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 第三章 第5課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講義(含解析)(教育機構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 第三章 第5課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講義(含解析)(教育機構專用)

資源簡介

第5課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教學目標:1.通過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成分比較;
2.說出呼吸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等基本知識;
3.解釋呼吸運動的原理及人工呼吸的原理;
4.解釋動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學重點:1人體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呼吸系統的組成;3.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學難點:1人體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呼吸系統的組成;3.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常考點:1人體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呼吸系統的組成;3.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一: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1.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肺。
2.呼吸運動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組織內的氣體交換。
知識點二: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1.動物的呼吸作用: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2.植物的呼吸作用: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二、重難點突破
考點1.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1.呼吸的定義: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稱為呼吸。呼吸的第一個環節是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由呼吸系統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
2.人體的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其中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
3.呼吸運動:吸氣和呼氣時呼吸模型的變化
項目
吸氣
呼氣
肋間外肌
收縮
舒張
肋間內肌
舒張
收縮
膈肌
收縮
舒張
膈頂
下降
上升
肋骨
向上、向外
向下、向內
胸腔體積
增大
縮小
胸腔內大氣壓
變小
變大
吸氣具體過程: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和胸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體積增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下降,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空氣進入肺泡
呼氣具體過程: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和胸骨向下、向內移動——胸腔體積減小——肺收縮,肺內氣壓升高,大于外界大氣壓——肺泡內氣體排出體外
注:吸氣時,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呼氣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壓和外界大氣壓所形成的壓力差是推動氣體進出肺部的動力。在吸氣結束尚未呼氣的一瞬間,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
4.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1)實質: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指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2)原理:同種氣體總是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氣體的擴散作用):肺泡中氧氣濃度高,周圍毛細血管內氧氣濃度低,所以氧氣從肺泡到毛細血管中去;肺泡中二氧化碳低,周圍毛細血管中二氧化碳濃度高,所以二氧化碳從周圍毛細血管到肺泡中去。這樣就完成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氣體交換。
(3)運輸: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易于氧結合,成為氧合血紅蛋白,在氧濃度低的地方易于氧分離,所以紅細胞易于運輸氧氣。
(4)結果:血液成分由靜脈血(二氧化碳濃度高,氧氣濃度低,顏色暗紅)轉變為動脈血(二氧化碳濃度低,氧氣濃度高,顏色鮮紅)
例1:下列關于平靜狀態下呼吸過程的敘述,哪項是正確的?( ?)
A.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下降,外界氣體經呼吸道進入肺
B.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上升,外界氣體經呼吸道進入肺
C.胸廓回縮,肺縮小,肺內氣壓下降,外界氣體經呼吸道進入肺
D.胸廓回縮,肺縮小,肺內氣壓上升,外界空氣經呼吸道進入肺
變式訓練一:如圖所示為人體呼吸系統的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玻璃管? 2.瓶塞? 3.玻璃管的分支? 4.氣球? 5.鐘罩? 6.橡皮膜?
(1)玻璃管相當于人體呼吸系統的____________。?
(2)氣球相當于人體內的___________。?
(3)橡皮膜相當于人體內的__________。?
⑷鐘罩相當于人體的__________。?
(5)玻璃管的分支相當于人體的__________。?
(6)左側罩內的情況表示吸氣過程,________側罩內的情況表示呼氣過程。?
(7)模型中的1、2、3、4、5、6,直接與呼吸運動有關的是_______和_______。
變式訓練二:人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入空氣,排出CO2等氣體.但人體排出的CO2
究竟是空氣中原有的,還是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為了證實這個問題,某同學采用了如右圖所
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過程是:人吸氣時,活塞A打開,活塞B關閉,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沒有出
現渾濁,人呼氣時,活塞A關閉,活塞B打開.將上述操作反復進行,能證明人呼出的氣體中所含
的CO2不是來自空氣,而是人體的代謝終產物,請回答:

(1)甲瓶中所裝試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丙瓶中所裝試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請寫出甲瓶或丙瓶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式訓練三:如圖是表示研究人體吸入氣體與呼出氣體成分差異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中要
求被測試者通過2吸入氣體,通過3呼出氣體,請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裝置存在錯誤,指出哪兩根玻璃管應變短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幾次呼吸后,觀察到燒杯A內的現象是_________.燒杯B內的現象是__________.
(3)根據探究的問題,此實驗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2.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1.定義: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氣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稱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體內的一種緩慢進行的氧化反應。
2.呼吸作用的反應式:。
3.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4.條件:活細胞內(線粒體)。
5.意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命活動即結束。
6.動植物和人類一樣,也需要進行呼吸,都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生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
例2:呼吸作用是生物體的一項重要生理活動,其意義是(?? ??)
A.?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B.?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C.?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D.?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變式訓練一: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
A.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 B.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C.分解有機物,貯存能量 D.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例3:如圖是小柯探究種子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

(1)實驗前用手握住裝置乙的試管外壁,觀察紅色水滴能否移動。這是為了檢查裝置的_____性。設置乙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小柯認為用天平分別稱出甲、乙整個裝置的質量,若前后質量有變化即可證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你認為他的想法正確嗎: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裝置內因___________導致氣壓減小,紅色水滴會向右移動。
變式訓練: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想:種子萌發過程可能會產生二氧化碳,他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打開D裝置中的閥門,水位下降,空氣就會依次進入裝置。

(1)A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現象,則小明的猜想是正確的。
(3)請指出D裝置的一個優點:?________________。
三、優化與提高
(一)選擇題
1.如圖表示人的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是( )
A.膈肌從甲到乙時,呼氣 B.膈肌從甲到乙時,吸氣
C.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 D.吸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
2.人呼吸時,在肺的形狀從圖中的甲圖變成乙圖的過程中,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關系是(? )
A. 肺內氣壓大于大氣壓 B. 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
C. 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 D. 肺內氣壓先大于大氣壓,后小于大氣壓
3.下列關于平靜呼吸過程的表示,正確的是(   )
A. 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B. 胸廓縮小→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C. 胸廓擴大→肺縮小→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D. 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4.人體在呼吸時呼吸系統中會有以下變化:(1)膈肌收縮;(2)膈肌放松;(3)膈上升呈拱形;(4)膈下降變扁平;(5)胸腔體積擴大;(6)胸腔體積縮小;(7)肺內壓力增大;(8)肺內壓力減小,則屬于吸氣的選擇為(??? ?)
A.?(1)(3)(5)(8) B.?(1)(4)(5)(8) C.?(2)(3)(4)(7) D.?(2)(3)(6)(7)
5.對呼吸作用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呼吸作用能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 B.呼吸作用屬于分解反應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
6.俗話說:“水多會把植物淹死”,主要原因是(? ?????)
A.水太多,植物脹死 B.水太多,溫度太低而凍死
C.被淹部分二氧化碳太多而中毒 D.被淹部分缺氧不能呼吸
7.我國北方農村里常將馬鈴薯貯藏在地窖里,進入地窖取物之前,農民往往把一盞油燈吊入地窖內,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測量窖內的二氧化碳含量 B.?測量窖內的水分含量
C.?主要是為了照明 D.?測量窖內的一氧化碳含量
8.取甲、乙兩個暖水瓶,甲瓶裝有萌發的種子,乙瓶裝有與甲瓶等量的煮熟的種子.兩瓶均用插有溫度計的橡皮塞塞嚴,置于溫暖的地方,幾小時后看到的現象是( ????)
A.?甲瓶溫度下降,乙瓶溫度升高 B.?甲瓶溫度升高,乙瓶溫度不變
C.?甲、乙兩瓶溫度都升高 D.?甲、乙兩瓶溫度都不變
9.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來儲存水果和蔬菜,利用你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冰箱能延長果蔬儲存時間的主要原因是(??? ?)
A.?減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環境的溫度,減緩呼吸作用
C.?降低了環境的溫度,加快呼吸作用 D.?減少環境中氧氣的含量,減緩呼吸作用
(二)非選擇題
10.右圖是某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據圖回答問題:

(1)曲線AB段表示_______過程,此過程肺內氣體壓力與外界大氣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這個過程是由于肋間肌和膈肌_______的 結果。
(2)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徑都_______。
(3)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坐標中的____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關系是 ? ??。
(4)在曲線AB、BC段變化中,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的變化情況:AB__________BC___________。
11.如圖是膈的運動與呼吸運動的關系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相當于人體的氣管和肺的分別是圖中的序號__________和序號__________.
圖中的4相當于人體的__________,當4處于箭頭所指的運動狀態時,膈肌__________,胸廓__________.
(3)當呼氣結束的一瞬間,肺內氣壓__________外界大氣壓.通過__________,肺實現了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
12.如圖是人體呼吸系統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填寫圖中各部分的名稱: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E的分支末端形成許多__________.F就是由這些_________構成的,是________的 主要場所.
(3)圖中__________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發聲的器官.
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兩個反應式來表示: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某興趣小組成員為了探究酵母菌在呼吸作用過程中氣體體積的變化(已知相同條件下,分子數相同的任何氣體,體積相同),進行了實驗.在裝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氣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飽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氣,扎緊后放入裝有溫水的量筒中(如圖所示),記下液面的讀數,以后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觀察并記錄量筒中液面的讀數.請回答下列問題:

酵母菌的細胞結構與下列哪種生物有明顯的區別?______
A.水稻 ?????B.蘑菇? ?????C.西瓜? ????D.大腸桿菌
若不考慮溫度變化對氣體體積的影響,則實驗過程中量筒內的液面如何變化? _________.
(3)若將裝置中的溫水換成冷水,重復以上實驗,則量筒內液面變化的速率將_________(選填“加快”、“不變”或“減慢”).
14.甲圖是某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膈肌的不同活動狀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甲圖中曲線AB段表示吸氣時肺內氣壓變化,與之相對應的是乙圖的 ▲ (填A或B)狀態.
(2)甲圖曲線BC段表示呼氣時的肺內氣壓變化,這時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上下徑都 ▲ .與之對應的是乙圖中的 ▲ 狀態.
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甲圖坐標中的B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值 ▲ .
(4)肺內氣壓最大的狀態是乙圖的 ▲ ,膈肌收縮最緊張的狀態是乙圖的 ▲ ,肋骨間的肌肉收縮時的狀態可能是乙圖的 ▲ .
15.如圖是人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的氣體交換過程?
(1)已知A是體內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則A的名稱是 .在A中與氣體交換有關的結構是 ,其中有利于氣體交換的特征是 .?
(2)B是毛細血管與細胞之間進行氣體交換必不可少的過程,則B為 .如果毛細血管中O2要進入到體內某細胞中,則O2濃度要 (大于、等于、小于)細胞內O2的濃度;而如果體內細胞中的CO2要進入毛細血管,則CO2濃度要 (大于、等于、小于)毛細血管內CO2的濃度.?

16.如圖中的實驗裝置用于測量大麥種子的呼吸速率.實驗開始時,用夾子夾緊橡皮管并使圖中U形管內兩側有色液體均處于“0”標志位.在25℃條件下兩套裝置都靜置1h,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裝置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是 .
裝置A中有色液體的變化量表示 .
(3)裝置B中對大麥種子進行滅菌處理的目的是 ;裝置B中有色液體的變化可能是 造成的,設置B裝置的目的是 .
(4)計算大麥種子在25℃條件下的呼吸速率(用單位時間內O2的吸收速率表示,單位為mm3g-1h-1) .
17.如圖是人體呼吸系統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人的呼吸系統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由圖中 ▲ (填數碼代號)組成。
(2)患感冒時,由于病毒感染,[5]中的粘膜會 ▲ ,造成說話帶鼻音。
(3)[6]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 ▲ 作用實現的,交換后,血液發生的變化是 ▲ 。
(4)空氣中的氧氣進入循環系統,需經血液里的 ▲ 運輸到全身各處。
18.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了一種叫“富氧水”的高價飲用水,它是以飲用水為基質,加壓充入氧氣制得.
節目中對“富氧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強、易吸收.喝水后氧氣通過胃腸絨毛細胞膜直接進入細胞,能有效補充體內的氧,在細胞內分解各種營養物質產生能量.
觀點二:“觀點一”違背科學常識,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費者.
(1)石田教授曾對富氧水的效果進行研究.他以10名學生為對象,讓學生在不同時間分別飲用350毫升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訴學生喝的是哪一種水.學生喝完水后被要求運動15分鐘,然后由研究人員測試并比較反映他們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標,結果無明顯差異.
成分
吸入的空氣
呼出的氣體
N2
78%
78%
O2
21%
16%
CO2
0.03%,
4%,
其他
稀有氣體0.94%
較少的水汽
稀有氣體1%
較多的水汽
(1)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屬于: ▲ .(選填“查閱資料”、“建立模型”或“對比實驗”)
(2)人應該是由 ▲ 系統吸收氧氣.右表是人在呼吸時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比較.平靜狀態下,如果一個人每次吸入與呼出時的氣體都是500毫升,氧氣的密度為1.4克/升,根據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體可吸收氧氣 ▲ 毫克.因此呼吸1分鐘(16次)人體吸收的氧氣相當于28瓶500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依據(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你支持哪種觀點? ▲ .
第5課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教學目標:1.通過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成分比較;
2.說出呼吸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等基本知識;
3.解釋呼吸運動的原理及人工呼吸的原理;
4.解釋動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學重點:1人體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呼吸系統的組成;3.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學難點:1人體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呼吸系統的組成;3.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常考點:1人體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呼吸系統的組成;3.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一: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1.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肺。
2.呼吸運動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組織內的氣體交換。
知識點二: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1.動物的呼吸作用: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2.植物的呼吸作用: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二、重難點突破
考點1.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1.呼吸的定義: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稱為呼吸。呼吸的第一個環節是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由呼吸系統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
2.人體的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其中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
3.呼吸運動:吸氣和呼氣時呼吸模型的變化
項目
吸氣
呼氣
肋間外肌
收縮
舒張
肋間內肌
舒張
收縮
膈肌
收縮
舒張
膈頂
下降
上升
肋骨
向上、向外
向下、向內
胸腔體積
增大
縮小
胸腔內大氣壓
變小
變大
吸氣具體過程: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和胸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體積增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下降,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空氣進入肺泡
呼氣具體過程: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和胸骨向下、向內移動——胸腔體積減小——肺收縮,肺內氣壓升高,大于外界大氣壓——肺泡內氣體排出體外
注:吸氣時,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呼氣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壓和外界大氣壓所形成的壓力差是推動氣體進出肺部的動力。在吸氣結束尚未呼氣的一瞬間,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
4.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1)實質: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指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2)原理:同種氣體總是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氣體的擴散作用):肺泡中氧氣濃度高,周圍毛細血管內氧氣濃度低,所以氧氣從肺泡到毛細血管中去;肺泡中二氧化碳低,周圍毛細血管中二氧化碳濃度高,所以二氧化碳從周圍毛細血管到肺泡中去。這樣就完成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氣體交換。
(3)運輸: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易于氧結合,成為氧合血紅蛋白,在氧濃度低的地方易于氧分離,所以紅細胞易于運輸氧氣。
(4)結果:血液成分由靜脈血(二氧化碳濃度高,氧氣濃度低,顏色暗紅)轉變為動脈血(二氧化碳濃度低,氧氣濃度高,顏色鮮紅)
例1:下列關于平靜狀態下呼吸過程的敘述,哪項是正確的?( ?)
A: 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下降,外界氣體經呼吸道進入肺
B: 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上升,外界氣體經呼吸道進入肺
C: 胸廓回縮,肺縮小,肺內氣壓下降,外界氣體經呼吸道進入肺
D: 胸廓回縮,肺縮小,肺內氣壓上升,外界空氣經呼吸道進入肺
解析:平靜狀態下,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動,使胸廓的前后
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時,胸廓增大,
肺隨著擴張,肺的容積增大,肺內氣壓下降,外界空氣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
答案:A
變式訓練一:如圖所示為人體呼吸系統的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玻璃管? 2.瓶塞? 3.玻璃管的分支? 4.氣球? 5.鐘罩? 6.橡皮膜?

(1)玻璃管相當于人體呼吸系統的____________。?
(2)氣球相當于人體內的___________。?
(3)橡皮膜相當于人體內的__________。?
⑷鐘罩相當于人體的__________。?
(5)玻璃管的分支相當于人體的__________。?
(6)左側罩內的情況表示吸氣過程,________側罩內的情況表示呼氣過程。?
(7)模型中的1、2、3、4、5、6,直接與呼吸運動有關的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氣管? 肺? 橫膈膜? 胸腔壁? 支氣管?? 右? 5? 6
變式訓練二:人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入空氣,排出CO2等氣體.但人體排出的CO2
究竟是空氣中原有的,還是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為了證實這個問題,某同學采用了如右圖所
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過程是:人吸氣時,活塞A打開,活塞B關閉,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沒有出
現渾濁,人呼氣時,活塞A關閉,活塞B打開.將上述操作反復進行,能證明人呼出的氣體中所含
的CO2不是來自空氣,而是人體的代謝終產物,請回答:

(1)甲瓶中所裝試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丙瓶中所裝試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請寫出甲瓶或丙瓶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驗證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2)CO2+2NaOH=Na2CO3+H2O.
變式訓練三:如圖是表示研究人體吸入氣體與呼出氣體成分差異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中要
求被測試者通過2吸入氣體,通過3呼出氣體,請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裝置存在錯誤,指出哪兩根玻璃管應變短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幾次呼吸后,觀察到燒杯A內的現象是_________.燒杯B內的現象是__________.
(3)根據探究的問題,此實驗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和4;(2)澄清的石灰水沒有變渾濁;澄清的石灰石變渾濁.(3)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
較多的二氧化碳氣體.
考點2.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1.定義: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氣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稱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體內的一種緩慢進行的氧化反應。
2.呼吸作用的反應式:。
3.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4.條件:活細胞內(線粒體)。
5.意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命活動即結束。
6.動植物和人類一樣,也需要進行呼吸,都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生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
例2:呼吸作用是生物體的一項重要生理活動,其意義是(?? ??)
A.?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B.?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C.?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D.?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答案:C
變式訓練一: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
A.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 B.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C.分解有機物,貯存能量 D.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解析:從實質上看,光合作用包括了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方面是物質的變化,就是把簡單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復雜的有機物。另一方面是能量的變化,就是把光能吸收轉變為儲藏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答案:A
例3:如圖是小柯探究種子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

(1)實驗前用手握住裝置乙的試管外壁,觀察紅色水滴能否移動。這是為了檢查裝置的_____性。設置乙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小柯認為用天平分別稱出甲、乙整個裝置的質量,若前后質量有變化即可證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你認為他的想法正確嗎: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裝置內因___________導致氣壓減小,紅色水滴會向右移動。
答案:(1)氣密;對照或對比(2)不正確(3)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變式訓練: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想:種子萌發過程可能會產生二氧化碳,他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打開D裝置中的閥門,水位下降,空氣就會依次進入裝置。

(1)A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現象,則小明的猜想是正確的。
(3)請指出D裝置的一個優點:?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空氣在進入B之前需要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除浄,故應在B之間加A裝置,A裝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2)種子萌發產生了二氧化碳,則C內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3)D中的閥門能控制水流的速度,從而控制通入空氣的速度,D裝置也可以收集氣體,防止外界的氣體從右側進入C裝置等。
答案:(1)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干擾;(2)C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可以通過控制水流的速度來控制空氣通入的速度;可以收集氣體,防止外界的氣體從右側進入C裝置等。
三、優化與提高
(一)選擇題
1.如圖表示人的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是( )
A.膈肌從甲到乙時,呼氣 B.膈肌從甲到乙時,吸氣
C.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 D.吸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
答案:BC
2.人呼吸時,在肺的形狀從圖中的甲圖變成乙圖的過程中,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關系是(? )
A. 肺內氣壓大于大氣壓 B. 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
C. 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 D. 肺內氣壓先大于大氣壓,后小于大氣壓
答案:C
3.下列關于平靜呼吸過程的表示,正確的是(   )
A. 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B. 胸廓縮小→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C. 胸廓擴大→肺縮小→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D. 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解析:吸氣時: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胸廓擴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外界大氣壓力大于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呼氣時: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肌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借彈性回縮→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氣體排出肺.
答案:A
4.人體在呼吸時呼吸系統中會有以下變化:(1)膈肌收縮;(2)膈肌放松;(3)膈上升呈拱形;(4)膈下降變扁平;(5)胸腔體積擴大;(6)胸腔體積縮小;(7)肺內壓力增大;(8)肺內壓力減小,則屬于吸氣的選擇為(??? ?)
A.?(1)(3)(5)(8) B.?(1)(4)(5)(8) C.?(2)(3)(4)(7) D.?(2)(3)(6)(7)
答案:B
5.對呼吸作用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呼吸作用能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 B.呼吸作用屬于分解反應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
解析:A.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故說法正確;B.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分解反應“一變多”的特征,故說法錯誤;C.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故說法正確;D.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此變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說法正確.
答案:D
6.俗話說:“水多會把植物淹死”,主要原因是(? ?????)
A.水太多,植物脹死 B.水太多,溫度太低而凍死
C.被淹部分二氧化碳太多而中毒 D.被淹部分缺氧不能呼吸
解析:澆水太多造成植物淹死的原因是植物的根系需要進行呼吸作用,水太多使根系細胞無法進行正常的呼吸(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從而使根系細胞死亡,甚至植物根的壞死,故ABC與題意不符,D與題意相符。
答案:D
7.我國北方農村里常將馬鈴薯貯藏在地窖里,進入地窖取物之前,農民往往把一盞油燈吊入地窖內,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測量窖內的二氧化碳含量 B.?測量窖內的水分含量
C.?主要是為了照明 D.?測量窖內的一氧化碳含量
答案:A
8.取甲、乙兩個暖水瓶,甲瓶裝有萌發的種子,乙瓶裝有與甲瓶等量的煮熟的種子.兩瓶均用插有溫度計的橡皮塞塞嚴,置于溫暖的地方,幾小時后看到的現象是( ????)
A.?甲瓶溫度下降,乙瓶溫度升高 B.?甲瓶溫度升高,乙瓶溫度不變
C.?甲、乙兩瓶溫度都升高 D.?甲、乙兩瓶溫度都不變
解析:只有活的細胞才能進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種子沒有生命了不能進行呼吸作用;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一部分轉化為熱量散失,使瓶內溫度升高,溫度計讀數升高.因此甲瓶溫度升高,乙瓶溫度不變.
答案:B
9.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來儲存水果和蔬菜,利用你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冰箱能延長果蔬儲存時間的主要原因是(??? ?)
A.?減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環境的溫度,減緩呼吸作用
C.?降低了環境的溫度,加快呼吸作用 D.?減少環境中氧氣的含量,減緩呼吸作用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10.右圖是某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據圖回答問題:

(1)曲線AB段表示_______過程,此過程肺內氣體壓力與外界大氣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這個過程是由于肋間肌和膈肌_______的 結果。
(2)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徑都_______。
(3)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坐標中的____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關系是 ? ??。
(4)在曲線AB、BC段變化中,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的變化情況:AB__________BC___________。
答案:(1)吸氣 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 收縮 ??(2)縮小
??(3)B 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 (4)肋間肌和膈肌收縮? 肋間肌和膈肌舒張
11.如圖是膈的運動與呼吸運動的關系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相當于人體的氣管和肺的分別是圖中的序號__________和序號__________.
圖中的4相當于人體的__________,當4處于箭頭所指的運動狀態時,膈肌__________,胸廓__________.
(3)當呼氣結束的一瞬間,肺內氣壓__________外界大氣壓.通過__________,肺實現了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
答案:(1)1???2???(2)膈???收縮???擴大???(3)等于???呼吸運動
12.如圖是人體呼吸系統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填寫圖中各部分的名稱: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E的分支末端形成許多__________.F就是由這些_________構成的,是________的 主要場所.
(3)圖中__________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發聲的器官.
解析:(1)圖中的A是鼻腔,B是喉;C是支氣管;D是咽;E是氣管;F是肺;
E肺的末端由許多肺泡構成,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氣體交換,因此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3)D咽就是呼吸器官也是消化器官.
答案:(1)鼻腔;喉;支氣管;咽;氣管;肺;(2)肺泡;肺泡;氣體交換;(3)喉
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兩個反應式來表示: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某興趣小組成員為了探究酵母菌在呼吸作用過程中氣體體積的變化(已知相同條件下,分子數相同的任何氣體,體積相同),進行了實驗.在裝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氣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飽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氣,扎緊后放入裝有溫水的量筒中(如圖所示),記下液面的讀數,以后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觀察并記錄量筒中液面的讀數.請回答下列問題:

酵母菌的細胞結構與下列哪種生物有明顯的區別?______
A.水稻 ?????B.蘑菇? ?????C.西瓜? ????D.大腸桿菌
若不考慮溫度變化對氣體體積的影響,則實驗過程中量筒內的液面如何變化? _________.
(3)若將裝置中的溫水換成冷水,重復以上實驗,則量筒內液面變化的速率將_________(選填“加快”、“不變”或“減慢”).
答案:(1)D;(2)先不變后升高;(3)減慢
14.甲圖是某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膈肌的不同活動狀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甲圖中曲線AB段表示吸氣時肺內氣壓變化,與之相對應的是乙圖的 ▲ (填A或B)狀態.
(2)甲圖曲線BC段表示呼氣時的肺內氣壓變化,這時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上下徑都 ▲ .與之對應的是乙圖中的 ▲ 狀態.
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甲圖坐標中的B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值 ▲ .
(4)肺內氣壓最大的狀態是乙圖的 ▲ ,膈肌收縮最緊張的狀態是乙圖的 ▲ ,肋骨間的肌肉收縮時的狀態可能是乙圖的 ▲ .
解析:(1)甲圖中曲線AB段肺內氣壓是負值,表示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因此表示吸氣時的肺內氣壓的變化.吸氣時膈肌收縮,膈肌頂部下降,所以與之相對應的是乙圖中的B狀態;(2)甲圖曲線BC段肺內氣壓是正值,表示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因此表示呼氣時的肺內氣壓變化,這時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徑都縮小,與之對應的是乙圖中的A狀態;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甲圖坐標中的B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值相等,既不吸氣也不呼氣;(4)呼氣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壓最大的狀態是乙圖中的A,膈肌收縮最緊張的狀態是乙圖的B,肋間外肌收縮時的狀態可能是乙圖的B.
答案:(1)吸氣;B;(2)呼氣;A;(3)相等;(4)A;B;B.
15.如圖是人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的氣體交換過程?
(1)已知A是體內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則A的名稱是 .在A中與氣體交換有關的結構是 ,其中有利于氣體交換的特征是 .?
(2)B是毛細血管與細胞之間進行氣體交換必不可少的過程,則B為 .如果毛細血管中O2要進入到體內某細胞中,則O2濃度要 (大于、等于、小于)細胞內O2的濃度;而如果體內細胞中的CO2要進入毛細血管,則CO2濃度要 (大于、等于、小于)毛細血管內CO2的濃度.?

答案:(1)肺臟? 肺泡和毛細支氣管?
肺泡氣體交換累計面積巨大、壁薄、富含毛細血管,肺泡內氧濃度高、二氧化碳濃度低.?
(2)內呼吸? 大于? 大于
16.如圖中的實驗裝置用于測量大麥種子的呼吸速率.實驗開始時,用夾子夾緊橡皮管并使圖中U形管內兩側有色液體均處于“0”標志位.在25℃條件下兩套裝置都靜置1h,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裝置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是 .
裝置A中有色液體的變化量表示 .
(3)裝置B中對大麥種子進行滅菌處理的目的是 ;裝置B中有色液體的變化可能是 造成的,設置B裝置的目的是 .
(4)計算大麥種子在25℃條件下的呼吸速率(用單位時間內O2的吸收速率表示,單位為mm3g-1h-1) .
答案:(1)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2)大麥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體積????(3)滅菌是防止細菌呼吸作用產生或吸收的氣體影響實驗結果???由于環境溫度上升而引起的氣體膨脹????對照(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氣體熱膨脹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4)O2吸收速率=80mm3/10g=8mm3g-1h-1
17.如圖是人體呼吸系統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人的呼吸系統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由圖中 ▲ (填數碼代號)組成。
(2)患感冒時,由于病毒感染,[5]中的粘膜會 ▲ ,造成說話帶鼻音。
(3)[6]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 ▲ 作用實現的,交換后,血液發生的變化是 ▲ 。
(4)空氣中的氧氣進入循環系統,需經血液里的 ▲ 運輸到全身各處。
答案:(1)⑤①②③⑦  (2)發炎腫脹 (3)擴散   靜脈血變為動脈血(含氧量增加)(4)紅細胞(血紅蛋白)
18.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了一種叫“富氧水”的高價飲用水,它是以飲用水為基質,加壓充入氧氣制得.
節目中對“富氧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強、易吸收.喝水后氧氣通過胃腸絨毛細胞膜直接進入細胞,能有效補充體內的氧,在細胞內分解各種營養物質產生能量.
觀點二:“觀點一”違背科學常識,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費者.
(1)石田教授曾對富氧水的效果進行研究.他以10名學生為對象,讓學生在不同時間分別飲用350毫升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訴學生喝的是哪一種水.學生喝完水后被要求運動15分鐘,然后由研究人員測試并比較反映他們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標,結果無明顯差異.
成分
吸入的空氣
呼出的氣體
N2
78%
78%
O2
21%
16%
CO2
0.03%,
4%,
其他
稀有氣體0.94%
較少的水汽
稀有氣體1%
較多的水汽
(1)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屬于: ▲ .(選填“查閱資料”、“建立模型”或“對比實驗”)
(2)人應該是由 ▲ 系統吸收氧氣.右表是人在呼吸時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比較.平靜狀態下,如果一個人每次吸入與呼出時的氣體都是500毫升,氧氣的密度為1.4克/升,根據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體可吸收氧氣 ▲ 毫克.因此呼吸1分鐘(16次)人體吸收的氧氣相當于28瓶500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依據(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你支持哪種觀點? ▲ .
解析:(1)對比實驗是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 把“富氧水”和普通水的效果作比較,結果無明顯差異,該研究方法屬于對比實驗;(2)人應該由呼吸系統吸收氧氣,呼吸一次人體可吸收氧氣=500mL×10-3L/mL×(21%-16%)×1.4g/L=0.035g=35mg;因此呼吸1分鐘(16次)人體吸收的氧氣相當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3)根據(1)“富氧水”和普通水效果相同,(2)呼吸1分鐘(16次)人體吸收的氧氣相當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可判斷觀點二正確.
答案:(1)對比實驗(2)呼吸;35(3)觀點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石泉县| 清远市| 上犹县| 都兰县| 鹿邑县| 温州市| 遵化市| 锦屏县| 紫云| 安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陈巴尔虎旗| 麻阳| 东山县| 固原市| 漳浦县| 丘北县| 正镶白旗| 阿坝县| 商南县| 汽车| 静乐县| 宝应县| 乌兰浩特市| 韶关市| 百色市| 桃源县| 龙口市| 林甸县| 洮南市| 顺义区| 南江县| 舟山市| 沙湾县| 汨罗市| 定西市| 文水县| 汪清县| 石渠县|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