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 第三章 第7課時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講義(含解析)(教育機構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 第三章 第7課時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講義(含解析)(教育機構專用)

資源簡介

第7課時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教學目標:1.列舉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2.識別溫室效應的成因和溫室效應的利弊。
教學重點:1.碳氧循環;2.溫室效應
教學難點:1.碳氧循環;2.溫室效應
??键c:1.碳氧循環;2.溫室效應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環
1.耗氧途徑:生物的呼吸、燃料燃燒等。
2.產氧途徑:植物光合作用。
知識點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1.二氧化碳產生途徑。
2.二氧化碳消耗圖集。
知識點三:溫室效應
1.溫室氣體。
2.溫室效應的利弊。
3.減緩溫室效應---低碳。
二、重難點突破
考點1.自然界中的氧循環
1.氧循環的含義:氧循環是指大自然中氧氣的含量會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質的燃燒等減少,但又會隨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循環。
2.氧氣產生的主要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
3.氧氣消耗的途徑:(1)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氣,產生二氧化碳。
(2)動植物死亡后的遺體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氣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礦物質燃料(如煤、天然氣)等扥燃燒,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例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環和碳循環,其中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是(?? ??)
A.?水的電解 B.?動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蠟燭燃燒
變式訓練一:把新鮮水草放在魚缸里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魚缸里的養料 B.美化魚的生活環境
C.增加魚缸里的氧的含量 D.增加魚缸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考點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1.碳循環的含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隨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物的燃燒以及生物腐爛分解等過程,源源不斷地重新釋放出來,結果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數量與重新釋放出來的數量大致相等。
2.自然界中碳的形式:自然界中的碳以單質(金剛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氣中,以二氧化碳為主;在生物體內,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
3.影響碳循環的因素:工業發展,大量燃燒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過多的CO2,增加大氣中的CO2含量,從而破壞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環與碳循環的聯系: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氣中氧氣和CO2含量的相對穩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例2:下列關于光合作用意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為植物自身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
B.?為動物和人提供食物和能量
C.?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氣中兩種氣體的含量比較穩定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為動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氣
變式訓練一:右圖表示CO2的循環過程,其中物質X能為人體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中C、H、O的原子個數之比為1:2:1
B.?轉化1是自然界中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主要途徑
C.?X在人體中氧化產生的CO2如不及時排出,則血液的pH將增大
D.?人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空氣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考點3.溫室效應
地球上的有些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樣,讓太陽光輻射的能量穿過大氣層被地面吸收,同時防止地面輻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間去,使地面的氣溫升高,產生類似溫室的保溫效應。
例3:目前,人類對煤和石油的過度使用,使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溫室效應增強.科學家們對二氧化碳增多帶來的負面影響較為擔憂,于是積極尋求解決良策.如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深埋二氧化碳,開發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舉一例說明溫室效應的增強對環境和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海平面的升高,將會對沿岸低洼地區及海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
(2)有人設想將二氧化碳通過管道泵入到足夠深度的海底(約1000米以下),以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以下觀點你認為錯誤的是( )
A.底壓強很大,二氧化碳通入后,可能呈液態或固態
B.氧化碳會緩慢反應生成碳酸,使海水底部的酸性增加,從而影響海洋生態環境
C.足夠深度的海底,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有利于海底生物的光合作用
D.底已溶解的二氧化碳,回到海洋表面需數百年時間,也許那時人類已有了處理二氧化碳的更好辦法
(3)煤與天然氣都是常用的能源.它們的主要成份分別是C和CH4。12克碳充分燃燒放出44克二氧化碳.請通過計算,比較相同質量的C和CH4充分燃燒后產生二氧化碳的量.判斷哪種燃料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式訓練: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控制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
(1)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過?__________作用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2)為了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議可行的是?_______?(填序號).?
①開發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③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三、優化與提高
(一)選擇題
1.下列過程中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循環無關的是(???? )
A.呼吸作用 B.煤炭燃燒
C.光合作用 D.蒸騰作用
2.下列哪種情況不會釋放碳進入碳循環中(   )
A.燃燒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海洋中沉積物的風化
3.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環和碳循環,其中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是( ? )
A: 動植物尸體的腐爛 B: 動植物的呼吸
C: 光合作用 D: 燃料的燃燒
4.從物質循環的觀點看,人體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來自(???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C.有機物中的碳 D.土壤中的碳
5.所謂“溫室效應”是指(? ???)
A.頻頻發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溫度升高
B.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礙了熱輻射使地表溫度升高
C.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內溫度,使之適宜農作物生長
D.地球上空臭氧層遭到破壞,使陽光中的紫外線易穿透大氣層照射到地球上
6.科學家指出,氣候變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造成的.為了減少溫室效應的影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 B.?開發氫氣等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 D.?將二氧化碳氣體轉變為其他有用物質
7.造成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和緩解溫室效應危機的重要措施分別是( ?)。
A: 煤、石油、天然氣大量燃燒;營造森林綠地
B: 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大量產生;種植苔蘚類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 人造含氟制冷劑的泄漏;采用無氟制冷劑
D: 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和煙塵;收取排污費,限令整改
8.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兩種氣體,下列對它們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能供動物呼吸
C: 都不溶于水 D: 密度都比空氣大
9.下列有關碳循環的說法錯誤的是(????)
A.?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釋放O2
B.?動、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釋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氣中過量的CO2,以解決溫室效應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廣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
(二)非選擇題
10.氧氣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廣泛,并不斷循環轉化.請回答以下問題:
(1)2012年2月,國務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
PM2.5是用來監測空氣中下列哪項含量的________(填序號).
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可吸入顆粒物
(2)鐵生銹、動植物的呼吸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緩慢氧化.
(3)上圖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環示意圖.從①至⑥中選擇序號填空,產生氧氣的有_____.
(4)將沸點不同的氣體分離開來,常采用液化分離法.如,控制溫度在-183°C時,可將空氣中氮氣(N2)與氧氣(O2)分離.工業上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該過程屬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11.自然界除了水循環和氧循環以外還有一種重要的物質循環——碳循環,以下是有關碳循環的圖解,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②分別代表兩種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①___________
_________作用變成植物體中的有機物,有機物通過食物鏈進入③__________(填生物名稱)體內,同時動、植物通過_________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途徑,又把有機物分解,其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氣中。
(2)目前溫室效應日趨嚴重是因為大氣中的________含量不斷增加,所以我們要倡導低碳生活,應該積極實踐低碳減排,請你獻計獻策,說說低碳減排的一些具體措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一項措施)。
12.下面是自然界碳循環示意圖.
(1)請在圖中①至④線上補加“箭頭”(其他箭頭已畫出),以正確表示碳循環各種變化關系.

(2)上圖顯示:大氣中CO2產生途徑有多種,其中化工燃料燃燒產生大量CO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氣、_________________.
(3)上圖顯示:大氣中CO2消耗途徑有____________和被海洋吸收.
(4)下面是大氣中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線圖.請根據該圖估計:到2050年時,大氣中CO2的體積分數是________%,這比2000年CO2體積分數0.035%增加了________%.

(5)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給地球生態環境帶來一個重要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上圖CO2生產生和消耗途徑,對此,你提出2條建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圖是自然界碳的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來源途徑有?(任寫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何物質都有兩面性,CO2對人類的正面影響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響有?(任寫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類降低空氣中CO2含量的研究有?兩個方向:一是減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請寫出一條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有觀點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提高大氣溫度,導致溫室效應.如圖是科學家對1955-1995年期間地球大氣的一個觀測結果,你認為這個結果是否支持上述觀點?請先判斷,再寫出判斷依據在______________.
物質
大氣中的含量(體積百分比)
溫室效應指數
H2O(水蒸汽)
1
0.1
CO2(二氧化碳)
0.03
1
CH4?(甲烷氣體)
0.0002
30
(2)上表中的“溫室效應指數”指以二氧化碳為相對標準,測定一定大氣壓下每單位體積的氣體所吸的熱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氣體數據,據此可得出,水蒸汽對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要比甲烷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氧氣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廣泛,并不斷循環轉化.請回答以下問題.
(1)觀察下列圖表,氧元素在人體、海水、空氣、地殼4種體系中,質量分數最高的為__________(填體系的名稱).
人體主要元素含量表
海水主要元素含量表
元素名稱
質量分數%
元素名稱
質量分數%

65.0

86.0

18.0

10.3

10.0

1.8

3.0

1.0

2.0

0.13

(2)下圖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環示意圖.從①至⑥中選擇序號填空,消耗氧氣的有________
__________,產生氧氣的有_____________.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標號)
a.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永遠不變;????????b.空氣中的氧處于動態平衡;
c.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越高越好;????????d.氧氣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7課時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教學目標:1.列舉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2.識別溫室效應的成因和溫室效應的利弊。
教學重點:1.碳氧循環;2.溫室效應
教學難點:1.碳氧循環;2.溫室效應
??键c:1.碳氧循環;2.溫室效應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環
1.耗氧途徑:生物的呼吸、燃料燃燒等。
2.產氧途徑:植物光合作用。
知識點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1.二氧化碳產生途徑。
2.二氧化碳消耗圖集。
知識點三:溫室效應
1.溫室氣體。
2.溫室效應的利弊。
3.減緩溫室效應---低碳。
二、重難點突破
考點1.自然界中的氧循環
1.氧循環的含義:氧循環是指大自然中氧氣的含量會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質的燃燒等減少,但又會隨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循環。
2.氧氣產生的主要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
3.氧氣消耗的途徑:(1)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氣,產生二氧化碳。
(2)動植物死亡后的遺體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氣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礦物質燃料(如煤、天然氣)等扥燃燒,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例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環和碳循環,其中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是(?? ??)
A.?水的電解 B.?動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蠟燭燃燒
解析:二氧化碳能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化為氧氣,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
答案:C
變式訓練一:把新鮮水草放在魚缸里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魚缸里的養料 B.美化魚的生活環境
C.增加魚缸里的氧的含量 D.增加魚缸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C
考點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1.碳循環的含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隨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物的燃燒以及生物腐爛分解等過程,源源不斷地重新釋放出來,結果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數量與重新釋放出來的數量大致相等。
2.自然界中碳的形式:自然界中的碳以單質(金剛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氣中,以二氧化碳為主;在生物體內,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
3.影響碳循環的因素:工業發展,大量燃燒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過多的CO2,增加大氣中的CO2含量,從而破壞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環與碳循環的聯系: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氣中氧氣和CO2含量的相對穩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例2:下列關于光合作用意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為植物自身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
B.?為動物和人提供食物和能量
C.?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氣中兩種氣體的含量比較穩定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為動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氣
答案:C
變式訓練一:右圖表示CO2的循環過程,其中物質X能為人體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中C、H、O的原子個數之比為1:2:1
B.?轉化1是自然界中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主要途徑
C.?X在人體中氧化產生的CO2如不及時排出,則血液的pH將增大
D.?人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空氣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答案:C
考點3.溫室效應
地球上的有些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樣,讓太陽光輻射的能量穿過大氣層被地面吸收,同時防止地面輻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間去,使地面的氣溫升高,產生類似溫室的保溫效應。
例3:目前,人類對煤和石油的過度使用,使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溫室效應增強.科學家們對二氧化碳增多帶來的負面影響較為擔憂,于是積極尋求解決良策.如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深埋二氧化碳,開發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舉一例說明溫室效應的增強對環境和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海平面的升高,將會對沿岸低洼地區及海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
(2)有人設想將二氧化碳通過管道泵入到足夠深度的海底(約1000米以下),以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以下觀點你認為錯誤的是( )
A.底壓強很大,二氧化碳通入后,可能呈液態或固態
B.氧化碳會緩慢反應生成碳酸,使海水底部的酸性增加,從而影響海洋生態環境
C.足夠深度的海底,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有利于海底生物的光合作用
D.底已溶解的二氧化碳,回到海洋表面需數百年時間,也許那時人類已有了處理二氧化碳的更好辦法
(3)煤與天然氣都是常用的能源.它們的主要成份分別是C和CH4。12克碳充分燃燒放出44克二氧化碳.請通過計算,比較相同質量的C和CH4充分燃燒后產生二氧化碳的量.判斷哪種燃料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出現暖冬現象,使植物病蟲害增加(2)C(3)天然氣燃燒造成負面影響較小
變式訓練: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控制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
(1)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過?__________作用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2)為了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議可行的是?_______?(填序號).?
①開發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③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答案:(1)光合;??呼吸;??(2)①③
三、優化與提高
(一)選擇題
1.下列過程中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循環無關的是(???? )
A.呼吸作用 B.煤炭燃燒
C.光合作用 D.蒸騰作用
答案:D
2.下列哪種情況不會釋放碳進入碳循環中(   )
A.燃燒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海洋中沉積物的風化
解析:釋放碳進入碳循環實質就是指能產生二氧化碳的過程。燃燒、呼吸作用和海洋中沉積物的風化都會產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不會釋放碳進入碳循環的就是光合作用。
答案:C
3.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環和碳循環,其中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是( ? )
A: 動植物尸體的腐爛 B: 動植物的呼吸
C: 光合作用 D: 燃料的燃燒
解析:動植物尸體的腐爛、動植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燒本質上都是氧化反應,氧氣參與反應并產生二氧化碳,只有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故C項正確,A、B、D項錯誤。
答案:C
4.從物質循環的觀點看,人體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來自(???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C.有機物中的碳 D.土壤中的碳
解析:人的食物直接或間接的來自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而光合作用的進行需要吸收大氣的二氧化碳,如圖:?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因此人體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來自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B
5.所謂“溫室效應”是指(? ???)
A.頻頻發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溫度升高
B.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礙了熱輻射使地表溫度升高
C.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內溫度,使之適宜農作物生長
D.地球上空臭氧層遭到破壞,使陽光中的紫外線易穿透大氣層照射到地球上
解析: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礙了熱輻射使地表溫度升高的現象被稱為溫室效應。
答案:B
6.科學家指出,氣候變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造成的.為了減少溫室效應的影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 B.?開發氫氣等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 D.?將二氧化碳氣體轉變為其他有用物質
答案:C
7.造成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和緩解溫室效應危機的重要措施分別是( ?)。
A: 煤、石油、天然氣大量燃燒;營造森林綠地
B: 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大量產生;種植苔蘚類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 人造含氟制冷劑的泄漏;采用無氟制冷劑
D: 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和煙塵;收取排污費,限令整改
解析: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因此減少碳排放有利于改善溫室效應狀況,還可以營造森林綠地,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緩解溫室效應危機,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答案:A
8.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兩種氣體,下列對它們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能供動物呼吸
C: 都不溶于水 D: 密度都比空氣大
答案:D
9.下列有關碳循環的說法錯誤的是(????)
A.?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釋放O2
B.?動、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釋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氣中過量的CO2,以解決溫室效應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廣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
解析:A、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釋放O2,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B、動、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釋放CO2,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C、用石灰水吸收空氣中過量的CO2,但是量少,不足以解決溫室效應,故C錯誤;D、大力推廣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0.氧氣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廣泛,并不斷循環轉化.請回答以下問題:
(1)2012年2月,國務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
PM2.5是用來監測空氣中下列哪項含量的________(填序號).
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可吸入顆粒物
(2)鐵生銹、動植物的呼吸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緩慢氧化.
(3)上圖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環示意圖.從①至⑥中選擇序號填空,產生氧氣的有_____.
(4)將沸點不同的氣體分離開來,常采用液化分離法.如,控制溫度在-183°C時,可將空氣中氮氣(N2)與氧氣(O2)分離.工業上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該過程屬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解析:(1)空氣污染的途徑主要有兩個:有害氣體和粉塵.有害氣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氣體;粉塵主要指一些固體小顆粒.是用來監測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2)呼吸作用是進行的比較緩慢的氧化反應;鋼鐵生銹是鋼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發生的緩慢的氧化反應;(3)氧氣的來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動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燒、金屬銹蝕等,故消耗氧氣的有(1)(2)(4)(5),產生氧氣的有(3)(6);(4)工業上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答案:(1)(4);(2)是;(3)(3)(6);(4)物理.
11.自然界除了水循環和氧循環以外還有一種重要的物質循環——碳循環,以下是有關碳循環的圖解,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②分別代表兩種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①___________
_________作用變成植物體中的有機物,有機物通過食物鏈進入③__________(填生物名稱)體內,同時動、植物通過_________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途徑,又把有機物分解,其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氣中。
(2)目前溫室效應日趨嚴重是因為大氣中的________含量不斷增加,所以我們要倡導低碳生活,應該積極實踐低碳減排,請你獻計獻策,說說低碳減排的一些具體措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一項措施)。
答案:(1)光合;動物;呼吸(2)二氧化碳;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糧食,改善能源結構,開發風能和太陽能(答案合理即可)
12.下面是自然界碳循環示意圖.
(1)請在圖中①至④線上補加“箭頭”(其他箭頭已畫出),以正確表示碳循環各種變化關系.

(2)上圖顯示:大氣中CO2產生途徑有多種,其中化工燃料燃燒產生大量CO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氣、_________________.
(3)上圖顯示:大氣中CO2消耗途徑有____________和被海洋吸收.
(4)下面是大氣中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線圖.請根據該圖估計:到2050年時,大氣中CO2的體積分數是________%,這比2000年CO2體積分數0.035%增加了________%.

(5)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給地球生態環境帶來一個重要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上圖CO2生產生和消耗途徑,對此,你提出2條建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人和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引起溫室效應,所以我們應大量的植樹造林,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1)(2)(3)指向大氣中的CO2,(4)指向大樹(2)煤和石油(3)光合作用(或被綠色植物吸收)(4)0.043;0.008(5)溫室效應(或大氣溫度升高,或全球變暖,)(1)減少化石燃料燃燒氣體的排放(或開發綠色能源)(2)植樹造林(或禁止亂砍亂伐)
13.如圖是自然界碳的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來源途徑有?(任寫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何物質都有兩面性,CO2對人類的正面影響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響有?(任寫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類降低空氣中CO2含量的研究有?兩個方向:一是減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請寫出一條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據圖片信息,自然界的來源途徑有化石(或礦物)燃料燃燒和動植物呼吸等.(2)二氧化碳是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此外還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產生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對環境的主要不利影響.(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且植樹造林是我們容易做到的消耗的方式或途徑.
答案:(1)化石燃料燃燒(或動植物呼吸等);(2)溫室效應(或溫室效應的具體表現等均可);(3)植樹造林(種草等均可).
14.(1)有觀點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提高大氣溫度,導致溫室效應.如圖是科學家對1955-1995年期間地球大氣的一個觀測結果,你認為這個結果是否支持上述觀點?請先判斷,再寫出判斷依據在______________.
物質
大氣中的含量(體積百分比)
溫室效應指數
H2O(水蒸汽)
1
0.1
CO2(二氧化碳)
0.03
1
CH4?(甲烷氣體)
0.0002
30
(2)上表中的“溫室效應指數”指以二氧化碳為相對標準,測定一定大氣壓下每單位體積的氣體所吸的熱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氣體數據,據此可得出,水蒸汽對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要比甲烷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支持,因為在總體上,二氧化碳濃度越高,溫度越高或總體上,溫度隨二氧化碳的濃度升高而升高.(或 不支持,因為在某些年份如年或1977年等二氧化碳濃度與溫度的關系是背離的.(2)上表中的“溫室效應指數”指以二氧化碳為相對標準,測定一定大氣壓下每單位體積的氣體所吸的熱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氣體數據,據此可得出,水蒸汽對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要比甲烷氣體大.?
答案:支持,因為在總體上,二氧化碳濃度越高,溫度越高或總體上,溫度隨二氧化碳的濃度升高而升高.(或 不支持,因為在某些年份如1955至1995年或1977年等二氧化碳濃度與溫度的關系是背離的.大
15.氧氣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廣泛,并不斷循環轉化.請回答以下問題.
(1)觀察下列圖表,氧元素在人體、海水、空氣、地殼4種體系中,質量分數最高的為__________(填體系的名稱).
人體主要元素含量表
海水主要元素含量表
元素名稱
質量分數%
元素名稱
質量分數%

65.0

86.0

18.0

10.3

10.0

1.8

3.0

1.0

2.0

0.13

(2)下圖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環示意圖.從①至⑥中選擇序號填空,消耗氧氣的有________
__________,產生氧氣的有_____________.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標號)
a.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永遠不變;????????b.空氣中的氧處于動態平衡;
c.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越高越好;????????d.氧氣有百利而無一害.
解析:(1)從圖表中看出,人體中氧元素占,海水中占,空氣中占,地殼中占,質量分數最高的是海水;(2)氧氣的來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動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燒、金屬銹蝕等,故消耗氧氣的有(1)(2)(4)(5),產生氧氣的有(3)(6);3)a.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是基本不變,故a錯誤;b.空氣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獲得,但空氣中氧氣含量基本不變,處于動態平衡狀態,故b正確;c.空氣中氧氣濃度太高也會使人和動植物中毒,故c錯誤;d.氧氣會使金屬銹蝕,會使燃料爆炸等,故d錯誤;故選b
答案:(1)海水(2)(1)(2)(4)(5);(3)(6)(3)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若尔盖县| 白城市| 连州市| 望奎县| 吉林省| 名山县| 温泉县| 民丰县| 涟水县| 安国市| 临漳县| 赞皇县| 乌恰县| 宁津县| 萝北县| 赤壁市| 乌拉特中旗| 安义县| 贵德县| 沭阳县| 日土县| 榆社县| 新安县| 湛江市| 于田县| 麻阳| 丹东市| 盐城市| 阿巴嘎旗| 晋城| 太原市| 台东县| 理塘县| 兴国县| 镇原县| 万盛区| 萨嘎县| 肃南| 武乡县|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