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部分、易考易錯知識點1、正確認識自己(易錯:正確認識自己就是用全面的觀點看自己)2、培養學習和勞動習慣(結合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培養高雅生活情趣考查)3、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結合吸煙、手機低俗內容等)4、學會自立(易錯:自立就是事事自己解決,拒絕幫助;也可結合“蟻族”、“啃老族”考查)5、正確對待挫折(易錯:挫折猶如雙刃劍,愈挫愈奮志向堅)6、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聯系(易錯:給出一般違法行為的例子,說應受刑罰處罰。)7、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整治網絡低俗之風、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屬于社會保護)8、孝敬父母(易錯:孝敬父母是成年人的事,與未成年人無關;或:孝敬父母就是事事聽父母的)9、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相互融合;對待傳統文化、外來文化的態度;結合世博會一系列中國元素及與外賓的交往等考查)10、交往藝術新思維(禮貌、禮儀;競爭與合作;誠信)11、權利義務一致性(聯系獎勵做出突出貢獻者)12、受教育權(國家努力維護教育公平)13、人身權(生命健康權,易錯點:例如長江大學三名學生救人犧牲,說他們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人格尊嚴)14、經濟權利(易錯點:財產所有權中使用權和處分權的區分;消費者的權利)15、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比太陽更有光芒)16、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聯系:延伸生命的價值)17、中國的國際地位(聯系:中國的發展,參與國際合作,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18、中國的基本國情(易錯:給出一段中國發展變化的材料,說中國已進入社會主義發達階段或超越了初級階段)19、經濟建設(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解決什么什么問題的根本途徑、工作的中心、首位、第一要務等都是發展)20、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易錯:擁有高度自治權)21、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易錯: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22、計劃生育的目的(易錯: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23、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易錯: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公民;人民直接決定國家大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24、經濟制度(易錯: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或主體)25、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易錯:有利于實現同步富裕)26、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易錯:我國還未實現小康社會)27、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易錯:現在不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已經過時了)28、理智面對學習壓力(易錯:壓力越小越好)◆知識點歸類整理:一、“主體”、“主要”、“主角”、“主導力量”類1、我國“一國兩制”中的國家主體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2、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主體是公有制。我國分配制度的主體是按勞分配。3、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4、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國有經濟二、“基本”類1、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我國的基本國策有依法治國、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3、最終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4、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5、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6、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7、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8、公民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是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9、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九年級課本P3710、我國環境的基本狀況: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11、我國資源的基本國情: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12、“兩個基本點”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13、我國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和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P3614、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環節)、執法必嚴(關鍵)、違法必究(必要保證)。三、“基礎”類1、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我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四項基本原則。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4、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發展教育和科學。5、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是教育。6、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基礎是工農聯盟。7、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物質文明的發展。8、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是憲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憲法四、“根本”類1、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與……充滿生機和活力。(P38)3、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項基本原則;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4、中國發展的根本基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5、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6、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7、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是憲法。 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憲法。 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是憲法。8、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9、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10、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保證是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1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12、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13、提升廣大人民的綜合素質和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的根本是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五、“本質”、“實質”、“性質”類1、我國改革的實質(性質):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2、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的本質:發展問題。3、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4、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六、“最”類1、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一國兩制。2、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共同富裕。4、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為了祖國的統一和繁榮結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5、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6、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權威的是:憲法七、“集中”、“集中體現”類:1、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奉獻精神(不言代價與回報地履行責任)。2、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4、中華民族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集中體現: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5、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八、“決定”類1、決定一個國家民族未來的事業是:教育。 決定人們一生命運的事業是:教育。2、實現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條就是: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3、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是:科技創新能力。4、我國實行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定因素是: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5、我國實行的分配制度的決定因素是:基本經濟制度。九、“制度”類1、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4、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5、我國的分配制度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6、我國的兩種制度指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十、“核心”、“中心”類1、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2、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3、我國現代化建設各項工作的中心:經濟建設。 一個中心指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4、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5、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6、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是: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8、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十一、“關鍵”類1、控制人口增長的關鍵是:少生。2、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是發展,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者。3、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的是:國有經濟。十二、“目的”、“目標”1、基本路線確定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3、在實際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發展。4、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5、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教材P114“六個更加”。6、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實現最高理想(共產主義)。十三、“原則”、“原因”類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原則: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管理。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3、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4、發展兩岸關系的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5、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集體主義。7、中華文明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斷,歷久彌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十四、“前提”類1、兩種制度的前提是:一個中國。 2、改革和發展的前提:穩定。 3、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可依。十五、“重要”、“重點”類1、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2、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是:依法行政。3、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誠實守信。十六、帶有“一”的知識點:1、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一個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七、帶有“二(兩)”的知識點: 1、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2、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3、精神文明建設的兩個方面: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十八、帶有“三”的知識點:1、實行計劃生育的三個有利于: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3、維護民族團結的“三個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