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程標準配套填空題中國現代史(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課程標準:講述開國大典,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意義。1、年月日下午3時,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國內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了偉大勝利,開始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中國結束了100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了,成為國家的主人。(2)國際意義:壯大了和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課程標準:認識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正義性;了解土地改革運動。1、1950年6月,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美國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邊;美國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為了,年10月,中央決定以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2、土地改革概況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課程標準:了解“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國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一五計劃2、三大改造課程標準: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xié)商會議制度,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課程標準:知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了解這一時期以王進喜、雷鋒、鄧稼先、焦裕祿等為代表的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課程標準:了解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和深圳特區(qū)的發(fā)展,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認識改革對于中國發(fā)展的重大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改革開放3、鄧小平是我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4、改革對于中國發(fā)展的重大意義:改革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課程標準: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性;認識中國堅持科學發(fā)展、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性。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課程標準:通過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認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民族區(qū)域自治是在統(tǒng)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qū)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qū)域和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qū)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州、自治縣。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對維護、鞏固祖國統(tǒng)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課程標準:了解香港、澳門回歸和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認識祖國統(tǒng)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課程標準:通過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閱兵儀式上展出的武器裝備,了解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成就。課程標準:認識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實,知道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六單元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課程標準:了解“兩彈一星”和雜交水稻等,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課程標準: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了解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課程標準:知道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以來我國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加以說明。2008年8月,第屆夏季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國體育健兒以枚金牌的優(yōu)異成績榮登奧運會金牌榜榜首。2008年北京奧運會極大地激發(fā)了全國民眾的愛國熱情,增強了民族凝聚力,也成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