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 教學目標:1.說出物質的構成; 2.說出原子的組成; 3.列舉分子微粒的大小、質量的數量級。 教學重點:1.說出物質的構成;2.說出原子的組成; 教學難點:1.說出物質的構成;2.說出原子的組成; 常考點:1.說出物質的構成;2.說出原子的組成;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一: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由原子構成。 知識點二: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粒子的大小。 2.粒子的質量。 二、知識點梳理 考點1.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1.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生活現象: (1)分子不斷運動:如在遠處可聞到花香,衣箱中樟腦球時間久了就不見了,酒香不怕巷 子深的等; (2)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濕衣服在太陽曬著的地方干得快等; (3)分子間有間隔:一般來說氣體分子間間隔最大,固體、液體分子間間隔較小,因此氣 體容易被壓縮,固體、液體不易被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總體積小于原兩者的體積之和;物 質的熱脹冷縮等現象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隔。 2.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相同。 3.物質通常是有分子構成的,但也有些物質是直接由原子構成的。 4.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5.由原子構成分子時: (1)相同的原子種類,不同的原子個數,能構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分子與臭氧分子、一氧 化碳分子與二氧化碳分子。 (2)相同的原子個數,不同的原子種類,也能構成不同的分子。如氫分子與氧分子、水分 子與二氧化碳分子等。 (3)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種原子(如氫分子、氧分子等),也可以是不同種原子(如 一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等)。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例1:原子與分子的本質區別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構成物質,而原子要先構成分子后,再構成物質 C.?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原子不能 變式訓練一:如圖是電解水的微觀模型示意圖,從中獲得信息錯誤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構成 B.?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C.?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為原子 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沒有改變 變式訓練二:若用“”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則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粒子可表示為(?? ) 考點2.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是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 例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粒子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1)能直接構成純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帶正電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帶負電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不顯電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變式訓練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分子的質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分子的體積一定比原子大 C.?1個氫原子的質量大約為一粒米質量的1% D.?分子的質量和體積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的質量和體積大 變式訓練二:“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了(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間可以再分 C. 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三、優化與提高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分子,分子構成物質 B.分子既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也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C.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 C 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 D 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是分子變化的結果? 3.下列物質:①氧化鎂;②空氣;③高錳酸鉀;④海水;⑤二氧化碳;⑥氧氣。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4.電解水實驗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B.?l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 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之間存在間隔 5.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設計靈感于一個“方盆子”,許多“水泡泡”、許多“水分子”.下列關于水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水分子是極小的水滴 B.?1個水分子由1個氫分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C.?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6.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一個水分子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都分別由三個原子構成 B.由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比較能說明分子可以由種類不同的原子構成 C.氮氣分子和氫氣分子都分別由兩個氮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 D.由氮氣分子和氫分子的比較能說明一個分子可以由種類相同的原子構成 7.如圖表示宇宙飛船發動機內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氫氣、氧氣和水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C.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8.下列事實及對這些事實的解釋,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 ) A: 金屬導電——原子是運動的 B: 夏天鋼軌之間的縫隙變小——原子之間有間隔 C: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質不同 D: 電解水制取氫氣和氧氣——分子在化學反應中可以再分 9.氧化汞受熱時的變化可用下圖表示,據圖得出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A.這一變化是化學變化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構成的 C.汞是由汞分子構成的 D.這一變化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10.如圖是氫氣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氫的示意圖。下列關于從此圖中獲取的信息的描述有錯誤的是(?? ) A: 原子不能構成物質,只有分子才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B: 原子是化學反應中的最小粒子 C: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D: 分子在化學反應中還可分解成原子 (二)非選擇題 11.蘭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春天在室內放一盆蘭花,滿室清香,說明分子在__________.用力擠氣球,球被擠扁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氣球越擠壓越吃力,并不能無限擠壓,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同溫同壓的條件下,氣體分子的運動速度與分子的質量大小有關,分子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慢。在如圖容器中(器壁允許氣體分子通過),里面充滿了空氣,當燒杯中連續不斷地通入氫氣(氫分子是質量最小的分子)時,導管乙處將會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_,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碘是一種由碘分子構成的非金屬,某同學利用碘進行了如下的實驗:①把少量的固體碘放在濕潤的饅頭上第三小題的答案是碘是由碘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在上述實驗中碘分子都 第三小題的答案是碘是由碘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在上述實驗中碘分子都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都能使淀粉變藍色? 請問 為什么呢!碘是一種由碘分子構成的非金屬,某同學利用碘進行了如下的實驗:①把少量的固體碘放在濕潤的饅頭上,發現饅頭會變藍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饅頭去沾取碘液,發現饅頭也會變藍色,則: (1)取少量的碘放入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碘升華變成碘蒸氣,把濕潤的饅頭放在碘蒸氣中,饅頭_________變藍色(“會”或“不會”)。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來消毒用的碘酒,用饅頭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饅頭 _________(“會”或“不會”)藍色。 (3)請用分子的觀點來解釋實驗中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現在市場上買來的食鹽都是加碘鹽,用饅頭沾取少量的食鹽水,饅頭不變藍色,由此可知,食鹽_______(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第2課時 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 教學目標:1.說出物質的構成; 2.說出原子的組成; 3.列舉分子微粒的大小、質量的數量級。 教學重點:1.說出物質的構成;2.說出原子的組成; 教學難點:1.說出物質的構成;2.說出原子的組成; 常考點:1.說出物質的構成;2.說出原子的組成;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一: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1.分子的構成。 2.分子由原子構成。 3.不同的分子。 知識點二: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粒子的大小。 2.粒子的質量。 二、知識點梳理 考點1.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1.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生活現象: (1)分子不斷運動:如在遠處可聞到花香,衣箱中樟腦球時間久了就不見了,酒香不怕巷 子深的等; (2)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濕衣服在太陽曬著的地方干得快等; (3)分子間有間隔:一般來說氣體分子間間隔最大,固體、液體分子間間隔較小,因此氣 體容易被壓縮,固體、液體不易被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總體積小于原兩者的體積之和;物 質的熱脹冷縮等現象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隔。 2.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相同。 3.物質通常是有分子構成的,但也有些物質是直接由原子構成的。 4.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5.由原子構成分子時: (1)相同的原子種類,不同的原子個數,能構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分子與臭氧分子、一氧 化碳分子與二氧化碳分子。 (2)相同的原子個數,不同的原子種類,也能構成不同的分子。如氫分子與氧分子、水分 子與二氧化碳分子等。 (3)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種原子(如氫分子、氧分子等),也可以是不同種原子(如 一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等)。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例1:原子與分子的本質區別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構成物質,而原子要先構成分子后,再構成物質 C.?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原子不能 答案:C 變式訓練一:如圖是電解水的微觀模型示意圖,從中獲得信息錯誤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構成 B.?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C.?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為原子 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沒有改變 答案:D 變式訓練二:若用“”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則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粒子可表示為(?? ) 解析: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構成。 答案:C 考點2.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是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 例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粒子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1)能直接構成純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帶正電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帶負電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不顯電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能直接構成純凈物的是分子和原子,故填:分子、原子;(2)構成物質的微粒能保持物 質的化學性質,故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是分子和原子,故填:分子、原子;(3)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填:原子;(4)原子核和質子是帶正電荷微粒,故填:原子核、質子;(5)帶負電荷的是電子,故填:電子;(6)不顯電性的微粒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7)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是質子、電子,故填:質子、電子. 答案:(1)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3)原子(4)原子核、質子(5)電子(6)分 子、原子、中子(7)質子、電子 變式訓練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分子的質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分子的體積一定比原子大 C.?1個氫原子的質量大約為一粒米質量的1% D.?分子的質量和體積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的質量和體積大 解析:A、分子和原子的質量不能直接比較大小,故A錯誤;B、分子和原子的體積不能直接 比較大小,故B錯誤;C、1個氫原子的質量很小,屬于微觀,與一粒米質量沒有可比性,故C錯誤;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分子的質量和體積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的質量和體積大,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 答案:D 變式訓練二:“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了(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間可以再分 C. 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答案:A 三、優化與提高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分子,分子構成物質 B.分子既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也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C.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解析:A. 分子、原子或離子都可以構成物質,此項不正確;B. 分子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但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故錯誤;C. 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正確;D.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故錯誤。 答案:C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 C.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 D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是分子變化的結果? 解析:A 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錯.......原子也是物質?B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 錯.......比分子小的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原子、質子?C 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對.......分子結構確定之后,其化學性質不變?D 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是分子變化的結果?錯.......分子沒有變,是分子之間連接關系變了。 答案:C 3.下列物質:①氧化鎂;②空氣;③高錳酸鉀;④海水;⑤二氧化碳;⑥氧氣。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解析:氧氣是空氣的成分,故空氣中含有氧分子,部分氧氣能溶于海水中,故海水中含有氧分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故也含有氧分子。而氧化鎂、高錳酸鉀和二氧化碳都是純凈物,不可能含有氧分子,只含有氧元素,故選C。 答案:C 4.電解水實驗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B.?l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 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之間存在間隔 解析:水電解生成氫氣與氧氣,因為該反應是分解反應,所以水中含有氫氧兩種元素.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而原子種類沒變,也是這一實驗的結論.另外實驗的一些其他的現象如生成的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等可看做是該題的答案.因此可得出如下結論: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水在通電條件下被分解成H2和O2;水(分子)中,氫、氧兩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2:1;不能的出的結論是分子之間存在間隔,分子之間有間隔可通過水的三態變化體現. 答案:D 5.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設計靈感于一個“方盆子”,許多“水泡泡”、許多“水分子”.下列關于水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水分子是極小的水滴 B.?1個水分子由1個氫分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C.?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解析:A、水滴中含有很多個水分子,而不能說成水分子是極小的水滴,故A錯誤;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解釋分子用原子來解釋,水分子中沒有氫分子,故B錯誤;C、解釋分子用原子來解釋,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說法正確,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D、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故D錯誤; 答案:C 6.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一個水分子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都分別由三個原子構成 B.由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比較能說明分子可以由種類不同的原子構成 C.氮氣分子和氫氣分子都分別由兩個氮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 D.由氮氣分子和氫分子的比較能說明一個分子可以由種類相同的原子構成 答案:C 7.如圖表示宇宙飛船發動機內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氫氣、氧氣和水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C.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答案:D 8.下列事實及對這些事實的解釋,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 ) A: 金屬導電——原子是運動的 B: 夏天鋼軌之間的縫隙變小——原子之間有間隔 C: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質不同 D: 電解水制取氫氣和氧氣——分子在化學反應中可以再分 解析:A項,金屬導電是由于金屬中的電子可以自由移動,不是原子運動,故A項錯誤;B項,原子之間有間隔,溫度高時,間隔變大,鋼軌體積膨脹,鋼軌間縫隙變小,故B項正確;C項,糖和醋的構成分子不同,性質不同,故物質味道不同,故C項正確;D項,電解水制取氫氣和氧氣過程中,水分子變化成了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故D項正確。 答案:A 9.氧化汞受熱時的變化可用下圖表示,據圖得出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A.這一變化是化學變化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構成的 C.汞是由汞分子構成的 D.這一變化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A 10.如圖是氫氣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氫的示意圖。下列關于從此圖中獲取的信息的描述有錯誤的是(?? ) A: 原子不能構成物質,只有分子才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B: 原子是化學反應中的最小粒子 C: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D: 分子在化學反應中還可分解成原子 答案:A (二)非選擇題 11.蘭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春天在室內放一盆蘭花,滿室清香,說明分子在__________.用力擠氣球,球被擠扁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氣球越擠壓越吃力,并不能無限擠壓,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天在室內放一盆蘭花,滿室清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用力擠氣球,球被擠扁了說明分子間有空隙,?氣球越擠壓越吃力,并不能無限擠壓,說明分子之間有作用力. 12.在同溫同壓的條件下,氣體分子的運動速度與分子的質量大小有關,分子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慢。在如圖容器中(器壁允許氣體分子通過),里面充滿了空氣,當燒杯中連續不斷地通入氫氣(氫分子是質量最小的分子)時,導管乙處將會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_,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斷通入氫氣時,單位時間內進入瓶中的氫分子比從瓶中進入燒杯中的分子多。這樣就導致瓶中的分子越來越多,壓強越來越大,使試劑瓶中的氣體壓強越來越大,直至有水噴出。 答案:有水噴出,氫氣的分子質量小,運動速度較快,進入瓶內的氣體增多,使瓶內壓強增大。 13.碘是一種由碘分子構成的非金屬,某同學利用碘進行了如下的實驗:①把少量的固體碘放在濕潤的饅頭上第三小題的答案是碘是由碘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在上述實驗中碘分子都 第三小題的答案是碘是由碘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在上述實驗中碘分子都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都能使淀粉變藍色? 請問 為什么呢!碘是一種由碘分子構成的非金屬,某同學利用碘進行了如下的實驗:①把少量的固體碘放在濕潤的饅頭上,發現饅頭會變藍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饅頭去沾取碘液,發現饅頭也會變藍色,則: (1)取少量的碘放入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碘升華變成碘蒸氣,把濕潤的饅頭放在碘蒸氣中,饅頭_________變藍色(“會”或“不會”)。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來消毒用的碘酒,用饅頭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饅頭 _________(“會”或“不會”)藍色。 (3)請用分子的觀點來解釋實驗中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現在市場上買來的食鹽都是加碘鹽,用饅頭沾取少量的食鹽水,饅頭不變藍色,由此可知,食鹽_______(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解析:碘是一種非金屬由分子構成的,從題目中可以得到碘分子是保持它化學性質的粒子,如果結構沒有發生變化,功能一般是不會改變的.所以當變成氣態的時候只是空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化學性質沒變化,還是能讓饅頭變藍色的,溶解在酒精中也是一樣的,沒有發生化學變化. 答案:(1)會(2)會(3)碘是由碘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在上述實驗中碘分子都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都能使淀粉變藍色(意思題意符合即可)(4)不存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