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植物體的構成1、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學生能說出組織的概念,能概述構成生物體的組織是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識別出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2.學生能自己總結和描述出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二)能力目標?1.通過和動物體的對比,能說出動物體和植物體結構層次是不同的。(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體驗式探究和圖片分析的活動,增強學生總結分析的思維能力,享受探索和發現的樂趣。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對于植物的認識觀察還是比較認真仔細,只是對于組織的形成還是會不容易理解。三、教學重點:???1.描述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2.能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部分認識植物體,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得到提高。四、教學難點:植物的各種組織均由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五、教學用具:新鮮的芹菜一株、多媒體課件。六、教學方法:實驗-觀察法、分析-總結法交流—討論、講授法七、教學課時:2課時八、教學過程:(1)復習提問:細胞分裂的過程是怎樣的?分裂時染色體的數量變化是怎樣的?(2)導入新課:大多數植物體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這些細胞是怎樣構成一個植物體的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學習。(3)新課講授環節一:觀察一株植物體(出示芹菜植株體、課件展示各種植物體),從外形上觀察,差異很大,可是它們的組成卻基本相似,你們知道它們是由那些器官構成的嗎?生: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師:與植物繁殖有關的器官是?生:花、果實、種子。師:與植物的營養有關是器官是?生:根、莖、葉。師:各種生物的形態結構不同,生活習性也不同。它們的器官組成和結構層次有共同特征嗎?師:看錄象,詳細觀察一種植物——觀察:一盆天竺葵、一盆杜鵑花(均已開花,有果更好)或一株完整的油菜。師:思考——從外形上看,它們有差異嗎?基本組成相似嗎?其它植物也有相似的組成嗎?生:都有六種器官。師:器官是——器官是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在生物體內執行一定功能的結構。(練習1)下列是我們平時常見的食物,它們各屬于植物的什么器官?胡蘿卜、白菜、甘蔗、黃花菜、西瓜、綠豆、菠菜、蠶豆、蘋果。(學生回答,教師改正)環節二、植物體器官的構成師:我們知道了綠色開花植物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而根據器官的定義,生物體的每一個器官都是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下面我們就通過根尖的組織結構這幅圖片來看看它由幾種組織構成?生:保護組織、分生組織、基本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師:請參閱信息庫的內容自學各組織的功能。生:植物的組織一般可分為分生組織、基本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和輸導組織。分生組織是一群具有分生能力的細胞,能進行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目,使植物不斷生長。它的特征是細胞小,排列緊密,無細胞間隙,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無明顯的液泡,。生:基本組織在植物體內占很大位置,分布在植物體的許多部分,是組成植物體的基礎。它是由主要起代謝活動和營養作用的薄壁細胞所組成,所以又稱薄壁組織。它的特征是細胞壁薄,細胞壁由纖維素和果膠構成,并且是具有原生質體的生活細胞,細胞的形狀有圓球形、圓柱形、多面體等,細胞之間常有間隙。依其結構、功能的不同可分為一般薄壁組織、通氣薄壁組織、同化薄壁組織、輸導薄壁組織、貯藏薄壁組織等。生:保護組織分布于植物的體表,對植物體起保護作用,并有控制和進行氣體交換的能力。依其來源的不同,又分為初生保護組織--表皮組織與次生保護組織--周皮。生:機械組織是細胞壁明顯增厚的一群細胞,有支持植物體或增加其鞏固性以承受機械壓力的作用。根據其為纖維素增厚還是本質化增厚以及增厚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厚角組織和厚壁組織兩類。生:輸導組織是植物體中輸送水分、無機鹽和營養物質的組織。其共同特點是細胞長形,常上下相連,形成適于輸導的管道。環節三、本課小結保護組織:是覆蓋在植物體表面起保護作用的組織–具有支持作用輸導組織:是植物體中擔負物質長途運輸的主要組織,是植物體中最復雜的系統。--能夠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料基本組織:能夠制造和儲存有機物養料。機械組織:具有支持作用。分生組織:是在植物體的一定部位,具有持續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細胞群。環節四、課堂練習(課件展示)作業布置:預習葉由哪幾種組織構成。板書設計:第九章生物有相似的結構層次第一節植物體的組成一、植物體的器官1、種類:根、莖、葉、花、果實、種子2、器官定義:幾種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二、植物的組織及功能機械組織---具有支持作用薄壁組織---能夠儲藏營養物質(也叫基本組織)保護組織---具有保護作用輸導組織---能夠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料分生組織---具有分裂能力教學反思本課以綠色開花植物為例,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介紹高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中采用了小組閱讀教材、討論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教師適時點撥,加深對植物體結構層次的感性認識。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預設是引導學生進行“先整體后局部再整體”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訓練。植物體是如何構成的?這是從整體上考慮問題;由個體深化到器官、組織再到細胞,是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從細胞分裂、分化、生長到組織的形成,器官、系統的形成,這是從微觀到宏觀,兩種思考問題的方向都要求學生分析,從不同的層次上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和生命現象。當“由宏觀到微觀”“由微觀到宏觀”兩個方向學生都進行思考后,學生植物體會更充實、更深刻、更具體,更有利于理解體的結構層次。但教學中沒有達到預設目標,感覺部分學生對“宏觀”“微觀”兩個詞還是不理解。本課時為本節課的第一課時,學習時先從認識植物的器官開始,明確植物的兩類器官(生殖器官和營養器官),能夠說出常見食材是那些植物器官,再通過閱讀信息庫去比較了解組成植物器官的五大組織的細胞特點,分布及功能。最后試著描述出植物體的組成結構層次,對于器官學習學生興趣極高很容易理解,對于組成植物器官的組織理解還是有一定難度,將在下一課時繼續加強學習,總之,本節課學習收獲還是比較多,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在收獲中感受著成功的喜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