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章第3節(第1課時)醫藥常識一、設計思路對中學生來說,了解一些安全用藥的常識是非常必要的。從一則用藥不當造成的嚴重后果的實例引入課題,引發學生關注安全用藥常識,并讓學生感受安全用藥的重要性。了解安全用藥常識,必需從看懂藥品說明書開始,通過“怎樣看懂藥品說明書”的小組活動,學生閱讀自己從家中帶來的常用藥的藥品說明書,從中歸納安全用藥的注意點,并在小組中討論有關安全用藥中特別要關注的問題,如:自行增減藥物劑量、干吞藥物、貯藏藥物的方法、過期藥物的處理等等,逐步樹立起安全用藥的意識。在及時處理緊急傷病或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時,家庭藥箱具有重要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調查自己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及家庭藥箱中的藥品和醫用器具的情況,為自家的藥箱寫一份需要購買的藥物清單,并從這個過程中了解家庭藥箱中的一些常備藥物;最后為爺爺、奶奶配置一個旅行小藥箱,將所學的安全用藥常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安全用藥的常識及重要性。學會閱讀藥品說明書。初步學會配置家庭藥箱。2.過程與方法收集家庭常用藥的藥品說明書,歸納安全用藥的注意點。分析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能配置家庭藥箱中的常用藥。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安全用藥的重要性,初步具有安全用藥的意識。養成定期清理家庭藥箱和正確處理過期藥品的習慣。三、重點和難點重點:了解常用藥的藥品說明書上的安全用藥注意點。難點:根據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配置家庭藥箱中的常用藥。四、教學準備課前一天布置每位學生從家里帶來兩種常用藥的藥品說明書;課前一周布置學生調查自己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及家庭藥箱中的藥品和醫用器具。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說明引入查找一則新聞(如:經常使用皮炎平或經常使用抗生素產生的抗藥性等),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后果的?那么如何科學、安全地用藥呢?首先要了解一些醫藥常識。感悟:藥物應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藥物使用不當,則危害身體健康。引出課題。感悟安全用藥的重要性安全用藥常識問題:1.什么是安全用藥?2.什么是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別用一種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簡稱OTC的圖片示例)強調:無論是非處方藥還是處方藥,在使用前,都應該仔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以確保用藥安全。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相關的內容后回答。能從閱讀內容中獲取信息。怎樣看藥品說明書指導學生閱讀藥品說明書上的信息。問題討論:1.你怎么知道藥品有沒有過期?為什么不能服用過期藥品?你是如何處理過期藥品的?2.自行增減服藥劑量有什么害處?3.你有干吞藥物的習慣嗎?干吞藥物有什么害處?4.你能從本小組同學帶來的藥品說明書中總結出一些藥物的基本貯藏方法嗎?學生4人一組,閱讀小組同學帶來的3-4個常用藥的藥品說明書或標簽。(1).列表歸納藥品說明書或標簽中安全用藥的注意點(如:藥品的名稱、成分、用法用量、有效期、適應癥、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和副作用等)。(2)小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在全班交流后,師生共同總結。能將獲得的信息進行歸納,并具有安全用藥的意識。配置家庭藥箱關注健康,首先應從家庭做起,當生病時,應該經過醫生的診斷配藥治療,如家離醫院較遠,最好在家里配備一個家庭藥箱。檢查一周前布置學生調查自己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及家庭藥箱中的藥品和醫用器具的情況。交流問題:1.你家的藥箱中有哪些藥物?這些藥物能滿足家庭成員的需要嗎?如不能,還需添置什么藥物?有沒有家庭某成員需要的特殊藥物?2.你家的藥箱中有醫用器具嗎?還缺什么器具?依據自己家人的身體狀況和家庭藥箱的實際配置情況與同學交流,并同時參考教材上的相關內容后,對自家的藥箱進行重新配置,寫一份配置家庭藥箱的藥物清單,并寫明這樣配置的理由,回家后,交給家長實施。認識家庭藥箱藥箱的必要性,進一步感悟安全用藥的重要性。拓展應用配置旅行小藥箱爺爺、奶奶要去廈門旅行,請你為他們準備一份旅行小藥箱的藥物清單。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與同桌交流。準備時,考慮以下問題:1.老人必需特別帶在身邊的特殊藥物。2.防治腹瀉、感冒、發燒及輕微外傷等藥品。3.了解一下廈門的環境條件,如:飲食居住、衛生條件等,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準備要帶的藥物。學會將用藥常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PAGE1第3章第3節(第2課時)實驗與實踐模擬現場心肺復蘇一、設計思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遇到各種緊急情況,如溺水、中暑、煤氣中毒、觸電等,在等待醫務人員趕到事故現場時,目擊者往往因不懂緊急救護的方法,而錯失了搶救生命的最佳時機;因此在重視生命教育的今天,教會學生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如何進行緊急救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從一個個意外死亡事故引入,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體會在事故現場實施緊急救護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積極、認真地進行現場心肺復蘇練習,體驗現場心肺復蘇的過程。通過個人練習,學會判斷傷員的意識、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學會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急救方法;通過小組互評和個人互評,感受關心他人、救助他人的榮譽感;并在親身實踐中感受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要性。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會判斷傷員意識、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學會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急救方法。了解進行心肺復蘇的步驟。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獲得判斷傷員意識、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的方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演示,讓學生練習心肺復蘇的操作方法,初步學會心肺復蘇的操作技能。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認識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急救方法在緊急救護中的意義。體會生命的脆弱,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三、重點和難點重點:進行現場心肺復蘇的練習。難點:現場心肺復蘇的急救方法。四、教學準備準備兩個心肺復蘇模擬人。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說明引入悲劇是這樣發生的?(導入一些意外傷亡事件,如溺水、中暑、煤氣中毒、觸電等危急情況,因沒能及時救助而導致死亡)懂得一旦發生心搏驟停,必須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利用事例的沖擊力,引發學生的思考。急救的意義(出示一張“搶救時間與存活率的關系”的表格,)強調現場急救的意義是:挽救生命,減輕傷殘。(先救命,后治傷;先近后遠;先重后輕;先搶后救。)理解人在心博驟停后實施急救的重要性。體會生命的脆弱,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現場心肺復蘇步驟教師一邊演示心肺復蘇的步驟(利用心肺復蘇模擬人),一邊講清其中的原理。如:判斷患者意識、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的方法,按壓頻率、按壓深度、每次進氣量的多少、人工呼吸次數等等。同時強調急救時的細節處理。如:暢通呼吸道、吹氣時要捏住鼻孔、進氣量的把握、胸外按壓的部位和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等等。觀察老師的演示,體會心肺復蘇的過程:(1)輕拍高喊,判斷患者意識是否喪失。并同時撥打急救電話“120”,請求前來幫助。(2)迅速將患者置于仰臥位,判斷呼吸、心跳是否存在。(3)仰頭舉頦(下巴),清除口中異物。(4)若無呼吸、有心跳,則實施人工呼吸(注意要捏鼻推頦,吹氣強度以吹氣后患者胸廓有起伏為宜)。若有呼吸、無心跳,則實施胸外按壓。若既無呼吸又無心跳,則實施人工呼吸的同時,進行胸外按壓。培養嚴謹、認真的實驗態度。現場心肺復蘇的練習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利用心肺復蘇模擬人,輪流練習現場心肺復蘇的過程,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操作,及時幫助學生糾正不規范的操作。教育學生在急救過程中應堅持救護,不要輕易放棄,直到病人恢復自主呼吸或被確診為已經死亡為止。輪流、認真練習,掌握進行人體心肺復蘇的方法。(最后每個小組選出4名代表參加小組競賽并評出在現場急救中的“最佳小組”和“優秀救護隊員”。)小組代表競賽,小組互評、同學互評,評出“最佳小組”和“優秀救護隊員”。具有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體現生命的重要和寶貴。感受關心他人、救助他人的榮譽感。小結同學們能總結一下現場心肺復蘇的步驟嗎?你認為其關鍵步驟是什么?學生小組討論并總結。進一步體會心肺復蘇的過程。第3章第3節(第5課時)祖國醫學1、設計思路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讓學生學點中醫中藥知識,明白祖國醫學對人類健康的巨大貢獻,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生命科學課程的整合,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平臺,本節課的教學正是做了一個很好的嘗試。教師依據教材中提供的兩則有關中醫中藥的新聞,讓學生感悟發展祖國醫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了解中醫中藥的興趣;通過教師制作的網頁型課件“祖國醫學”和利用互聯網上的搜索引擎,引導學生了解中醫藥發展史、中醫藥常識、常見中草藥及治療方法、中醫藥故事、中醫藥人物及貢獻等;最后通過小組的交流和討論,對收集的“祖國醫學中常見中草藥及治療方法、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資料進行整合和展示;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獲取、處理、交流和表達信息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體會到中醫中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養。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常見中草藥及治療方法。了解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初步學會利用互聯網上的搜索引擎查找有關資料。2.過程與方法收集常見中草藥及治療方法、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資料并進行整合和交流,從中感受運用信息技術獲取、處理和表達生命科學信息的過程和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重點和難點重點:了解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難點:利用網絡資源收集并整理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資料。四、教學準備1.提供一人一機的網絡教學環境,包括Internet及朗超教學控制系統(視各學校計算機專用機房的系統而定)。2.教師課前查閱資料,用Frontpage制作網頁型課件“祖國醫學“,課件中設置:學習目標,中醫藥常識、中醫藥發展史、常見中草藥及治療方法、中醫藥故事、中醫藥人物及貢獻、在線問答等欄目;并在其中設置超級鏈接,連接到相關的中醫藥網站,如:www.pharmnet.com.cn/tcm/中國中藥網,以方便學生查閱。3.初中學生雖然初步具有電腦操作的基礎,但熟練程度還不夠,尤其是對于少數操作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必須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針對性訓練,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的使用,對材料的復制和粘貼,網絡交流的手段和技巧,以及Powerpoint的制作等等。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說明引入你能區分家庭藥箱中的中藥和西藥嗎?你是如何區分的?你對中醫中藥感興趣嗎?思考老師的問題,進入學習狀態。引入課題,激發學生了解祖國醫學的興趣。中醫中藥的發展史利用圖片,介紹祖國中醫中藥發展史。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兩則新聞“中醫藥信息庫今面世”和“嘗遍百草終尋根”。思考:讀了這兩則新聞后,你有何感想?你對我國的中醫中藥有多少了解呢?認識祖國醫學的發展和中醫藥的作用。仔細閱讀后發表自己的看法。感悟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值得我們發揚光大。了解常見中草藥及治療方法出示學習目標,提出一系列利用網絡搜索,查找資料能解決的問題。1.你知道哪些常見的中草藥?查一查它的治療方法?2.常吃的糧食、蔬菜、水果中哪些可以作為中藥?3.民間的中藥療法和偏方,你聽說過嗎?試舉一例。4.冬令進補中草藥,是不是越多越好?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在線交流”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明確學習目標,對照學習目標和老師提出的問題,瀏覽相關的網頁,查詢有關的資料。如遇到問題,及時與同學討論或與教師進行在線交流。并將自己收集的資料經篩選后放在自己建立的文件夾中。初步學會運用信息技術獲取生命科學信息的方法。了解中醫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成就在祖國醫學的歷史中,曾經涌現出無數杰出的名醫,他們在臨床醫療及理論上有所建樹,有些以經典巨著嘉惠后世,以高尚醫德被人們所稱頌。利用網絡資源收集并整理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資料。通過老師提供的網站,或自己搜索到的有關中醫藥網站,查找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資料,填寫活動報告中的表格,同時將篩選后的資料放在自己的文件夾中備用。初步學會運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方法。資料的整合和展示指導學生將所查的資料進行整合,部分作交流,并對學生展示階段性的成果,進行階段性的評價。6位學生一組,將小組學生的信息整合,其方式可以是:(1)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網頁(初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如:文字的輸入和編輯、演示文稿的制作等,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技能。)(2)以電子小報的形式展示:可以將一些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知識做成資料卡或寫成小論文,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成電子小報,供同學們瀏覽。(3)若條件許可,將電子小報打成紙質稿件,在班級辦一期專欄,供同學們課余閱覽。培養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和表達信息的能力。PAGE1第三章第三節(第4課時)模擬傷口處理和包扎一、設計思路本節課的知識屬于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知識。本課題主要突出生命教育,要求學生學會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在進行本課的學習時,教師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與衛生室老師密切聯系,先對班級衛生員進行必要的培訓,然后在課堂上由衛生員擔任急救教練,開展學生互助實踐活動,提高課堂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做到人人練習、人人學會用繃帶簡單處理和包扎傷口的方法。在進行課堂學習時,首先教師利用PPT展示同學學生們平時在學校或家里進行活動時意外受傷的場景,通過問題(你們遇到過這樣的事嗎?受傷以后怎么辦呢?)引入課題;其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討論“為什么要對傷口進行處理?”,隨后主要由教師講解針對不同的傷口有不同的處理方法,讓學生初步學會分辨和處理不同傷口的方法;在介紹開放性傷口的處理時,順勢進入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實踐活動——傷口的處理和包扎。在學生活動之前,教師一定要用清晰的圖片,、規范的示范、講解后再分組活動,在學生活動時,教師和培訓好的衛生員要進行巡視和指導,及時發現、糾正問題。最后,教師組織小競賽,對優勝者進行表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習并初步掌握處理日常小傷口的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兩人一組模擬傷口處理和包扎,提高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和進行活動中意外受傷時能沉著應對,會作正確的處理。三、重點和難點重點:初步掌握處理和包扎傷口的方法。難點:模擬傷口處理和包扎。四、教學準備電腦、自制課件、紅汞、消毒紗布、繃帶、膠布條。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說明引入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模擬學生們平時在學校或家里進行活動時意外受傷的場景。提問:你們遇到過這樣的事嗎?受傷以后怎么辦呢?展開討論:到學校衛生室擦藥、包扎;爸爸媽媽給我進行傷口處理;送到醫院去進行治療等等。教師同時滲透安全教育:學生們在進行各種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讓自己或伙伴受傷,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煩。為什么要對傷口進行處理?1.以問題“為什么要對傷口進行處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討論。2.以講述法為主,說明不同的傷口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并盡量講清原理。3.通過介紹開放性傷口的處理時,順勢引入這節課的重點活動---包扎。1.通過閱讀和交流討論結果,知道:傷口是細菌侵入人體的門戶,如果傷口被細菌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膿或其他并發癥,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初步學會分辨不同的傷口,認識基本的處理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舉白求恩大夫因傷口感染導致死亡的例子。一方面加強同學對妥善處理傷口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是在對同學進行無形的生命教育。學生活動:學習用繃帶對傷口進行簡單的處理和包扎1.教師介紹包扎材料、包扎要求、包扎方法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包扎要領:繃帶卷朝外的一面接觸消毒紗布,便于繞圈時展開;繃帶頭先用手指后用繃帶壓緊,以免滑動;纏繞時要帶緊,一圈壓一圈,最后用膠布條粘好繃帶末梢或者打結繃緊。1.分成2人一組,練習用繃帶進行環形包扎法。每個同學都要親自動手,按步驟完成包扎過程。2.班級衛生員協助老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3.展示包扎結果,大家評議,哪組最好?演示PPT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最后也可采用競賽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小結今天我們學了急救包扎的簡便方法,在發生意外受傷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學會的方法對傷口進行及時的包扎,然后到醫院去就醫。這樣,可以避免傷口受污染,提高醫治效果。回家后,我們還要練一練,達到熟練掌握的要求。由學生發言,說說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學會了什么。PAGE1第三章第三節(第3課時)醫療技術一、設計思路本節課在該主題中屬于一般了解知識。教材中主要介紹了一些現代醫療技術,例如:顯微外科(微創手術),激光治療手術,基因芯片等;以及科學技術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影響;同時還介紹了我國在顯微外科等醫療技術領域在世界上處于前沿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旨在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醫療技術的影響,建議將P3:你知道嗎?(現代科學技術是怎樣幫助人類認識自身的)和P94:你知道嗎?(明天的外科醫生怎樣做手術)都整合進來,列出一條脈絡清晰的醫療發展之線,讓學生體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方法,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福音。并通過補充講述X射線危害人體健康、回顧基因技術的負面作用等,使同學們初步學會全面看待技術進步的意義,認識到醫療技術進步的兩重性。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方法,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福音。過程與方法在討論、交流、比較中,提高歸納能力,學會辨證地看待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學會全面看待技術進步的意義,認識到醫療技術進步的兩重性。三、重點和難點重點: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方法。難點:初步學會全面看待技術進步的意義。四、教學準備電腦、自制課件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說明引入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利用課件的播放,展現古人看病和今人看病的情景。小結: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方法。在表演中,比較過去、現在看病方式的不同。體會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福音。在設計這部分內容時,應該說明現在一般人都是看西醫。也可提提現代的中醫也要用上一些現代技術。但不需過度強調。診斷醫療技術的發展之路1、組織同學閱讀P3:你知道嗎?(現代科學技術是怎樣幫助人類認識自身的)、P94:你知道嗎?(明天的外科醫生怎樣做手術)和P105本課內容。2、展示PPT資料,列出一條脈絡清晰的醫療發展之線。并通過介紹吳孟超、斷肢再植手術等事例不著痕跡地進行民族精神的滲透。閱讀課文,嘗試列出醫療技術發展的歷史性事件。體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方法,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福音。利用PPT展示大量的圖片和信息。醫療技術進步的兩重性補充介紹X射線對人體的健康的危害。引導回顧基因技術可能導致的負面作用,闡明對待基因技術的態度:基因技術作為科學技術,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其進步。加快立法,充分利用基因技術造福人類,但要防止其被濫用。在教師的引導下,討論X光片,CT等診斷儀器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討論基因技術的兩重性。引導學生辨證地看問題。小結醫療技術的發展有助于人類的健康。布置活動:查找科學技術進步對醫療事業影響的資料。也可請學生進行即興表演:未來我們怎么看病。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章 第3節(第1課時).doc 第3章 第3節(第2課時).doc 第3章 第3節(第3課時).doc 第3章 第3節(第4課時).doc 第3章 第3節(第5課時).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