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1年中考歷史熱點專題復習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1年中考歷史熱點專題復習資料

資源簡介

( http: / / yaowenzhang74.blog. / blog / static / 10508705020114344843833 / " \l "#" \t "_blank )
2011年中考歷史熱點專題復習資料
一、2011年兩會與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
核心提示:“三農”問題是近年來持續關注的熱點。三農指農業 、農民、農村。農業指促進農業發展;農民指增加農民收入;農村指小城鎮建設。
知識梳理:
1、中國共產黨在在建國后提出的土地政策及政策提出的背景及結果影響
建國初期,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行保護富農階級的土改運動,到1952年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即土地改革運動、農業合作化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建國后我國農業發展狀況的曲折過程及其原因。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1950年實行的土改,實質是農民個體所有制;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政府先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運動,后通過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農業合作社,把生產資料所有制轉化為公有制,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1957~1966年):八大二次會議制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即“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由此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提高公有化程度,擴大公有化規模,結果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60年中央開始在農村糾“左”,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國民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
(3)十年“文革”(1966~1976年):由于過分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農業生產停滯不前,后在周恩來和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間,國民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
(4)“文革”結束后初期(1976~1978年):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犯“左”傾錯誤,在經濟建設上又急于求成,出現了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后經過整頓,國民經濟得到較快恢復,某些方面甚至有發展。
(5)改革開放以來(1979年至今):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推動了農業的發展。農村改革向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發展。
二、兩岸兩會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與臺灣問題
核心提示:2010年6月29日,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重慶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和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標志著經貿合作進入制度化階段。
知識梳理:
1、用史實說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①三國時,孫權派大將衛溫到夷洲(今臺灣),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②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③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臺灣府管轄臺灣,隸屬福建省,加強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2、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或:解放臺灣問題的有利條件):
①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②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共同的傳統文化。④有“一國兩制”等正確的方針、政策。⑤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有能力實現祖國統一。
3、歷史上兩次被割占及回歸:
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戰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4、今天臺灣與祖國不統一問題的由來: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后,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到臺灣,從此,與祖國大陸分離。
5、解放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前提;1995年,江澤民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6、今天祖國統一的阻礙因素:“臺獨”分裂勢力的分裂活動(最大威脅);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
7、解決臺灣問題的兩種方式: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必要時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8、在祖國統一(臺灣問題)上,青少年應怎么辦?
①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②同“臺獨”等破壞祖國統一,分裂祖國的言行作斗爭;③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本領,報效祖國,使祖國強大。
9、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1992年)。
三、西藏問題
知識梳理:
(1)唐朝與西藏(吐蕃)的友好往來: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后來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首領尺帶珠丹,唐和吐蕃“和同為一家”。
(2)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元朝:課本七下
清朝:課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4)一五計劃期間(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課本八下)。
(5)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區(課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區勝利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了主人,進入社會主義階段,今天西藏成為我國的重要牧區。
(7)山東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眾稱為“活菩薩”。
(8)我國對少數民族實現的兩項基本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發展。
(9)從西藏民族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中,得到哪些啟示?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結果;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才能促進共同發展、繁榮。
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知識梳理:
1、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
(1)概念:中國西部地區通常是指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云南、貴州、四川和重慶等十個省(市、區)。
(2)西部地區的斗爭史:
①1875---1878年,左宗棠率領清軍擊敗阿古柏侵略軍,收復新疆;
②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次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③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建立了陜甘寧革命根據地; 1936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三大主力紅軍的長征勝利結束;
④1936年12月的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⑤抗日戰爭時期,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是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和總后方;
⑥1945年的”七大”召開;
⑦1945年8—10月的重慶談判和1946年初的重慶政治協商會議;
⑧解放戰爭時期,西北野戰軍粉碎了國民黨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收復了延安; ⑨新中國成立后, 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3)建國以來西部交通發展史:
①一五計劃期間,修建了寶成鐵路,建成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溝通了西藏與內地的聯系;
②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后):南疆鐵路、青藏鐵路。
(4)在西部施行的民族政策:
①三大改造開始后進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后西部少數民族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②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支援西藏的好干部孔繁森);
③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55年建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8年建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區);
④實行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
2、實施中部崛起戰略:
(1)概念:中部地區是指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河北、山西七省共有5億多人口,人均占有資源總量在全國卻最少。
(2)知識鏈接:
▲近代的中部——中國近代化的發祥地之一
(一)中部地區是近代工業化的發源地之一
1.洋務運動時期:曾國藩設安慶內軍械所(安徽);張之洞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
2.中部地區也是民族資本主義較快發展
3.外國資本主義對該地進行侵略--《天津條約》《馬關條約》中都被迫開放通商口岸
(二)中部地區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源地
1.武昌起義成功把辛亥革命推向高潮
2.國民大革命時期:兩湖是北伐主戰場,北伐軍占領武漢,消滅吳佩孚主力;1927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武漢一時成為革命中心;
3.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土地革命時期):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八七會議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新出路;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1931江西瑞金紅色政權建立
4.抗戰時期: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首次大捷;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 1940百團大戰;1944豫湘桂大潰敗。
5.解放戰爭時期:1946夏,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等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1947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共序幕,也是解放戰爭轉折點;淮海戰役勝利,解放了長江以北的中下游地區。
▲"中部崛起"的戰略意義:中部崛起戰略是區域統籌的必然要求,中部崛起戰略是工農統籌發展的必然要求,中部崛起戰略是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必然要求。
3、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1)概念: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面積約79.8萬平方公里,2002年總人口約10715萬,約占全國人口的9.5%。東北是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建設的重點地區,在重點建設的156個項目中,有三分之一分布在東北。經過多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使東北形成了較為雄厚的工業基礎,為新中國奉獻了第一爐鋼水、第一列內燃機車、第一架飛機、第一艘萬噸貨輪、第一輛載重汽車等。東北老工業基地成為我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確立和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2)史實:
★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東北的侵略:
①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割占東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②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東北是主戰場之一,鄧世昌與黃海大戰;
③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由于俄國糾合法、德三國干涉還遼,遼東半島實際上又處于俄國控制之下;
④19世紀末,在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過程中,沙俄強租旅順、大連,并把東北作為其勢力范圍;
⑤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侵占東三省,并建立偽滿洲國;
⑥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美英以犧牲中國東北的利益(將旅順、大連租給蘇聯等)換取蘇聯出兵東北,簽訂了秘密協定,這是大國強權政治的體。
4、長三角:
(1)概況:長三角包括上海和隸屬江蘇、浙江的15個地級以上城市,即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揚州、泰州、南通和浙江的杭州、寧波、舟山、湖州、嘉興、紹興。因20世紀90年代初浦東開發,15市迅速集結為當代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活力四射的一支勁旅,成為中國人口最稠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的區域。
(2)相關考點:
★近代史:①外國資本主義對長三角的侵略,如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天津條約》、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等; ②近代史上在南京地區建過都的政權及性質; ③列強或反動政權在南京制造的慘案; ④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如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共一大、渡江戰役及南京的解放等;
★現代史:①一五計劃期間、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期間在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概況; ②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
5、珠三角和泛珠三角:
(1)概況:珠三角:從珠江入海口逆流而上,兩岸便是方圓1.1萬多平方千米的珠江三角洲。
(2)相關考點:
★近代所涌現的廣東籍歷史人物及分別領導或參與的重大歷史事件:康有為、梁啟超領導戊戌變法;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建立廣東革命政府。
★近代史上在廣州發生的重大事件:林則徐禁煙(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為通商口岸;黃埔軍校的創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基地及原因:(原因:經濟基礎較好,近代工業產生早,商品經濟發達;地理位置優越,瀕臨港澳臺和東南亞地區,交通方便,便于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東南沿海地區是著名的僑鄉,海外聯系較廣。)
6、環勃海灣經濟圈:
(1)概況:環勃海灣經濟圈狹義上指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勃海濱海經濟帶,可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中、東部盟市,整個大的范圍占據我國國土的12%和人口的20%。
(2)知識考點:
★環勃海灣地區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列舉出在這一地區的著名歷史人物。(孔子、周恩來等)
★洋務運動開始了中國的工業近代化進程。列舉其在環勃海灣地區建成的海軍基地和大機器生產部門。(建成旅順、大連、威海衛海軍基地;天津機器制造局、開平煤礦等)
★列舉出近代史上這一地區遭受外國侵略的有關史實: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開放營口、煙臺、天津等通商口岸;兩次洗劫北京城;甲午中日戰爭的威海戰役和旅順大屠殺;《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俄國強租旅順、大連;英國強租威海衛;日俄戰爭日本攫取旅順、大連;美蘇簽訂雅爾塔秘密協定等。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解放這一地區的重大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
★新中國成立后發展這一地區的重要舉措及成果:一五計劃期間建成一些重大工程項目如沈陽機床廠、汽車制造廠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勝利油田建成投產,實現了原油自給;改革開放時期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京九鐵路等。
五、美日韓軍演、俄日北方四島之爭與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問題
知識梳理:
應把握的知識點:遣唐使、朝鮮戰爭等考點
典型題例: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周恩來《為鞏固和發展人民的勝利而奮斗》的文章,指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材料二:
材料三: 聯合國安理會2009年4月13日就朝鮮這次發射“光明星2號”一致通過了一份主席聲明。聲明說,朝鮮于4月5日進行的發射活動違背安理會2006年通過的第1718號決議,安理會對此表示“譴責”,并要求朝鮮不再進行進一步的發射活動。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業遂在安理會通過主席聲明后對記者說,安理會對朝鮮發射問題的反應應該是慎重、適度的。中方始終認為,安理會的反應應著眼于維護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大局。
請回答:
(1)材料一中“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是指哪場戰爭?中國參戰的目的何在?(2分)
(2) 材料二中的圖片展示的是這場戰爭中涌現出無數戰斗英雄的代表,其中“嚴守紀律,被大火吞噬而壯烈犧牲”的是誰?今天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向他們學習?(3分)
(3)當今在朝鮮發射問題上中國政府的態度,與1950年在朝鮮問題上的態度其出發點其實具有一致性,請你據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在朝鮮問題上出發點是什么。(2分)
答案:(1)朝鮮戰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2分)
(2)邱少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本領,努力建設祖國,壯大我國的綜合國力。(3分)
(3)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2分)
六、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西安)
核心提示: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世界園藝博覽會將在西安市浐灞生態區廣運潭舉辦,會期178天。西安世園會吉祥物“長安花”取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知識梳理:西漢的建立、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科舉制
七、中美關系
知識梳理:
(1)兩次鴉片戰爭中侵略中國。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為主兇,美、俄為幫兇,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2)1922年,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為美國在中國的侵略擴張提供方便。
(3)二戰中聯合打擊法西斯;二戰結束后的扶蔣反共政策。
(4)新中國成立后遏制中國的冷戰政策。
(5)中美關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6)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
現階段美國對臺軍售、維護臺灣“不統不獨”等問題的實質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全球戰略。
八、中日關系
知識梳理:
(1)古代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從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來唐朝: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日本,設計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東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3)列舉20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侵華史實;抗戰中中國人民的斗爭。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
B、國民黨: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共產黨:平型關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團大戰(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4)近代歷史上兩次中日戰爭的結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原因: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侵華蓄謀已久(客觀);清政府政治腐敗,妥協投降,軍紀敗壞(主觀)。
B、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共合作(主要);特別是敵后戰場,抗日根據地軍民的英勇作戰;國際進步人士和愛國華僑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各個戰場的相互配合。
(5)中日關系健康發展的根本問題?如何正確對待日本侵華問題(日本是否承認侵華罪行)。
(6)如何才能發展健康的中日關系?(或:日本應怎么做?)
①正視歷史;②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諾;④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⑤與周邊地區、國家友好相處,開創中日關系美好未來。
(7)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等事件說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視歷史,軍國主義勢力有復活、抬頭的危險。
(8)你認為近年來中日政治關系結“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進中日之間的世代友好?
主要原因:日本前政府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文部省通過美化侵略戰爭的新教科書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視侵華歷史。) 日本政府應教育國民正視歷史,反思歷史;中日之間應建立互信機制,加強經濟、軍事、文化和人員間的交流、對話和協商等。
(9)近代歷史上日本發動和參與的侵華戰爭
發動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1900—1901年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動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
(10)日本古代學習中國進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近代學習西方進行的改革是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善于學習吸收世界先進文化,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11)青少年應怎么做?
A、牢記歷史,珍愛和平。B、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使祖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勢力,面對歷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戰爭泥潭。
九、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經濟全球化
核心提示:
根據中國政府公布的數據,在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后,中國的經濟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經濟全球化是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深,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特別是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運轉后,對世界各地區、各國家的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主干知識。
知識梳理:
應重點把握:閉關鎖國、鴉片戰爭、新中國成立后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紀70年代外交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新航路的開辟、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等知識點

驗證碼:換一張

上一頁 1... -1-1-1-1-1-1-1... -1下一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泰兴市| 嘉义市| 德阳市| 盐山县| 九龙城区| 神木县| 新乐市| 高安市| 黄陵县| 柘城县| 浮梁县| 上杭县| 仁怀市| 望谟县| 剑川县| 仁布县| 丰城市| 曲水县| 延边| 文水县| 越西县| 新干县| 永宁县| 金沙县| 陆丰市| 双江| 道孚县| 安国市| 宁安市| 丹阳市| 琼中| 蒲江县| 横山县| 平阳县| 正定县| 盐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阿克| 张家口市| 乐安县|