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各種各樣的土壤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一: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土壤是由礦物質顆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組成的。 知識點二:土壤的性狀和植物的生長 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是黏度適度、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壤土類土壤是適于大部分植物生長的土壤。 二、重難點突破 (一)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土壤是由礦物質顆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組成的。 1、土壤顆粒的分類(按顆粒的大小) :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構成的,因此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響土壤結構最主要的因素。 2、土壤分類 (二)土壤的性狀和植物的生長 1.三種類型土壤的特性歸納如下表: *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是黏度適度、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壤土類土壤是適于大部分植物生長的土壤。 2.三種類型土壤中水分和空氣含量的比較 這是判別三種土壤類型的標志之一。 3.土壤的性狀和植物生長的關系:土壤的性狀可以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分布。 考點:各種各樣的土壤 例1.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狀和植物生長的關系”。他分別取等體積的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裝在三只同樣大小的花盆內,并分別記為A、B、C。如表所示是他的實驗方案。 花盆 植物名稱 放置地點 澆水量(毫升) 每天澆水次數 A 郁金香 窗臺 200 l B 小雛菊 窗臺 100 2 c 小雛菊 窗臺 200 l (1)請指出此設計方案的不合理之處 . (2)根據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預計種在 盆中的植物生長情況最好。 【答案】(1)栽培植物的種類不統一,澆水量不同,每天澆水次數不同; (2)C、壤土類土壤 三、優化與提高 (一)選擇題 1.某些農田附近通常會有一些池塘,塘底淤積的泥土在土壤的分類中最有可能屬于( ) A.砂土類土壤 B.黏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 D.三類都不是 2.在土壤的成分中,影響土壤結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礦物質顆粒 B.腐殖質 C.空氣 D.水分 3.下圖所示是三類土壤的組成成分的體積分數模型,其中通氣、透水能力最強的土壤是( ) A.甲 B.乙 C.丙 D.條件不足,不能確定 4.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土壤中( ) A. 有機物的含量 B. 礦物質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氣和水分的含量 5.下列特征不能構建黏土類土壤模型的是( ) A.礦物質顆粒占土壤固體部分的比例較大 B.土壤固體部分占土壤體積的比例較大 C.空氣比例顯著大于水分比例 D.水分比例比空氣比例大 6.綠肥植物是一種專門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壓,也可以異地施用,在農業上利用綠肥植物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的無機鹽成分 B. 增加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含量 C. 給植物提供食物 D. 作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二)非選擇題 7.如圖所示是小娜同學學習土壤類型后所畫的某類土壤中各成分體積分數的模型,根據這個模型可判定該類土壤應是 類土壤。該類土壤的3種礦物質顆粒的構成比例 ,它具有的特性是 ,因而該類土壤 (填“宜于”或“不宜于”)耕種。 8.課外活動課上,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要求大家分組進行探究。某小組討論后認為可能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植物生長。并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說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號的數量表示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長短。) (1)在科學實驗中。當實驗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時。必須控制好變量。1、2號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惟一不同的因素是 。 (2)仔細分析1號與3號花盆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們所要探究的問題是 。 (3)由于土壤的結構不同,因此它們的保水、通氣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們向2、3號花盆中同時澆一定量的水,則從盆底流出水分較多的是 號花盆。 9.某同學將甲、乙兩種植物種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組(如圖),其中B與C組遮光,降低光照30%。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探究甲、乙兩種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就實驗設計來看,應比較A、B、C、D中哪兩組之間的生長差異?請列出兩種正確的組合: 或 。 (2)若選擇A、B兩組進行對照實驗,比較兩組植物之間的生長差異。則該實驗的目的是 。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該同學為了驗證鎂是甲種植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選擇兩盆生長狀況相似的甲種植物,在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蒸餾水,在另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等量的含鎂離子的蒸餾水,保持其他實驗條件相同,觀察比較兩盆植物的生長情況(如圖)。你認為這樣的實驗設計合理嗎? ;理由是 。 10.隨著上海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每天有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黃浦江;農村養殖、耕作方式發生了改變,豬飼料由“水花生”等天然飼料轉變為人工復合飼料。農作物施肥由人畜糞尿變成以施化肥為主,而大量的人畜糞尿也被倒入河流,造成黃浦江水體嚴重污染,生態平衡嚴重失調。據報道:1999年黃浦江水域的“水花生”等水草大量生長繁殖,給黃浦江的航道運輸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了清除這些航道障礙,環保工人每天的打撈量比1998年同期增加了7?8倍,持續打撈時間比1998年延長了1個多月。請就以上資料 (1)造成黃浦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2)造成黃浦江水域“水花生”大量生長繁殖的原因是:① 和② 。 (3)控制黃浦江水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 11.為研究不同類型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有一個同學取三個同樣大小的花盆,分別裝砂土類土壤、粘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并分別編號為A、B、C,然后移栽上三株大小、物種、長勢都不相同的植物幼苗:小麥、玉米、向日葵,澆水之后,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 (1)該同學能觀察到他預測的結果嗎? .試分析原因: . (2)要想成功,他必須控制好唯一的變量是 . (3)請指出他設計不合理的地方: , , . (4)要想改良一塊粘性土壤,有人向土地中倒入適量的砂礫,你認為效果如何?并請說出理由: . 2.下課,王鵬和劉磊兩位同學正在爭吵.王鵬說:“把種子種在肥沃的土壤中先發芽.”劉磊說:“把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壤中先發芽.”你認為他們誰說的有理?你有自己的說法嗎?請說出來. . 第2課時 各種各樣的土壤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一: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土壤是由礦物質顆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組成的。 知識點二:土壤的性狀和植物的生長 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是黏度適度、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壤土類土壤是適于大部分植物生長的土壤。 二、重難點突破 (一)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土壤是由礦物質顆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組成的。 1、土壤顆粒的分類(按顆粒的大小) :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構成的,因此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響土壤結構最主要的因素。 2、土壤分類 (二)土壤的性狀和植物的生長 1.三種類型土壤的特性歸納如下表: *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是黏度適度、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壤土類土壤是適于大部分植物生長的土壤。 2.三種類型土壤中水分和空氣含量的比較 這是判別三種土壤類型的標志之一。 3.土壤的性狀和植物生長的關系:土壤的性狀可以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分布。 考點:各種各樣的土壤 例1.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狀和植物生長的關系”。他分別取等體積的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裝在三只同樣大小的花盆內,并分別記為A、B、C。如表所示是他的實驗方案。 花盆 植物名稱 放置地點 澆水量(毫升) 每天澆水次數 A 郁金香 窗臺 200 l B 小雛菊 窗臺 100 2 c 小雛菊 窗臺 200 l (1)請指出此設計方案的不合理之處 . (2)根據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預計種在 盆中的植物生長情況最好。 【答案】(1)栽培植物的種類不統一,澆水量不同,每天澆水次數不同; (2)C、壤土類土壤 三、優化與提高 (一)選擇題 1.某些農田附近通常會有一些池塘,塘底淤積的泥土在土壤的分類中最有可能屬于( B ) A.砂土類土壤 B.黏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 D.三類都不是 2.在土壤的成分中,影響土壤結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A.礦物質顆粒 B.腐殖質 C.空氣 D.水分 3.下圖所示是三類土壤的組成成分的體積分數模型,其中通氣、透水能力最強的土壤是( A ) A.甲 B.乙 C.丙 D.條件不足,不能確定 4.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土壤中( A ) A. 有機物的含量 B. 礦物質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氣和水分的含量 5.下列特征不能構建黏土類土壤模型的是( C ) A.礦物質顆粒占土壤固體部分的比例較大 B.土壤固體部分占土壤體積的比例較大 C.空氣比例顯著大于水分比例 D.水分比例比空氣比例大 6.綠肥植物是一種專門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壓,也可以異地施用,在農業上利用綠肥植物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的無機鹽成分 B. 增加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含量 C. 給植物提供食物 D. 作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二)非選擇題 7.如圖所示是小娜同學學習土壤類型后所畫的某類土壤中各成分體積分數的模型,根據這個模型可判定該類土壤應是 類土壤。該類土壤的3種礦物質顆粒的構成比例 ,它具有的特性是 ,因而該類土壤 (填“宜于”或“不宜于”)耕種。 【答案】壤土 大致相同 通氣、透水,且能保水、保肥 宜于 8.課外活動課上,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要求大家分組進行探究。某小組討論后認為可能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植物生長。并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說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號的數量表示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長短。) (1)在科學實驗中。當實驗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時。必須控制好變量。1、2號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惟一不同的因素是 。 (2)仔細分析1號與3號花盆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們所要探究的問題是 。 (3)由于土壤的結構不同,因此它們的保水、通氣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們向2、3號花盆中同時澆一定量的水,則從盆底流出水分較多的是 號花盆。 【答案】(1)光照時間長短。 (2) 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3)3 9.某同學將甲、乙兩種植物種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組(如圖),其中B與C組遮光,降低光照30%。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探究甲、乙兩種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就實驗設計來看,應比較A、B、C、D中哪兩組之間的生長差異?請列出兩種正確的組合: 或 。 (2)若選擇A、B兩組進行對照實驗,比較兩組植物之間的生長差異。則該實驗的目的是 。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該同學為了驗證鎂是甲種植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選擇兩盆生長狀況相似的甲種植物,在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蒸餾水,在另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等量的含鎂離子的蒸餾水,保持其他實驗條件相同,觀察比較兩盆植物的生長情況(如圖)。你認為這樣的實驗設計合理嗎? ;理由是 。 【答案】(1)A與D B與C(兩空次序可互換) (2)探究光照強弱(或多少)對兩組植物生長的影響 (3)不合理 甲、乙兩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鎂離子在內的各種無機鹽 10.隨著上海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每天有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黃浦江;農村養殖、耕作方式發生了改變,豬飼料由“水花生”等天然飼料轉變為人工復合飼料。農作物施肥由人畜糞尿變成以施化肥為主,而大量的人畜糞尿也被倒入河流,造成黃浦江水體嚴重污染,生態平衡嚴重失調。據報道:1999年黃浦江水域的“水花生”等水草大量生長繁殖,給黃浦江的航道運輸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了清除這些航道障礙,環保工人每天的打撈量比1998年同期增加了7?8倍,持續打撈時間比1998年延長了1個多月。請就以上資料 (1)造成黃浦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2)造成黃浦江水域“水花生”大量生長繁殖的原因是:① 和② 。 (3)控制黃浦江水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 【答案】(1)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2)①排入黃浦江的工業廢水、生產污水和人畜糞尿中富含氮、磷等養料,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 ②因改變飼養飼料,破壞了“水花生”→豬這條食物鏈,使“水花生”等大量生長繁殖 (3)控制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11.為研究不同類型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有一個同學取三個同樣大小的花盆,分別裝砂土類土壤、粘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并分別編號為A、B、C,然后移栽上三株大小、物種、長勢都不相同的植物幼苗:小麥、玉米、向日葵,澆水之后,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 (1)該同學能觀察到他預測的結果嗎? .試分析原因: . (2)要想成功,他必須控制好唯一的變量是 . (3)請指出他設計不合理的地方: , , . (4)要想改良一塊粘性土壤,有人向土地中倒入適量的砂礫,你認為效果如何?并請說出理由: . 【答案】(1)不能 由于移栽上三株大小、物種、長勢都不相同的植物幼苗無法比較結果 (2)土壤類型 (3)應該找三株大小、物種、長勢都相同的植物幼苗放在不同類型土壤生長最后過段時間觀察植物之間的差別 (4)有一定的改良效果可以增加土壤的通風和透水性 2.下課,王鵬和劉磊兩位同學正在爭吵.王鵬說:“把種子種在肥沃的土壤中先發芽.”劉磊說:“把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壤中先發芽.”你認為他們誰說的有理?你有自己的說法嗎?請說出來. . 【答案】人的說法都沒理,正確的是: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與土壤肥沃程度無關 【解析】如果將將飽滿、活力旺盛的玉米種子處溫度、空氣條件相同條件下,在肥沃的土壤中與在貧瘠的土壤中種子會同時萌發.因為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條件是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而與土壤肥沃程度無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