗洪搶險的地段,河水流速較其他地段快,水中壓強小,在岸上地下水作用及河水沖刷作用下堤岸下部受指向河流方向的壓力,使堤腳泥沙向江中塌陷,從而使堤腳產生“空穴”引起“管涌”現象,嚴重時會使堤身倒塌。※解答辨析※AB※考點點評※在長江枯水期采取拓寬河道、加深河床、用銅板樁、水泥樁加固堤身、堤腳,可有效地防止水患的發生;在汛期利用各個大型水庫的蓄水功能可適當控制江水流量、減緩流速,使堤壩承受的壓強差減小。考點3 據某市環境監測部門公布的2010年6月7日空氣質量日報,該市當日空氣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物指數為98。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主要來源有 。(寫出一種)(2)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造成的危害有 。(寫出一點)(3)針對你說出的來源,提出一條減少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措施 。※思路點撥※本題從空氣質量日報入手,考查大家對空氣污染因素和防止空氣污染的方法的掌握情況,屬于較為簡單的題目,同時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只要平時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此類問題是很容易解答的。※解答辨析※(1)汽車尾氣(或用煤作燃料放出的煙氣,沙塵暴,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的擴散等) (2)降低空氣能見度(或引發咳嗽、咽喉病、塵肺等疾病) (3)改變汽車發動機結構,使汽油完全燃燒;汽車安裝尾氣處理裝置;植樹造林、種草等※考點點評※空氣的污染物分為有害氣體和粉塵兩大類,主要有害氣體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氪、二氧化硫,主要來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燒及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的排放;城市的建筑垃圾、沙塵暴等會使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多。考點4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轎車已逐漸進入百姓家庭,如圖所示是小華家購買的一輛小轎車,他發現轎車的外形類似于飛機的機翼。則轎車在快速行駛過程中,車子上方空氣的流速車子下方空氣的流速,因而車子上方氣體的壓強 車子下方氣體的雎強,從而使得轎車對地面的壓力 車的重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思路點撥※本題中汽車的車身從側面看,和飛機的機翼有些類似,都是上凸下平,飛機的機翼可以獲得向上的升力,同樣汽車車身的結構,也會使其獲得向上的升力。※解答辨析※大于 小于 小于※考點點評※以往的考題都是考查汽車尾部的氣流偏導器如何利用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在本題中汽車的車身從側面看,和飛機的機翼有些類似,都是上凸下平,飛機的機翼可以獲得向上的升力,同樣汽車車身的結構,也會使其獲得向上的升力。這樣當汽車高速行駛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減小,會使得汽車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從而使汽車非常難于掌控,因此在賽車上,都需要安裝氣流偏導器。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正確分析各種情況中流速的大小,判斷出其壓強的大小,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中考常以填空、簡答、作圖、實驗題出現。聚焦失分點易錯1 足球比賽場上,有時球員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劃過一條弧線,這是由于足球高速旋轉的緣故。如圖所示是從球場正上方向下看的俯視圖,圖中v表示足球剛離開腳時的速度方向,足球離開腳后順時針旋轉,帶動周圍空氣同方向旋轉,①、②兩條虛線表示足球可能的運動軌跡,請你判斷足球將沿哪條軌跡運動.并說明理由。※對癥下藥※由于足球高速旋轉,使得足球兩倒的空氣流速不同,由此本題可以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答。足球將沿著②軌跡運動,理由:如本題圖所示,足球在向前運動的同時順時針旋轉,使得足球周圍空氣也隨足球一道發生運動,這樣足球兩邊的空氣流速不同,左側空氣流速慢壓強大,右側空氣流速快壓強小,兩邊壓力差將足球壓向右側。※提分練習※1 如圖所示是家用煤氣灶灶頭的示意圖。使用時打開煤氣閥門,擰動點火裝置,煤氣和空氣在進口處混合流向燃燒頭被點燃,而煤氣不會從進口處向空氣中泄漏,其原因是( )A進口處煤氣流速小,壓強大于大氣壓強B進口處煤氣流速小,壓強小于大氣壓強C進口處煤氣流速大.壓強大于大氣壓強D進1:7處煤氣流速大,壓強小于大氣壓強易錯2 如圖所示,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含量,將無底集氣瓶放入盛水的水槽中,將無底集氣瓶內水面以上的容積分成5等份。在燃燒匙內盛有過量的紅磷,用酒精燈點燃后,立即插入無底集氣瓶內,同時塞緊橡皮塞。(1)實驗過程中燃燒匙里為什么要盛放過量的紅磷 (2)請說出觀察到的現象、原因及結論。(3)實驗中若燃燒匙中紅磷的質量太少,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會 。※對癥下藥※紅磷燃燒時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由于產物五氧化二磷是一種固體,幾乎不占體積,這樣,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就會進入無底集氣瓶來補充所消耗的氧氣的體積,若可燃物少,則會使無底集氣瓶內氧氣未全部耗盡,從而導致測量結果偏小。本題主要考查大家對空氣成分測定實驗的掌握情況。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弄清實驗原理和選用的可燃物應滿足什么條件。可燃物應滿足的條件是:①該物質能在空氣中燃燒且只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②燃燒后不能有氣體生成或生成的氣體可以完全溶于實驗所用的液體。③所選可燃物必須足量。故此題答案為:(1)盛放過量紅磷的目的是讓氧氣全部消耗完,使測得氧氣的體積更接近空氣中氧氣的實際體積。 (2)現象:產生大量白煙,水面約上升至刻度1處。 原因:①紅磷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②無底集氣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水被壓入無底集氣瓶內。 結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 (3)偏小※提分練習※2 某課外活動小組往學習了書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知道P2O5不能隨便排放在空氣中,否則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所以對該實驗進行了改進: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內共有50mL空氣,如上圖。然后給裝有紅磷的玻璃管加熱同時交替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內的紅磷變成白煙,且較長時間內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停止加熱后,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請根據你對上述實驗的理解,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結束后,注射器內的氣體體積理論上應該減少約 mL。(2)在實驗的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目的是 。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上述實驗只是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一種方法,你認為造成該實驗不夠精確的可能原因是 。(寫出其中一種)探究與思考探究1 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星期天開展一次登山活動,想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測量花果山的高度。若已知在豎直方向每升高l0m大氣壓強減小△p,且山下的大氣壓強為p0。他們隨身攜帶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積為V)、彈簧測力計、細線、刻度尺等。到達山頂后,他們首先排盡針筒內的空氣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中針筒與活塞之間的摩擦不計)(1)為了測量山頂的大氣壓強,你認為實驗中應測出的量有 。(指出量的名稱并用相應的符號表示)(2)山頂的大氣壓強p= 。(用所測量的量及已知量表示)(3)花果山的高度h= 。(用所測量的量及已知量表示)※思路點撥※由于注射器內氣壓幾乎為零,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注射器內的活塞很難拉出,如果用力F將活塞勻速拉出,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拉力,等于大氣壓力,因此需要測量拉力F。根據題中,已知該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體積為V,還需要測量出有刻度部分的長度L,就能算出受壓面積S,再根據公式即可算出大氣壓強。※解答辨析※(1)拉力F、有刻度部分的長度L (2) (3)※考點點評※一定海拔范圍內,大氣壓跟高度之間有定量的關系,可用于估算山的高度。※跟蹤練習※1 流量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橫截面的流體的體積,用字母Q表示,定義式為Q=V/t。(1)如圖甲所示,水流在粗細均勻的水平管道內向右勻速流動,設水流速度為v,管內通道的橫截面積為S。取一段管道AB,水從A端流到B端所用時間為t,則AB間水柱的體積V= (要求用S、v、t表示),據定義可知流量又可表示為Q= 。(2)如圖乙所示的連通器,當閥門K關閉時,C、D兩豎直細玻璃管中液面相平。打開閥門K,待水流穩定后,比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 管中的水面較高。探究2 物體在流體(液體和氣體)中運動時,受到的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流體阻力。這種阻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1)請仔細觀察如圖所示的應用實例,對影響流體阻力的因素提出一種猜想:。[題(3)中的猜想除外](2)根據你的猜想,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征。(3)小剛同學猜想:流體阻力可能與運動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他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①用彈簧秤拉一艘底面光滑的船模型在水中運動,記下彈簧秤的示數F1;②用彈簧秤拉另一艘底面粗糙的船模型在水中運動,記下彈簧秤的示數F2;③通過比較F1與F2的大小。就能得出物體受到流體阻力是否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請你對小剛同學的實驗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評估(只需寫出一條評估意見):。※解答辨析※(1)流體的阻力與物體的形狀(截面積大小、物體相對于流體的速度、流體的性質等)有關(2)我們以“流體的阻力與流體的性質有關”這個猜想為例,介紹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器材:兩艘一樣的模型船、彈簧測力計、適量的水和油、兩個長方形的水槽,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實驗步驟:①將水和油分別倒入兩個水槽中;②將其中一艘模型船,放入裝水的槽中,并讓船漂在水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船,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③將另外一艘模型船,放入裝油的槽中,也讓船漂在油上,用彈簧測力計以相同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船,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④比較F1和F2的大小關系。(3)實驗方案中存在的問題有:①沒有控制使用同一艘船模型;②沒有說明船應做勻速直線運動;③沒有說明彈簧秤應對船施加水平方向的力;④沒有控制船的運動速度相同;⑤船模型在水中低速運動時,兩艘底面粗糙程度不同的船受到的阻力差別可能不大,彈簧秤讀數無法顯示差異。※考點點評※本題考查了科學探究的猜想,設計實驗和評估的環節,其核心是對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各種物理研究方法。※跟蹤練習※2 探究“硬幣起飛”的條件。(一)查尋規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顯著的情況下。空氣流速v與壓強p的關系可表示為pv2+p=C。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氣密度。根據上述關系式可知:(1)空氣流速越大,壓強 ;空氣流速越小,壓強 。(2)常量C表示空氣流速為0時的 。(二)設計實驗:本研究需要知道硬幣的質量m(或重力G)和硬幣上(或下)表面面積S。(3)某同學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定硬幣上(或下)表面面積。①測得硬幣的直徑D= cm。②根據數學公式S=πD2/4即可算出硬幣上(或下)表面面積。(4)請你設計一個測定硬幣質量(或重力)的實驗方案。(三)探究條件: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個硬幣并沿箭頭所示方向吹氣,氣流通過硬幣上部,由于硬幣下面沒有氣流通過,從而產生壓力差,給硬幣一個向上的動力。(5)根據上述流速與壓強的關系式可知,硬幣下方空氣壓強p下= 。(6)剛好將硬幣吹起時,硬幣上、下表面的壓力差△F= 。(四)得出結淪:(7)請導出剛好將硬幣吹起時吹氣速度v的表達式。(用ρ、S、m或G表示)專項集訓※能力提升※1 點燃下列各組混合氣體,一定不會發生爆炸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氧氣 B一氧化碳和空氣C液化石油氣和空氣 D天然氣和氧氣2 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工業上利用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氧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B空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天然資源C若大量有害物質進入空氣中,僅靠大自然的自凈能力,大氣還能保持潔凈D按體積分數計,空氣中約含有氮氣78%、氧氣21%、其他氣體和雜質1%3 今年3月21日,某市區出現罕見的浮塵天氣。環境監測中心報告,當天空氣污染指數為270~290,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依據下表判斷,當天該市空氣質量狀況屬于( )空氣污染指數范圍及相應的空氣質量級別表空氣污染指數(API) 0~50 50~100 100~200 200~300 >300空氣質量狀況 Ⅰ(優) Ⅱ(良) Ⅲ(輕度污染) IV(中度污染) V(重度污染)A優 B良C輕度污染 D中度污染4 臭氧層是地球的保護傘,臭氧(O3)屬于( )A單質 B化合物C氧化物 D混合物5 為了經久耐用,在燈泡中可填充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6 焊接金屬時,能用作保護氣的一組氣體是( )A H2、N2 B N2、O2C CO2、CO D N2、Ar7 下列物質發生的變化不是由空氣成分引起的是( )A生石灰在空氣中變質B濃氨水露置在空氣中質量減少C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D純堿固體在空氣中潮解、變質8 搜救人員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等困難.全力展開搜救。吸氧是克服高原反應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幫助搜救人員的高原反應的原因是( )A氧氣可供呼吸B氧氣可以燃燒C氧氣町以支持燃燒D氧氣是無色無味的無毒氣體9 “綠色化學”要求工業生產盡町能不產生廢物,即實現“廢物零排放”。下列反應類型最容易實現“零排放”的是( )A化合反應 B置換反應C分解反應 D復分解反應10 空氣中含量較多且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C二氧化碳 D水蒸氣11 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都是氧化反應B魚、蝦能在水中生存說明水中溶有氧氣C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D氧氣可以壓縮貯存于鋼瓶中,是因為氧氣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12 據報道,我國已制造出“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車(如圖),運行速度可達380krMh。這種列車進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車大一些。為避免候車乘客被“吸”向火車的事故發生,站臺上的安全線與列車的距離也要更大些。這是因為列車進站時車體附近( )A氣流速度更大、壓強更小B氣流速度更大、壓強更大C氣流速度更小、壓強更大D氣流速度更小、壓強更小13 小華想用空易拉罐來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下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變癟B將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變癟C讓易拉罐從高處下落撞擊地面,易拉罐變癟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氣,易拉罐變癟14 右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前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記號。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約占1/5B實驗時紅磷一定要過量C實驗前一定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D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火焰熄滅后立刻打開彈簧夾15 下列都是《科學》課本中的實驗,用來說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16 登山運動員在向高峰攀登時會出現“高原反應”,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還因為那里的大氣壓強比平原地區 得多(選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鍋難以煮熟食物,是因為普通鍋的密封性能較差,鍋內氣壓受外界大氣壓影響,使得水的沸點100℃。(選填“高于”或“低于”)17 如圖所示,在小瓶里裝一些帶顏色的水,再取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在它上面畫上刻度,使玻璃管穿過橡皮塞插入水中,從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氣體,就制成了一個簡易的氣壓計。小明把氣壓計從山腳帶到山頂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 ,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填“變小”、“不變”或“變大”)。如果在瓶中裝滿水,就可以制成一個較準確的測量儀器 。(請寫出它的名稱)18 在科學晚會上,小亮用一根膠管表演了一個有趣的節目。如圖所示,他一只手握住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動,另一只手抓住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轉動,這時下管口附近的碎紙屑被吸進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從上管口飛了出來。產生這一現象的物理原理是 。19 試簡述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如圖所示是飛機機翼模型,請簡單解釋飛機獲得向上升力的原因。20 (1)煤燃燒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硫(SO2),它遇雨水后能夠形成酸雨,酸雨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請你舉出酸雨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兩個實例:① 。② 。(2)某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用煤約400kg,所用煤中含硫的質量分數約1%。若其中的硫元素全部轉化為二氧化硫,那么該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向大氣中排放約 kg的二氧化硫。※沖擊高分※1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有多種方法。甲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方案:在燃燒匙內盛過最紅磷,點燃后立即插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待紅磷火焰熄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鐵夾,水注入集氣瓶。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結束后,打開鐵夾,水自動注入集氣瓶的直接原因是 。(2)乙同學也設計了一個如圖2所示的實驗方案,裝置和操作同甲類似,只不過用硫粉代替了紅磷,并增加了滴管。要使實驗成功,乙在滴管中應加入 溶液,且在反應后滴入,寫出該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若空氣中氮氣也能和紅磷反應,能否用該方法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4)丙同學想利用氧氣和某種金屬的反應,來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他選擇利用下列儀器、藥品:①帶瓶塞的l 000mL燒瓶;②電子天平(稱量精度為0.01克);③酒精燈;④某種金屬粉末。他的實驗步驟如下:準確稱量某種金屬粉末的質量(足量),將其放入燒瓶,塞緊瓶塞.放置一段時問后,倒出燒瓶中粉末,并稱其質量。寫出丙同學的實驗思路。2 地球“發燒”了!材料1 空氣的成分。空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空氣的成分可分為恒定成分和易變成分兩類。恒定成分是指在空氣中含量大,在任何地方含量幾乎不變,包括78. 06%氯氣、20. 94%氧氣、0 .94%氳等稀有氣體,合計約占99 .94%。易變成分是指在空氣中含量很少,但因季節、地域等自然因素和人類的活動而引起相對含量的較大變化,甚至某些成分急劇增加或減少。下表中列出了大氣中幾種易變成分:易變成分(濃度cm3/m3) 變化的原因二氧化碳 約300(約占牽氣的0 .03%)水蒸氣 約290(約占空氣的0.03%)甲烷 約1 .0~1 .2 天然氣泄漏氮的氧化物 約0 .52 化石燃料的燃燒臭氧 0 .01~0. 04 含氟化合物的使用硫的化合物:二氧化硫、硫化氫等 化石燃料的燃燒等一氧化碳 汽車尾氣等合計:0. 06%材料2 自然界中碳循環。試回答下列問題:(1)從地球上動植物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角度看,為什么空氣如此重要 (答出3條即可)(2)大氣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從何而來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正遭受空前嚴重的破壞。二氧化碳作為一種主要的溫室性氣體,含量增加導致氣候變暖、地球“發燒”、災害頻發,成為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發展最嚴重的問題。分析材料2,你認為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寫出兩條即可)。在②中,以石灰石為例,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在⑧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過程叫做 。在⑨中,消耗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在④中,以天然氣為例,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如何除去大氣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據統計,大氣中每年新增CO2約為185~242億噸,而其綜合利用還不足1億噸/年,僅靠碳的自然循環來平衡大氣中二氧化碳已不可能。為了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學家們正想盡辦法用化學反應的手段使二氧化碳“變廢為寶”①火電廠用堿液吸收產生的二氧化碳,獲得化工產品碳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②日本科學家研制成功一種新型催化劑,在常壓、300℃條件下,CO2和H2反應生成甲烷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用三甲基磷做催化劑,在高壓、極低溫度條件下,CO2和H2可以高效合成甲酸(HCOOH),并實現了工業化生產。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 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將l6克氧化銅和過量的炭粉均勻混合,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鐵架臺等裝置已略去:請回答有關問題:(1)實驗中最多能得到銅多少克 (寫出計算過程)(2)同學們想通過測定消耗碳、氧元素的質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質囂,進一步分析氧化銅和炭粉反應產生的氣體除CO2外是否還有其他產物: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冷卻到室溫。反應前、后測得的數據如下:裝置 反應前 反應后A 試管的質量36. 2克 氧化銅和炭粉混合物的質量20 .0克 試管和固體物質的質量54 .8克B 反應后瓶內液體比反應前增重1 .1克分析數據發現,反應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質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下列4項中跟這一結果有關的有哪幾項 。(填編號)A 裝置中還有一部分CO2未被NaOH溶液吸收B氧化銅和炭粉反應產生的氣體除CO2外還有COC氧化銅和炭粉沒有完全反應D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3)有同學認為用圖示裝置C代替上面的裝置A,加熱前先通一會氣體X,停止加熱后再通一會該氣體,這樣可使實驗測得的數據更能準確地說明問題。你認為在O2、N2和H2三種氣體中。X應選擇哪一種氣體 。答案提分練習1D 2(1)10 (2)使注射器內的氧氣充分與紅磷反應 4P+5O22P2O5 (3)裝置漏氣等合理即可跟蹤練習1(1)Svt Sv (2)C 2(1)越小 越大 (2)壓強 (3)1.85 (4)先利用天平(或彈簧秤)稱出多個硬幣的總質量(或總重力),然后計算出單個硬幣的質量(或重力)。 (5)C (6)mg(G或ρSv2) (7)剛好將硬幣吹起時,硬幣上、下表面的壓強差△p=ρv2 硬幣吹起時,應滿足△p·S=mg 解以上兩式得v=(或v=)專項集訓能力提升1 A 2 C 3 D 4 A 5 B 6 D 7 B 8 A 9 A 10 A 11 C 12 A 13 D 14 D 15 C 16小 低于 l7變大 不變 溫度計 18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19因為飛機機翼切面上方凸起、下方較平,空氣流體被機翼切面分成兩部分,空氣從機翼上方通過的距離較長,下方通過的距離短,因而使得機翼上下的空氣流速不同,機翼上下的壓強也不同,即上部氣壓小,下部氣壓大,因此在機翼的上下方形成了壓強差,這樣才使飛機有了向上的升力。20(1)雕像受到酸雨腐蝕;森林受到酸雨破壞(只要合理均可) (2)8沖擊高分1 (1)瓶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 (2)NaOH(或類似的KOH等) 2NaOH+ SO2═══Na2SO3+ H2O (3)不能 (4)用反應完全后的粉末質量減去沒反應時的粉末質量,就是燒瓶內的氧氣質量,用它除以氧氣的密度得出體積,再除以燒瓶的容積就得出了答案2 (1)動植物的呼吸離不開氧氣;植物的光合作用離不開二氧化碳;生命活動離不開水,沒有大氣中水蒸氣參與的水的天然循環,一切生命活動就不可能正常進行;或:植物生長離不開氮元,素而空氣中的氮氣是氮元素的最大儲備倉庫;或:大氣中臭氧層能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等合理即可。 (2)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的砍伐、植被減少CaCO3CaO+CO2↑ 光合作用CO2+ H2O═══H2CO3 CH4+2O2 CO2+2 H2O(3) ①2NaOH+ CO2═══Na2CO3+ H2O②CO2+4 H2═══CH4+2H2O③CO2+H2══════HCOOH3(1)解:設實驗中最多能得到銅的質量為m。2CuO+C 2Cu+ CO2↑160 12816克 mm==12.8克答:實驗中最多能得到銅12.8克。或根據化學式直接求解:m(Cu)=16克×=16克×=12.8克(2)大于 A、B (3)N2(或氮氣)300℃催化劑高壓、低溫催化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7 頁 (共 1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