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土壤里的微生物科目生物一、教材內容分析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本節從單細胞細菌到多細胞的真菌、從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到大型真菌,帶領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土壤中的微生物,學生平時不易見到,細菌需要用高倍顯微鏡才能更好地觀察到形態,細菌的結構更難觀察,而初中又不要求使用高倍顯微鏡,教材呈現了細菌的形態結構圖片,所以只能通過圖片、視頻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認識細菌的基本特征。二、教學設計理念有關微生物的相關知識在上學期在生態系統的組成學習過程中及學生日常生活經驗中對微生物的類型和作用從總體上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特別是在生活過程中家長或者教師從衛生角度常常提到細菌這個概念,學生對這一概念還是比較熟悉,對細菌與人類的關系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在生活中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見的生物,只有用高倍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與人類的關系和對生物圈的作用又是隱性和潛在的,很少有機會引起學生的關注,容易被學生忽視和輕視,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知識和學習興趣。對土壤中的微生物的類型、形態特征,生殖、營養方式、分布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比較陌生,這些是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也是學生學習的終極目標。教材中只用文字表述,學生不容易理解,在教學中一是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在自主學習中從理論上了解細菌、放線菌的有關知識。二是通過播放有關細菌、放線菌形態、結構等視頻資料及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細菌和放線菌的形態、結構。三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并結合觀察、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四是注重發掘生活資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對細菌和放線菌的有關知識具有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關“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細菌的存在”學生的舉例可能會涉及到下一節的真菌,也會提出有關真菌的相關問題,或者不能說明生活中的一些行為習慣與微生物的關系,教師要及時說明或提示。三、學習者特征分析七年級學生通過小學科學課和上一學期生物課的學習,對生物學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生物基礎知識和學習經驗,能夠通過觀察圖片、閱讀材料、對比分析、合作討論等方式獲取有關信息。但在學習上仍以感性認識為主,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轉移,但他們活潑好動,喜歡直觀形象的事物,喜歡動手實踐。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課堂中以“先學后教”為主線,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自學導航學案為載體幫助學生完成學習,輔助以多媒體設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課堂的趣味性。五、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知識與能力目標概述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種類。說出細菌的三種形態和基本結構,并與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比較細胞結構的異同點。說出放線菌的結構特點。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示意圖和與動植物細胞進行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掌握細菌和放線菌的特點。2、探究土壤里的微生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細菌和放線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教學重點:了解細菌、放線菌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細菌細胞與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結構異同點的比較。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自學導航展示PPT自學內容閱讀課本P97,思考:什么叫微生物?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種類?你知道這些微生物的作用嗎?土壤中微生物種類最多的是哪種?它的分布有什么特點??閱讀課本自學鍛煉學生閱讀課本和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感受細菌提問:生活中你能感受到細菌的存在嗎?學生思考回憶:腐爛的水果和大腸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PPT圖片輔助認識細菌1、觀察細菌的形態結構,需要借助什么儀器?這說明細菌有什么特點?2、細菌有哪三種形態?根據形態、細菌可以分為哪三種類型?學生回答:需要借助高倍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這說明細菌十分微小??偨Y特征1、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看圖總結特征2、細菌的形態有球形、桿形、螺旋形。可以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由生活中的現象引出微觀世界中的細菌,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利用多媒體圖片按比例展示細菌,從而直觀的認識細菌大小。小組合作討論1:細菌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細菌細胞由哪些基本結構組成?討論2:有些細菌還長有鞭毛,鞭毛有什么作用?討論3:動物、植物和細菌都具有細胞結構,你能將這三種生物的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嗎?討論4:細菌細胞一般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那么,細菌怎樣才能獲得有機營養呢?PPT展示:細菌分解雪梨使雪梨腐爛觀察并討論5、這是在電鏡下觀察到的細菌生殖的動畫,請仔細觀察,細菌是如何繁殖的?細菌的繁殖速度有什么特點?速度:20分鐘~~30分鐘,細菌就能分裂一次,細菌的生殖速度是相當快的。學生看圖結合課本小組討論,并總結特征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含DNA)。回憶動植物細胞結構,結合表格的縱向對比找出三種生物細胞結構的異同處。細菌細胞一般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并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學生總結特征4、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重點在于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初步認知后學生對細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可以根據以往學習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經驗來認識學習細菌的細胞結構。實現知識的順利遷移拓展認知PPT圖片展示芽孢: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后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一般條件下可以生存十多年,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特別能夠耐受高溫和干燥。了解細菌芽孢的作用本內容在高中階段有所涉及可以讓學生先初步了解。我來歸納歸納細菌的特征1、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含DNA)。3、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及時做好知識的整體構建,對于不善總結的學生可以很好的起到輔助梳理作用。同時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測。隨堂反饋1、從細胞結構看,幽門螺桿菌與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A、有無細胞壁B、有無細胞膜C、有無細胞質D、有無成形的細胞核D生活技能你在超市或食品店選購食品的時候首先會注意什么呢?可是食品為什么會變質呢?是由什么引起的?結合生活常識,嘗試回答做到學以致用七、教學反思與評價本節內容涉及了細菌的結構特征和生活方式等微觀內容。學生沒有基礎知識的儲備。但由于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已經學習過,通過對比讓知識遷移,部分學生能夠巧妙的總結出細菌細胞結構的特點,部分學生容易把整個表格全面記憶,造成混淆。在表格的呈現方式上面可以斟酌考慮采用圖片對比或者勾叉的更直觀的方式來展示。小組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討論題的設計以及PPT的輔助,均能互幫互助理解學習內容。在歸納小結的環節中,通過學案內容的填寫狀況可以全面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