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中考時政情境題訓練情境一:在紅色旅游勝地,樂樂發現有游客攀爬革命英雄紀念碑,此時……(1)樂樂的正確做法是:制止并告訴他此行為有違社會公德。(2)理由:①公民要懂得文明禮儀,遵守社會規則和社會公德;②愛護公共財物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③這是對烈士不尊重的行為。情境二:明明與同學小強一起過馬路,他們遇到了紅燈,小強說:“沒關系,咱們跟著前面這群人一起闖過去,人多沒事。”(1)明明應該:不闖紅燈,并且勸阻小強和其他行人的行為。(2)理由:①社會正常運轉需要秩序,社會秩序保障人民安居樂業;②維護秩序需要規則,人人都要遵守規則;③維護社會規則需要提醒、監督他人遵守規則。情境三:明明班新的班主任準備按照期中考試成績排座位,成績好的同學坐好的位置,成績差的同學坐在不好的位置。班主任正在為此事請同學們舉手表決。(1)明明應該:投反對票,不贊成班主任的做法。(2)理由:①要平等待人,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②平等待人要求我們從內心尊重他人人格;③生活中我們不能以智能等方面的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情境四:學生張某因抄襲作業受到老師的批評,事后他對同學說:“我能交作業就不錯了,老師如果在批評我,我就不來上學了!受教育是我的權利,權利可以放棄。”(1)張某的說法是:錯誤的。(2)理由:①我國憲法規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必須履行;②教育為個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礎,為人類文明傳遞薪火,成就民族和國家的未來;③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性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情境五:曉東打算放學后去參觀美術館。放學鈴聲一響,他就起身準備去發。這是,同學小明拿著數學試卷過來向他請教一個問題。(1)假如你是曉東你會:我會給小明講解試題,然后和同學去參觀美術館。(2)理由:①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②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③尊重他人,需要我們考慮他人的感受,認真對待他人,給予他人應有的、適當的關注;④我們應該重視他人,對他人的疑惑給予細致耐心的解答,對他人的請求給予熱情的幫助。情境六:樂樂的表哥肖某因買手機,借了校園貸1萬元,到了雙方約定的還款時間,肖某卻還不上。對方再三催債無果后,伙同他人將肖某帶到外地非法拘禁兩天。(1)校園貸一方侵犯了肖某的:人身自由權。(2)理由:①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的生活;②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③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情境七:小明的媽媽參加某公司網上促銷活動,購買了一套座椅按摩墊,卻一直沒有收到貨。小明建議媽媽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消協調查發現該公司虛假宣傳及欺詐。經調解,該公司向小明媽媽返還了貨款,并給予賠償。◆知識儲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權的方式:協商、調解、仲裁、訴訟。◆設問示例:(1)該公司違背了原則。(2)理由:(3)調解是:(4)在消費過程中你是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的?答案(1)誠信。(2)①誠信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誠信是一項民法原則;③在經營活動中講信用、守諾言、誠實不欺;③誠信是企業無形資產;④企業堅持誠信經營、誠信辦事,才能塑造良好的現象和信譽,贏得客戶。(3)解決糾紛的有效方式。(4)當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應該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通過正確的途徑來維權:首先,可以與經營者直接協商,雙方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解決爭議;其次,協商無效時,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部門申訴,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情境八:小健是老師最信任的一班班長。一天,老師找小健了解小奎的情況,因為小奎最近行為反常,上課精神恍惚,成績直線下降。作為小奎的好朋友,小健知道小奎沉迷于看抖音,并保證不把此事告訴任何人。面對老師的詢問,小健很為難:作為班長,他有責任向老師如實反映情況;作為同學和好朋友,他又有義務保護小奎的隱私。(1)假如你是小健,你會:(1分)(2)理由:(2分)(1)會告訴老師實情或者如實向老師反映情況(1分)(2)理由:①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或者誠信是安身立命之本;(若考生只從這幾個方面答只能得1分。)②樹立誠信意識,做誠信的人;③當尊重他人隱私與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要權衡利弊,按照實際情況妥善處理;④沉迷于抖音,影響身心健康,為了好友的切身利益,應該如實告訴老師。(本題側重考查運用誠信的智慧,若答即可得2分)情境九:網民“龍卷風等你”在網上發布侮辱涼山救火英雄的言論,尹某某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1)尹某某的行為是:嚴重違法行為或者犯罪行為。(2)啟示:①網絡并不是“法外之地”,自由受道德、法律等社會規則的制約;②公民行使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利益、他人的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③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④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情境十:看到微信朋友圈好多同學都在轉發“某地發生大火燒死多人”的信息,小樂在未經證實信息真實的情況下,也轉發了次消息。(1)小樂的做法是的。(正確或者錯誤)(2)理由是:(1)錯誤。(2)①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②我們不能在網絡中傳播謠言,要傳播網絡正能量;③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情境十一:你的同桌小明謊稱學習需要,讓其父母給他買了一部智能手機。結果他每天用手機上網玩游戲到深夜,導致上課精神萎靡,成績每況愈下。(1)正確做法:(2)理由:(1)①勸阻小明應該認真學習;②告訴小明要講誠信;③告訴老師或小明的父母等。(2)①我們要珍惜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②沉迷于網絡會影響學習、生活;③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④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等。情境十二:小明所在的社區召開業主大會,商議制定《文明停車公約》,要求大家自覺遵守,但小明的爸爸說:“停車是我的自由,我想停哪兒就停哪兒。”(1)你贊成小明爸爸的說法嗎?(2)你的理由是:(1)不贊成。(2)①小明爸爸的想法是缺乏規則意識的表現;②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③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⑤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⑥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情境十三:小軍與同學約好周日早晨八點一起去參加志愿者活動,小宇卻因為睡懶覺而遲到了十分鐘。(1)小宇的正確做法:(2)理由:(1)①向小軍道歉,以后做到守誠實、守信用(誠信);②向小軍道歉,以后會信守承諾、約定守時。(2)①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③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④個人誠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日益受到重視;⑤誠實守信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情境十四:曉東打算放學后去參加美術館。放學鈴聲一響,他就起身準備出發。這時,同學小米拿出數學試卷過來向他請教一個問題。(1)如果你是曉東,你會:(2)理由:(1)我會給小米講解試題,然后和同學去參觀美術館。(2)①尊重他人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他人、重視他人;②對于他人的疑惑給予耐心細致的解答,對他人的請求給予熱情的幫助;③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體現,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有利于增進信任,形成互敬互愛的融洽關系等。情境十五:周一下午活動課,學校組織全校同學參加憲法知識講座,小春還有幾門作業沒有做完,他想:“憲法知識有什么好學的,不如在教室里做作業。”這時,同學小明喊他快走,他……(1)此時,小春應有的做法是:(2)理由是:(1)去參加憲法知識講座。(2)①憲法是公民權利保障書。②憲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的一生都離不開憲法。③我們要增強憲法意識,熱愛憲法,學習憲法,掌握憲法知識,能更好地得到憲法的呵護。④我們要忠于憲法,自覺學習憲法知識等。情境十六:放學回家的路上,小春看見一本憲法小冊子靜靜地躺在路中央,“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幾個字似乎正在向小春訴說著什么……(1)此時,小春應有的做法是:(2)理由是:(1)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將路中央的憲法小冊子撿起來。(2)堅決維護憲法的尊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維護憲法尊嚴是公民對國家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堅決維護憲法尊嚴,自覺抵制損害憲法尊嚴的行為等。情境十七:周末晚上,小春看電視,剛好看到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年創業成功的案例。想想自己的學習成績,他感覺退學創業的路更適合自己。雖然小春看到過“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的憲法規定,但是他還是覺得退學好……(1)此時,小春應有的做法是:(2)理由是:(1)繼續履行受教育的義務。(2)①教育為個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礎,為人類文明傳遞薪火,成就民族和國家未來。②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③我們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義務;我們要理解并信同憲法價值,增強對憲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覺接受憲法的指引和要求。情境十八:作為酒店老板的媽媽跟你說,今天媽媽賺得多,因為有好幾桌人飯后付款采用的是打折不要發票的做法。(2)媽媽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2)錯誤。理由:①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②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年道德與法治中考時政專題復習:情境題(學生版).doc 2020年道德與法治中考時政專題復習:情境題(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